1、4.1大学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结果分析 4.1.1实验组实验前后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4.1.2对照组实验前后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 4.1.3 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 4.2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网球专项运动能力影响的结果分析 4.2.1 段训练后实验对象速度素质(50 米跑)情况对比分析 4.2.2 段训练后实验对象力量素质(俯卧撑)情况对比分析 4.2.3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情况对比分析 4.2.4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灵敏素质(球场摸边)情况对比分析 4.2.5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耐力素质(1000 米(男)和20米折返跑)情
2、况对比分析 4.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技能情况对比分析4.4实验后身体机能情况对比分析4.5试验后身体形态情况对比分析6.2.7功能性训练后大学生主观感受调查分析 4.1.1实验组实验前后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实验组经过 18周的训练后再次对实验组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并检测结果进行 T 检测,检验结果如下(见表 )。 由表 36 可以看出,实验组经过18周的功能性训练后各项 FMS 测试指标成绩都有提高。经过 T 检验后,实验组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和躯干旋转稳定性动作模式 15 周前后测试结果的 P 值分别为0.033、0.023、0.028、0.026
3、和 0.033,均都小于 0.05,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主动直膝抬腿和躯干稳定俯卧撑动作模式训练前后的 P 值分别为 0.008 和 0.007,P 值均小于 0.01,具有高度显著差异;此结果说明经过 18 周的功能性纠正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大学生的基本功能性运动能力有所改善。 4.1.2对照组实验前后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 对照组在进行传统常规的训练后测试项测试评分结果与实验前数据比较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项测试前后表现为显著差异(),躯干稳定性俯邸撑和身体旋转稳定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从整体情况来看,对照组在实验后虽有一定的提升,但差异不显著。4.1
4、.3 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 实验组在实验中经过了18周功能性训练,对照组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进行一般性体能训练,不进行功能性训练。18周训练结束后按照实验前的测试方法再次对两组测试对象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 T 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见表 37)。 从表 37 可以看出,经过功能性训练的实验组各项 FMS 测试指标都要高于对照组。经过 T 检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躯干稳定俯卧撑和躯干旋转稳定性动作模式 FMS 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的 P 值分别为 0.033、0.033、0.028、0.022、0.039、0.031 和 0
5、.049,P 值均小于 0.05,具有显著差异;结合之前的表 11 也可以看出,对照组的 FMS 测试成绩是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很小,且远远落后于实验组的 FMS 测试成绩说明经过功能性训练的实验组功能性运动能力的改善要优于不经过功能性训练的对照组。 4.2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网球专项运动能力影响的结果分析析 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18周的功能性训练后,就其大学生专项运动能力指标进行第二次测试。测试指标包括速度素质:50 米跑、力量素质:1分钟俯卧撑、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灵敏素质:网球“米”字跑、有氧耐力素质:20米折返跑/1000米(男)。以及心率测试、肺活量测试和最后的网球技能测试。
6、4.2.1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速度素质(50 米跑)情况对比分析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或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13。因此具有良好速度素质对其他运动素质的发展和掌握一些运动技能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此次试验选取 50 米跑为基本运动能力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 从表 40 可以看出,经过 18周的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速度素质的平均成绩从之前的 8.77 秒提高到 8.20 秒,经过 T 检验,P 值小于 0.05,说明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的速度素质的平均成绩由实验前的 8.81 秒提高到 8.65秒,和实
7、验组相比增长的幅度不大,经过 T 检验,P 大于 0.05,差异不显著。第一阶段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 15 的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的速度素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4.2.2 训练后实验对象力量素质(俯卧撑)情况对比分析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13。力量的增加取决于肌肉横断面积的增加、肌纤维类型、及中枢神经系统冲动的强度等,因此具有良好力量素质是发展机体运动能力的必备条件。选取背抛实心球作为基本运动能力指标能够很好的反映机体上肢力量及躯干和下肢的协调程度。 从表 41 可以看出,经过 18周的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力量素质的平均成绩从之前的 6.68 米提高到 7.08 米;对照
8、组,实验前后力量素质的平均成绩从开始的 6.69 米提高到 6.81 米。经过 T 检验,虽然两组的 P 值都大于 0.05,差异不显著,但是从数据来看,实验组的提高幅度要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经过 15 周的功能性训练后虽成绩提高不明显,但比对照组成绩提高幅度要大,因此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提高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表显示,实验姐在实验前后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厘米、厘米,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经检验,具有极显著差异表湿示,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厘米、厘米,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经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显示,实验组和对照姐在实验后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厘米、厘
9、米,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数据,经检验,具有虽著差异。力量素质对于发展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灵敏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运动和其它素质的基础,立定跳远主要是测试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力量与爆发力。实验组实验前后在立定跳远测试成绩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成绩有所提高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姐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身体功能训练练习更加注重躯干的支柱力及动作的稳定性和动力链传递速度与功率,身体功能在力量训练上不但对表层肌的训练,也更加注重深层肌的训练,强调大肌群发力带动小肌群用力,同时发挥了臀大肌的动力性作用,増多了运动参与的肌肉的参与数量,从而发挥了更大的优势。4.2.3 第一阶
10、段训练后实验对象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情况对比分析 影响柔韧素质的发展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为肌肉和韧带组织的伸展能力,虽然年龄的增长对柔韧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一定的针对性训练可以使其改善。 从表 42 可以看出,经过 15 8周的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柔韧素质的平均成绩从之前的 11.33 厘米提高到 13.07 厘米;对照组,从之前的 11.24 厘米提高到 11.26 厘米。经过 T 检验,虽然两组的 P 值都大于 0.05,差异不显著,但是从对比的数据来看,实验组成绩成长的幅度要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表明,经过 15 周的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成绩的提高还是有一定效果的。4.2
11、.4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灵敏素质(球场摸边)情况对比分析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不断变动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不同方向、不同姿势的改变及快速应变能力58。它不仅受不同性别、年龄及体态的影响,并且与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将灵敏素质看成机体中较为复杂的一项身体素质。本次选取30 米(间隔2 米)绕杆作为基本运动能力测试指标,较好的反映机体在快速移动过程中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和身体姿势的能力。 从表 43 可以看出,经过 15 周的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灵敏素质的平均成绩从实验前的 8.52 秒提高到 8.12 秒,经过 T 检验,P 值小于 0.01,说明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12、。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灵敏素质的平均成绩由实验前的 8.52 秒提高到 8.43 秒,经过 T 检验,P 大于 0.05,差异不显著。试验后两组的对比 P值为 0.037,小于 0.05,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组成绩提高的幅度要优于对照组。15 周的功能性训练结果表明,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灵敏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效果。 表显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往返跑(米)的平均成绩分别是秒、秒,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经检验,具有极显著差异;表显示,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往返跑(米)的平均成绩分别是:秒、秒,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经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往返跑(米)的平均成绩分别是:秒、秒
13、,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数据,经检验,具有显著差异。灵敏作为人体随机应变的能力,与其它的运动素质密切相连往返跑主要是评价大学生的速度及在快速跑动中急停、急起、快速变换动作方向和对身体控制的能为。通过进行身体功能训练后,实验组有了极显著的变化,实验组比对照姐变化也更显著。身体功能训练可有的改善大学生的灵敏素质,这与功能训练中强调神经对肌肉的控制相吻合,从而增强了身体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并且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能更好的对身体控制,建立新的平衡,增加身体的灵活性,提高了身体的灵敏素质。在传统的常规训练中过多的对大肌肉群的训练而忽视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4.2.5 第一阶段训练后实验对象耐力素质(1
14、000 米(男)和20米折返跑)情况对比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运动素质之一13。本次测试采用 800 米(女)/1000 米(男)作为耐力素质指标,该指标能够反映人体在较长时间运动下机体的耐乳酸能力及呼吸系统与神经肌肉系统密切结合的能力59。从表 44 可以看出,经过 15 周的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耐力素质的平均成绩从实验前的 254.70 秒提高到 248.67 秒,平均提高幅度为 6.03 秒;对照组,从实验前的 254.07 秒提高到 251.03 秒,平均提高幅度为 3.04 秒。经过 T检验,虽然两组的 P 值都大于
15、0.05,差异不显著,但是从提高的幅度数值来看,实验组成绩成长的幅度要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表明,15 周的功能性训练对耐力素质的提高要优于一般性常规表显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米米跑的平均成绩分别是秒、秒,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化经检验,具有极显著差异;表显示,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米米跑的平均成绩分别是;秒、秒,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经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米米跑的平均成绩分别是:秒、秒,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数据,经检验,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经过身体功能训练后,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不是很明显,相对于对照组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身体功
16、能训练强调躯干的支柱作用与及动作的稳定性,强调身体的控制能力,并且强化练习动作模式的质量。切实提高了实验组实验对象的身体稳定性,及正确的?动作姿势,避免了能量的浪费,使动作更加经济有效。通过周的身体功能训练的练习,显著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耐力长跑米八米的运动成绩。在实践的操作中,身体功能训练的练习手段多样,学生对于事物的新鲜感提高了练习的兴趣,身体功能训练本身注重训练的效果,使效果事半功倍,学生能在练习的时候不会十分感觉的疲劳,而效果有比较好。4.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技能情况对比分析 网球技术技能时评价网球运动得重要指标,也是网球运动能力得直观体现,实验组在进行了为期18周得功能性运动训练
17、后,对比对照组差异显著。4.4实验后身体机能情况对比分析4.5试验后身体形态情况对比分析16.2.7功能性训练后大学生主观感受调查分析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存在很大差别,竞技体育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远,是对运动员自身极限的不断突破60,而学校体育追求的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61,所以在试验后将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主观感受调查;从统计过的数据来看,实验班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平均良好,与以往的体能训练更加喜欢功能性训练的练习手段。 从表 50 可以看出,实验班大学生喜欢功能性训练的比例高达 82.8%,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得知他们被这种新颖的训练方式方法及器材所吸引;这也从而激化大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18、的兴趣。另外在整个 30 周的功能性训练中,无一人受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和降低损伤的出现。 表 50 试验后实验班学生喜欢哪种训练方式的调查表(N=35) 喜欢哪种训练方式功能性训练传统体能训练人数296比例(%)82.8%17.2% 从表 51 可以看出,经过 18周的功能性训练,实验班大学生对功能性训练非常感兴趣的比例为 34.1%、感兴趣的比例为 45.7%、一般的为 8.6%;对功能性训练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占有 79.9%的比例,说明功能性训练手段非常受大学生的喜爱,这也为功能性训练在学校体育中推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表 51 试验后实验班学生对功能性训练的感兴趣程度调查表(
19、N=35) 对功能性训练的感兴趣程度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讨厌人数1216331比例(%)34.2%45.7%8.6%8.6%2.9%表 52 反映了经过试验后的大学生对功能性训练在提高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认知程度;其中 51.4%的大学生认为功能性训练对提高基本运动能力非常重要,37.1%的大学生认为重要,11.4%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大学生占 88.5%;说明功能性训练手段在提高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非常有意义.试验后实验班学生对功能性训练提高基本运动能力的重要性调查表(N=35) 功能性训练对基本运 非常重要 重要 比较重要 不重要动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人数181
20、341比例(%)51.4%37.1%11.4%2.9% 结论1在18周得的功能性训练后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球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在专项身体素质方面,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和耐力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对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的改善不显著;在身体机能方面有氧耐力增加,身体形态没有显著改变。这主要由于大学体育课的特点(一周一次,一次 90 分钟),导致训练的量度不够。2、结合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构建六大功能性训练模块来提高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其中包括:躯干支柱力量练习、臀大肌激活练习、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神经激活练习、动态拉伸和辅助练习。 3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的功能性动作筛查具有积极的影响,有
21、利于改善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功能动作,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同时也为基本运动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 (5)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功能性训练后的大学生进行主观感受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功能性训练具有较高的兴趣,也能很好的认识到功能性训练在提高基本运动能力方面的良好作用;这也为功能性训练在学校体育领域的发展提供动力。 7.2 建议 (1)功能性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堂是可行的,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2)在进行功能性训练前应利用功能性动作筛查对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因材施教。 (3)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在继承优秀的传统训练方法的同时不断吸取先进的和行之有效的现代训练模
22、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创新出新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学校体育。 第 52 页校对报告当前使用的样式是 Numbered(Multilingual)当前文档包含的题录共2条有2条题录存在必填字段内容缺失的问题参考文献 1 :字段()内容缺失; 字段()内容缺失; 字段()内容缺失; 字段(城市)内容缺失; 参考文献 2 :字段()内容缺失; 字段()内容缺失; 字段()内容缺失; 字段(城市)内容缺失; 2References:1.于红娟, 京津高校网球专项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评定, 2008, 北京体育大学. 第 59页.2.王清宝, 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技能迁移的实践性研究, 2009, 浙江师范大学. 第 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