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 第二节 商代社会的发展 (BC1600BC1046),一、商的建立与发展,商部族是我国东方古老部族之一,子姓,大体活动于黄河下游一带。始祖为契。其年代大约与尧舜禹相当。 传说契母简狄为有娀氏之女,简狄与她的姐妹在水边洗浴,见有玄鸟卵落在地上,简狄吞吃此卵,因此怀孕,生下了契。因此契又称“玄王”。,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肇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乘。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商代的先王先公业绩,在早商十四代中,契
2、孙相土“做乘马”(国语周语下)。 诗经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冥是契第六代孙,相传为夏代水正管理治水工程者。曾在夏代因勤于治水而死,是商祖先中具有重要地位者。,冥子王亥继立,所谓“王亥作服牛”(国语周语下),大概王亥时,懂得驯服牛马并用于交通工具,并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部落间的贸易。“肇牵车牛远服贾”。 有易氏酋长绵臣杀了王亥,并抢夺了运载物资的牛群。其子上甲微战胜了有易氏 。 先商十四代居然迁都了八次。不过,其活动范围主要在黄河下游,大体不出豫东、河北、山东之间,中心在河南商丘。,商代的先王先公业绩,商朝形势图,2、商汤定国,(1)扩建新都亳邑(或认为今河南商丘、或认为在郑州、或认
3、为在洛阳的西亳,80年代发现了偃师商城乃亳都)。 (2)任用贤人。如任用伊挚、仲虺(hui)作为辅臣。 (3)翦灭夏王朝友邦。汤居毫与葛为邻,葛是夏外围的屏障,说明商已靠近夏,并且将夏的外围部族一个个征服,然后灭夏。 (4)鸣条之战(河南开封附近),商汤一举歼灭了夏桀势力,桀败南逃,死于南巢(安徽境内)。夏代灭亡。,贤君汤的故事:统治合法性中“德”的因素,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史记殷本纪 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
4、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悦),雨乃大至。 吕氏春秋顺民,商汤 & 伊尹,二、商朝的兴亡,商代世系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 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 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 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 辛(lin)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二、商朝的兴亡 1、商代前期的发展和盘庚迁殷:,重大事件: 伊尹放太甲 九世之乱:从仲丁到阳甲历五代九王,多次发生“弟子争相代立”的乱世局面,史称“九世之乱”。 盘庚迁殷:先商迁都八次,商汤定亳建立商朝后,商朝仍然“不常厥邑”。仲丁以后,王室又有
5、五次迁都,前后迁都13次 。盘庚为了扭转困局,将都城由奄(今山东曲阜)迁居到殷(今河南安阳)。,一是经济论: (1)游农说:处于“抛荒农业”的阶段,在一个地方从事农耕兼及畜牧,草场退化,土地板结,很难长期适应一个部族的生活,不得不另迁它处,迁都是游农经济的必然结果。 (2)水患说:由于处在黄河中下游低洼处,水灾频繁,需逃避水害。 (3)游牧说:畜牧业发达,出于游牧经济的考虑。商部落祖先“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商代不辞大量使用兽骨,商代祭祀大量使用牲口,报祭祖先王亥时,甚至一次用牲口达几百头,这是普通的饲养业所不能提供的。 (4)发展说:商在向上发展的阶段,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活动向大范围活动
6、的过渡。 (5)寻铜说:“圣都不变,缘故容易推断,而俗都屡变,则以追寻青铜矿源为主要的因素。”(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二集),第15 -38页,三联书店.1990),迁都原因,二是政治斗争论:建国后,从仲丁到盘庚历五次迁都,这期间,是商朝九世之乱时期,并且盘庚迁都前,做过一次动员,尚书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都是有关此次迁都的记载。从中可见,盘庚迁殷主要原因之一是旧势力的羁绊。 三是占卜论:宗教信仰说:认为“早期择天下之中而立国”,随着势力的扩展,都城变动。另外,因为政治上纷争、政治上的羁绊、环境威胁,从而占卜迁都。,迁都原因,迁都原因,总结:综合原因造成的结果。早期国家迁都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7、,很难从某一方面去定论。或因为发展势力需要;或因为环境恶化所致;或由于政治纷争;或为满足游农游牧之需要,等等。早期国家统治十分脆弱,稍微有一种冲击,其反映就是迁都,迁都制度资本低,能弃旧图新,恢复元气。并且,频繁迁都有利于早期国家冲破血缘之囿,从地缘地域上重组和建国。,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居相圮耿,不厥常土。 张衡西京赋,2、商代后期的兴盛和衰亡,武丁中兴(BC1250BC1192):是商代后期一位有着文治武功的重要国王。盘庚之后的小辛、小乙都是其弟,武丁是小乙之子,是盘庚侄子。在位59年,在他统治期间,商代的统治达到极盛。死后被称为“高宗”。 文治:重用贤能。这个贤才就是傅说。 武功:征服
8、诸多方国,武功:有力地抵制了游牧部族的侵扰,征服了诸多方国,拓展了商朝的势力范围。甲骨卜辞中经常有武丁征伐邛方、鬼方、羌方、马方、人方等的记录。 武丁之妻妇好:一位女将军,卜辞中曾记载她带领13000人征伐羌方。1976年在安阳小屯西北发现妇好墓,这是殷墟众多墓群中唯一与历史文献、与甲骨文记载相联系的墓葬。妇好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女将。,武丁的对外扩张,商全图,妇好墓殉葬物品清单,木椁和涂漆的木棺 16个殉人、6只殉犬 近7000个贝 200多件青铜礼器 5件大青铜铎和16件小青 铜铃 44件青铜器具(包括27件 青铜刀) 4个青铜镜 1件青铜勺 130多件青铜兵器 4个青铜虎或
9、虎头,20余件其他青铜器 590余件玉和似玉器 100多件玉珠、玉环及其它玉饰 20多件玛瑙珠 2件水晶物品 70多件石雕及其他石器 5件骨器 20余件骨镞 490多件骨笄 3件象牙雕刻 4件陶器及3件陶埙,殷墟妇好墓玉人与偶方彝,商纣时期的内忧外患,外患:诸侯纷纷叛离,“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周边部族也伺机侵扰。 内忧:经历了“德衰”“德亡” 广聚敛:“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加紧搜刮。 重刑罚:滥施酷刑,肆意杀掠。 事淫乐:宠爱妲己,惟妲己之言是听。 任用奸佞,排斥贤能:任用崇侯、恶来、费中、飞廉等,排斥有识之士。,三、商代政治制度 1、家国同构,子姓商是一个拥有众多氏族的部落
10、大家庭,并牢固地保留着自己的氏族制残余。商王对于其同姓部落而言,是家长、首长,而对于天下万邦来说又是共主、天下之长。这种统治依旧是以商部落为中心,并将其父系血缘统治扩大到家天下的格局。 最高统治者商王称“予一人”。他们将自己拥有主宰人间的力量归于上天,王权神化。,2、国家职能和官僚体系(神本),国家职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官僚设置没有制度化,名称不定。 官僚体系:予一人 尹 百僚、事务官、宫迁官、军事官 有地位较高的辅臣“尹”,神事、民事、军事集于一体; 其次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宰”、“臣”、“僚”。早期国家的官僚主要由同族亲近的贵族及有实力的异族贵族担任。 商代官制有一个突出特征“巫史”不
11、分。,3、王位继承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并存,一般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但后者远远高于前者,在商王朝30个实际继位的王中,兄终弟及者22位,73强 兄终弟及的弊端:如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所谓:“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特如传弟既尽之后,则嗣立者当为兄之子欤,弟之子欤?以理论言之,自当立兄之子;以事实言之,则所立者往往为弟之子。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之后九世之乱,而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4、军队和刑法:军队,畿内的王室军和畿外的诸侯国军 商王直接统辖的军队有两支:一支以师旅为单位,其兵源为普通农民;另一支以“族”为单位,其兵源为王室及王畿内其他大
12、家族的子弟。 不是常备兵,平时训练依靠田猎进行,战时则临时征集,是“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主要力量。,“汤刑”:仅罪名就有300多条。使用残害身体的肉刑是商代法律的一个特点,砍头、锯腿、黥面、割鼻以及宫刑等在商代都有出现。 刑名非常多:孥(罚为奴隶)、戮、斩、殛(发配处死)、胥靡(带枷服劳役,如傅说)、炮烙、醢huo、脯fu、剖心(叔父比干)、鼼殄(族诛)、焚炙(火烤脱水而死)、刳剔(割肉离骨),等等 还设置了关押犯人的监狱,商晚期,商纣王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羑里”就是商纣王的监狱。,4、军队和刑法:刑法,四、商代经济与文化,(一)商代文化甲骨文 1899年,在安阳小屯村(今河南安阳市西北郊
13、),农民在耕田时发现了很多带有花纹的骨头“龙骨”。时寓居北京王懿荣因生病服药,发现花纹“龙骨”,凭其慧眼认为花纹是古文字,于是大量收购。 八国联军侵华,王自杀,其所遗甲骨为刘鹗(老残游记作者)、罗振玉所有,开始了甲骨文研究的历史,至今百余年。,发现,甲骨文的研究,1903年,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甲骨著录。 1913年,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考证甲骨文著录。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 王国维殷不辞中所见商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篇大文章,把甲骨文从“文字考释研究”推向了“史料研究”。强调研究古史要文献与出土文物相印证此即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初研阶段,19281937大规模发掘和系统研究时期。中央研究院史语
14、所主持了15次大规模发掘。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乙编二书为甲骨学研究在全国范围形成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其1933年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按世系、称谓、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文体等标准,把甲骨文研究推向系统化、深入化。,甲骨文的研究,系统研究,最早应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甲骨文者是郭沫若,他也是在日本最早接触之,并改医学为文学历史。其卜辞通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奴隶制时代、中国史稿的商代部分大量应用甲骨资料。 建国后,研究进一步深化。郭主编甲骨文合编13巨册是研究甲骨文集大成之作。,甲骨文的研究,深入研究,甲骨文发掘现场,甲 骨 文 合 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编辑,共收甲骨41956
15、片。,雪堂罗振玉 彦堂董作宾 鼎堂郭沫若 观堂王国维,“甲骨四堂”,龟 甲,甲骨文,1899年,1928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对殷墟先后进行了数十次发掘,共出土甲骨15万片以上,年代大体从商王武丁到商灭亡之前,共有单字5000字左右,其中能够辨识的约13。 在甲骨文中,后人所谓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的造字原则都已具备,转 注,由一个已造的字,通过加注不同的声符,派生出另一个字义相同、字形相近的字的造字方法。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名称,产生很多同义词。转注即是为了记录这些同义词而产生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考”、“老”,字形相近,又都表示“老”的意思,二字便为
16、一组转注字。又如“爹”、“爷”,字形近,又都表示“父亲”的意思,二者也是一组转注字。,形 声,用一个表义、另一表音的两个现成的符号组合而成新字的造字方法。甲骨文的“狈”字,因狈与犬极其相似,因此以“犬”作为义符表明它的类属,再配上与其名称音同或音近的“贝”字作为声符。同类的字还有像“江”“河”等,以“水”字作为义符,以 “工”、“可”等字作为表音的声符。,假 借,通过同音字寄托新字义的造字方法。第一字为“来”,本是小麦(莱)的象形,假借为“来去”之“来”。第二字为“其”,本为簸箕的象形,假借为代词或语气词的“其”。第三字为“白”,本是大拇指的象形,表“伯仲”的“伯”,假借为白色之“白”。第四字
17、为“何”,以“负荷”之“荷”假借为“如何”之“何”。,会 意,联合几个意义相关的字共同表达一个意思而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第一字为“林”,以并排的两个“木”字表示树木丛生,作丛林的会意。第二字为“暮”,以太阳落于草丛中表示傍晚时分的会意。第三字为“启”,左边为一扇门,右边为一只手,表示以手开门的会意。,指 事,天 腋 臀 夫,通过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以上几个指事字就是在代表人形的象形字基础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天、腋、臀、夫这几个新字的字义。,象 形,象 虎 豕,甲骨文的象形已经摆脱了简单摹画的低级阶段,它的象形字已经简化并趋于定型,而且能够通过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达到表现它们
18、的目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网:安阳殷墟博物苑网:,(二)商朝的经济,1、农业:是商代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商王及各级奴隶主都比较重视农业,不仅经常举行各种仪式祈求“受年”,而且每年春季都举行“藉田”仪式, 主要农作物:黍、稷、粟、麦(大麦)、米(小麦)、稻等。,甲骨文所见社会生产(一),甲骨文所见社会生产(二),甲骨文所见社会生产(三),2、手工业的繁荣,商代手工业部门种类繁多,青铜器制造、陶器烧制、玉器、骨器及石器加工、纺织、漆器制造、酿酒等都是当时的重要手工业部门。 在所有手工业部门中,青铜器铸造产业的规模最为巨大,早商时期郑州商城的一处铸铜遗址,其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米;晚商时期殷墟的一处制
19、铜作坊,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 商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兵器、礼器、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用具等都有,其中以礼器所占比例最大。著名的司母戊鼎,高133公分,重达87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青铜器,青铜人头像,青铜兽面,三星堆青铜龙柱形器与青铜鸡,续,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与青铜神树,3、商业,(1)货币 自然贝 仿贝 金属贝 与贝有关的甲骨文: 得、买(買 )、宝(寶 ) (2)长途贩运的存在,4、建筑:宫殿与城址,殷墟宫殿复原图,五、商代社会结构、矛盾与衰亡,阶级结构:商代的奴隶 社会性质问题?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等早期学者认为是奴隶社会 如果是奴隶社会,阶层应存
20、在:奴隶主,奴隶(1)哪些人是奴隶?(2)奴隶数量有多少? 郭沫若:“众”,太阳底下三个赤身裸体的人在劳动。认为这就是奴隶 斯大林:“奴隶”的定义:生产性奴隶,无生产资料、人身自由、生命权。,五、商代社会结构,“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尚书盘庚下,人祭、人殉,所谓人祭,即人牲,以人为牲,杀之以祭神灵祖先。人祭以俘虏为主,也有奴隶。人祭现象充分暴露了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残暴性。 人殉:是把人作为“人”奉献于死者, “杀人以卫死者曰殉”被殉的人主
21、要是近幸,包括与死者关系最密切的妻妾、宠臣、近待和奴婢等。这些人的身份既有贵族,也有警卫和家内奴婢,他们被殉以供伴侍,以备役使,以充护卫,以保证其主人在死后仍能过着像生前一样奢华的生活。,从现有的考古材料看,中国的人殉人祭,大约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是在殷商奴隶制国家出现之后。大体说,人殉人祭在商代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武丁之后又逐渐有所减少。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中的有关人祭数字可考的达一万三千多人。其中以武丁时为最多,人855 祭数字可考的九千多人。一次用人数目不等,最多的达五百人。,人
22、祭人殉,甘肃永靖新石器晚期的男女合葬墓,半山类型的屈肢葬,商代后岗祭祀坑中的人骨和青铜礼器,商墓,商代的仰身直肢葬式。是正式的葬式。,商代的俯身直肢葬。,商代的屈肢葬式,多半具有从属意义。,商象尊。高26.5厘米,湖南醴陵1975年,商后期夒纹牺尊。高19.2厘米,陕西洋县1983年,商后期豕尊。通高40厘米,湖南湘潭船形山1981年,商后期小余臣犀尊。高24.5厘米,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商鸮形尊,高21厘米, 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藏。,商妇好鸮尊,高45.9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1976年。,复习思考题,1、商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包括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尤以青铜冶铸业最具特色。) 2、商朝国家机器的特点有哪些? 3、试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4、名词解释:商汤、盘庚迁殷、甲骨文、武丁中兴盘庚迁殷、妇好、父死子继、人殉、人祭、商纣王。,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5.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徐喜辰:井田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夏商周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