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学习资料.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3314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学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学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学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前教育史第一章资料第一编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远古社会至鸦片战争前)第一章 古代慈幼观念及实施第一节 慈幼观念的产生及原始氏族社会的儿童公育制度一、慈幼观念的产生二、慈幼与最古老的儿童教育机构“庠”的产生先秦时期文献记载,最早出现的学校明叫“成均”和“庠” 。 “成均”被称为五帝的大学;“庠又叫“米廪” 。它是中国学校的萌芽,及时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优势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幼儿童的场所。 “庠”的出现,便是中国最早慈幼观的体现。三、儿童公养公育的实施“庠”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当时仍是“天下为公” 。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对儿童实施公养公育便成

2、为院士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第二节 慈幼观念的发展、政令与机构一、慈幼观念的发展、慈幼政令措施二、慈幼观念的发展与家庭教育古代慈幼观念的发展,总观沿两个方向:一是强国、治国;二是家庭教育。公元前 21 世纪前后,中国今日私有制阶段。原始的“天下为公”儿童公养公育,变成“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儿童变为家庭所有,为家庭养育。韩非从母爱和家庭教育的角度阐述慈幼问题,他指出母亲都是爱孩子并把慈爱给予孩子, “爱子者,慈于子” “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 ,父母都盼望幼儿能“得福免祸” 。他认为母亲以慈爱之心,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便可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达到教育的效果。三、慈幼与禁溺女婴四、慈幼机构的建立与法令措施我国古代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慈幼局遍设于北宋京畿郡府,其主要职能是收养失去父母或贫家无力供养的弃儿。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代。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在康熙元年始建于北京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著名学者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第三节 慈幼礼俗与婴儿养护一、慈幼礼俗(一)生子(二)试儿(三)命名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一)穿勿过暖(二)食勿过饱(三)任其啼哭(四)安全避险(五)避免惊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