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摘 要:中国古典舞教学是舞蹈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舞种之一。手臂的训练又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笔者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套针对中国古典舞手臂训练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从手臂的基本位置、指的训练、腕的训练、肘的训练、肩的训练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国古典舞教学尽自己的一点儿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舞蹈教学 手臂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手臂是个复杂而极富表现力的部位。由于手臂具有运用灵活、支配自如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整个身体动作中被发展得最丰富,也是最优美的一部分。 “手臂动作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
2、极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并且,还有着自己独立而完整的表现程式。尤其在古老的东方舞蹈中,这一特点更为鲜明” 。我国戏曲艺术中对手臂动作的发展和运用,其形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仅手掌运动的形态描述就有各种各样的形容。如:切、分、盖、推、摊、提、压、撩、绕、盘、转、抹、劈、托、穿等等。著名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就总结出上百种手的造型。通过若干表演艺术家的积累、总结发展、越发使得戏曲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多姿多彩,在表现力上独占优势。同时也增强了它的表演难度。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是不可能很好地支配和运用于臂动作的。身韵在吸取大量的戏曲身段和武术的同时,训练上要根据舞蹈发展的需要,从科学性、
3、系统性及训练性等方面去重新认识和整理传统中的手臂动作。比如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口诀,体现了在审美上、动体现范上以及动作方法上对手臂的严格要求,是供我们研究分析、建立手臂训练教材的极好基础。 “六方圆满、三节白然、手、眼相随、大方舒展”这是对手臂动作的总的要求。还有很多很细致的要求如对手臂的形,讲“形圆” ,动作过程则要“残圆” , “形圆接线圆,线圆落形圆。 ”避免僵直,但又忌过于弯曲,要做到圆而舒展,又如对“劲”的要求, “虽发力于腰,必须达于梢” 。意即在动作过程中,力量要一直贯通到手指尖上,反对将力量停留在肩或大臀上,形成笨拙、僵硬的状态。 一、手臂的基本位置 要使学生树立手臂在运动过程中基
4、本位置的正确概念,必须从一开始学习舞蹈时就教给他们,并反复进行练习,形成习惯,直到巩固下来为止。准备位:双背手,两手手臂在身后轻靠于髋骨上。下侧位:简称位。手垂于体侧,离骨盆约 12 公分。平侧位:简称二位。手在体侧抬与肩平,开度与胸平。上侧位:简称三位。手上举于体侧上方,离头约 16 公分。体前位:简称四位。手位于胸前,高度抬与肩平,与胸形成 90 度直角。肋旁位:这个手位男性应用多于女性。手臂在以上位置上有两类基本造型。一类是圆式,一类是直式。圆式手臂的造型又根据肘关节的旋内和旋外分内外两种。直式手臂同样有两种,一是保持手臂的自然伸直状态,肘与腕关节无任何动作。例如在翻身一类的技巧中,大都
5、采用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另一种是肘关节外旋时,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在些舞姿造型中也常运用。但圆式手臂在训练中应用最多,因为这类手臂造型变化多而复杂,不容易定型。学生掌握起来困难比较大。另一方面,圆式手臂又突出地反映了古典舞手臂造型的风格特征。所以,作为基础训练应多练这一类型。下面将圆、直两种手臂在几个基本手位上的造型举例如下: 第一,一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两手握拳或做掌、伸腕。简称“圆一内” ,俗称提襟。肘外旋,肘关节微弯称“圆一外” 。第二,二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伸脆翘指,简称“圆二内” ,俗称山膀。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二外” 。第三,三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
6、弧线,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内” ,俗称托掌。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外” 。第四,四位。肘关屈,内旋、手掌于虎口处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简称“圆四内” ,俗称按掌。肘关屈,外旋,手拿的外侧(小指)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翘指,简称“圆四外” 。 “直一外”至“直四外”的手臂形态,除了在位置上有所不同外,只要把肘关节外旋即可。 二、指的训练 指的训练主要针对转指、轮指、翘指三方面进行: 1.转指:是手指末梢神经的一种意识训练,它可将动作的延伸感贯串到指尖,尤其对于初学者,采用单指在胸前进行立圆的转、绕等练习,可为整个手臂动作起到领法儿的作用。使之在今后复杂的手臂运动中,
7、手指能有意识地、积极细腻地参与工作。转指练习可做单一的。如单指向左或向右做立圆的环绕,也可同整个手臂一起练习。与小臂(肘关节为限) 、大臂(以肩关节为限)做中的和大的立圆环绕。另外,以后再与身体其它部位一起训练。尤其要注意同头、眼一起做“点” 、 “线”的练习。通过在不同运动线上做跳跃、延续或停顿等各种练习,从而加强手指在运动中所起的引导作用。 2.轮指:这是训练手指灵活、运用自如的素质练习。在所有腕关节的动作中,如盘腕、转腕、绕腕,都有一个轮指的过程。它能使手掌动作显得圆润、丰富,从而增强手掌的表现力。它一般与转腕一起练习。例如:往里转腕时小指带,其余四指依序收拢。向外打开时仍由小指带。如果
8、先往外转碗,则由拇指带其余四指。 3.翘指:是加强手指关节活动的幅度,使手指造型优美、修长,手的动作更加清晰的一种练习。它一般与屈伸(提压)腕、转(推摊)腕在一起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手交叉压指关节,来加强手指的柔韧性。 三、腕的训练 腕的训练主要针对提压腕、推摊腕、盘腕、小五花四方面进行: 1.提压腕:是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一般同翘指起训练,屈时手指放松,自然下垂。伸时手指上翘,这个动作要做得脆而小,有寸劲。提压腕可在手臂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做,也可在各位置之间的连接过程中做,它还可以同头、眼及腰部的提、沉、冲、靠等元素进行综合练习。 2.推摊腕:是腕关节旋内与旋外以及屈伸的运动。一般同翘指、轮指一
9、起训练。旋内时经过轮指的过程,然后屈腕,再伸腕翘指,用手掌向外推,强调手指根部关节下压的感觉。推腕和压腕的结束动作一样。旋外时手指自然放松成握拳状,然后再打开伸腕,手掌向上顶,手掌形态同托腕。这个动作要做得有柔劲,它可以同间头、眼及腰部的提、沉、冲、靠等元素进行踪合练习。 3.盘腕:是腕关节的环线运动。手腕在空中如同画一个立体的 8 字,往外环绕时由小指主动带,经轮指打开后,同时手腕伸,即托腕。往里环绕时则由食指主动带,手腕屈,即掏腕,它可同头、眼的弧圆线及腰部的含仰、旁提、拧等元素一起练习。以上动作可单手做,也可以双手同做。 4.小五花:即双手相配合做盘腕。两手手背相对,尽量屈腕,一手向外环
10、绕;另一手向里环绕。行走路线可做上下直线,也可做 8 字线。与腰的提沉、含仰及旁提、拧等元素相配合。做小五花这个动作时,要求两手对衬,腕子转的幅度要大,转的过程要圆。 四、肘的训练 肘的训练主要针对提压肘、转肘两个方面进行: 1.提压肘。即传统中的“三节” (腕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练习。肘关节主动提起再落下,肩、腕、指相随,整个手臂如波浪般运动,这个练习能使手臂动作柔和连贯。 2.转肘。是肘关节的旋内及旋外的运动。一般通过穿手、中云手等动作进行训练。第一,穿手。穿手可在上方、下方、前方、斜前方、斜后方及侧几个不同的方向上做。上穿手, “圆二内” (山膀)准备。右手掏手后在胸前屈肘,肘关
11、节外旋,手指尖向上。左手由“圆二内” (山膀)变为“圆四内” (按掌) 。然后右手指尖向上穿,仿佛要刺破天空,拉长右手臂及右侧背肌,接着右手肘内旋,手心对旁,手臂由上向旁或旁下打开。旁穿手,分正反旁穿手,顺时针方向的为正” ,逆时针方向为“反” 。正穿手可单手做,也可双手配合做,通常与腰“移”的元素相联而进行训练。传统中称之为掏手和抽手,掏手即正旁穿手,抽手即反旁穿手。正旁穿手,以右手为例,双背手准备。右手外转腕掏手后,双手在肋旁位,右手经胸前平穿到左旁,与左手在体前交叉。然后再从左向右平行拉开。单手做时,左手后背即可。仅旁穿手,以左手为例,左手在直二外推备,从左至右平行至胸前时,进行屈肘腕旋
12、内掏手,手的位置在肋旁。然后向旁伸直手臂,并注意在伸直手臂的同时,肩、肘至腕关节都最大限度地内旋(但不能耸肩) ,手心向上。后穿手,可单手做,也可连续地双手交替做,通常与腰部的台、腆及旁提拧等元素交织训练。以左手为例,左手在直二位准备,从左走上弧线至右上方时,屈肘、腕旋内掏手,经腋下向体后穿出。 第二,中云手。这个动作是双手保持一定距离交错做盘腕。也可以说它是“小五花”在动作上的放大,因为云手在幅度上可大可小。小至双手紧贴变成“小五花” ,大至双臂完全舒展开带上胸腰做大云手。中云手的手臂动作主要体现在肘关节及其以下的部位。有人将这一动作形象地比喻为“揉球 。幅度过大,手臂分得太开就不成其为揉球
13、了。例如:左手在“圆四外 、右手在“圆二内”准备(山膀) 。左手做下盘腕的内环绕,右手同时做上盘腕的外环绕,双手在胸前有一个上下交错的过程。然后右手开始做下盘碗的内环绕,左手则做上盘腕的外环绕。两手不断上下循环反复。双手之间始终保持约一篮球大小的距离,动作过程要连贯、流畅。在训练中进行严格的区分,真正达到每个功作的训练效果。 以上是手臂基本动作的介绍,主要是说明这些动作的做法和基木规格以及它们的训练目的。总之,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手臂训练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就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有时候需要靠整体的演绎来进行,切不可过份强调部分,忽略整理。走入盲人摸象的极端误区。 注释: 张娜.中国古典舞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P58. 参考文献: 1 张娜.中国古典舞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刘丽敏.古典舞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郑伟.中国古典舞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刘欣.中国古典舞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