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些做法.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8643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些做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些做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些做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些做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些做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些做法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上,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小学,乍一来到新的环境,对一切均不适应:课程的增多、教法的改变等等,常使他们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重。因而如何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数学的学法、增强自制能力、顺利渡过衔接关,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着重从内容、教法与学法的沟通等方面入手,就如何降低小学与中学阶段之间的“陡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一些我的想法。一、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一数学教材内容可分为三大块:一是数(有理数),二是代数式(整式、分式),三是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四是几何(包含一些立体几何)。在“有理数”这一章,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新的概念,并要准确理解,就会使那些认为“数学就是计算的数”的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应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尽可能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负数概念的引入,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要耐心地让学生表示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的表示,仅用自然数、零和分数是不够的,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在“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小学简易方程的数量之间是用和、差、积、商等数量关系来说明,而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在理论上有了同解原理,有关解方程的一些步骤提高到理论上的理解。根据

3、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我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机的过渡。1、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2、进行“数”与“式”的过渡。3、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二、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真正做到了少讲多练;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也提倡精讲多练,但由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4、不可能做到一题多练。要活跃学生的思维,有赖于教师在教法上的新型多变,正确、合理、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能正确地顺利地解决一个个习题和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3、针对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三、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

5、方法。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总之,要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问题 作者: 林永福 (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高台二期初中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57 发表日期: 2010-04-08 21:06:04 初中课改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无容置疑,课程改革給过去几十年沉闷的传统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看到,

6、新课程在培养一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部分学困生甚至是厌学生。而这部分学生有可能在小学时成绩还不错,上了初中后,成绩却直线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数学的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与中学的数学学习没有过渡好。因此,我认为抓好中小学数学衔接,在衔接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显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寻找欢乐,进而培养兴趣的工作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做起。我校每年暑假举行的新初一衔接夏令营就是个良好的时间契机。为期 5 天的衔接夏令营一般有 34 节的数学课时,经常有老师烦恼于不知道要上些

7、什么?我觉得可以结合七年级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的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挖掘和拓展。下面谈谈我是怎样上好这几节的课的。第一课时是初一新生最为好奇的,教师应以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口味,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开始第一堂课。如其一:你们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吗?,在同学踊跃回答,气氛活跃起来后讲述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这一过程,既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和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又还可以借此鼓励有志向的学生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奋斗去摘取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其二:谁能很快算出 1+2+3+100= ?,然后请知道答案的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七岁时是如何算出答案

8、的故事,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我注意到这样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眼睛发亮,参与了思维,这一刻,应该没有一个学生会不喜欢数学了。初中数学学些什么?这也是初一新生关注的问题。第二课时,可以向他们简单介绍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平面几何及初等代数。重点介绍“平面几何”这一全新的学科,讲述“几何”这一名称的由来,告诉学生:因为古埃及尼罗河河水经常泛滥,需重新丈量土地,于是产生了测量土地的技术,“几何”即“测地术”的译音,并由此发展起几何这一数学分支。再介绍几何鼻主殴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举几个例子说说中国古代辉煌的几何发展史。最后,抛出两个问题:1.已知直角三角

9、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3 和 4,你能求出斜边的长吗?2.如图:直线 a 表示河流,要在河边建一水泵站,往张庄和李庄送水,水泵站应建在何处,才能使往两个村庄铺设的水管长度最短?当同学们议论纷纷却想不出来时,再告诉他们答案,至于答案是如何得出来的呢?留下悬念,告诉他们,只要学习了初中几何,你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这类问题了。这样往往能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中学数学学习的热情。 第三课时,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数学学习与初中数学学习的异同点。小学过渡到初中,由数到式是一个大转变。告诉学生, 所谓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小学学习主要是数的计算,中学代数主要是式的计算(含字母),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数

10、的运算 法则和运算率,很多都可以迁移到代数式上。众所周知,小学过渡到初中,解应用题的方法是最大的转折点,许多孩子在很长时间里一直不习惯用方程方法,可以说是一个坎。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要了解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解应用题的关系,并清楚的告诉他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举例说明,如:一袋大米,吃了 30 千克,正好是这袋大米的 ,这袋大米有多少千克?学生一下看出 30 千克对应的分率是 ,而单位“1”未知,根据对应数量与分率的关系,立刻列出式子:30 ;而方程的方法是根据:一袋大米 = 30 这个关系,列出方程求解。事实上两种方法的思路是一致的,但算术方法是逆着想,方程方法是顺者想。有些问题,逆着想更快,

11、很多问题顺着想更容易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这样一说,学生接受方程思想方法就会顺畅些。我想,通过学生们原有的认知做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初中代数并不是那么陌生和深奥,而是与小学数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完全有理由保持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第四课时,可选用七年级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的内容,从同学们所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活动,渗透初中学习的数学思想。如选用第 7 页的铺地毯问题,(渗透平移思想)第 9 页的共有多少个正方形问题,(渗透分类思想)第 11 页的旅行社收费问题,(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最后布置第 13 页的课外作业:请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个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

12、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用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比一比,看谁想得多。要求开学时交上来,届时还要进行评比展示。这样的作业学生都乐于完成,并往往给老师带来惊喜,因为开学后收上来的是许多精美、有创意的作品。实践证明,通过这么几节课的数学活动,同学们对初中的数学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良好感受,他们普遍激发了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对初中数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当然,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和毅力,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 渊博的知识、亲切、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等。相信通过我们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初中生对中学数学学习不适应的现象将得到控制,将有更多的孩

13、子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浅议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发表时间:2011-7-15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 年第 25 期供稿 作者:黄恩好 导读 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多数学生都会不适应。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长岭镇中心初中 黄恩好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多数学生都会不适应。进入初中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多,老师增加,他们习惯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如今面对七、八位任课教师,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少数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由自负变为自卑,由积极变为消极。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成绩不稳定,甚至过去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下降很厉害。如何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能很好地

14、接受初中数学教学,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数学的学法。开学初,一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

15、具有针对性。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

16、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

17、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三、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小学生刚升入初中,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数学课而言同样很重要。一个思维活跃、善于动脑、踊跃发言的学生,学起数学来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多年初中教学,我认为进入初中的学生应养成几个习惯:1.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应多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

18、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的题目,再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2.养成专心听讲,乐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无论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公理、定理和法则的理解。3.规范作业,强化训练。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

19、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以身作则,即教师在解题规范上做好示范;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4.教会学生记笔记,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复习能力的一种办法。笔记包括三方面:记问题。记课上未听懂的问题,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记疑点。对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及时记下,便于课后与老师商讨。记思路和方法。勤记老师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思路大有好处。总之,中小学数学衔接工作势在必

20、行,我们要重视中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谈谈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浏览次数: 628)发表于 2010-5-18 13:32:00如何处理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因而有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不适应,这就使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小学、初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一、原因:主要原

21、因如下:1. 教师教学方法不同。2.所学知识量不同。3.学习方式不同。4.学习时间不同。5 学习节奏不同。二、分析与思考: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不同” 已经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学生从不适应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学不知道怎样学不会学没劲学厌学,从而两极分化过早的出现,许多教师感觉:教不会或不会教,因此感叹教材越改越难教,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为了降低、化解或消除这些“不同” 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加快适应中学生活,是我们初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为题。对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教育。三、对策与方法:(一)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一数学教材内容可分为三大块:一

22、是数(有理数) ,二是代数式(整式及整式的运算) ,三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 ,四是几何(包含一些立体几何) 。在“有理数” 这一章,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新的概念,并要准确理解,就会使那些认为“数学就是计算的数”的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应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尽可能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负数概念的引入,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要耐心地让学生表示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的表示,仅用自然数、零和分数是不够的,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在“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小学简易方程的数量之间是用和、差、积、商等数量关系来说明,而在一元一次方程中

23、在理论上有了同解原理,有关解方程的一些步骤提高到理论上的理解。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我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机的过渡。1、进行 “算术数 ”与“有理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 “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幂的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2、进行“数” 与“式”的过渡。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

24、的运算,这种由“数” 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3、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它们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例如:有这样一道题:“ 比一个数的 4 倍小 3 的数是 13

25、,求这个数。 ”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133 )4 ;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 X,只要直译原题,即 4X-3=13 便可求解。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4、注意中小学几何教学内容的衔接。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已经学过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简单性质,其目的是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来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熟练数的运算技能

26、;而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要从数的学习转入到形的研究,要从几何的本质属性方面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概念,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握图形性质,因此,要理清知识脉络,加强知识衔接,小学教材已有的,并且在提法上与小学教材无本质区别的内容不再作为新知识处理,而采用复习的方法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概念;小学教材已有的,但在提法上较片面、不妥当,或者模糊不清的在教学中应予以完善纠正。如线段的定义、互相垂直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在中小学几何教材中内容的叙述不完全一样,教学时应向学生特别指出中小学几何的不同;小学教材已有的,但缺乏理论根据的,教学中应先重新复习小学教材的处理方法

27、,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上去论证。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这个定理,在小学教材中是由实验得出的,学生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既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又要强调说明不能满足于实验,而必须从理论上给予严格论证。(二) 、关注学困生,指导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主要体现在知识相对孤立,方法理解比较肤浅,使用时模棱两可,缺少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指导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可怕,数学是很有用,每个人都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1、重视学困生自主意思语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中学数学教材内容增多,难度加

28、深,知识点增多,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有步骤地给学生一些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比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怎样复习怎样答题怎样章节小结;怎样理解与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有较好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应有学到的方法自学,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尽力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2、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学困生的教学,教师应适当降低要求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较难的问题采用分解方法,分解成几个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中

29、掌握知识,领会学习方法,每次学习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3、以情优教,有利用缩小两极分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潜能,并且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不但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文化底蕴,真正做到以情优教,凭着自身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爱,从而转化学生喜欢数学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小两级分化。(三)、还要注意教学管理上的衔接。学生进入中学,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课程增加,学习时又误把中、小学知识截然分开。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强弱不了解,教学时起步点把握不准,造成

30、中小学教学脱节,还常责怪学生基础差、脑子笨。课程的增多使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管理也不及小学那样具体,有的学生认为没有了束缚,不认真学习而掉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要有充分的了解,摸清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帮助、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四、注意与落实。中小学衔接教育,教师在教学中都在做,我们看到较多的是有始无终或蜻蜓点水,因此中小学衔接必须注意落实三个字早、全、恒。“早”是指中小学衔接教育要早重视、早加强、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的第一节课,介绍学习要求和方法。“全” 是指中小学衔接教育要全方位进行。“恒”是指中小学衔接

31、教育要常抓不懈。总之,要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农村学校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 发表时间:2011-8-19 13:14:24 点击: 82 次 作者:慎中实验学校 张燕卿 慎中实验学校:张燕卿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小学数学

32、教学衔接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目前中小学在数学教学方面脱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经过几次调整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简单应用,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对重点难点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答,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时间巩固。对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测验题量少,难度小,时间充裕,且考点、题型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而现在初中一、二年级施行新课程,内容比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变化,而小学的高段还是原来的课程,加上有的数学教师受传统

33、教材的影响,实际讲授内容很深,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除了知识点的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学生探究时间少。由于班额过大,小组合作讨论难于组织,老师不可能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测验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处于实验阶段,教材体系脱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

34、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扩充、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针对数学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何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归纳起来,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一、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升入中学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

35、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做课堂笔记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乐于探究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2、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测验考试六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

36、怎样进行质疑、探究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二、中学数学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采取半扶半放方式;教师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积极进行新课程实验,更新课堂教学观,深入开展

37、课堂教学改革。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是也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学与初中学习数学在学法上的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法;四是请初二、初三的学生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2、了解基础,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教师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

38、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毕业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熟悉小学、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具针对性。3、在初一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不要急于对题目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

39、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指导考试方法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4、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

40、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5、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知识网络。小学和初中有很多衔接点,如小学过的正数和零就是初中所学的非负数,小学中的点、线,图形,公式到初中仍然沿用。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特别注重那些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帮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6、重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能

41、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公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面且还使学生学会质疑和解题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师应加强研究和探讨,互相交流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摸清中小学数学脱节的知识点,提前渗透。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可考虑选择中学骨干教师到小学高年级上公开课,让学生提前感受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位位教师更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浅

42、议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 2011-6-20 9:09:00 | By: 影相随 0推 荐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主观上虽然都存在着一种求知的良好愿望,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教材难度大了,学科门类多了,教学方法变了,而且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学生再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就很难适应中学的学习了,有的学生常常因此而掉队。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不注意采用适合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的特点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退步。因此,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教学尤为重要。发现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教学内容中衔接上的障碍(1) 由小学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用字母表示数,这是一个飞跃,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

43、地方。学生对表示数的字母常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这是代数最本质的东西。(2) 数的概念的扩张。学生在小学只学了非负有理数,而初一引入负数后,数的概念扩充为全体有理数。由于负数的引入出现了绝对对值等概念,数的运算出现了符号法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把有理数的运算与非负有理数的运算统一起来,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着力解决的。(3) 由小学的数的运算到中学的代数式的运算,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4) 由小学的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中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从思路上,方法上是有区别又

44、有联系的。教师如何使学生由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过渡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教师的任务是应使学生感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并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要领。以上四个方面是知识内容上中小学存在的最大差异,都是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地方,又加上学生在小学中所学知识及方法在头脑中已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这在某些地方又成了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方法的障碍。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第一大原因。 二、初一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初中教学要求之间的差异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之际,也正是他们由儿童阶段向少年阶段过渡的开始,在他们心里上普通存在着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努力前进的愿望。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儿童,自持力差,需要

45、鼓励,需要引导。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的记忆力较强,但理解力较差,习惯于具体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老师有依赖心理,解题常要给个样子。在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小学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小学算术课里新课份量少;让学生动口动手、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多;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记忆运算法则与提高运算能力;不少学生忽视运用概念、性质来指导运算,学生只满足于做对答案,而不苛求于解题过程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在知识状况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关系,学生的数学知识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局限。例如,他们只知道零表示没有物体,他们虽然知道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可以与分数互化,但总以为两者形式不同,而不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上

46、两点是中小学衔接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中学的数学学习,我们在掌握了初一学生小学数学的基础和初一数学教学内容之后,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抓住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个衔接点,做好以下几个衔接工作以求发展。(1) 兴趣上的衔接与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试想,如果你的学生对你所教的课毫无兴趣,没有任何求知欲,还谈得上什么提高教学质量呢?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

47、不容辞的责任。初中的学习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我觉得上好绪言课非常重要,开学第一堂新授课,结合学生所熟知的生动事例,我给学生们讲述了什么是数学,数学的特点,数学的用场及如何学好数学,学生听了很感兴趣,感到数学用处那么广,与实际关系又是那么密切,当时就有学生表示了学好数学的决心。诚然,绪言课只能解决一个开头的问题,必须把绪言课的精神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不断巩固、强化学生被激发起来了的学习热情。(2) 内容上的衔接与疏通:针对学生一个暑期来对旧知识的遗忘和中小学教材内容上的脱节这一情况,在开学初用

48、十课时左右的时间对小学数学进行复习,但这不是小学内容的浓缩而是内容上的疏通与衔接,是螺旋式的上升。如数的概念的扩张,由数向式过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思考的周密性,使之既不脱离小学的某些特点又有利于完成中学自身的教学任务,以达到自然衔接,稳步过渡。(3) 能力上的衔接与训练: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从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依据。如:65 +145 = 205 9974 = 1007474要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实际上就是逻辑推理的雏形。

49、这些学生能够接受,长期坚持潜移默化,这就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这些能力方面的渗透与训练,甚至比具体个别知识的渗透更为重要。(4) 学法上的衔接与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局限于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初中数学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而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训练状况出发,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如学生不会看书,教师可以领读,教读开始,学生不愿复习,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并加强督促;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研讨,还要逐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力学习的能力,改进学生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是小学与初中的学习方法中最大的区别所在,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包括预习、复习)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适应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也是很必要的。 (5) 教法上的衔接与更新:教学方法上,小学讲得比较细致,方法规定得比较固定,练习次数比较多,而中学数学由于内容多,进度相应的较快,这也是学生不易适应之处。因此讲课时要有意放慢进度,概念要从学生的生活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