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十 五 讲 第 二 十 五 讲 . Einstein-Podolsky-Rosen佯谬和Bell 不等式 不等式 (1) Einstein-Podolsky-Rosen佯谬 ( ) y 爱因斯坦,帕多尔斯基和罗森认为:两个 粒子构成 个量子力学态 对 个粒子的测量 粒子构成一个量子力学态。对一个粒子的测量 将直接得知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将 接得知另 个粒子的状态例: 2 1 2 1 x x x , x 该态在动量表象中的表示为 2 1 2 1 p p p , p 爱因斯坦等认为,当测量第一个粒子的坐标, 测得值为 则第二个粒子的坐标必为 0 x 0 x 测得值为 ,则第二个粒子的坐标必为
2、; 测量第二个粒子的动量,测得值为 ,那第一 0 x 0 x 0 p 个粒子的动量必为 。所以, 0 p都是物理实在(即都有确定值),且 坐标和动量可同时具有确定值 i i p , x 坐标和动量可同时具有确定值。 这与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处于自旋 2 1 0 S 的态是等价的。 考虑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处于自旋单态 。 2 1 考虑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处于自旋单态。 在初始时,它们在一起,而后分开很大的距离, 2 1 在初始时,它们在 起,而后分开很大的距离, 但仍处于自旋单态。一旦测量第一个粒子的自 旋 那直接允许我们去推断第 个粒子的自旋 旋,那直接允许我们去推断第二个粒子的自旋, 它始终与第
3、一个粒子的自旋相反。 它始终与第 个粒子的自旋相反。量子力学否认这些假设,认为即使两个粒 子离开很远 对第 个粒子的测量将影响第二 子离开很远,对第一个粒子的测量将影响第二 个粒子的状态;另外,粒子本身并没有这种实 身实 在性(即粒子的所有物理量都有确定值)。 (2) ii (2) Bell Inqualities 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系统处于自旋单态 2 1 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系统处于自旋单态 1 z ) , , ( 2 1 0 , 0 ) ( 1 n ) , , ( 2 1 这是一个纠缠态。显然,在这个态中,测 量第一个粒子(在 方向)得到某一结果,则 知道第二个粒子随之测量(在 方向)的结
4、果。 z z 知道第二个粒子随之测量(在 方向)的结果。 现考虑对它们的自旋沿不同方向进行相继测 量 第 个粒子沿 方向测量 第 个粒子沿 z 量。第一个粒子沿 方向测量,第二个粒子沿 方向 测量。它们的测量结果都为 。 a b 1 如 , 方向相同,则平均值为 。 如 方向相不同 这 相关联测 a b 1 b 如 , 方向相不同,这一相关联测 量的平均值为 a b 0 , 0 b a 0 , 0 ) b , a ( C 2 1 0 , 0 b a 0 , 0 ) b , a ( C 2 1 ) b ( 不失 般性 假设 在 方向 cos ) b a ( 证: 不失一般性,假设 在 方向, 在
5、 平面 a z b xz 在 平面1 2 1 2 1 2 1 b z b z ( ) b , a ( C ) b z b z 2 1 2 1 令 与 轴间的夹角为 ,则 b z 令 与 轴间的夹角为 ,则 cos sin ( 1 ) b a ( C 2 2 cos sin ( 2 ) b , a ( C 2 z 2 x) cos sin ) cos sin 2 z 2 x A 对两个处于自旋单态的粒子 在三个 cos A. 对两个处于自旋单态的粒子,在三个 不同方向测量它们的自旋。 不同方向测量它们的自旋。 根据定域隐变量理论,它们的关联测量平 均值的关系为 均值的关系为 1 ) b ( C
6、) ( C ) b ( C 1 ) c , b ( C ) c , a ( C ) b , a ( C 这称为Bl l 不等式 这称为Bell不等式。 而对这一关联测量平均值的关系,量子 力学的预言为 ) c b cos( ) c a cos( ) b a cos( ) c , b ( C ) c , a ( C ) b , a ( C 若在测量时 取 个方向共面 b 若在测量时,取 三个方向共面, 且 c , b , a 且b a , b a , 2 c a c b 于是 cos 2 cos cos ) c , b ( C ) c , a ( C ) b , a ( C 实验结果与量子力学的
7、预言符合。 。B. 对两个处于自旋单态的粒子,在四个不 同方向测量它们的自旋 同方向测量它们的自旋。 根据定域隐变量理论,它们的关联测量平均 值的关系为 2 ) c , a ( C ) b , a ( C ) c , a ( C ) b , a ( C 这为另一个Bell不等式。而根据量子力学, 的平均值的绝对值 g 而根据量子力学, 的平均值的绝对值 应为 ) c a cos( ) b a cos( ) c a cos( ) b a cos( g 显然,当 共面,并取 , b / a a , c , b , a , b a , , 4 b a c a 2 c a ,这时 这时 2 2 2 2
8、 2 1 g 这与定域隐变量理论所推得的不等式是不 相符合的 相符合的。 若取 共面, a , c , b , a b a c a , b a , c a b 3 c a 则有 , b a 3 c a 则有 3 3 3 3 cos cos 3 3 cos cos cos cos g同样,实验的测量结果是与量子力学的预 言符合 言符合。 实验证实了定域隐变量理论是不正确的。 Einstein-Podolsky-Rosen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Einstein-Podolsky-Rosen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波函数具有确定的 交换对称性 交换对称性 各种微观粒子有一定属性。实验证明每
9、一 种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如两个氢原子中的 质子或电子都 样) 经典物理中 我们能按 质子或电子都一样)。经典物理中,我们能按 轨道来区分同一类粒子。 但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情况就发生变 化 它的描述不能用轨道概念 而只能用波函 化。它的描述不能用轨道概念,而只能用波函 数或根据一些力学量完全集来描述粒子所处状 数或根据 些力学量完全集来描述粒子所处状态。即 个粒子处于态 ; 个粒子处于态 或这些态的叠加态上 但它不可能告 1 n 1 2 n 或这些态的叠加态上。但它不可能告 你,那一个粒子处于 态,那一个粒子处 2 1 你 那 个粒子处于 态 那 个粒子处 于态 。 如 2 如 ) r
10、( ) r ( 2 1 2 1 ) r ( ) r ( 1 2 2 1 对它进行测量是分不清两者的差别。它们每一 2 1 个都不能用于对二个全同粒子的描述。全同粒子交换是不可观测的。 (1)交换不变性 (1)交换不变性 由于体系具有交换不变性, 时经交换后 0 t 具 演化到 ,应等于演化到 再进行交换,即 0 t t ) t , r , r ( P ) t , t ( U ) t , r , r ( P 0 2 1 12 0 2 1 12 由 的任意性 所以 ) t , r , r ( ) t , t ( U P 0 2 1 0 12 由于 的任意性,所以 0 0 P ) t ( U ) t
11、 ( U P 12 12 0 0 P ) , t ( U ) , t ( U P / t ) p , r , p , r ( H i e ) , t ( U 2 2 1 1 0 由于 任意 ) , ( t 于 任意 即 0 H , P 12 即 ) P r P r ( H ) P r P r ( H 1 1 2 2 2 2 1 1 ) P , r , P , r ( H ) P , r , P , r ( H 1 1 2 2 2 2 1 1 P 是运动常数。 若 是 的本征态,则 12 P ) t , r , r ( 2 1 12 P 若 是 的本征态,则 ) t , r , r ( 2 1
12、12) t , r , r ( ) t , r , r ( P 2 1 2 1 12 1 因此,有两种态,一种是交换下不变,称 为对称态 另 种是交换下改号 称为反对称态 为对称态;另一种是交换下改号,称为反对称态 ) t , r , r ( ) t , r , r ( ) t , r , r ( P 2 1 s 1 2 s 2 1 s 12 ) t r r ( ) t r r ( ) t r r ( P 2 1 A 1 2 A 2 1 A 12 ) t , r , r ( ) t , r , r ( ) t , r , r ( P 2 1 1 2 2 1 12 显然 ) t , r , r
13、( ) P 1 ( 1 ) t , r , r ( 2 1 12 2 1 s ) t , r , r ( ) P 1 ( 2 ) t , r , r ( 2 1 12 2 1 1 A ) t , r , r ( ) P 1 ( 2 1 ) t , r , r ( 2 1 12 2 1 A 下面一些结论是重要的: 下面 些结论是重要的: A. 由于是一运动常数,因此一开始体系处于 某种交换对称态下 则以后任何时刻都处 某种交换对称态下,则以后任何时刻都处 于这态下; 于这态下;B. 与其他运动常数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体 系称 态 称态 这粒 系要么处对称态,要么处于反对称态。这是粒 子固有的属性,
14、而不是人为地给初条件所能 子固有的属性,而不是人为地给 初条件所能 改变的; C. 实验表明:具有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体 系。当两粒子交换,波函数反号,即处于反对 系。当两粒子交换,波函数反号,即处于反对 称态;而自旋为整数的粒子,两者交换,波函 数不变,即处于对称态。(2) 全同粒子的波函数结构,泡利原理: 忽略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则全同粒子的哈氏 忽略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全同粒子的哈氏 量为单粒子哈氏量之和 ) p , r ( ) p , r ( ) p , p , r , r ( H 2 2 1 1 2 1 2 1 显然,对任何一粒子,其哈氏量的形式完全 显然,对任何 粒子,其哈氏量的形式完
15、全 相同 2 2 ) r ( V 2 ) p , r ( h i 2 i i i 单粒子的能量本征方程为 ) ( ) ( ) ( h ) r ( ) r ( ) p , r ( h k k k ) ( ) ( ) ( ) r , r ( Eu ) r , r ( u ) p , p , r , r ( H N 1 N 1 E 2 1 2 1 ) p , r ( h ) , 2 , 1 ( H i i i 它的一个特解为 i ) r ( ) r ( ) r ( ) N , 2 , 1 ( u N 2 1 E N 2 1 N 2 1 E 但它不能作为体系的态函数,因体系真正 的态函数必须满足 定的
16、交换对称性 的态函数必须满足一定的交换对称性。 AN个费米子的波函数,泡利原理 个费米子的波函数 泡利原 由于费米子的波函数交换一对费米子是反 对称的 因此 它可以如此来构成 对称的,因此,它可以如此来构成: 取 作为标准排列。 ) r ( ) r ( ) r ( N 2 1 N 2 1 取 作为标准排列。 是经过某一置换 ) ( ) ( ) ( N 2 1 N 2 1 ) r ( ) r ( ) r ( N N 2 2 1 1 N 2 1 P 来实现 N 2 1 P 由于对换(transposition)一对粒子, 波函数改号 而对某 置换(Pt t i ) 波函数改号。而对某一置换(Per
17、mutation) 它相应的对换数的奇偶性是一定的。因此,置 它相应的对换数的奇偶性是 定的 因此 置 换后的这一项的符号与标准排列项的符号差别 取决于该置换的对换数的奇偶性 取决于该置换的对换数的奇偶性。 如 如 67 12345 23451768 12345678 23451768 67 12 13 14 15 所以有5个对换 其符号为负号 所以有5个对换,其符号为负号。 设一个置换 对应的对换数为 ,则真 P 正的波函数应为 ) r ( ) r ( P 1 A N 1 N 1 ) ( ) ( ) ( N 1 N 1 置换求和 对所有 置换求和这即行列式定义 这即行列式定义 ) ( ) (
18、 ) ( ) r ( ) r ( ) r ( N 2 1 1 1 1 ) r ( ) r ( ) r ( A N 2 1 2 2 2 ) r ( ) r ( ) r ( N 2 1 N N N 例如:对N2 ) r ( ) r ( ) r ( ) r ( A ) r ( ) r ( A 1 2 2 1 2 1 1 1 ) r ( ) r ( ) r ( ) r ( A ) r ( ) r ( A 1 2 2 1 2 1 2 1 2 1 2 2 可以看出,任意两个粒子变换(即两列交 换) 改号 若 与 态是完全相同的 换) 改号。若 与 态是完全相同的 态,那 。这表明,对两个全同的费米子 1
19、2 0 态,那 。这表明,对两个全同的费米子 不能处于这种态中,于是我们有下面的原理: 0 泡利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 在客观实际的体系中 没有两个或多个全同费 在客观实际的体系中,没有两个或多个全同费 米子可处于一个完全相同的单态中(或:全同 米子可处于 个完全相同的单态中 或 全同 费米子体系的态中,具有同样量子数的单态不 大于 ) 大于1)。 对于 个粒子,有 项(有 个置换), N ! N ! N 对于 个粒子,有 项(有 个置换), 而每一项,费米子处于这 个单态上的分布都 交 ! N N 是不同的,因此各项之间是正交的。 ! N A d d 2
20、 2 ! N A r d r d 2 N 1 2 所以,对于 个无相互作用的全同费米子 体系的归 化反对称波函数为 N 体系的归一化反对称波函数为 ) ( ) ( ) ( ) r ( ) r ( ) r ( ) r ( ) r ( ) r ( 1 ) ( N 2 1 N 2 1 A 2 2 2 1 1 1 ) r ( ) r ( ) r ( ! N ) r r r ( N 2 1 N 2 1 A 2 2 2 N 2 1 个全 玻色 ) r ( ) r ( ) r ( N 2 1 N N N B 个全同玻色子的波函数 由于玻色子波函数相对两全同玻色子对换是 N 由于玻色子波函数相对两全同玻色子对
21、换是 对称的,即不变号:) r ( ) r ( ) r ( P A ) r r r ( N 2 1 N 2 1 ) r ( ) r ( ) r ( P A ) r r r ( N 2 1 N 2 1 N 2 1 N 2 1 所有置换 由于玻色子不受泡利原理限制,因此处于同 单态上的玻色子可以是任意多个 一单态上的玻色子可以是任意多个。 所以,如果态 中具有相同的 N 2 1 , , 所以,如果态 中具有相同的 有 个;具有相同单态 有 个 具有 相同单态 中的玻色子有 个 N 2 1 , , 1 1 n 2 2 n 相同单态 中的玻色子有 个。 N N n N N n n n N 2 1 E
22、n n n N N 2 2 1 1 于是上述置换虽具有 项,但有些项是相 ! N 同的。 如 个态的 粒子进行置换 所得项是 1 n 如 个态的 粒子进行置换,所得项是 相同的,而这相同项有 ,同理 个态的 1 n 1 ! n 1 2 n 2 粒子进行置换,所得项是相同的,而这相同项有 所以 个玻色子的某 种排列有 2 2 ! N 。所以, 个玻色子的某一种排列有 ! n 2 N ! n ! n ! n N 2 1 个相同项。 N 2 1所以,不同单态交换的排列的数应为 ! N ! n ! n ! n ! N N 2 1 N 2 1 ! N ) ! n ! n ! n ( A r d r d
23、2 N 2 1 2 N 1 2 ! n ! n ! n ) ! n ! n ! n ( A r d r d N 2 1 N 2 1 N 1 ! n ! n ! n ! N 1 ) r r r ( N 2 1 N 2 1 S N 2 1 ! n ! n ! n ! N N 2 1 ) r ( ) r ( ) r ( P N 2 1 ) r ( ) r ( ) r ( P N 2 1 s N 2 1 所有置换) ( ) ( P ) ! ! ! ( 1 ) r ( ) r ( P ) ! n ! n ! n ( ! n ! n ! n ! N N 1 N 2 1 N 2 1 N 1 不同单态间 仅对
24、处于 粒子置换 ! n ! n ! n N 2 1 ) r ( ) r ( P ! N ! n ! n ! n N 1 N 2 1 N 1 不同单态间 例如 有 个在态 个在态 粒子置换 3 N 例如: 有二个在态 ,一个在态 。 3 N 1 2 3 ! 3 ! N 3 ! 0 ! 1 ! 2 ! n ! n ! n N 2 1 所以,有三个不同分布 。 ! 1 ! 2 ) r ( ) r ( ) r ( P ! 3 ! 1 ! 2 3 2 1 S E 2 1 1 不同态 ! 3 间置换 不同态 1 ) r ( ) r ( ) r ( ) r ( ) r ( ) r ( 3 1 1 2 3 3
25、 2 1 2 1 1 2 1 1 ) r ( ) r ( ) r ( 2 3 1 2 1 1 另一种写法: 有 6 项 ! 3 ! N 另 种写法: 有 6 项 ! 3 ! N) r ( ) r ( ) r ( ) r ( ) r ( ) r ( ! 1 ! 2 ! 3 1 3 1 2 3 2 1 s E 2 1 1 2 1 1 ) ( ) ( ) ( ) ( ) ( ) ( ! 1 ! 2 ! 3 3 1 2 3 2 1 E 2 1 1 2 1 1 ) r ( ) r ( ) r ( ) r ( ) r ( ) r ( 1 3 2 1 2 3 ) r ( ) r ( ) r ( ) r (
26、) r ( ) r ( 1 3 2 1 2 3 2 1 1 2 1 1 ) ( ) ( ) ( ) ( ) ( ) ( ) r ( ) r ( ) r ( ) r ( ) r ( ) r ( 2 1 3 2 3 1 2 1 1 2 1 1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213 321 231 132 312) r ( ) r ( ) r ( ) r ( ) r ( ) r ( 1 1 2 3 3 2 1 ) r ( ) r ( ) r ( ) r ( ) r ( ) r ( 3 1 2 3 3 2 1 2 1 1 2 1 1 ) r ( ) r ( ) r ( 2 3
27、 1 ) r ( ) r ( ) r ( 2 3 1 2 1 1 (3)全同粒子的交换不变性的后果 (3)全同粒子的交换不变性的后果 A两全同粒子的波函数 两 同粒子的波函数 若两全同粒子,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变量可 分离型的 即 分离型的,即 S Sm 2 1 z 2 2 z 1 1 ) r , r ( u ) s , r , s , r ( 可以证明:若粒子自旋为 ,则 在 两粒子自旋交换时的对称性为 若两 s S Sm S s 2 ) 1 ( 两粒子自旋交换时的对称性为 。若两 粒子都处于 态,而总角动量为 ,其交 S s ) 1 ( lm nl Y R L 换对称性为 ,则 应满足 L l
28、 2 ) 1 ( S L Sm Lm u L S 2 L S s 2 ) 1 ( 偶 B 由于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 而使体系可 L S B由于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而使体系可 能处的状态数目不同. 能状数 目同 例:设有三个粒子处于(不同量子数单态)3 2 1 , , a. 玻色子 玻子 3个处 2个处 各处 10 1 2 3 3 3个处 2个处 各处 同一态 同一态 一个态 同态同态 个态 b. 费米子 1 各处一个态 各处 个态C. 由于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而使体系的 几率分布不 样 几率分布不一样。 例:2个粒子(无妨设体系的自旋处于对称态) a.玻色子 1 s 3 2 2 1 2 1 s
29、) r ( ) r ( ) r ( ) r ( 2 1 ) r , r ( 2 1 2 1 b. 费米子 s 0 2 2 1 2 1 A ) r ( ) r ( ) r ( ) r ( 2 1 ) r , r ( 2 1 2 1 2 2 1 2 1在时 , 0 2 1 r r r 2 2 0 2 0 2 0 0 s ) r ( ) r ( ) r , r ( 2 1 0 0 0 0 2 1 2 A 0 ) r , r ( 2 0 0 A D由于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在散射时, 散射截面不 样 散射截面不一样。 当两粒子散射时,粒子 散射到处, 1 当两粒子散射时,粒子 散射到处, 即偏转角 的散
30、射几率为 ;粒子 1 1 2 ) ( f 如散射到处,其偏转角为 ,散射几率 为 2 ) ( f 为 a.玻色子(自旋为0) 2 ) ( f 散射几率为 2 2 ) ( f ) ( f (即 , 分不出。由于, 偶 1 2 0 S L ,为 偶) 如自旋为1,非极化散射几率为 0 S L 如自旋为1,非极化散射几率为2 2 2 ) ( f ) ( f 9 5 ) ( f ) ( f 9 3 ) ( f ) ( f 9 1 9 9 9 ) ( f ) ( f ) ( f ) ( f 3 1 ) ( f ) ( f * * 2 2 b 费米子(自旋 ) ) ( ) ( ) ( ) ( 3 ) (
31、) ( 2 1 b.费米子(自旋 ) 非极化的自旋为 的费米子散射几率 2 1 2 1 2 2 ) ( f ) ( f 4 3 ) ( f ) ( f 4 1 4 4 ) ( f ) ( f ) ( f ) ( f 1 ) ( f ) ( f * * 2 2 ) ( ) ( ) ( ) ( 2 ) ( ) (自旋 , 自旋 自旋 90 2 1 0 1 2 ) ( f 2 ) ( f 4 2 ) ( f 8 ) 2 ( f ) 2 ( f 4 ) 2 ( f 3 E由于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使体系所处 的状态结构也不同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正是由于电子为费米子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正是由于电子为费米子,
32、Pauliexclusion Principle起作用的结果。 p 起作用 结果例:粒子处于一维谐振子势中。单粒子波 函数 ) r ( u 函数 相应能量为 s sm n ) r ( u ) 2 1 n ( E n 对 个玻色子( ),基态是所有粒 子都处于 态 n N 0 s 0 n 子都处于 态 , 0 n 1 N E 每个粒子平均能量为 2 N E g 每个粒子平均能量为 1 21 但对 个无相互作用的费米子( )。 基态是二个处于 二个处于 N 2 1 s 0 n 1 n 基态是二个处于 , 二个处于 , 0 n 1 n 为奇 个处于 N 1 N 1 为奇 个处于 2 N N 2 1
33、为偶 个处于 N 2 2 N 2 N为偶 ) 2 1 2 2 N ( 2 3 2 1 2 E g 2 2 2 2 ) 1 N 1 ( 1 N 1 2 ) 2 2 ( 2 2 2 N 2 4 N为奇 ) 2 1 2 1 N ( ) 2 1 2 3 N ( 2 3 2 1 2 E g ) 2 2 ( ) 2 2 ( 2 2 g N ) 2 N 1 ( 1 3 N 1 2 2 ) 2 2 ( 2 2 2 1 N 2 所以 每个粒子平均能量为 4 所以,每个粒子平均能量为 N 4 N 4第八章 量子力学中的近似方法 我们在这章中,介绍一些常用的近似处理方 法。也就是说,当将量子力学原理用于实际问题 中
34、 我们必须进行 些近似处理 才能得到所要 中,我们必须进行一些近似处理,才能得到所要 的结果,才能将问题解决。 8.1 定态微扰论 本节讨论的是 与 无关 H t设: ,要求其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 P , r ( H H E H 1 0 H H H 其中 很接近 ,且有解析解。而 是小量, 0 0 H H 1 H 其中 很接近 ,且有解析解。而 是小量, 为易于表达其大小的量级,无妨令 0 1 H 1 0 H H ) ( H 0 0 ) ( H H (1)非简并能级的微扰论 的本 值 本 数为 0 0 设: 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为 , 0 H 0 k E 0 k 0 0 0 E H 0 k 0
35、k 0 k 0 E H 0 构成一正交,归一完备组。 现求解 0 k 现求解 k k k E H 即 k k k 1 0 E ) H H ( k k k 1 0 E ) H H ( 求 , 的步骤是通过逐级逼近来求 精确解 即将 对 展开(即对 k E k E k H 精确解,即将 , 对 展开(即对 矩阵元展开)。 k E k 1 H 从, ,。 0 k E 0 k k E k 当, 0 即, 0 H 1 0 k k 0 k k E E 非简并微扰论就是处理的那一条能级是非简 并的(或即使有简并 但相应的简并态并不影响 并的(或即使有简并,但相应的简并态并不影响处理的结果)。 们将 我们可将
36、 ) 2 ( 2 ) 1 ( 0 ) ( N ) 2 ( k 2 ) 1 ( k 0 k k ) a a ( N ) 2 ( ik 0 i 2 ) 1 ( ik 0 i 0 k ik i i ik i i k 0 ) i ( 求和号上的撇表示求和不包括 态,即 是与 0 k ) i ( k 正交的 0 正交的 其中 为归一化常数,它随准确到那一级而定 0 k N 其中 为归 化常数 它随准确到那 级而定 代入上式得 2 2 1 0 2 k 2 1 k 0 k k E a E E E ) )( H H ( ) 2 ( k 2 ) 1 ( k 0 k 1 0 ) )( E E E ( ) 2 (
37、k 2 ) 1 ( k 0 k 2 k 2 1 k 0 k 于是有 于是有 0 0 0 0 0 0 k 0 k 0 k 0 E H 1 0 k 1 k ) 1 ( ik i 0 i 0 k 0 k 1 ) 1 ( ik i 0 i 0 E a E H a H i i 2 0 k 2 k ) 1 ( ik 0 i 1 k ) 2 ( ik 0 i 0 k ) 1 ( ik 0 i 1 ) 2 ( ik 0 i 0 E a E a E a H a H k k ik i i k ik i i k ik i i 1 ik i i 0A. 一级微扰近似 0 1 ) 1 ( 0 0 0 ) 1 ( 0 0
38、 k 1 k ) 1 ( ik i 0 i 0 k 0 k 1 ) 1 ( ik i 0 i 0 E a E H a H 以标 积 i i 0 k 0 k 1 0 k 0 k 1 * 0 k 1 k H r d H E 以 ( )标积 0 i k i ) 1 ( ik 0 k 0 k 1 0 i ) 1 ( ik 0 i a E H a E ik k k 1 i ik i 0 1 0 H 0 0 ik 1 0 0 k 1 i ) 1 ( ik E E ) H ( E E H a 因此 在级 近 似 下 i k i k E E E E 因此,在一级近似下 0 0 0 ) ( 0 k 1 0 0 k kk 1 0 k k H H ) H ( E E ) ( 0 0 ik 1 i 0 i 0 k ) 1 ( k 0 k k E E ) H ( i k i E E (归一化 准至一级) 所以 在 这条能级为非简并时 其能 1 N 0 E 所以,在 这条能级为非简并时,其能 量的一级修正恰等于微扰项 在无微扰状态 0 k E 1 H 0 k 量的 级修正恰等于微扰项 在无微扰状态 的平均值。 1 k 例1 考虑 个粒子在位势 例1:考虑一个粒子在位势 a x x m 1 2 2 1 a x x m 2 ) x ( V 2 2 a x a m 2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