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51089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DF 页数:106 大小:2.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球化学 授课教师:李净红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四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 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2 地质作用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定量分配模型 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4 微量元素的示踪意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分支 学科之一,研究微量元素在自然体系中的 分布规律、存在形式、活动特点、控制因 素及地球化学意义。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微量元素基本概念 Gast (1968)对微量元素的定义是:不作为体系中任 何相的主要化学计量组分存在的元素。 微量元素的另一定义为,在所研究的地球化学体系 中,其地球化学行为服从稀溶液定律(亨利定律, Henrys Law)的元素。 微量元素的另一松散定义:对体系的

2、化学和物理性质 没有明显影响的元素。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微量元素基本概念 微量(minor )或痕迹(trace )元素,是相对于研究 系统的主量元素(如地壳中的O 、Si 、Al 、Fe 、Ca 、 Na 、K 、Mg 、Ti 等9 种元素,占地壳总重量的90% ) 而言的,通常将自然体系中含量低于0.1% 的元素通 称为微量元素。 基本概念与分类 “ 微量元素” 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们的相对含量单位常 为10 -6 和10 -9 。常(主)量和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中是 相对的概念,常因所处的体系不同而相互转化 它们往往不能形成独立矿物;而被容纳在其它组分所 形成的矿物固熔体、

3、熔体或流体相中 多数情况下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固熔体;个别存在于 主晶格的间隙缺陷中或陷入吸留带(occluded zones)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微量元素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微量元素赋存形式 表面吸附(surface adsorption) :外来离子被吸附在 晶体表面的扩散层内,与那些化学键不完全饱和的表 面原子呈静电相互作用; 吸留(occlusion ) :在晶体的增生中 吸附 在晶 面 的 杂 质被后来增生的晶层所圈闭; 在固溶体中呈 类质同象 替代主要组分:在晶体晶格的 规则位置微量元素替代主要组分; 间隙固溶体(interstitial solid

4、 solution ) :与上类 似,只是微量元素占据的是晶格中的间隙位置。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微量元素性质与分类 主要性质 具有对数正态分布形式(选择在某些矿物质富 集); 低浓度,不形成独立矿物相;大部分以类质同象 形式存在,在寄主矿物中形成固溶体。在主晶格 间隙缺陷中。 符合亨利定律稀溶液定律,其行为可用能斯特 分配定律描述。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微量元素性质与分类 主要分类 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 大离子亲石元素 高场强元素 难熔元素、挥发性元素; 聚集元素、分散元素; 放射性产热元素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的分

5、类是以微量元素在固相 液相(气相)间的分配特征划分。 相容元素: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容易以类质同象 形式进入固相(造岩矿物)晶格的微量元 素。 如Ni 2+ 、 Co2+ 、V3+ 、Cr3+ 、Yb3+ 、Eu2+ 等。 不相容元素:岩浆或热液矿物结晶过程中,趋向在液 相富集元素。具有过大或过小的离子半径或离子电 荷。如:亲石元素K 、Rb 、Cs 、Sr 、Ba ;高场强元素 Nb、Ta 、Zr 、Hf 、P 、Th 、HREE 等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大离子亲石元素(Large ion lithophil elements ) LILE ,K 、Rb 、Cs 、Sr

6、、Ba 等,离子半径大、离子电 荷低、离子电位3 ,这些元素的特点是易溶于水、 地球化学性质活泼,活动性强。 大离子亲石元素在自然界易溶于水,活动性强,在各 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活泼,易迁移,可作为 地壳演化及作用发生的示踪剂;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高场强元素(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如 Nb 、Ta 、Zr 、Hf 、P 、Th 、HREE 等,离子电位 3 ,难溶于水,地球化学性质稳定,为非活动性元素。 高场强元素,由于其在地壳的各种作用过程中性质稳 定,可作为“原始” 物质组成特征的指示剂。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

7、的基本理论 在宇宙化学及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中,Ringwood (1966 )根据在熔融过程中融熔和挥发的难易程度 , 将元素分为 难熔元素 (Nonvolatile elements )和挥发性 元素 (Volatile elements ) 挥发性元素通常是指在1300 1500 和适度还原的 条件下,能从硅酸熔体中挥发出来的元素 难熔元素 则是在这种条件下不能挥发的元素。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Tischendorf (1985 )根据元素的地壳丰度、元素形成 矿物的种数及聚散程度进行的分类。聚集元素 (Concentrated e

8、lements )和分散元素(Dispersed elements )。 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呈分散状态存在的元素。它们或 不存在自己的独立矿物;或有少量独立矿物,但含量 小,工业上没有实际意义,如镓、铟、锗、硒、铊、 铷、铪、铼等元素,对他们的工业获取主要靠其他矿 产品选冶时回收。 分类对于 探讨元素的聚集和分散趋势 有一定意义。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放射性产热元素 (Radiogenic product-heat elements ) U 、Th 、 40 K ( 40 K 占K 总量的极小部分)三种元素,在 研究地壳热结构、热状态方面有特殊意义。 U 、Th 、 40 K

9、 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蜕变过程中产生热 量,从而限制了岩石圈(地幔、地壳)的热状态。 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地球化学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在实质上表现为, 当所在的介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其在相关共存的各相 (液固、固固等)之间发生重新分配过程。 自然过程总量趋向于达到 不同尺度的平衡 ,元素在平衡 条件下,相互共存各相之间的分配取决于元素及矿物的 晶体化学性质 (内因) 及物理化学条件 (外因) 。 常量元素 形成独立矿物相,其分配行为受相律的控 制,遵循化学计量法则。 微量元素 在自然体系中浓度极低,不能形成以独立 矿物。因此,微量元素的分配不受相律和化学计量的限

10、制,而是服从稀溶液定律。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三十年代的哥氏类质同像法则; 五十年代林氏电负性法则; 六十年代用晶体场理论讨论过渡族元素的分配规 律; 七十年代用分子轨道学说对共价键性质化合物元素 分配的解释; 八十年代引入了量子力学,量子化学理论。 在应用理论解释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学科发展过 程,地球化学经历了以下的历程: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上述微观理论对认 识微 量元 素分配行 为具 有重 要 意义,但在总体上,这些理论主 要 应 用 于 定 性 地 说 明 元素的行为, 不能进行定量的描述和预测 。 1980 年代以来,地球化 学 应 用“ 伯塞洛 能斯特” 分

11、配定律(Berthelot-Nernst partition law) 来定量地认 识微量元素在共存相中的分配,已取得了重要的进 展。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稀溶液与亨特定律 稀溶液的性质: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忽略 溶质:含量较少的部分 溶剂:较多的部分 一种微量元素作为次要组分出现在体系中,作为溶质 对待。a i i = = i i x x i i x x i i 0 0 1.0 1.0 a i i = = i i x x i i x x i i 0 0 1.0 1.0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稀溶液与亨特定律 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溶质的活度a 与溶质摩尔浓度 X

12、i 成正比。 式中K 为亨利常数, 只受温度、压力影响,而 与浓度无关 i i K = 即:X i 0 时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稀溶液与亨特定律 稀溶液的 X 关系 理想溶液 符合 拉乌 尔定律 亨利系数 为实际溶液对 理想溶液的偏离程度的 修正。 非理想稀溶液 可用亨利 定律描述,当微量元素 (溶质)超过一定浓 度,不服从亨利定律。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稀溶液与亨特定律 亨利定律,只有在体系中溶质浓度非常稀 的条件下,亨利定律才适用,浓度提高将偏离直 线关系。也称为理想溶液定律 。 有实验证明,在描述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 为中, 浓度小于1 的体系都适用亨利定律 ,有

13、些元素 达2 时仍能保持直线关系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能斯特(Nernst )分配定律 能斯特分配定律表述为: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微 量组份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 对于微量元素在两相中可以形成液态或固态的稀溶 液,这样它们在相和相的化学位可分别写成: i i i a RTln 0 + = i i i a RTln 0 + = i i = ) ( RT a a i i i i 0 0 - exp = R- 气体常数,a- 微量元素的活度,- 化学势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能斯特(Nernst )分配定律 ) ( RT a a i i i i 0 0 - exp

14、= 在给定T、P 条件下,方程式左侧为一常数,即命 根据亨特定律,微量元素的活度与摩尔浓度呈正比 i i i D a a * = i i i a = ) , ( T P i i i D * =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能斯特(Nernst )分配定律 对于稀溶液,微量元素在两相中活度系数=1时: D能斯特分配系数,为温度T的函数,为正值 X微量元素摩尔分数 C微量元素的浓度 i i i i T P i C C D = = ) , (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能斯特(Nernst )分配定律 当温度T 和压力P 给定时,分配系数D i 对微量元素分 配指示意义: 1 1 1

15、 * * * =) , ( ) , ( ) , ( T P i T P i T P i D D D 微量元素优先进入相 微量元素优先进入相 微量元素在两相中几率相等 ) ( ) ( RT a a D i i i i T P i 0 0 , * - exp =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能斯特(Nernst )分配定律 总分配系数 在地球化学研究中,需要了解微量元素在岩石与 熔体间的分配行为,即需要计算微量元素在由不 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和熔体间的总分配系数。总分 配系数(D )的计算基于对各组成矿物简单分配 系数(D i )和各组成矿物在岩石中的相对质量分 数(X i ) : j i n

16、 j j i D X D = = 1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能斯特(Nernst )分配定律 总分配系数 j i n j j i D X D = = 1 n 固相中含元素i 的矿物总数; X j 固相矿物中第j 种矿物的质量百分数; D i j 元素i 在第j 种矿物和熔体之间分配系数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分配系数测定 直接测定法 直接测定地质体中两平衡共存相的微量元素浓 度,再按能斯特分配定律计算出分配系数。 斑晶- 基质法: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直接测定火 山岩中斑晶矿物和基质或现代火山熔岩流中的矿 物与玻璃或测定岩石中共存矿物中某元素的含 量,斑晶(代表固相)和基质(

17、代表熔体相)中 元素的比值就是该元素的分配系数(表5.1)。关 键的问题是天然矿物不纯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基质 火山玻璃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分配系数测定 实验测定法 用化学试剂合成与天然岩浆成分相似的玻璃物 质;或者直接采用天然物质作初始物质,实验使 一种矿物和熔体(或两种矿物间)达到平衡,并 使微量元素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测定两相中的浓 度,即得分配系数: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平衡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离子半径和离子电价 离子半径和离子电价对元素在矿物晶格中能否发 生 替换和替换程度起决定作用 。 微量元素的离子半径和离子电价与主矿物

18、中被替 换的主量元素相似,则分配系数就越大。 本因素体现了 戈尔德斯密特类质同像法则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体系总成分 岩浆岩化学成分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硅酸 盐熔体结构的演化,如由基性岩浆演化至酸性岩 浆,熔体中Si:O 比例增高。不同结构硅酸盐熔体 共存发生比例变化时,微量元素分配行为将受到 影响。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温度 由能斯特定律可以导出: 式中:G 0 表示微量元素在两相中的热焓变化, B 是积分常数。 可见分配系数与体系温度的倒数 呈线性关系,这也就是微量元素温度计的基本原 理

19、。 B RT G D P i + = 0 ln )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压力 微量元素在凝聚相间的分配系数对压力的变化不 敏感,因为微量元素的溶解能引起的相体积变化 极小。但对于含有熔/ 流体相的体系,压力的影响 会很显著。恒温条件下,分配系数D 与压力P 的关 系式如下: RT V D T i 0 ln = ) (一、微量元素的基本理论 分配定律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氧逸度 氧逸度的影响主要体现那些可变价态的元素 氧的出现主要改变反应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 例如微量元素Eu 87 . 3 lg 15 . 0 2460 lg 2 = O melt plag

20、Eu f T D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部分熔融 分配模型 根据部分熔融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则 F F D c c c c D W W F W c W c W c W W W i i o i l i l i s i s l s i s l i l o i o s l o + = = = + = + = ) (1 1 W o 未熔融原岩的质量 W l 部分熔融体的质量 W s 残余固相的质量 C o i 元素i 在原岩的浓度 C l i i 在 部分熔融体的浓度 C s i i在残余固相的浓度 F 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部分熔融 分配模型 当F 0 时 (部

21、分熔 融很小),C l /C o 1/D ,即微量元 素在所形成的熔体 中的富集或贫化程 度最大。随F 的增 大,熔体中的富集 或贫化程度逐渐减 小。当岩石全熔 时,F 1 ,熔体中 元素的浓度与母岩 一致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岩浆结晶过程 分配模型 矿物从熔体中的结晶析出的过程有两种极端情况,即 平衡结晶和非平衡结晶 。 非平衡结晶 熔体与正结晶的矿物表面达化学平 衡, 原因 是 微量元素在晶体中的扩散比在熔体中扩散 慢得 多 ,由于熔体的化学组成随着结晶作用发生而连 续变化,使得微量元素在晚期生长的晶体边缘和早期 生长的晶体核部分布之间不均一。因此,尽管晶体的 边缘与熔体之间达

22、到了化学平衡,但其内部与熔体之 间则为非平衡,结果是 矿物晶体的化学组成由内向外 构成环带分布 。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分配模型 平衡结晶 矿物晶体与熔体之间始终保持化学平 衡,即矿物生长过程其内部的化学组成不断调整,以 达到与所处熔体新的化学平衡,由此生成的 矿物晶体 不发育化学环带 。 岩浆结晶过程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岩浆结晶过程 分配模型 非平衡结晶 由于微量元素在晶体中 的扩散速度比熔体或液 体中慢得多,整体上来 不及达到两相间的完全 平衡,而只能形成表面 平衡,所形成晶体具环 带状构造。元素分配服 从瑞利分馏定律。 斜长石中的元素分带1 = i D i o

23、i l F c c 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岩浆结晶过程 岩浆不平衡结晶过程中微量元 素分配系数与其在熔体中浓度 的演化关系 结晶演化方向 随F 减小, 结晶程度增大,残余 熔体占原始熔体分数减少: (1 )D1 的元素在 晶体中富集, 并随矿物晶出逐步 在残余岩浆中贫化相容元素。 这两种过程的差别主要在于分配系数在分离结晶 中呈指数形式,而在平衡部分熔融中则是分母 。 因此,分离结晶所产生的元素分异程度远比部分 熔融大得多。这一差别尤其在强烈不相容元素上 表现得特别显著。 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岩浆结晶过程 分配模型 微量元素分离结晶与平衡结晶的差异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

24、素的化学行为 岩浆结晶过程 结晶过程元素分配模型的研究意义 定量研究岩浆结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化学演化规律 由于不同的微量元素由于分配系数不同,在岩浆 的演化(结晶分异)过程中,其含量的变化趋势 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于不相容元素,随结晶分异 的演化,其在岩浆中将发生富集,而相容元素则 在岩浆结晶作用发生的初期,主体将进入早期结 晶形成的造岩矿物中而发生 分散 。 由于初始岩浆组成的差异,其结晶分期作用形成 的 造岩矿物也不同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岩浆结晶过程 结晶过程元素分配模型的研究意义 对岩浆成矿潜力进行判断 Cr 元素 超基性岩浆的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主 要造岩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

25、和单斜辉石。元 素Cr 在三种主要造岩矿物对岩体的D i 分别为: 032 . 0 2 . 8 10 / / / = = = ; ; m ol Cr m cpx Cr m opx Cr D D D % 072 . 0 35 . 0 1 048 . 0 1 032 . 0 = = ) ( m Cr C Cr 与辉石为相容,与橄榄石为不相容。假定原 浆中Cr 浓度为0.048%,当结晶程度为35% 时, Cr 的浓度为: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岩浆结晶过程 结晶过程元素分配模型的研究意义 对岩浆成矿潜力进行判断 因此,只有当大量的橄榄石发生结晶作用,而辉 石类矿物的结晶相对有限时,残余岩

26、浆的演化才 有利于Cr 元素的成矿,即发生铬尖晶石的析出。 故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寻找有利于Cr 元素成矿的超 基性岩体时,岩石造岩矿物的组合将提供重要的 判断依据。二、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行为 岩浆结晶过程 探讨岩石成因 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是常见的两类基性火山岩。碱性 玄武岩相对于拉斑玄武岩富集碱金属,因此在成因上存在 拉斑玄武岩经结晶分异富集强不相容的碱金属,进而形成 碱性玄武岩的可能。由于地幔岩浆侵入地壳时,可能因 受 到地壳的混染而碱金属含量增高 , 难以判别碱性玄武岩中 的高碱金属含量是经由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还是 由于地壳的混染所致。因此,选择同样形成于大洋环境的 两类玄

27、武岩进行比较,以避开可能的地壳混染导致的复杂 因素。虽然K 、Na 、Rb均属碱性金属元素,但因前两者是 常量元素,不满足稀溶液定律,故采用微量元素Rb作为研 究对象 。本教材中流体作用中的微量元素地 球化学行为与变质作用的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行为为自学内容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概念 稀土元素(REE :Rare Earth Element ) 最初是从瑞 典产的比较稀少的矿物中发现的,“ 土” 是按当时的习 惯,称不溶于水的物质,故称稀土。 实际上稀土元素 并不稀少 ,REE 的地壳丰度为0.017% ,Ce 、La 、Nd 的丰度比W 、Sn 、Mo 、Pb 、Co 还高

28、。中国是稀土元 素矿产大国,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产的储量占全国 的97% ,为世界其它地区全部储量的5 倍。当然,稀 土元素也不是“ 土” ,而是金属元素。稀土元素的称呼 只是一种历史的沿习。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分类 周期表上镧元素由15 个元素组成( 原子序数从57 至 71) ,这些元素被称为狭义的稀土元素,分别为: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镧铈 镨钕钜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 化学上通常将同样位于元素Sc 和Y 与镧系元素一起统 称为稀土元素( 广义) ,但多数学者趋向于仅将Y 划入 REE 中,并作为H

29、REE 中的一员; 元素Pm 由3 个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在自然界中不存 在。因此,地球化学研究中稀土元素15 个由镧系元素 (14 个) 和钇组成。稀土元素La 系Y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分类 按稀土元素电子层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将稀土元 素进行分组: 两分法 轻稀土组 重稀土组 轻稀土(又称铈组)包括:镧、铈、镨、钕、钷、钐、 铕、钆。 重稀土(又称钇组)包括:铽、镝、钬、铒、铥、镱、 镥、钪、钇。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分类 两分法中分组以Eu-Gd 分界的原因是:从Gd 开始 在4f 亚层上新增加电子的自旋方向发生了改变 。 而Y 归入重稀土组是因

30、为Y3 离子半径与重稀土 相近,化学性质与重稀土相似,它们在自然界密 切共生。 在化学符号中,通 常将 轻(light)、重(heavy) 稀土元 素(REE) 分别记为:LREE 和HREE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分类 三分法:如果把水合氯化物的标准溶解焓及水合 焓对原子序数作图可以得到三根直线从而把镧系 元素分成了铈组( 包括La 、Ce 、Pr 、Nd 、Pm 、 Sm 六个元素) 、 铽组( 包括Eu 、Gd 、Tb 、Dy 四个 元素) 和 镱组( 包括Ho 、Er 、Tm 、Yb 和Lu 五个元 素) 这就是将镧系或稀土元素分为轻、中、重 三组 的分组法的热力学依

31、据。然而对这种分组效应的 电子结构解释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 轻稀土组 重稀土组 中稀土组 Y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分类 四分法:在15 个镧系元素的液液萃取体系中以 LgD(D为萃取分配比表示某元素在有机相和水相 浓度的比值) 对原子序数作图能够用四条平滑的曲 线将图上描出的15 个点分成四个四元组。 铈组:La ,Ce ,Pr; 钐组:Nd,Sm,Eu; 铽组:Gd ,Tb ,Dy ; 铒组:Ho,Er ,Tm,Yb,Lu,Y 。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意义 它们是性质极相似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在地质、地球 化学作用过程中作为一个 整体而活动 稀土

32、 元素 属 不相容元素 ,它们的分馏作用能灵敏地反 映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性质( 良好的示踪剂 ) 稀土元素除受岩浆熔融作用外,其它地质作用 基本 上不破坏它的整体组成的稳定性,可较稳定地 记录岩 石形成时的地球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在三大岩类中 分布普遍 ,可广泛地应用于各 种性质的地球化学研究之中。(广泛性)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镧系元素由57 至71 号元素 , 增加的电子充填在4f 层 , 而不是最外层。但稀土元素容易失去的是外层6s 2 5d1 或6s 2 4f 1 的三个电子,从而在自然界中呈三价。因 此,这十五(14 )个元素在自然界中 密切共生

33、,常 成 组进入矿物晶格 ; 元素Y 是5 周期过渡元素的起点,次外层d 型充填,外 电子排布为5s 2 4d 1 ,呈三价阳离子,其离子半径为 88pm ,与HRE 的+3 价离子相似(Er 3+ =88.1pm) 。元素 Sc 的+3离子与Lu 3+ 相似,性质上也与HREE 相似。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变价稀土元素及其形成条件 元素Eu 的4f 7 是稳定结构,当其失去6s 上的两个电 子呈Eu 2+ 时,在能量上比Eu+3 稳定: Eu 3+ +e Eu 2+ ( 还原反应,Eh 0 =-0.43 伏特) 因此,在自然界中Eu可呈+2 价分布 。 铕

34、的Eu 2+ 与Ca 2+ 晶体化学性质相似,导致Eu 以类 质同像方式进行含钙的矿物( 典型矿物为高钙的斜 长石,在岩浆作用过程中早期晶出) ,而与其它 REE 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使得熔体的REE 组成中Eu 相对亏损,而富集含钙矿物的岩石Eu 相对富集,即形成所谓“Eu 异常” 。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元素Ce 的 电子层结构中具有不稳定的4f 2 结构,加上 其最外层的2 个电子,Ce 可形成4+ 价的离子而获得 能量上的稳定:Ce 3+ Ce 4+ +e ( 氧化反应,Eh 0 =1.61 伏特) 因此,自然界中Ce 可呈Ce 3+ 和Ce 4+ 存在。 高价态的Ce

35、 性质类似于高场强元素,并在副矿物中 形成富集,如褐帘石、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并 可形成独立矿物,如独居石、氟铈矿和铈铌钙钛矿 等。 需要指出,Ce 的氧化反应比Eu 的还原反应在能量上 要求高,因此只有在极为还原的自然条件下,才会 发生Ce 的氧化反应。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稀土元素的迁移形式 稀土元素的离子电位居中,其金属离子难溶于 水,但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络阳离子而显著提 高溶解能力; 稀土元素的碳酸盐、硫酸盐、氟化物的络合物易 溶于水,络合物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主 要的络合形式有: Na 3 TRF 6 、Na 3 TR(CO 3 ) 3

36、、Na 3 TR(SO 4 ) 3 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分异 稀土元素的分配系数 稀土元素在岩石中的分 配行为受到造岩矿物和 副矿物的约束,当岩石 的造岩矿物发生演化 时,即岩石的矿物组成 发生变化时,其REE 组 成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原因是REE 在不同的矿 物中分配行为不同。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分异 自然界化学分异的影响因素 虽然稀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但是镧系中随着原 子序数的增加,其离子半径不断减小,离子电位 ( =W/R) 增大。导 致REE 的碱性依序减弱, 氢氧 化物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 时对 溶液 的pH值要求 由8 降低至6 。因此,水溶液介质的酸碱度(pH

37、值) 能影响自然界稀土元素的分异。 元素的酸碱性差异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分异 氧化还原条件 可变价态元素由于价态变化和伴随发生的半径的改 变,其化学性质酸碱性相应变化,直接影响了元素在 存在介质中的分配行为(如溶解能力和类质同像替换 等),致使这些元素与其它REE 3+ 发生不同程度的分 离。 Ce 3+ -e Ce 4+ 半径R 的变化为1.070.94 Eu 3+ +e Eu 2+ 半径R 的变化为0.98- 1.24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分异 络离子稳定性的差异 REE 可与F 、Cl 、CO 3 2 、PO 4 3 和SO 4 2 等形成络阴 离子 。 由于稀土元素半径的

38、差异,它们形成的络合物 的稳定性也不相同,其中: Y 络离子稳定性Ce 络离子稳定性,即K 不Y K 不ce (K 不 越大,在溶液中络合物越不稳定而易于 离解)。 因此,当Ce组稀土元素发生沉淀时,Y 组稀土元素仍 可呈络合物形式在溶液中发生迁移,直到 晚期发生 沉 淀。这一过程导致了LREE 与HREE 的分异 。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化学分异 被吸附能力 LREE 被胶体、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的能力大于 HREE 。 La-Lu 的REE 3+ 被吸附性增加 ; La-Lu 水合离子半径增加;自然界胶体、有机物、粘 土矿物对La-Lu吸附性质:La-Lu减弱。 水合RRE离子被吸附能力

39、递增: Lu Er Y Ho Gd La Eu Ce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REE 组成(配分)模式图 内容 : 在同一幅二维图解中,将样品的全部14 个稀土 元素的组成特征表达出来; 方法 : 将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用球粒陨石进行标准化 (根据研究需要,也可采用其它参考物质组成作为标 准化值),以 标准化后数据为纵坐标 (对数刻度), 以 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的序次为横坐标 作图所获 得的曲线。该图解称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图,也称 曾 田彰正 科里尔图解 (图件发明者)。 由于REE 由14 (加上Pm 为15 )原子序数连续的元素组成, 其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受到原子核结构

40、中奇- 偶效应 (Oddo-Harkins Law )和小质量数元素丰度高于大质量 数 元素丰度约束, 直接用其元素含量表达,所获得的曲线表 现为“ 鲨牙” 的特征,难以对不同性质样品的“ 个性” 进行有 效的“ 刻画” ; 要消除这种效应,最好的方法是将各稀土元素相对某种标 准含量发生改变的幅度表现出来,使得各组成元素发生的 变化可用统一的“ 起点” 来衡量,以达到表现直观、且能相 互比较的目的。 选择自然界元素发生变化的起点的参考化学组成,最具代 表性的物质显然是地球或太阳系物质的初始化学组成 球粒陨石,而相对于地壳岩石,地球最好的初始化学组成 应来自于原始地幔 。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41、数据表达方式 REE 组成(配分)模式图 理论上,可选择球粒陨石或原始地幔的化学组成作为 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解的标准化值,而在 实际应 用中,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球粒陨石值 。但不同作者 选用的球粒陨石值不尽相同。因此, 为保证数据在文 献间的可对比性,研究者必须对所采用标准值的文献 来源进行说明; 为了达到对比的目的,研究者也可就用其它标准组成 作为标准化值,如为区别玄武岩样品与典型拉斑玄武 岩质的区别,可采用N-MORB 的REE 组成作为标准 化值 。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表达样品REE 组成的参数 稀土元素总量 用符号REE 表示,代表全部REE 元素含量的累 加结果

42、, 常以ppm 或者10 6 为单位 。 由于稀土元素属不相容元素,故总体上表现为从 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至酸性岩,REE 值 逐渐增高。相对于碳酸岩,沉积岩中细粒碎屑岩 和砂岩REE 值较高,应主要反映了富集REE 的 副矿物和粘土矿物选择性的结果。因此,对于变 质岩和壳源岩浆岩,REE 能对其原岩或源岩的 性质进行定性的指示。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表达样品REE 组成的参数 轻- 重稀土元素比值 根据REE 的分组,分别对LREE 和HREE 两组稀土 元素的含量进行累加后相除获得,可表达为 LREE/ HREE 或Ce/ Y 。 由于HREE 和LREE 在岩浆作用过

43、程的相容性程度 不同, 该比值实际上反映了岩浆岩样品在结晶作 用过程中所代表的岩浆结晶分异的程度,因而可 为判别岩浆早期结晶矿物的特征或对岩浆岩残余 源岩的REE 组成等的分析提供判断的依据。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随着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持续,晚期岩浆 具有LREE相对HREE 富集的特点。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反映稀土元素之间分异程度的比值 (La/Yb ) N 、(La/Lu ) N 、(Ce/Yb) N 比值 由于REE 属于镧系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它们之间 发生的相对分异在其标准化曲线上呈渐变形式( 除发 生Ce 、Eu 异常外) ,因此可用稀土元素分组中

44、的代 表元素代表各组REE 的组成,进而用其比值来描述 整个REE 的配分曲线特征。上述三项比值的意义相 近,可用于指示REE 配分曲线的斜率,即LREE 和 HREE 的相对分异程度。式中的下标“N”表示其比 值是经标准化后的比值( 而非含量的直接比值) 。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较多的是(La/Yb)N 比值,而 (La/Lu)N 比值很少采用,原因是Lu 丰度太低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反映稀土元素之间分异程度的比值 (La/Sm)N 、(Gd/Lu)N 、(Gd/Yb)N 对LREE 和HREE 内部发生分馏的程度进行指示。 例如,样品(La/Sm)N 比值较高,而(Gd/Y

45、b)N 比值 较低,显示该样品的REE 配分曲线中,LREE 分异 明显,但HREE分异较小或相对平坦。 Sun 等(1989) 根据洋中脊玄武岩中(La/Sm)N 比值, 将MORB划分出三种类型: 1 :P 型 ,即富集型,即地幔热柱或异常型,对 应的REE配分型式为LREE 富集型; 1 :T型,即过渡型; 1 :N 型 ,即正常型,对应的REE 配分型式为 LREE亏损型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表达样品REE 组成的参数 Eu、Ce 异常 在国内的文献中,也有研究者用 Eu或Ce来表 示同样的参数含义。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表达样品REE 组成的参数 Eu

46、、Ce 异常 该计算参数的意义为,当Ce 、Eu没有发生变价 时,其标准化值应介于相邻的两REE之间。发生 变价后,其含量及其标准化值将显示出不同程度 的 亏损(1),通过上述参数的计算,可 反映出其相对亏损或富集的程度。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Eu异常原因 元素的性质和不同矿物的结构决定了微量元素发 生类质同像的行为存在差异,即不同矿物具有不 同的REE分配系数, 含钙斜长石相对富集 LREE(离子半径所决定) ,但更选择性地富集+2价 的Eu,即Eu 2+ 的性质表现为对钙长石具强相容 性,而Eu 3+ 富集能力一般。因此,岩浆岩中Eu 异 常主要是由于作为主要造岩矿物的斜长石的结晶 所致。三、稀土元素的化学行为 数据表达方式 Eu异常原因 事实上,钙长石的结晶,不仅导致了Eu相对REE 的相对富集,也导致与类质同像行为进入钙长石 的 微量元素Sr 发生相对富集 。 因此,若岩浆结晶过程的早期形成了富含大量钙 斜长石的岩浆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将具有高 Ca、高Sr 和Eu的正异常,而残余岩浆演化形成的 岩石将形成 明显的低钙、低锶和Eu的负异常 。四、微量元素的应用 岩浆岩成岩和演化过程的鉴别 针对火山岩,鉴别其岩浆演化是部分熔融主导,还是 分离结晶为主导,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