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反思石岩学校 赵碧霞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不是学校的个体现象了,他们已成了班级的一部分人群,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难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教育成了班主任的一大难题。他们心里总想着玩着玩那,因此作业马虎、应付、拖拉,很多同学不做家庭作业甚至骗家里说没有家庭作业,有的学生不会抓紧时间,做作业不动脑筋,总是依赖老师,不愿意花时间学习,缺乏刻苦精神不积极思考,得过且过。做事没有主动性,没有自觉性。他们在学校里违反学校纪律,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如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到处大声喧哗等现象层出不穷,只有老师发现了,提出来了,批评他们了,他们才会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做法,才会改正。然
2、而过后他们又会那样做。这些现象我们不能只埋怨学生,凡事不能等到学生犯了错误了才想起来去教育。那老师就每天都面对学生苦口婆心的说教或是用惩罚的手段去教育吗?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要怎样才能让留守儿童意识到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不需要老师教育就能自律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一旦发现他们主动性,自觉性较差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采用惩罚的手段进行教育,但那样的效果通常都不是很好,学生该乱扔垃圾的还是乱扔,该大声喧哗的还是在喧哗,该违反课堂纪律的还是在违反,那究竟怎么办呢?难道我们非得让教师时刻来2看管,让班委天天来监督吗?这样也不是教育的真谛呀?于
3、是我觉得教育嘛当然要以人为本的,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形成自我约束,这样他们慢慢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自觉主动地去做事情了。一、 奖励机制我们知道小学生最缺乏自觉性了,留守儿童更是这样。他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都没有自我意识。上课时经常忘了带书,作业时又忘记把作业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么,没用就扔;自己的东西掉在地上就不是自己的了,更有的学生还捡起交给老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每天能收藏一大把铅笔,一大罐橡皮,当隔辈监护人的头疼,刚买的学习用品转眼就没了。当班主任的也头痛,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跑了。这阶段的孩子就是有这么个特点,能
4、自律的学生简直是少之又少。但他们这阶段也有自身的优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于是我就打算利用他们好胜心强的特点让他们形成自律。开学初我就在班级后墙上布置了一块“比一比,谁最棒”的荣誉角。对表现好的同学奖励给一枚智慧星,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比比看,谁最优秀。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留守儿童呢在家也缺少爷爷奶奶的表扬,参与更是积极。然后我再布置简单的任务和要求。最初时要求不能过高,要从浅入深,逐步提高,那样他们才有积极性。我这么做的同时也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3互相监督,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时刻的提醒自己。这个奖励的方法我一直在用,对规范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起
5、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形成自律有了奖励机制,学生渐渐的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了。那时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会有初步的印象了,他们开始会比较了,虽然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但这也是他们成长阶段的一大进步了。我在表扬的他们的同时又逐步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共同制订了“班级公约” 。这样,班级中有了行为准则,留守儿童每天都在对着班级公约比较,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渐提高。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发现班级每位留守儿童都能较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了,他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成自然” ,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以后我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想方设法让我班的留守儿童生活得更快乐,还留守儿童一个更加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