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33818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7年版)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 2017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1ISBN 978-7-107-31833-7. 普 . 中 . 美术课课程标准高中 . G633.955.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8) 第 007431 号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PUTONG GAOZHONG MEISHU KECHENG BIAOZHUN责任编辑 刘云丽装帧设计 何安冉 李 悦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7 号院 1 号楼 邮编:

2、100081)网 址 http:/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 印刷厂版 次 2018年1月第1版 印 次 2018 年 1 月第 1 次印刷开 本 787 毫米 1092 毫米 1/16印 张 5.5字 数 60 千字定 价 14.00 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复制或使用本产品任何部分违者必究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本社联系。电话:400-810-57881前 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

3、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4、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 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2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

5、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3. 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 前言 3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

7、业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4. 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

8、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2.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

9、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4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3.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0、1.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2. 更新了教学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11、,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3.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 前言 5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

12、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4. 增强了指导性。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改革的基础上,在丰富而生

13、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1一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2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4(一)学科核心素养 4(二)课程目标 6三、课程结构7(一)设计依据 7(二)结构 8(三)学分与选课 9目 录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四、课程内容10(一)必修课程 10(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3(三)选修课程 27五、学业质量33(一)学业质量内涵 33(二)学业质量水平 33(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43六、实施建议44(一

14、)教学与评价建议 44(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56(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59附录63附录 1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63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 661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美术是运用一定的媒材及技术表现人的需求、想象、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活动。美术与社会文明、人的发展密切联系,是人类最早和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美术广泛而深度地融入社会,以丰富和多样的视觉形态促进交流、传播文化、发展创意、服务社会,凸显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价值。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

15、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为其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发展做准备。为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二)基本理念1. 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统整课程内容、学

16、习方法、评价方式、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帮助学生在现实中通过图像识读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联系生活进行美术表现,形成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认识丰富的文化现象,坚定文化自信,主动适应丰富而复杂的现代生活,更好地全面发展。2. 强调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个性需求精选能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功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中美术课程。调动各种资源,使课程内容多样化,营造自主选择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增强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生涯的关联,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3. 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

17、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选择材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创作作品、展示交流以及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创意和见解,学会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4. 运用质性评价,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运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展示交流等适应美术学科教学特征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成果,逐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3渐养成不断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评价过程中不仅重视评价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重视引导学生在解

18、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和评价自己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水平。4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1 :图像识读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形态、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

19、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素养2 :美术表现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素养3 :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

20、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素养4 :创意实践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创造性思维,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以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素养5 :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2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二)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高中生必备

22、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图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图像的风格特征和发展脉络,理解图像蕴含的信息;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美术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及其他表达意图的视觉形象;依据形式美原理分析自然、日常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形成健康审美观念;具有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意,并用美术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现和完成;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认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7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1.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程体系。本课程设置了体现美术

23、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确定了适应高中生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提出了适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与评价方式以及相应的支持方式,以期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体系。2. 依据美术学科媒材特性和技法特点划分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课程在综合考量美术通行的分类方式、教师的专业背景以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按照美术门类将学习内容划分为美术鉴赏、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和现代媒体艺术七个学习模块。3.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采用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组织形式,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本课程设置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

24、以及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设置的课程。4. 依据当代课程发展趋势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课程内容确定的关联性原则,本课程将“电脑绘画 /电脑设计”“摄影 /摄像”整合8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为“现代媒体艺术”,将“中国画”“书法”“篆刻”整合为“中国书画”,以凸显内容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在综合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方便学生认知和应用。(二)结构本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构关系及教学实施表如下:课程性质 学习系列 学习模块 组织形式 教学时段必修(1 学分)美术鉴赏内容系列(1 学分)美术鉴赏可采用班级、跨班级或跨年级形式组织教学。建议安排在

25、第一学年的第一或第二学期。选择性必修(2 学分)美术表现内容系列(每个模块 1 学分,选择修习其中两个模块获得 2 学分,与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 1 学分共同构成高中美术必修的 3学分)绘画根据学校开设模块的情况,建议学生学习其中的两个模块(也可连续学习其中的一个模块)。可采用班级、跨班级或跨年级形式组织教学。可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的第一或第二学期、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选修(9 学分)美术史论基础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学生的发展意愿,采用跨班级或跨年级的形式组织教学。学校可根据情况,安排在高中阶段的任何一个学期。速写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创作与设计基础

26、 三、课程结构 9(三)学分与选课1. 选择一个模块,修习 18学时可获得 1学分。2. 尽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但原则上以修习 1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3. 每位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 54 学时,以获得 3 个基本学分。其中必修美术鉴赏内容系列 1学分,选择性必修美术表现内容系列 2学分。因为美术表现内容系列内容丰富而学时有限,所以建议学生在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和现代媒体艺术中任选两个模块,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在某一模块中继续选学。4. 在取得必修的 3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学习选修课程中的全部内容或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选学一

27、些模块内容获得 9学分,以满足发展或升学考试的要求。5. 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开课之前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关于课程内容、学习与评价方式、开课时间和课时数及所需工具材料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10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美术鉴赏内容系列在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持续理解下列基本观点:1. 图像诉诸视觉,是与口语、文字、声音和动作不同的交流方式。借助于图像,人们既能获得知识和信息,也能表达思想和情感。2. “整体观念”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观念,也是人们看待和处理问题最有效的观念之一。3. 因观念、形态、材料和技法等差异,图像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和风格。4

28、. 图像会因为形式美原理的运用,显示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品位,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5. 图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不同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征。 四、课程内容 11模块 美术鉴赏【内容要求】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位的美术活动。本模块学习内容由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等组成。1. 从材料、工具、技法或题材等方面区分不同的美术门类,并在现实情境中加以识别;知道中外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风格、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2. 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学习美术作品审美构成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用于分析、

29、理解和解释美术作品。3. 掌握 23 种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主题、内涵、形式和审美价值,并用恰当的术语进行解读、评价和交流。4. 辨析美术作品中存在的不同文化、品位和格调的差异,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5. 理解中国优秀传统书画和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创作观念及文化内涵,并能将其综合运用于鉴赏过程之中。6.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讴歌党、祖国、人民、英雄的精品力作,探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关系。7. 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外传统美术在材料技法、语言风格和创作观念等方面的不同。8. 了解现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和代表作品,认识现当代艺术的多样性。

30、9. 通过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美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理解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社会角色与文化责任。1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10. 选择中外著名艺术家或当代美术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在调查、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撰写评论文章,并通过宣讲、展示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提示】(1)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材质、肌理以及细节的观看,获得视觉感受,进而展开鉴别、比较、分析和评价等活动,在“看”的经验中展开美术鉴赏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清晰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进行教学。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接触美术作品原作,

31、增强学习活动的情境感,积累观看美术作品的经验。(2)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多角度、多层面联系文化、生活情境鉴赏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如何以形象、形式创造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与创意。例如,以本地区或国内外重要的美术活动、文博资源、环境变化的事例为题,设计与美术相关的学习单元,对事例的内容、形式、意义、价值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或以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具有可比性的艺术现象为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分析中外美术的差异及与各自文化背景的关系。(3)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媒介、学习方式,丰富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例如,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作品的艺术形象、形式和风格,并以关键词选择和语言描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鉴

32、赏体会;指导学生在跨学科的联系中对单元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研讨,深化对主题的理解;组织学生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开展以美术为主题的调查、考察活动,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辅助学习,拓展学习资源和空间。(4)美术鉴赏能力的养成是循环上升过程,每次鉴赏活动都可能是诱发新体验、新发现的契机。因此,需要将基本问题和方法贯通于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中,通过持续学习,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呈 四、课程内容 13现的基本问题、形式特征、艺术手法和重要细节的感悟和认识,从而提高鉴赏能力。例如,美术形象与真实世界、作品表现与历史经典、艺术个性与时代风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可以在不同主题的美术鉴赏单元中

33、重复出现,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5)积极开展小组学习,给每位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鼓励不同审美感受、观点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学习如何表述、证明个人观点,如何尊重、理解他人观点。注意保护学生在作品鉴赏中表现出的个人独特见解,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多种媒介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6)要求学生制作学习档案袋,将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书、调研报告、活动记录、文献资料、鉴赏与批评小论文、自我反思与评价等以文本、表格、图像等形式存入其中,用以记录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成果,为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供证据和资料。(二)选择性

34、必修课程美术表现内容系列在美术表现内容系列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持续理解下列基本观点:1. 运用各种媒材与技术创造视觉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和美化生活,是人的基本行为之一。2. 理解和运用不同的空间形态,是美术表现的基础。3. 艺术家和设计师运用观念、素材、媒材、形式、结构和各种美术制作方法进行实验和创作。4. 获得美术表现的效果和社会价值,一般需要经历感知、思维、1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想象、制作、交流、评价和应用等过程。5. 创造是美术的特征,也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力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得到培养。模块1 绘画【内容要求】绘画是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段进行描绘,创造出不同形

35、态的艺术形象,以反映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美术门类。本模块学习内容由速写、素描、油画、丙烯画、水彩画和版画等组成。1.1 识别不同的画种(如速写、素描、油画、丙烯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和中国画等),了解其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根据题材内容对绘画进行分类(如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静物画和风景画等),认识其各自的特征。1.2 选择优秀作品进行临摹,通过整体而细致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认识画家在造型、色彩、比例、构图和情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匠心,以及作品的形象特征、表现方式和结构关系。1.3 通过对静物、风景、人物等的写生训练,了解一般的绘画写生步骤和相关的绘画技巧,初步掌握 12

36、种绘画方法,运用线条、明暗和色彩基本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空间、色彩关系及人物动态。1.4 认识构图在绘画表现中的作用和意义,运用不同的构图形式进行画面布局和安排,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掌握基本的画面构成规律,形成整体处理画面的能力。1.5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了解创作构思的过程和方法,运用再现、表现及象征等方式进行绘画创作的练习,将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带入创作的情境之中,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四、课程内容 151.6 通过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描述和讨论,并与名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绘画创作的特点与表现规律,认识绘画表现形式、技巧、风格的特征,探索绘画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37、。【教学提示】(1)绘画模块的内容较多,教学时应该避免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条件选择开设其中的一些门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较深入的体验。通过对某一两个绘画门类的教学,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认识和掌握绘画表现的共性特征、基本规律和学习方法。(2)通过绘画鉴赏活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他们形成学习绘画创作的基本观念。通过组织学生对不同门类优秀绘画作品的观看和赏析,帮助他们了解艺术家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时代与趣味的关系、主题与风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技法与情感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绘画技法、样式和风格。(3)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38、、空间与造型意识。结合具体的绘画技能学习,以提示和讲解的方式,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整体、比较的观察方法,从大小、远近、高低、明暗和虚实等关系中认识物体的存在和运动状态,提高对形象和形式特征的感悟与提炼能力。(4)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绘画创作与技法学习的辩证关系,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因此,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根据创作的需要选择和学习相关的绘画技法,同时也需要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独立练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5)开展命题或自选题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思考和探索,尝试主题性绘画创作,引导学生经历联系生活、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构图、选择媒材、绘画创作和展示交流等学习过程。在主

39、题性创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在选择题材、确定主题、1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运用表现方法和形式等方面表现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提示和指导。(6)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对技法理论、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通过不同的绘画练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不同的绘画构图方法,懂得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的运用以及透视、比例、结构和色彩知识,体验和学会不同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绘画技法表现的程序和要点。(7)在绘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评价活动。运用学习档案袋、展示及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反

40、思和评价的能力,发现自身、他人(包括艺术家)的作品的不同特点。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解释、分析和评价,加深对绘画创作规律的理解,开阔眼界,提高绘画鉴赏和创作水平,形成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的绘画学习做好铺垫。模块2 中国书画【内容要求】中国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画、书法(含篆刻)艺术的统称。利用中国画、书写和钤印的材料、工具,以线造型、追求神韵、讲究意境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模块学习内容由中国书画材料工具及形式特点、中国画基础知识与技法、书法和篆刻基础知识与技法、中国传统书论和画论基础知识等组成。2.1 了解并掌握中国书画必备的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刻刀、印石和印泥

41、等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其独有的文化特性。2.2 通过对中国画经典作品的赏析,知道中国画的不同门类、艺术风格,以及款识、题跋、钤印、装裱等在体现中国画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方面的独特作用。2.3 通过对书法、篆刻经典作品的赏析,了解书法、篆刻作为中 四、课程内容 17华传统文化象征的意义,认识书法、篆刻的种类和不同艺术风格,以及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独特的学习和创作方式。2.4 了解不同书体(如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篆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式,通过书法、篆刻的临摹与创作练习,体悟中国书法、篆刻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2.5 通过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的临摹和创作练习,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如中锋

42、、侧锋、顺锋、逆锋、点厾、皴擦等)、墨法(如渲染、积墨、破墨等)和布局等,加深对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的理解。2.6 选择合适的题材和主题,综合运用绘画、书法、篆刻等知识和技法,结合诗词意境进行中国书画创作,并运用中国书画的独特装裱方法,体验中国书画的完整创作过程。2.7 通过专题展览、校园艺术节、网络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运用所学的中国传统画论、书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术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中国书画的兴趣,加深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理解。【教学提示】(1)中国书画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块,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创作活动获得对中国书画艺术魅力的体验和感悟

43、。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书画教学不能限于单纯的技法训练,必须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书画的程式化特征、基础知识、创作过程和展示方法,可以将选择临摹某种字体、某类中国画作为学习中国书画的起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中国书画独特程式的认同和喜爱,理解中国书画与中国文化传统、姊妹艺术和其他美术门类的关联性。(3)学习中国书画,既需要了解毛笔、宣纸、墨等工具材料的特18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还必须认识中国书画艺术的文化特质。因此,除了进行基本的技法训练外,更要在

44、中国文化情境中,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运用中国书画的工具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和思想。(4)提倡以临摹和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国书画教学,帮助学生从“线条表现性”入手理解中国书画。还要让学生认识中国书画艺术的综合性特征,学习诗词等文化知识,并不断地体验生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书画。(5)通过鉴赏和临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研究某些中国书画作品产生的背景、艺术家生平、艺术特点和创作观念等,通过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鉴赏经典书画作品,归纳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在创作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经常对照经典作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6)倡导主题性研究学习,鼓励学生采用个人学习和小

45、组合作的方式,对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综合运用绘画、书法、篆刻的知识与技能,甚至文学知识,并融入自己的文化理解和生活经验,完成作品的创作、装裱、展示以及评价和交流,体验中国书画创作的完整过程。建议使用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对中国书画的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及结果,为持续学习中国书画提供动力。模块3 雕塑【内容要求】雕塑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敲击、焊接、装配和编织等手段,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美术门类。本模块学习内容由雕塑概述、中外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等组成。3.1 认知雕塑具有不同的材质效果和立体造型的特点;分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种类;了解雕塑

46、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社会价值,以及 四、课程内容 19雕塑与环境的关系。3.2 学习运用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用相关术语从材质、造型、主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创作观念、象征寓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鉴赏雕塑作品,联系人文、历史等知识写出鉴赏报告。3.3 选择某种雕塑样式或风格的经典作品为样本,研究其材料、工具、技法方面的特征以及雕塑家的创作观。通过临摹或实验性创作,学习雕塑技法,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有意义的主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大胆创意,对照经典,不断完善,创作出自己的雕塑作品。3.4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写出有见地的创作小结,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增强爱国情感,学会尊重人类

47、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教学提示】(1)雕塑有着丰富多样的材料、工具、加工方法和创作过程,不同的雕塑类型既有相似的创作过程,也有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织等不同的制作方法。因此,要通过雕塑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意识、材料的使用能力以及动手创作的能力,使他们能运用雕塑知识与技能,创作出自己的雕塑作品。(2)在学习“雕塑概述”时,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雕塑,描述其所属类型、所处的场合、意义和价值。如纪念性雕塑,具有城市地标性质;小型竹雕、面塑等,属于民间艺术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传承与保护等。让学生先感性认识身边的雕塑及其作用,然后通过课堂学习,归纳雕塑艺术的特点、种类、发

48、展脉络和社会价值,理解雕塑与环境的关系。(3)指导学生学会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鉴赏方法,从雕塑的形态(材质、造型、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主题、文化背景和创作观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分析作品,学习雕塑作品鉴赏。(4)根据学生的喜好,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如彩塑组、浮雕20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组、综合材料组等)。在小组内,学生进一步讨论相关作品的形态、主题、文化背景和创作观等,反思、调整并确定自己所选的样本。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法学习雕塑技法,并尝试完成一件以模仿为主的作业,教师给予适当指导。(5)与学生共同讨论,联系社会与现实生活,选择一个有意义的创作主题和任务,如组织

4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较大的综合材料雕塑,或有地方文化特点的群雕作品,也可为校园或社区创作一个雕塑作品。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创作任务搜集素材、借鉴经典、设计草图、寻找材料、制作小稿或实验性作品、完成并展示雕塑作品等,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6)引导学生关注雕塑的材质。不同的材料不仅有不同的美感,而且具有不同的寓意或象征。要鼓励学生发现或利用身边的雕塑材料,如鹅卵石、纸浆、树根等,也可以在雕塑作品表面用颜色、材料仿造花岗岩、青铜、铝合金和木质等不同材质效果,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7)组织学生讨论作业评价方案,具体包括根据学习目标分解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如材料、主题、创作观、形式感、造型、表现技巧等)、分配评价权重、讨论评价方式等。通过形成评价方案,明确和强化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评价每件雕塑作业,不但让学生知道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而且学会评价,以推进后续的学习。(8)在各阶段的自我评价表中列出具体要求,让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给出自评成绩,再写一份雕塑学习和创作小结,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最后,汇总学生的学习档案袋、班级互评成绩、学生自评成绩、学习小结等,进行总结性评价。(9)举办学生雕塑作品展,优秀作品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