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传 热,4.1 概述 4.1.1 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1)加热或冷却,使物料达到指定的温度; 2)通过换热,回收利用热量; 3)保温,以减少热损失。,1,4.1.2 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 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对流: 流体主要传热方式流动中,流体质点相互碰撞,传热。传热速率与流动状态密切相关。,辐射: 物体发射电磁波,在红外、可见光范围内具有热效应。不需传播介质,两物体不需接触。,4.1.3 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稳态传热:各点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改变非稳态传热:各点温度随位置和时间而变,2,4.2.1 基本概念和傅立叶定律(1)温度场 所研究的具有一定温度分布的
2、空间范围。,4.2 热传导,稳态温度场:,非稳态温度场:,3,(2)描述温度场特性的几个参数 等温面具有相同温度的点组成的面特点:等温面上各点温度相等,等温面不会相交。 温度梯度 沿等温面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方向:沿温度增高方向为正,且与等温面垂直。,4,(3)热流量(传热速率)单位时间内所传导的热量, w。,(4)傅立叶定律,:热导率,w/(mK),w/(m ); 负号:与 方向相反(热流量从高温向低温)。,热流密度:,表明:,5,4.2.2 热导率,说明: 物性参数,标志物质导热性能; 影响因素:=f(材料,温度); 来源:实验方法测定 ,工业上常见物质的热导率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定
3、义式:,6,几种气体的热导率:,7,几种液体的热导率:,8,物质热导率的大致范围 物质种类 热导率 纯金属 1001400 金属合金 50500 液态金属 30300 非金属固体 0.05 50非金属液体 0.55 绝热材料 0.051 气体 0.0050.5,9,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固体:,10,4.2.3 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1) 单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热量衡算:, 热导率为常数,热流量:,11,平壁内的温度分布:,沿壁厚方向,温度分布为一直线。,12, 热导率和温度有关,即:=f(t)时,沿壁厚方向,温度分布为非线性。,13,14,(2) 多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条件:多层平壁一维
4、稳态导热(x方向)。,15,(3) 圆筒壁,单层圆筒壁,16, 多层圆筒壁,17,4.3 对流传热,(1)概述 流体质点碰撞、混合,传递热量 包括对流传热和热传导 对流传热与流动状况密切相关 湍动程度越高,传热速率越大。,(2)分类自然对流:温差引起密度差,使流体流动。强制对流:流体靠外加动力流动,形成对流。,18,4.3.1 热边界层的概念 (1)热边界层 近壁处,流体温度显著变化的区域。,19,(2)热边界层的厚度,(3)热边界层的特点层内(近壁处):集中全部的温差和热阻,层外(流体主体):等温区,无温差和热阻,(4)热边界层发展过程,圆管内,20,流动边界层对热边界层的影响: 湍流区:质
5、点相互混合交换热量, 温差小。 层流内层:导热为主,热阻大、温差大。,说明:流动边界层对传热边界层影响显著,改善流动状况,特别是减薄层流内层厚度,可使传热速率大大提高。,21,4.3.2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表面传热系数,(1)牛顿冷却定律,22,热流体: 冷流体:, h是计算关键,一般由实验测定。,(2)对流传热过程的简化模型 真实模型 流体主体过渡层 层流内层对流 对流,导热 导热,23,简化模型 有效膜(虚拟膜):集中全部温差,以热传导方式传热。,对流传热问题 导热问题,24,4.4 表面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 4.4.1 影响表面传热系数的因素,(2)流体流动原因 强制对流:外部机械作功,一
6、般流速较大, h也较大。自然对流:由流体密度差造成的循环过程,一般流速较小,h也较小。,(1)流体流动状态,25,(3)流体的物理性质,定性温度:计算表面传热系数的特征温度,26,(4)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壁面的形状,尺寸,位置、管排列方式等,造成边界层分离,增加湍动,使h增大。,27,(5)相变化的影响有相变传热:蒸汽冷凝、液体沸腾,无相变传热:强制对流、自然对流,一般地,有相变时表面传热系数较大。例:水 强制对流,蒸汽冷凝,,28,(a)确定相关因素,(b)构造函数形式,(c)列出量纲指数的线性方程组(M、L、T、 ),4.4.2 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1)量纲分析过程,M
7、:1=c+d+e+i :-1=-d-fT:-3=-a-c-3d-2f-2i L:0=a+b-c+d-3e+2f-2i,29,(d)规定已知量(指数), 确定余下指数表达式,(e)整理特征数方程形式,指定其中a、f、i为 已知数,则: b=a+3i-1;c=f-a-2i ;d=1-f;e=a+i,30, 努赛尔数,说明: 反映对流传热的强弱,包含表面传热系数;,说明: 反映流动状态对 h 的影响。,(2)特征数的物理意义, 雷诺数,31, 普朗特数,说明: 反映流体物性对传热的影响 反映动量扩散和热扩散的相对大小,32,说明: 反映自然对流的强弱程度。, 格拉晓夫数(浮升力特征数),33,4.4
8、.3 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1)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湍流时的表面传热系数,a) 一般流体,34,流体被加热,n= 0.4 流体被冷却,n= 0.3,定性温度:tm=(t1+t2)/2 特征尺寸:管内径di,适用条件:,说明:,35,b) 粘度较大流体,近似取:,适用条件:,(2水),36,c) 流体流过短管(l/d50),影响:处于传热进口段,表面传热系数较大。 计算:采用以上各式计算 h,并加以校正。,d) 圆形直管内过渡流时表面传热系数,37,e) 圆形直管内强制层流,定性温度:tm=(t1+t2)/2 ; 特征尺寸:管内径di。,适用条件:,38,f ) 圆形弯管内的强制
9、对流特点:离心力使径向压力不均,产生二次环流;,g ) 非圆形管内强制对流,套管环隙,39, 管外强制对流a) 流体横向流过单管,40,沿整个管周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特征尺寸:管外径,41, 管束的排列方式直列(正方形)、 错列(正三角形),b) 流体横向流过管束的表面传热系数,直列管束中管子的排列,42,43,直列,第一排管直接冲刷 ; 第二排管不直接冲刷;扰动减弱 第二排管以后基本恒定。,错列,第一排管错列和直列基本相同;第二排管阻挡减弱,冲刷增强;第三排管以后基本恒定。,44,传热系数的计算,C、n 取决于管排列方式和管排数。,45,适用范围:,特征尺寸:管外径,整个管束平均:,46,
10、c) 流体在列管换热器管壳间的传热,47,折流挡板 : 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不断改变,较小Re(Re=100),即可达到湍流。,缺点:流动阻力,壳程压降,作用: 提高湍动程度,h,强化传热; 加固、支撑壳体。,48,有折流挡板时壳程流体表面传热系数:,49,特征尺寸:流道的当量直径。,也可采用关联式:,50,流速的确定:按最大流通截面 (最小流速) 计算。,说明: 无折流板时,流体平行流过管束,按管内公式计算,特征尺寸为当量直径。,51,(1) 蒸汽冷凝方式 膜状冷凝 凝液呈液膜状(附着力大于表面张力)热量:蒸汽相液膜表面固体壁面。 滴状冷凝 凝液结为小液滴(附着力小于表面张力)有裸露壁面,直接
11、传递相变热。 比较两种冷凝方式的表面传热系数h滴状冷凝h膜状冷凝,相差几倍到几十倍,但工业操作上,多为膜状冷凝。,4.4.4 有相变化的对流传热,52,(2) 膜状冷凝传热膜系数的经验关联 垂直管外或壁面上的冷凝(a)液膜层流,(b)液膜湍流,注意:壁温未知时,计算应采用试差法。,53, 水平管冷凝表面传热系数 (a)水平单管外冷凝理论计算:按倾斜壁对方位角做积分(0-1800)。,层流时,,54,水平管外膜状冷凝,55,(b)水平管束外冷凝,水平管束的排列通常有直排和错排两种 :,第一排管子:冷凝情况与单根水平管相同。 其他各排管子:冷凝情况必受到其上排管流下冷凝液的影响,表面传热系数依次下
12、降。,56,管排数不同时: 采用平均管排数:,57,(4) 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冷凝液膜两侧的温度差:, 流体物性的影响:, 不凝性气体的影响:形成气膜,表面传热系数大幅度下降。, 蒸气过热的影响:过热蒸汽,若壁温高于饱和温度,传热过程与无相变对流传热相同;若壁温低于饱和温度,按饱和蒸汽冷凝处理。, 蒸气流速的影响:流速不大时,影响可忽略;流速较大时,且与液膜同向,h增大;流速较大时,且与液膜反向,h减小。,58,沸腾分类: 按设备尺寸和形状不同池内沸腾(大容积饱和沸腾);强制对流沸腾(有复杂的两相流)。 按液体主体温度不同 过冷沸腾:液体主体温度t ts,气泡进入液体主体后冷凝。饱和沸腾:
13、tts,气泡进入液体主体后不会冷凝。,(5)液体沸腾传热,59, 必须有汽化核心,b) 汽泡产生的条件 液体必须过热提供必须的汽化热量,汽化核心:体积很小的孔穴或固体颗粒,气泡能附着在其周围生长。,60,气泡的产生过程,61,实验条件: 大容积、饱和沸腾。,2) 大容积饱和沸腾曲线 曲线获得:,62,AB段 :无相变自然对流,无汽泡产生,h 缓慢增加BC段 :核状沸腾一方面,,另一方面,汽膜覆盖,又使h;当两者作用相抵消,出现转折点临界点(C点)。临界值:t、q、QCD段 :核状、膜状共存,膜覆盖为主,t,h;DEF段:稳定膜状沸腾,全部膜覆盖, t,h;而后辐射作用加强, t,h。,沸腾曲线
14、意义:,说明:工业上,应严格控制在核状沸腾区内操作。,63,3) 影响的因素,加热壁面的影响: 粗糙壁面, h,光滑的壁面, h; 被油脂污染的壁面, h,清洁表面, h; 水平管束沸腾传热,上排管 h 。,64,4 ) 沸腾传热膜系数参看有关手册,管外沸腾传热更为常用。(a)水在105 4105Pa 压力下的核状沸腾,(b)不同液体在不同清洁面上的核状沸腾,n、cwl常数,65,计算基础:热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 。 4.6.1 热流量衡算方程冷流体吸收热量 = 热流体放出热量,4.6 传热过程的计算,计算类型 :,设计型计算:已知th1,th2,tc1 ,qmc,qmh,K 求 传热面积
15、A;,操作型计算: 已知th1 ,tc1,qmc,qmh,K,A 求th2 、tc2、。,66,(2) 有相变传热,(1) 无相变传热,67,4.6.2 总传热速率方程 间壁传热过程:,各部分传热速率方程:,管内侧流体:,管壁导热:,管外侧流体:,68,对稳态传热:,69,式中,K 总传热系数,W/m2K。注意: K 与 A 对应,选Ai、Am 或 A0,故稳态传热时,,70,4.6.3 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K 传热系数,表示换热设备性能的重要参数。,(1) K的计算在实际生产中以外表面积A0作为传热面积。,K的来源: 实验测定;取生产实际的经验数据;计算求得。,71,实际计算热阻应包括壁两侧
16、污垢热阻:,72,(2) 污垢热阻 Rdi和 Rdo,污垢热阻影响:使h,热流量。,污垢热阻取值: 经验数据。(3) 壁温计算 忽略污垢热阻,稳态传热时:,结论:壁温接近表面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73,4.6.4 平均温度差 (1) 恒温传热 两侧流体温度恒定:,(2) 变温传热 一侧有温度变化,74,沿管长某截面取微元传热面积dA,, 两侧流体均有温度变化,传热速率方程:,热量衡算方程:,75,当qmhcph、 qmccpc=常数时,-th、 -tc为线性关系,所以, -(th- tc)也为线性关系。,76,说明:,并流:, 逆流:, 进、出口条件相同时,,工业上,一般采用逆流操作(节
17、省加热面积)。,77, 一侧流体温度有变化,另一侧恒温时, 错流、折流时平均温差图算法,78,c)当t值小于0.8时,则传热效率低, 经济上不合理,操作不稳定。,a)校正系数t可根据R和P两参数从相应的图中查得。,b)温差校正系数t恒小于1。,原因: 换热器内出现温度交叉或温度逼近现象。避免措施: 采用多个换热器串联或采用多壳程结构,说明:,79,4.6.5 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法设计型计算无须试差法,操作型计算需用试差法。 设计型计算,总之,对于设计型计算冷、热流股的温度都已知,或者可以通过热流量衡算达到已知,无须试差。,80, 操作型计算已有一台面积为A的换热器,若用其加热某流体,,81,
18、逆流:,(1) 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 传热效率,或,82,并流:,83, 传热单元数NTU (The Number of Transfer Units ),传热单元数物理意义:单位传热推动力引起的温度变化;,84, 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的关系,85,86, 应用 已知R和NTU,可求得, 进而求th2 和tc2 ,可避免试差计算。,87,为便于工程计算,将、NTU、R之间关系绘制成曲线,88,89,4.7 换热器的传热强化途径,强化方法:提高K、A或tm目的:传热面积 ,使设备费用降低。 (1)提高K值, 降低污垢热阻; 提高表面传热系数* 若hih0,提高h小(hi)的一侧;* 两侧h相近
19、,应同时提高两侧流体的h 。,90,提高表面传热系数h的方法 无相变传热a)提高管内流速,代价:流动阻力,动力消耗,操作费用。,经济优化:选择适宜流速,使总费用最低。,优点:总传热系数,传热面积,设备投资费,91,流速,非工艺物流:流量,工艺物流:流通截面积,壳程:折流挡板数目,管程:单管程双(多)管程,b)制造人工粗造表面促进边界层分离,减薄层流底层,强化传热。 c)加设扰流元件管内装入麻花铁、螺旋圈或金属丝片;增强湍动,破坏层流底层。,92, 有相变传热 冷凝 :1)采用滴状冷凝,2)及时排放不凝气体,3)气、液流向一致 ,4)合理布置冷凝面,5)利用表面张力 (沟槽 ,金属丝)。沸腾:
20、1)保持核状沸腾,2)制造人工表面,增加汽化核心数。,(2)提高传热推动力,限制:两侧均为工艺物流时,温度不能任意改动。,适用:一侧为公用工程物流(加热蒸汽、冷凝水)时,其进口温度可调。,93,例:提高冷却水用量 tc2, tm提高加热蒸气压力 P ,ts , tm蒸发、闪蒸P ,ts , tm,(3)增加传热面积改善传热表面,增加单位体积设备的传热面积。如采用:,不同异形管 ; 开槽及加翅片 ; 折流形式; 多孔、高效传热面。,94,95,纵向翅片管,横向翅片管,螺旋槽纹管,缩放管,96,97,分类: 按用途-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再沸器、蒸发器等。 按传热特征直接接触式:冷、热直接混合。
21、蓄热式:,4.8 换热器,间壁式:冷、热两流体由金属壁隔开,不直接接触,,98,4.8.1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1) 夹套式换热器, 结构:夹套式换热器主要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或冷却,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小。 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也可在釜内安装蛇管。,99,(2)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结构:这种换热器多以金属管子绕成,或制成各种与容器相适应的情况,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防腐,能承受高压。 缺点:由于容器体积比管子的体积大得多,因此管外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较小。 为提高传热系数
22、,容器内可安装搅拌器。,100,(3) 喷淋式换热器, 结构:多用于冷却管内的热流体。将蛇管成排地固定于钢架上,被冷却的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由管上方的喷淋装置中均匀淋下,故又称喷淋式冷却器。 优点:传热推动力大,传热效果好,便于检修和清洗。 缺点:喷淋不易均匀。,101,(5)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 优点:单位体积设备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大型装置中普遍采用。 结构: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 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
23、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重点介绍:固定管板式 浮头式 U型管式。,102,103, 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结构: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管束结构,结构示意,104,流通截面积:,传热面积:,说明:管程数,流通截面积,管内流速,hi ,强化传热。,105,单管程换热器管、壳程流体流动,106,双管程换热器内的流体流动,107,常用形式:弓形,圆盘形。,折流挡板,作用:提高壳程流体湍动程度(Re100 湍流),h0,强化传热。冲刷沉积物,减小污垢热阻;对壳体起支撑作用。,代价:壳体
24、阻力,系统动力消耗。,108,弓形,圆盘形,109,管板,折流板,单壳程水平圆缺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110,111,112,113,114,115, 分类及特点,原因:管、壳温度不同,产生热应力, 结果:t50时,管弯曲、断裂或管板变形,固定管板式 安装膨胀节; 浮头式 本身具有补偿能力; U形管式 本身具有补偿能力。,分类:根据所采取的温差补偿措施,列管式换热器可分为:,为此,采用各种补偿办法,消除或减小热应力。,116,a)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特点: * 结构简单,成本低; * 可能产生较大的热应力;* 壳程不易机械清洗; 适用: * 壳程流体不易结垢或容易化学清洗;* 壳体与传
25、热管壁温度之差小于50C,否则加膨胀节。,117,118,b)浮头式换热器,结构:,119,特点:消除了温差应力、便于清洗和检修;结构复杂、成本高; 适用:应用广泛。,120,c)U形管式换热器,特点: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管程不易清清洗。 适用:可用于高温高压,适用于管程为洁净而不易结垢的流体。,结构:,121,U型管换热器内的流体流动,122,4.8.2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要求:根据生产任务设计或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计算传热面积,确定管、壳程数,管规格,管排布等)(1)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和选用应考虑的问题(a)选择流程一般原则: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液体腐蚀性流体压力高的流体,管程,饱和蒸汽 流
26、量小而粘度大的流体 表面传热系数大的流体 需要冷却的流体,壳程,123,(b) 流速的选择流速影响表面传热系数和污垢的大小。 流速 流体中颗粒沉积,甚至堵塞管路; 流速 流体阻力增大。(c) 流动方式的选择对于同样的进、出口条件,传热量相同, A逆A并;管程 或壳程,表面传热系数,但同时流动阻力,tm ,应权衡确定。(d) 换热管规格和排列的选择换热管规格:,管子长度:1.5m、2m、3m、4.5m、6m、9m,124,(e) 折流挡板,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挡板间距:一般取壳体内径的0.21.0倍,挡板切除对流动的影响,125,(2)流体通过换热器时阻力的计算, 管程阻力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
27、阻力计算式求得。,126, 壳程阻力 对于壳程阻力的计算,由于流动状态比较复杂,计算公式多,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埃索法:,127,(3)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重新计算。 计算热流量及平均传热温差t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估。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列。, 计算管、壳程阻力,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判断是否合理。, 核算总传热系数,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28、,128,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P大于A0 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计算式为:,计算示例,129,4.8.3 其他类型换热器,(1)各种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优点:传热系数大、结构紧凑、操作灵活性大、金属材料消耗量低、加工容易、检修清洗方便。 缺点:允许操作压力比较低、操作温度不能太高、处理量不大。,板式换热器流向示意图,130, 螺旋板式换热器,131, 板壳式换热器,与列管式换热器的区别:板束管束,板壳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优点:传热系数大、结构紧凑、坚固,能承受很高的温度和压力。 缺点:制造工艺复杂、焊接要求高。,132,(2)空气冷却器,适用:适用于缺水地区。 缺点:装置比较庞大、占空间多、动力消耗大。,133,(3)热管换热器,一种新型传热元件。,热 管,优点:传热能力大、应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适用:尤其适用于某些等温性要求较高的场合。,134,(4)流化床换热器,优点:固体颗粒对换热器管壁有冲刷、洗垢作用。较低流速下能保持湍流,强化了传热。,流化床换热器结构,135,4.8.4 换热器网络综合,要确定具有最小的设备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的换热网络,并满足把每一过程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指定的目标温度。,换热网络综合方法:夹点技术 Linnhoff调优方法 Motard数学规划法 Grossmann,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