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4888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目: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班级:学号:姓名: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摘要: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文笔细腻、构思精巧,但这部小说让人产生审美感受的不仅仅是作品情节的曲折、离奇和巧合,最重要的是字里行间里蕴含着的哲理,引人深思。本文拟从文章主旨这一角度对作品做进一步的探讨,主要探讨生命的价值、人性关怀、希望与信仰等。关键词:生命 人性 关怀 悲观 希望一、作者简介欧亨利(1862-1910)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欧亨利

2、的作品以幽默中含着悲伤的语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深刻的精神内涵,为读者演绎了生活中一幕幕离奇而又真实的故事,达到了“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坛,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评论家弗门认为欧亨利“具备莫泊桑的技巧,而幽默上则远超过他。 ”这是对欧亨利中肯的评价。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撼动人心,除了幽默、离奇、曲折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那些嬉笑怒骂的故事背后,总闪烁着一种光芒。这种光芒,穿透了境遇的不公、命运的叹息,让阅读它的人体会到温暖和感动。这闪烁的光芒,是人性向善的光芒。 ”欧 亨 利 善 于 描 写 美 国 社 会 尤 其 是 纽 约 百 姓 的 生

3、活 。 他 的 作 品 构思 新 颖 , 语 言 诙 谐 , 结 局 总 使 人 “感 到 在 情 理 之 中 , 又 在 意 料 之 外 ”;又 因 描 写 了 众 多 的 人 物 , 富 于 生 活 情 趣 , 被 誉 为 “美 国 生 活 的 幽 默 百科 全 书 ”。 代 表 作 有 小 说 集 白 菜 与 国 王 、 四 百 万 、 命 运 之 路 等 。 其 中 一 些 名 篇 如 爱 的 牺 牲 、 警 察 与 赞 美 诗 、 麦 琪 的 礼 物 、 带 家 具 出 租 的 房 间 、 最 后 一 片 藤 叶 等 使 他 获 得 了 世 界 声 誉 。二、故事梗概最后的常春藤叶讲

4、述的是在美国某个下层街区流传着肺炎,合租一楼的两个女艺术家之一的琼珊不幸患上了这种可怕的疾病,虚弱悲观的琼珊躺在床上,绝望地数着渐渐飘落的常春藤叶,等待着最后那片叶子带着她一起飘逝。然而这片叶子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她也终于恢复了生存的勇气。这片叶子是画家贝尔曼雨夜攀着梯子冒着严寒在墙上画的,他因此得了伤寒很快去世了。三、写作手法欧 亨 利 的 小 说 通 俗 易 懂 , 其 中 无 论 发 生 了 什 么 , 发 生 在 何 处 ,也 无 论 主 人 公 是 何 等 人 物 , 他 的 故 事 写 的 都 是 世 态 人 情 , 并 且 易 有 浓郁 的 美 国 风 味 。 一 般 说 来 ,

5、 驱 使 人 们 行 动 的 欲 望 和 动 机 是 相 当 复 杂 的 ,但 是 欧 亨 利 人 物 的 思 想 相 对 来 说 却 都 比 较 简 单 , 动 机 也 比 较 单 一 ,矛 盾 冲 突 的 中 心 似 乎 都 是 贫 与 富 。 这 一 方 面 大 概 因 为 美 国 是 个 平 民 社会 , 不 存 在 天 生 高 人 一 等 的 贵 族 阶 级 , 既 然 金 钱 面 前 人 人 平 等 , 贫 富就 成 了 社 会 的 主 要 矛 盾 。 另 一 方 面 , 此 时 正 值 美 国 内 战 后 的 “镀 金 时代 ”, 拜 金 主 义 盛 行 , 坑 蒙 拐 骗 样

6、样 齐 全 , 贪 污 舞 泛 滥 成 灾 , 似 乎 只 人能 赚 到 钱 便 是 成 功 , 并 不 问 问 钱 的 来 历 是 否 清 白 合 法 , 难 怪 金 钱 的 占有 程 度 便 成 了 人 们 关 注 的 中 心 , 与 欧 亨 利 同 时 代 的 马 克 吐 温 说 得好 : “在 世 界 上 任 何 地 方 , 贫 穷 总 是 不 方 便 的 。 但 只 有 在 美 国 , 贫 穷是 耻 辱 。 ”欧 亨 利 笔 下 的 芸 芸 众 生 就 是 生 活 在 这 样 一 个 金 钱 主 宰 的 世界 中 , 他 们 的 处 境 动 机 , 他 们 的 的 喜 怒 哀 乐 ,

7、 大 都 与 金 钱 的 占 有 有 关 ,所 以 欧 亨 利 描 绘 的 世 态 人 情 , 无 论 是 善 是 恶 , 都 有 某 种 美 国 式 的 单纯 。两 难 的 处 理 和 意 外 的 结 局 往 往 产 生 令 人 啼 笑 皆 非 的 幽 默 效 果 , 在欧 亨 利 的 小 说 中 , 幽 默 是 贯 穿 始 终 的 , 有 的 专 门 是 为 幽 默 而 幽 默 的 。绑 架 孩 子 的 歹 徒 被 顽 童 折 磨 得 苦 不 堪 言 , 宁 可 倒 贴 钱 把 孩 子 护 送 回 家 。幽 默 家 被 近 日 复 一 日 地 制 造 幽 默 , 竟 变 成 了 一 个 心

8、 力 交 瘁 的 吸 血 鬼 ,最 终 在 殡 仪 馆 的 后 房 中 才 得 以 告 别 尘 世 的 愚 蠢 , 重 新 恢 复 了 一 个 正 常人 的 知 觉 。 欧 亨 利 显 然 是 把 自 己 视 为 一 个 幽 默 家 , 他 在 幽 默 家 自白 中 写 道 : “我 的 笑 话 的 性 质 是 和 善 亲 切 的 , 绝 不 流 于 讽 刺 , 使 别人 生 气 。 ”这 句 话 也 适 用 于 欧 亨 利 本 人 , 他 讽 刺 , 但 不 流 于 讽 刺 ,他 的 嘲 讽 和 幽 默 通 常 是 善 意 的 , 有 时 能 令 人 震 惊 地 揭 示 出 人 生 的 真

9、谛 ,如 生 活 的 陀 螺 和 钟 摆 那 样 , 它 们 体 现 了 欧 亨 利 透 视 生 活 的能 力 。 欧 亨 利 的 语 言 本 身 也 充 满 了 夸 张 和 幽 默 , 而 幽 默 能 直 到 淡 化事 物 悲 剧 性 的 作 用 , 使 大 众 读 者 更 能 接 受 。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个题目非常巧妙。 “春” ,是一片绿油油的生机景象。 “常春藤”几个字,无疑是一个让人心生暖意、寄托愿望、展现生命活力、讴歌永恒的意象。加上“最后”两个字,一种让人感觉紧迫而有无可奈何、流露遗憾、依依眷恋的状态跃然纸上。题目设置悬念、蕴涵动态、孕育诗情画意。此外,这个意象还具有象征意义。常春

10、藤,在希腊神话中又代表酒神,象征着忠诚、活力、友谊与青春,它的花语就是启迪心扉的“感化” ,本文叙述的就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题目的象征意义与小说的主旨十分契合。 老贝尔曼画叶子的艺术留白,一直堪称经典。如果按部就班按时间顺序来补上这段情节,那么艺术效果会大大减弱。读者会对故事发展的脉络了如指掌,对故事未来的走向推测得与原文并无二致。那么,这又如何激起读者的兴趣?即使是再精彩绝伦的补写,读者也会感到味同嚼蜡。相反,这里的留白艺术却会产生一种无穷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四、人物分析这篇小说的人物并不多,但是他们的形象还是十分鲜明的。对待生命的态度,他们或呵护、或乐观、或珍视,而对于这

11、些形象的处理,作者的笔法也是“含而不露,欲说还休” 。 小说的主人公是贝尔曼,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可是关于这个人物的首次描写,读者可以看出的却只有他的暴躁、酗酒成性、吹大牛与牢骚满腹,绝对是不可爱甚至是讨厌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就颠覆了我们固定观念中的首因效应,使小说的文笔婉转而耐读。 苏艾与琼珊是一对真挚的好朋友,生活也都相当的窘迫。但当他们初见时,谈及的话题却是对艺术、饮食和衣着的口味。好像两人完全是摆脱了物质贫困而享受精神生活的高贵的人,全不见对生活的抱怨。物质是贫乏的,精神却是高贵的,这是一种乐观精神的隐性表达。 琼珊的塑造也颇值得玩味。病重的她一直做的唯一的

12、事便是看落叶。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思考,即便这种想法是悲观的,但最起码她认为她的生命还是有所寄托的。她不是完全地坐以待毙,她的心理意识却是非常清新而鲜活的。如果她万念俱灰,麻木地去等死,那么就应该卧床不起,何必去关注窗外的世界?文章有一处写得妙。她用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的“绿”窗帘。可见,即便是在眼神最空洞的时刻,生命的绿意也会映入眼帘。这里无疑映射出琼珊对死亡的抗拒,折射出她强烈的求生的欲望。而当她病情好转后,即便是毫无用处的披肩,她都会心满意足地去编织。可以推想,正常健康的琼珊一定也是个愿意去海湾写生的生活的热爱者!五、文章主旨作品中的老贝尔曼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文精神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13、关怀。在这部短篇小说中,老贝尔曼出场的次数不多,对他的描写大概只占到作品的四分之一左右,他的语言与行动更是只有寥寥数笔。老贝尔曼所处的现实环境是:住在华盛顿广场的西面,这里是处于社会下层的穷艺术家们的聚居地,故事中的琼西和苏艾是和他处在相同环境下的穷艺术家。他是一个“耍了 40 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边缘都没有摸到”的失意画家,这是一个落魄的小人物,身处社会的下层,在自己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的情况下, “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凶狗。 ”他没有太大的能力,但却能尽其所能地满足他人的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他人最真诚最无私的爱和关怀,而他的这种爱和关怀也得到

14、了被他关怀的琼西的回应“不知是怎么鬼使神差的,那片叶老掉不下来,可见我原来心绪不好。想死是罪过。 ”那片叶子凝聚了老贝尔曼整个的生命之光这片叶子告诉琼西:她没有理由再逃避,没有理由让自己年轻而旺盛的生命衰颓下去。老贝尔曼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即将失去生存信念的女主人公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以虚幻的物象恢复了她生存的勇气。 “虚幻的希望”所体现的是老贝尔曼粗暴、贫苦外表下的温情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生蹉跎的老贝尔曼也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幅体现人性纯美的绝世佳作。欧亨利用简练的笔墨让我们看到了闪烁在老贝尔曼身上的那种人文精神。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怀,看到他人处于痛苦或危难之中,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消除或

15、减轻这些痛苦,人文精神中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有现实意义的。墙上的常春藤叶是希望的象征,然而这种希望是虚幻的,所谓“不落的常春藤叶”只是画在墙上的油彩,但这虚幻之物却真实地构成了小说人物精神突围的药方。当个体被禁锢在一种绝望和逼近的死亡中,唯有希望能挽救岌岌衰弱的沉重肉身,哪怕这一希望是虚幻的。克尔凯郭尔说过:“人类最高的激情感就是信仰。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面对琼珊绝望而悲观的糟糕状态,老画家没有选择苦口婆心的劝说,没有兴师动众地动员其家人,而是为她虚设了一个希望,最终引领她走出了生存的困境,因此,面对生存困境、面对死亡恐惧这“人人在劫难逃的奴役” ,虚设希望,无疑

16、是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途径。它所蕴涵的不仅是一种情感寄托,而且是人类作为生存主体在现实之境中对理想、信仰、意义等命题的强烈诉求。六、总结人生的旅途,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谁都有精神软弱的时候,也并非每个人都能矢志不渝,始终如一。鲁迅彷徨过,哥白尼犹豫过,伽利略屈服过,居里夫人曾两次想自杀长江第一漂的尧茂书,也曾叹息过,失望过。可贵的是他们能从消沉中解脱出来重振风帆。这才是真正的人,不屈不饶的战士! 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如同大海不能没有涌浪,天空不能没有星辰,高山不能没有巅峰一样。对幸福的人而言,希望是一樽美酒;对迷茫的人来说,希望是一声声呼唤人生时时刻刻都有希望的常春藤缠绕着,那不败的枝叶,鼓

17、舞着人们去坚持,去抗争。 时常听到一个朋友说“没希望了” ,这总令我吃惊,后来才知道。他是为做什么事都徒劳无功而悲哀。希望的常春藤植根于热爱生活的沃土中。而热爱生活又必须热爱自己,热爱自己所做的一切,热爱自己的生命。马克思曾说:“悲观是一条毒蛇,它汲取着我们新鲜的血液,并注入绝望的毒液。 ”多么真实、多么恳切的比喻啊!还记得书画家范曾吗?他年轻时曾患有重症,治疗期间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悲观,而是抱病笔耕不止。由于他顽强的毅力,不仅驱走了病魔,而且成绩斐然。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能容誉毁风中过,坐看云烟笔底穿。肺腑从来存雅致,丹心自信透贞坚。 ”这是何等的气度,何等的胸襟!试想他当初如果颓废萎靡。又会怎样呢? 正如琼珊一般,如果她放弃最后的希望,她的生命难道还有转机吗?她的命运只能随那片衰败的叶子随风而去。 希望给人勇气,给人生机,给人活力,我们应珍惜我们用血汗灌溉生命的常春藤,记住,最后一片叶子永不凋零。参考文献:1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年版。2欧亨利精选集欧亨利,李文俊编选,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年版。3人性向善的光芒简析欧亨利小说李学, 新西部 ,2010 年第 12 期。4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欧亨利创作风格的变异阮温凌,194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