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98823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明对虾的解剖与形态结构观察教学组织方案水产学院 成慧中 020111400032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以及学生动手解剖观察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2、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明对虾的外部形态观察,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巩固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中国明对虾解剖教学以及内部形态的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中国明对虾解剖与观察内外结构的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过程中的细致认真的品质。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解剖对虾的操作方法以及观察动物体内外部形态、描述物体结构的方

2、法,帮助学生掌握动物体解剖操作的原则和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对虾的解剖操作方法是重点。在解剖对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顺序,由前到后,由外到内,每一步的解剖操作需要明确所要观察的目标结构,以使整个解剖实验完整、有章可循。(2)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是重点。通过对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掌握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主要结构特征,从而对这一类群所适应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为水产养殖中主要的品种,学习这一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解剖和观察能力,而且对水产养殖中的经济品种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具有实际意义。2、难点分析对虾解剖过

3、程中的内部形态结构的辨识是难点。通过教学课件中解剖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对虾的内部结构的形态,但在学生实际解剖的过程中,鉴于每只对虾的外形大小内部构造略有差别,学生在解剖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也难免存在差异和疏忽,导致不能完整的呈现所要观察的结构,使内部结构难以辨识。三、教学方式的构建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发展的原则。2、使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法、小组活动法、讨论法等,提高教学效果。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先组织学生通过教学课件中的解剖图片初步观察中国明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认识各具体结构的特征,

4、并引导学生掌握解剖操作的方法,再启发学生深入掌握甲壳纲以及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五、课时安排2 课时六、教学工具及实验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PPT;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镜、解剖盘;新鲜的对虾。七、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中国明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虾的主要结构,引导学生解剖对虾的操作方法。(一)中国明对虾的外形观察 1、外形对虾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1) 头胸部:由头部(6 节)与胸部(8 节) 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日本沼虾的额

5、剑侧扁,上下缘具齿)。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鳃腔。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用刀片将复眼削下一薄片,置载玻片上加甘油制成封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与构造。 (2) 腹部:对虾的腹部长而侧扁) ,体节明显为 6 节,其后还有尾节。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观察体节间如何连接此连接对虾腹部的伸屈运动有何作用 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 (3) 附肢:除第 1 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对虾共 19 对附肢,即每体节 1 对。除第 1 对触角是单枝型外

6、,其他都是双枝型,但随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结构。观察时,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首先注意各附肢着生位置,然后右手持镊子,由身体后部向前依次将虾左侧附肢摘下,并按原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或硬纸片上。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拔下,但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损伤内部器官。再用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察。头部附肢共 5 对。 小触角:位于额剑下方。原肢 3 节,末端有 2 根短须状触鞭( 日本沼虾小触角基部外 缘有一明显的刺柄,外鞭内侧尚有一短小的附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毛中有平衡囊。 大触角:位于眼柄下方,原

7、肢 2 节,基节的基部腹面有排泄孔。外肢呈片状,内肢成一细长的触鞭。 (大小触角有何功能?)大颚:原肢坚硬,形成咀嚼器,分扁而边缘有小齿的门齿部和齿面有小突起的臼齿部,内肢形成很小的大颚须,外肢消失。 小颚:2 对,原肢 2 节,薄片状,内缘具毛。第 1 对小颚内肢颚舟叶:呈小片状,外肢退化;第 2 对小颚内肢细小,外肢宽大叶片状。 (颚舟叶有何功用?)胸部附肢共 8 对,原肢均 2 节。 颚足:3 对。第 1 对颚足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内肢细小。外肢基部有一薄片状肢鳃。第 2,3 对颚足内肢发达,分 5 节,屈指状,外肢细长。足基部都有羽状的鳃。3 对颚足和头部附肢大颚,小颚参与虾口器的形

8、成。 (颚足有何功能?) 步足:5 对。内肢发达,分 5 节,即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外肢退化。前 3 对末端为钳状,第 1 对步足的钳特别强大,称螯足;前 2 对步足末端为钳状,其中第 2 对特别大,尤其是雄虾, (试分析各步足的功能?) 。雄虾的第 5 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 1 雄生殖孔,雌虾的第 3 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 1 雌生殖孔。 (注意各足基部鳃的着生情况。 ) 腹部附肢(腹肢) 共 6 对,第 1-5 对称腹肢,第 6 对称尾肢(或尾足) 。 腹肢共 6 对,第 15 对称腹肢,第 6 对称尾肢(或尾足) 。共 5 对,不发达,为游泳足。原肢 2 节。前 2 对腹肢,雌雄有

9、别。第 1 对腹肢的外肢大,内肢很短小;第 2 对腹肢的内肢有一短小棒状内附肢,雄虾在内附肢内侧有一指状突起的雄性附肢。第 3,4,5 对腹肢形状相同,内,外肢呈片状,内肢具内附肢。 尾肢 1 对。内外肢特别宽阔呈片状,外肢外缘有 1 小刺。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女尾扇在虾的运动中起何作用从外形上如何区分雄虾和雌虾。(二)对虾解剖操作方法和内部结构观察两人 1 组,互相配合操作,边操作边交互观察比较。 1、呼吸器官 用剪刀剪去对虾头胸甲的右侧鳃盖,即可看到呼吸器官鳃。结合已摘下的左侧附肢上鳃的着生情况,原位用镊子稍作分离并同时观察鳃腔内着生在第 2 对颚足至第 4 对步足基部的足鳃,体壁与附肢间

10、关节膜上的关节鳃和着生在第 1 对颚足基部的肢鳃。 (对虾各种鳃的数目如何?除呼吸作用外,鳃还有何功能?)观察完呼吸系统后,用镊子自头胸甲后缘至额剑处,仔细地将头胸甲与其下面的器官剥离开,再用剪刀自头胸甲前部两侧到额剑后剪开并移去头胸甲。然后用剪刀自前向后,沿腹部两侧背板与侧板交界处剪开腹甲,用镊子略掀启背板,观察肌肉附着于外骨骼内的情况,最后小心地剥离背板和肌肉的联系,移去背板。 2、肌肉呈束状并往往成对分布。用眼科镊取少许肌肉,置解剖镜下观察。 (虾的肌肉属哪种类型?此类肌肉与虾的运动有何关联?)3、循环系统 开管式,主要观察心脏和动脉。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为半透明,多角形

11、的肌肉囊,用镊子轻轻撕开围心膜即可见到。用放大镜观察,在心脏的背面,前侧面和腹面,各有 1 对心孔。也可在看完血管后,将心脏取下置于培养皿内的水中,再在放大镜下观察。 动脉:细且透明。用镊子轻轻提起心脏,可见心脏发出 7 条血管。由心脏前行的动脉有 5 条,即:由心脏前端发出 1 条眼动脉,在眼动脉基部两侧发出 1 对触角动脉,在触角动脉外侧发出 1 对肝动脉。由心脏后端发出 1 条腹上动脉,在腹部背面,沿后肠(1 条贯穿整个腹部的略粗的管道)背方后行到腹部末端。在胸腹交接处,腹上动脉基部,心脏发出1 条弯向胸部腹面的胸直动脉。剪去第 4,5 对步足处胸部左侧壁,用镊子将该处腹面肌肉轻轻向背方

12、掀起,即可见到胸直动脉通到腹面,注意此血管极易被拉断,达神经索腹方后,再向前后分为 2 支,向前的 1 支为胸下动脉,向后的 l 支为腹下动脉。 4、生殖系统虾为雌雄异体,摘除心脏,即可见到虾的生殖腺。 雄性:精巢 1 对,位于围心窦腹面。白色,呈 3 叶状,前部分离为 2 叶,后部合并为 1 叶。每侧精巢发出 1 条细长的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 5 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雄生殖孔。雌性:卵巢 1 对,位于围心窦腹面,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颗粒状,也分 3 叶,前部 2 叶,后部 1 叶,其大小随发育时期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卵巢向两侧腹面发出 1 对短小的输卵管,其末端开口于第 3

13、 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生殖孔。在第4,5 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椭圆形突起,中有一纵行开口,内为空囊,即受精囊。 5、消化系统 用镊子轻轻移去生殖腺,可见其下方左右两侧各有 1 团淡黄色腺体,即为肝脏。剪去一侧肝脏,可见肠管前接囊状的胃。胃可分为位于体前端的壁薄的贲门胃(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色食物)和其后较小,壁略厚的幽门胃。剪开胃壁,观察贲门胃内由 3 个钙齿组成的胃磨及幽门胃内刚毛着生的情况,它们各有何功能用镊子轻轻提起胃,可见贲门胃前腹方连有一短管,即食管,食管前端连接由口器包围的口腔。幽门胃后接中肠,中肠很短,1 对肝脏即位于其两侧,各以 1 肝管与之相通。中肠之后即为 1 贯穿整个腹

14、部的后肠,后肠位于腹上动脉腹方,略粗(透过肠壁可见内有深色食物残渣) ,以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 6、排泄系统 剪去胃和肝脏,在头部腹面大触角基部外骨骼内方,可见到 1 团扁圆形腺体即触角腺,为成虾的排泄器官,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腺,浸制标本常为乳白色,它以宽大而壁薄的膀胱伸出的短管开口于大触角基部腹面的排泄孔。 7、神经系统 除保留食管外,将其他内脏器官和肌肉全部除去,小心地沿中线剪开胸部底壁,便可看到身体腹面正中线处有 1 条白色索状物,即为虾的腹神经链,它由 2 条神经干愈合而成。用镊子在食管左右两毙小心地剥离,可找到 1 对白色的围食管神经。沿围食管神经向头端寻找,可见在食管之上,两眼

15、之间有一较大白色块状物,为食管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围食管神经绕到食管腹面与腹神经链连接处有一大白色结节,为食管下神经节。自食管下神经节,沿腹神经链向后端剥离,可见链上还有多个白色神经节, (这些神经节与腹部体节的位置关系如何?鳌虾腹神经链上一共有多少个神经节?)八、布置作业1、完成实训报告,绘中国明对虾外形图(背面观) ,注明各部结构名称。2、通过对中国明对虾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说明甲壳纲的主要特点。 3、通过实验,总结甲壳类具有哪些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九、自主性教学评价实训课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展课堂讲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有关器械的使用和实验技能,了解当今动物学实验研究室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室条件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如海水养对虾中的环境调控及病害处理等) ,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十、教学资源链接1、 普通动物学(第 4 版):北京师范大学刘凌云教授和郑光美院士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 动物学实验指导:程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3、 21 世纪生物学基础课系列实验教材动物学实验技术:陈广文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