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 中 地 理 必 修 三 册,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一) 概念(a):,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E区域内部有
2、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等,2、主要特征有:,小结:区域界线有虚有实;内部相对一致,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具有一定特性;区域之间相互联
3、系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二)区域的主要特征(b),1 具有一定的界线,2 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显著的差异性,3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二、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1、概念(a):,2.影响因素主要有: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 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区域空间结构不断变化,3、类型(a) :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4.区域划分及空间分布形式:,一般地,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域
4、面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工业、商业、城市,交通、通讯,农业空间,点状,线状和网状,面状,工业区、城市群,岛状,三、区域的产业结构,1 、概念(a):,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a):,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3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关系,区域发展前期:农业为主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区域经济发展较高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最高,3 产业结构差异的表现:,1、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3、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5、区域经济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2 区域发展阶段,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区域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2.工业化阶段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传统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
6、线路稀少。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二、工业化阶段(b),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
7、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特征比较,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一产为主,二产迅速上升,三产为主,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不均衡加速发展状态,高水平均衡发展状态,1.3 区域发展差异,划分标准: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发程度,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的表现(c),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1999年西部大开发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
8、对外开方程度,科教水平,发展机遇,(二)、东、中、西发展的差异,2、产业结构差异,全国的产业结构: 比重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二三一,东全国中西 东全国中西 东全国西中,(二)、东、中、西发展的差异,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重型产业为主,经济基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发展基础薄弱,东早西晚,东高西低,对外开放的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二、南方与北方(a),南北方的优势、劣势与发展方向(b),平原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水热条件好;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
9、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地形破碎。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治理污染。,三、西部大开发,9+2,西部的优势、劣势与发展方向(b),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依靠资源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振兴教育。,经济意义:社会政治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扩大国内市场需 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民族团
10、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b),经济合作的内容与意义,人才,资金,技术,管理,资源,能源,劳动力,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资源跨区域调配(b),1.南水北调 方案比较:,P26阅读:了解三条线路的水源地和受水区,以及各线路的优势和劣势。,长江下游扬州段,丹江口水库及三峡水库,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天津,山东,北京、华北,黄河上游,变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可利用设施极少,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生态环境问题。,2.西气东输 方案:,对东部:缓解能源不足。加速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11、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减轻铁路压力。对西部: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P27),3.西电东送 方案:,北线 : 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红水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红水河又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同时进行梯级开发,因此水能丰富,南线: 将贵州、云南、广西沿红水河流域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中线 : 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华东
12、地区(主要水电站有二滩、葛洲坝、三峡),(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转移 (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原因和影响,产业转移(b),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迁移的原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沿海地区原料和和动力价格,工资与地价,公用事业费用提高以及环保要求提高,企业为降低成本,开拓市场。,转移的影响:,(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原因、意义,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较低的土地价格,对台商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大陆的意义: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13、。,(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也经常发生。,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水平测试要求 1、了解荒漠化的含义 2、理解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3、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和原因 4、理解荒漠化的危害 5、应用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可行性措施,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一、荒漠化的含义(a),荒漠化,狭义:,广义:,包括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土地盐碱化、农田退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导致的土地生产潜力降低或丧失。,土地沙漠化,红漠化,水土流失,土壤
14、盐碱化,土地石漠化,气候:气候干旱、多大风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砂源:地表砂质沉积物多,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b),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乱砍乱伐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 水资源利用不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b),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地形地形坡度较大。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破坏 不合理耕作制度(轮荒) 露天采矿,1、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使农牧业减产,引发饥荒,危害社 会安定。,4、危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荒漠化的危害,2、方针:,1、具体措施:,荒漠化的治理(c),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
15、,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三北)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长远措施:,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4、加强国际合作。,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水平测试要求 1、了解湿地的含义和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应用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是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一、湿地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提供农副产品、旅游等。,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16、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泥沙淤积,湖面减小,围湖造田 , 湖面减少,禁止入湖河流流域内的植被破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湿地的保护以洞庭湖为例,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水平测试要求 1、理解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成就 2、应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值得借鉴的经验,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b),2、地形:流经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和密西西比平原。上游流经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是冲积平原。,4、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1、地理位置:地处美国东南部。,3、气候:降水充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17、,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流域治理的核心思路:,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b),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测试要求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3、理解美国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及成因 4、理解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位于中低纬度,温带和亚热带,自然条
18、件 气 候,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地 形 土 壤,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水 源,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成因,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测试要求 1、了解鲁尔区工业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2、理解鲁尔区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3、应用-鲁尔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可供借鉴的经验),一、鲁尔区概况,1、丰富的煤炭和水源,距离铁矿近,2、便利的水陆交通,3、广阔的市场,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用地紧张,环境污染,新技术革命的冲击,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2、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3、调整工业布局,鲁尔区治理措施
19、,4、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治理污染,美化环境。,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水平测试要求 、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珠江三角洲概况主要城市,顺德,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城市化发展以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为特点。,一、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期后,城市化发展以核心城市带动为主导,向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优越的地理位置 廉价劳动力 多侨乡,
20、、区位优势,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解决措施,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泛珠三角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存在问题,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会考要求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 2、了解GIS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 3、 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地理
21、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采集、存储、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简单地讲,它是在一定地域内,将地理空间信息和地理属性信息结合起来,实现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管理。,一、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3、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人员,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的输入和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Layer 1:背景图层;Layer 2:流域图层;Layer 3:河流图层;Layer 4:电站图层),地理数据采用图层,GIS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2、基础设施管理,3、土地利用与管理,4、生态
22、环境管理,3.2 遥感技术的应用,会考要求 1、了解遥感(RS)的含义 2、了解遥感(RS)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3、 理解RS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4、理解RS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遥感根据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的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自身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即“遥远的感知”。,一、RS概述原理与概念,一、RS概述组成与工作流程,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监测范围大,能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进行动态监测。,RS概述优点,RS分类,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机动性强)、航天遥感(覆盖范围大),3.3 -3.4,会考要求 1、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2、了解(GPS)的主要应用领域 3、了解数字地球的基本含义 4、了解构筑数字地球的技术系统 5、理解数字地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要保证对目标实时观测(诸如提供目标运动数据等), 则需要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GPS不仅在测量、导航、定位、测速、测时等方面取得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