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纲: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一外力作用1. 能量来源:主要地球外部的太阳能2.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3. 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受到多种因素的破坏作用,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如颗粒变细、矿物成分改变等,称为风化作用。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温度、水、大气、生物等。2.侵蚀作用风力侵蚀: 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雅丹地貌流水侵蚀: 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V ”型谷、沟壑纵横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广东丹霞山
2、)流水的溶蚀: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区) ,溶洞、石林、峰林、地下暗河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 冰川分布的高纬度和高山地区冰斗、角峰、 “U” 型谷、峡湾如挪威西侧的峡湾海浪的侵蚀: 滨海地带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4. 堆积作用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 、黄土堆积流水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冰川堆积:冰碛地貌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一、 各河段的地貌类型1. 河流上游:下切侵蚀作用强,河谷深而窄,呈“V”字形,常形成峡谷地貌。2. 河流中游:下切侵蚀作用减弱,加上流
3、量增加,河谷变浅增宽。3. 河流下游:以沉积中游为主,河谷浅而宽,呈“U”字形二、 河流堆积地貌1、 山前冲积扇(图甲)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缓,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堆积时具有分选性,颗粒大、质量大的先沉积,颗粒小、质量小的后沉积。2、 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3、 三角洲(图乙) 丰富的泥沙来源(1 )河口三角洲 的形成条件 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洋流带走河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2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河口地区地势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