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题》学习材料.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41493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题》学习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题》学习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题》学习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题》学习材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题》学习材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题学习资料第一辑教务处 M前言2014 年 6 月,国务院召开全国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 提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到 2020 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李克强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也做出 “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

2、好、做强” 等重要部署。当前,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 “互联网+”等新的国家战略的实行,整个职业教育面临艰巨的新形势,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唯有加快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思路,推动内涵建设,才能抢占先机,实现我院持续快速发展。这也要求每一位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做到:尽快领会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深刻理解国家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文件; 准确把握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牢固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此,教务处参考了大量职业教育文献,精心梳理了有关讲话及文件,汇编成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专题系列学习资料。希望借此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与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我

3、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支撑。2015 年 10 月目录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2014050212.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 的通知(教发【2014】6 号)2014061614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 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20150623484.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20150727525.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 的通知

4、(教职成【2015】7 号)201508286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

5、以下决定。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则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1-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加

6、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 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 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

7、人。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三)目标任务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结构规模更加合理。 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到 2020 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2350 万人,专科层次职

8、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1480 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 3.5 亿人次。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 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 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 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更加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发展

9、环境更加优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相关标准更加科学规范,监管机制更加完善。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更加健全。全社会人才观念显著改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四)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各地要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 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3-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

10、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五)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 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 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六)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

11、示范引领等方式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七)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4-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 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 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12、的比例、 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八)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 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 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 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 加强涉农专业、 课程和教材建设, 创新农学结合模式。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培 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13、享受优待。三、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九)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积 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 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5-买服务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 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十)健全企业

14、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 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 位。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 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 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 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

15、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十一)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 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 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 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6-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十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学校、行业、

16、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 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 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十三)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 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健全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开

17、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十四)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 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7-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推行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

18、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十六)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 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 形成对接紧密、 特色鲜明、 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十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

19、实施教师专业 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加强校长培训,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完善企-8-业工程技术人员、 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政府要比照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十八)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

20、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十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 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 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

21、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五、提升发展保障水平-9-(二十)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 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 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 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 学条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 30%。加大地方人民政府经费统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 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

22、决算公开制度。(二十一)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 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进行捐赠的,其捐赠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 资机制。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 2.5 %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 60%。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5%

23、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 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探索利用国(境)外资金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和机制。-10-(二十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分类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到 2020 年实现基本达标。 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 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 推动建

24、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工作机制。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地方人民政府、相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要切实加强所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支持一批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三)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 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 有计划地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内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

25、人、退役士兵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积极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的支付办法。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查“双重学籍” 、 “虚假学籍”等问题,确保资助资金有效使用。(二十四)加大对农村和贫困 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11-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 国家制定奖补政策,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深化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合作。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职

26、班,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专业点。(二十五)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 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 ,完善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各级人民政府要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消除城乡、 行业、 身份、 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 结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企业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

27、贴制度。六、加强组织领导(二十六)落实政府职责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国务院相关部门要有效运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12-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主要责任, 结合本地实际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二十七)强化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 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要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将督导报告

28、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二十八)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研究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 落实好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 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

29、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国务院2014年5月2日-13-教育部文件教发20146 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扶贫办(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

30、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部 国务院扶贫办2014 年 6 月 16 日-1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 年)2014年6-1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国家中长

31、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 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 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美、 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 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16-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 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 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

33、业参与不足 、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 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 抓住发展机遇, 站在经济、 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

34、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是: 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17-置,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具体分两步走:2015 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

35、体系框架。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20 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统称,下同)共同推进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更加科学,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重大政策更加完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成一批

36、高水平职业院校,各类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18-专栏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量化目标目标 单位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 万人 2114 2250 2350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 万人 964 1390 1480继续教育参与人次 万人次 21000 29000 35000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率 % 75 85 90高职院校招收有实际工作经验学习者比例% 5 10 20职业院校培训在校生(折合数)相当于学历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142030实训基地骨干专业覆盖率 % 35 50 80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354560职业院校

37、校园网覆盖率 % 90 100 100数字化资源专业覆盖率 % 70 80 100(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统筹规划。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中央政府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建设、管理、运行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扩大省级政府统筹权,鼓励各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体系建设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多形式发展。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

38、教育汇聚,促进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进一步-19-发挥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 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 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

39、、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沟通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三、体系的基本架构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专栏 2 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20-(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初等职业教育。在有需要的地方 继续办好初等职业教育学校。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内部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技能。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 展的重点,今后一个时期总体

40、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普通本科学校具有平等地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 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 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职业辅导教育。 普通教育学校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职业发展辅导。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职业院校和普通教育学校开展以职业道德、

41、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和服务。职业继续教育。各类职业院校是 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 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教育,-21-建立制度化的岗位培训体系。 社会培训机构是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自主开展职业培训和承接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劳动者终身学习。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劳动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 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建立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发挥办

42、学主体作用, 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政府实行统一的准入制度,办好骨干职业院校,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各类主体兴办的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依法公平、公开竞争。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 增加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发展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职业教育。通过改革学制、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实现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同时开展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质量认证体系、 学分积

43、累和转换制度、学分银行和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学历认证。(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22-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 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 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

44、层次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 职业院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专业体系、 培养方式和质量标准。畅通一线劳动者继续学习深造的路径, 增加有工作经验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学生中的比重,建立在职人员学习-就业-再学习的通道,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以培 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创新农学结合模式。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覆盖全国、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

45、民教育网络。依托农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组建农业教育集团,培养-23-多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农业合作社举办或参与举办农业职业院校,参与涉农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统筹水平,促进农科教结合。推 动一批县(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 根据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部署,按照现代生产方式和产业技术进步要求,重点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需要, 优先发展相关

46、新兴专业, 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加快培养服务现代服务业人才。根据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趋势,逐步提高面向服务业的职业教育比重。 重点加强服务金融、 物流、 商务、医疗、健康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 务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 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紧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 发挥职业教育植根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基层,积极开设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老龄服务

47、等专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有文化、懂技术、善沟通的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24-(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优化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各地从本区域实际出发,规划职业教育体系布局结构。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要根据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中西部专栏 3 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代农业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技术人才、流通人才、经营和管理人才培养,支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制造业加快培养适应工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使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与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现

48、代化保持同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和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服务业面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和高技术服务领域,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较高人文素养、通晓国际标准和高超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通过人才专业化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适应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相关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带动与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并重的人才发展战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培养、储备应用先进技术、使用先进装备和具有工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能源产业适应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相关专业建设,加快节能环保、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

49、与循环利用等相关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交通运输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交通运输相关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轨道交通、民航、公共交通等急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海洋产业加强海洋类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加快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业等海洋传统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服务业,以及海洋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和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提供人才支撑。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支持职业院校围绕城乡发展、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培养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人才。文化产业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依托职业教育体系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各民族文艺人才。-25-地区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提高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民族地区要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的要求出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着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