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逍遥游》(用).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0736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逍遥游》(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逍遥游》(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逍遥游》(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逍遥游》(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逍 遥 游 庄子,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并称“老庄”。把智慧、文明看成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主张“绝圣弃智”,把社会理想寄托于“愚而朴”的蒙昧时代。他把随命运摆布作为最高的品德。庄子一方面宣扬如何养生、全身,一方面宣扬人生如梦、乐死恶生。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庄子生平,庄子,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

2、,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h )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逍遥游,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第一段):,【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3、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译文】:北海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鹏鸟呀,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 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第二段):,【原文】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4、,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方的大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理解】: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比较,表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 -高空中的大鹏和地上的人一样,都不能真正认识天。从另

5、一角度说明大鹏受到限制,是不自由的。,鲲鹏,(大),形体:几千里、垂天之云 变化:神速 飞行:壮观,活动范围: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六月之息,第三段,【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再说水汇积不深,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

6、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碍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打算飞到南方去。 【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第四段,【原文】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翻译】: 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郊外的人,带上三餐就可以往

7、返,回来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因此它们嘲笑鲲鹏。蜩和学鸠不是没有所待,而是必须凭借一点外力。,

8、字词整理,1 找出文段的通假字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怒而飞 志怪者也 时则不至 决起而飞 而后乃今培风 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 之二虫又何知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其视下也,北冥有鱼 垂天之云 三餐而反,奋力,记载,有时,快速的样子,然后才开始,很饱的样子,往,此,表选择,代词,翻译:,南冥者,天池也。莫之夭阏者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判断句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宾语前置 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它。,反问句 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高空再往南而飞呢?,宾语前置 这两只虫子又知道什么呢?,14、归纳第一部分大意:,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

9、所待;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都没有绝对自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万物皆有所待,立论:鹏鸟南飞,必待巨风喻证:驳论:蜩与学鸠,无知小虫,鲲鹏变化时神奇莫测 鲲鹏奋飞时气势壮美,大舟漂浮,有待深水 芥草为舟,杯水负载,比喻:行路备粮,所待不同,思考和延伸:,文中写到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明确:这其实呢,也是在说鹏鸟认识事物的时候也是受到了限制的;站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也是不一样。那么,从

10、这个意义上讲,二虫的认识受到限制是一样的(二虫的认识受限制的原因是飞的不高,无法去理解鹏鸟高飞),既然这样也不用去理会二虫的无知这也就使得文章自然的转入了下文的“小知”和“大知”的论述。,第五段,【原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阴,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螟蛉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译】: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哪里(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

11、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第六段,【原文】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 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12、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译文】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

13、不同了。 【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上一段照应。,小知不如大知 此大小之辩也,“知”通“智”,智慧,“辩”通“辨”,区别,通假字,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绝云气,负青天,解释词语,相 比,穿越,独,翻译:奚以知其然也?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宾语前置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归纳第二部分大意:,大小之辩,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彭祖众人,鹏鸟斥鴳,段意归纳:本段是对第一部分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

14、“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第七段,【原文】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

15、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顺应天地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将要仰赖(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

16、去追求名誉和地位。,故夫知效一官 辩乎荣辱之境 旬有五日而后反 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知”通“智”,智慧,才智,“辩”通“辨”,分辨,区别,通假字,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犹有所待者也,解释词语,沮丧,急切追求的样子,勉励,翻译:彼且恶乎待哉?,那他将要凭借什么呢?,“有”通 “ 又”,“辩”通“ 变”,变化,凭借,“反”通“ 返”,返回,“而”通“ 耐”,能耐,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自居 (蜩、学鸠、斥鷃),宋荣子 列 子,淡泊名利、犹有未树超脱于世、犹有所待(大鹏),未

17、达逍遥之境,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如何做到“逍遥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无己: 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 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

18、,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文章的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什么才是“逍遥游”,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写作手法:,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