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外教育管理史_内部资料.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141803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管理史_内部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_内部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_内部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_内部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_内部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外教育管理史 1、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制度是选贤贡士制度 2、汉代私学中,属于蒙学的是书馆 3、师说的作者是韩愈 4、“六三三”学制规定中等教育6年。 5、运用国家力量编辑大学教材,我国近代始于1939年。 6、苏区各级小学建立的学生自治组织称 学生会 7、柏拉图的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 8、“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亚里斯多德。 9、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10、学在官府教育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11、我国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 鸿都门学 12、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近1300年 13、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 沈寿

2、康 14、我国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京师同文馆 15、五四以前普通学校主要借鉴的教学方法是 赫尔巴特教学法 16、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全国遵行的教育宗旨是 三民主义教育 17、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放在第一位的是 干部教育 1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 19、下列学校类型不属于古埃及的是古儒学校 20、理想国的作者是 柏拉图 21、人文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要求 22、世界上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意大利的维多利诺 23、1839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监察接受补助金的学校 24、俄国第一部原则上规定国

3、民学校可以招收社会各阶层儿童的法案是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25、宋代最为著名的书院有六大书院,下列不属于六大书院的是遂宁和桂岩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宗旨是在重定学堂章程折 27、民国初年,负责处理各学科之废置、讲座的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及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的组 织机构为评议会 28、西周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29、汉代,作为外戚把持特权、扩张势力的产物的学校是 宫邸学 30、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 31、宋代太学三舍法的创立者是 王安石 32、明代全权负责领导地方官学的行政长官是提学官 33、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 34、壬子一癸丑学

4、制与癸卯学制相比较,学程缩短了3年 35、民国初年,负责规划学科课程、审定申请学位者合格与否以及教育总长、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 教授会 36、“六三三”学制也称壬戌学制 37、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性质的教育独立运动的主帅是蔡元培 38、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规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 39、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没有产生于希腊 40、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赫尔巴特 41、在近代欧美,具有很强的专业或职业性质,实用性很强的中学是实科中学 42、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43、属于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选士制度 44、宋代积分制规定:月考优等积1分,而作为升舍的重要依据是一

5、年10次月考应累积8分 45、明清国子监的学生中,通过捐纳钱物而获得监生资格的是例监生 46、明清时期,由富裕人家独自聘请教师在家设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的私塾称为坐馆 47、劝学篇的作者是张之洞 48、民国初年,在中小学凡是能够担任一个学级各科教学者,称为本科正教员 49、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新学制对师范大学的任务做的规定不包括发展中等师范教育 50、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后规定:高等教育实行单科多院制 51、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的作者是费希特 5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53、下列将中学教育视为“高级国民教育”的国家是日本 54、英国的大学起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55、美国独立

6、后,各州争相建立州立大学 56、林肯学校的创办人是弗莱克斯纳 57、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学校是公学 58、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 59、农伯格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创办了著名的沃尔顿学校 60、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局协同管理学校教育 61、亚里斯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和闲暇教育 62、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的思想家是昆体良 63、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学校有: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教区学校 64、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实用性原则 65、最早在哈佛大学实行选修制的校长是埃里奥特 6

7、6、以“将学校办成一个雏形社会”为办学宗旨的学校是葛雷学校 67、郎之万一华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的六条改革原则不包括学科相通原则 68、被尊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贺拉斯曼 69、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70、最早开办实科中学的欧洲国家是俄国 71、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 72、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 73、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即生长 74、日本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昌平坂学问所 75、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华虚朋 76、“表现主义”游戏学校的创办人是普拉特 77、学校与社会的作者是杜威 78、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办者是杜威

8、 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 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 又称九品官人法。 2.教授治校:教授治校即让教授为评议会的多数,“议决立法方面的事”;让教授中的学长“分任行政方 面的事”;让教授主任“分任教务”等等。这是北洋军阀政治统治时期,北京大学改革管理制度贯穿的一 个核心思想。 3.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 之间的衔接关系。学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4.人文主义教育:人

9、文主义教育也称早期人道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种种要求。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康帕内拉,法国的拉伯雷、蒙旦,捷克的夸美纽斯等等。由于人文主义教 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这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积极从事社会、 政治、文化、工商业活动的实际活动家,也就是说,教育不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因而,人文主义教 育直接推动着教育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5.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为实现普及教育所设计的一种新的初等教育理论。所谓要素就是各学科教 育的最基本和最简单的要素,它也是各学科教学的出发点。(要素教育论为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在当时师

10、范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学校主权”:“学校主权”是德国州政府对学校的一种监督权。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中小学包括私 立学校都在国家的监督之下,而代表国家的主要是州政府。州政府包括州议会和州文化与教育部,拥有对 学校的监督权,被称为“学校主权”。州政府主要制定学校立法和财政计划,州文化与教育部负责计划学 校的发展和颁布相应的规定。学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州。 7.策问: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汉文帝更为重视选拔人才,还亲自出题策问。所谓“策问”,就是皇 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举荐者作答。 8“自由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通才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具体包括三

11、方 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这是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的争论的开端。 9.太学三舍法:宋代太学三合法是按学生学业水平实行分舍教学,按学生平时操行及月、岁等考试成绩决 定升舍的教学管理方法。这种教学管理办法是王安石创立的。 10达特茅斯学院事件: 1776 年美国独立后, 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 如哈佛学院1780 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整顿遭到强烈 的反对。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 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

12、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达斯茅斯学院提 起诉讼。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 无疑是重要的打击。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 11.壬子一癸丑学制:1912 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1913 年对各类学校的目 的任务、课程设置等作了具体规定,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订,总合起来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学校系统, 即壬子一癸丑学制。 12.教学三原则: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 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

13、这三大 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 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13公学:公学历史悠久,在英国中等教育中始终起着领导作用。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法学校,但由于它 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因此称为“公学”。 公学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学生大都寄宿,收费昂贵。公学主要开设古典文学课,并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活 动,大都与教会有密切联系,并受教会支持。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发展,公学虽对入学学生的身份放 宽了,但对家庭财产的限制有增无减,它仍然是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 14.苏湖教

14、法:北宋时期,胡瑗在苏州、湖州教学时,实行分斋教学,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绩卓著 名闻天下。分斋教学法也被称为“苏湖教法”。庆历兴学时,诏取苏湖教法著为太学令。“明体达用”是 胡瑗“苏湖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地。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 15.“五育”并举教育方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在这 篇论著中,他批判了封建主义教育宗旨,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 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指不分贫富、贵贱、地域、族类,给所有有

15、求学愿望的人以受 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对于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17.劳动学校: 是德国凯兴斯坦纳创办的活动学校, 由于劳动在活动中所占比例很大, 故又称为 “劳动学校” 。 劳动学校的理论基础是公民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即公民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习惯于将自己的职业 与个人的福利和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凯兴斯坦纳虽然以批判旧的知识教育来抬高劳动教育,但劳动学校 实质上不过是职业训练学校和培养顺民的学校。 18.学生大学: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类型。该类型大学在领导体制上由学生组成行会对学校进行管理, 聘请教授、确定学费、规定学时等校内重大问题均由学生决定

16、。学生大学以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为代表。 19 达特茅斯学院事件: 1776年美国独立后, 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 如哈佛学院1780 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整顿遭到强烈 的反对。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 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达斯茅斯学院提 起诉讼。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 无疑是重要的打击。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 20

17、.八股文取士: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 文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做任何发挥。考生作文一律采用八股文。 20.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是教学制度的一种。18世纪90年代,由非国教派教徒 兰卡斯特和国教派教徒贝尔分别在本国和殖民地印度创造,因而得名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简称导生制。 导生制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导生制是英国国民教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 分。 21.学田制:是宋代为解决官学经费,赐给官学土地,称为“学田”,由学校经营,以田租赁收入作为固定 办学经费,此项制度元明清三朝

18、皆袭用之。它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官学的发 展。 22.福建船政学堂:是左宗棠于福建马尾船厂内创立的洋务派最早的军事学堂。学堂分为前后堂,前堂学习 轮船制造,后堂专习管理驾驶。所习课程除外语和算术、几何、物理等基础文化课外,还设有专业技术课 和实习课;另外,还要求阅读一些封建性书籍。学堂认真教学,严格管理,为中国培养了不少早期的海军 军官和科技人才。 23. 教学三原则: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 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这三 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

19、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1简述两宋时期书院的特质。 (l)书院的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书院山长与寺院的禅师。方丈职责极为相似。 书院的教学颇似寺院之学,组织管理比较全面、规范,其教育管理水平要超过传统的私学。 (2)书院不 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许多学术思想和著作都是在书院产 生的,所以书院对古代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古代书院最大特点之一。 (3)书院一般建筑在 山水胜地,而且书院的建筑设施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布局也很讲究。 2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

20、容。 答: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 政策和措施。其中文教政策主要有:第一,书同文。 第二,行同伦 第三,设三老以掌教化。第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3. 简述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1)学区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的管理机构。美国是移民国家,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社区,在社区里,孩 子们往往就近入学,社区又被称为学区。学区有不同的类别,如市镇学区、县学区、城市中的学区和特殊 学区等。学区可以制定教育计划,聘任教师、校长、购买教材等。(2)县和市镇是基层的管理组织。(3)每 个州设置州教育委员会,行使教育职权。

21、(4)联邦只能以民主、自由为首要原则,主要责任是调动地方办学 的积极性。(5)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管理。 4. 简述 “个别教学”的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美国著名女教育家铂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1.工作课程:学生都 是来自未来社会共同体中的工作者。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需要,设置工作课程可以在学校生活与 社会生活之间形成一种连续性。课程被划分成一个个小部分。每一部分形成一个单元,称为“工作单元” 。 “工作”的设置应经过全体教师商讨决定。每一个单元有一主题思想2.工作间和实验室取代教室:比如地 理课中的地形单元有一个工作间。也叫学术工作间,里边有书籍、尺子和仪器,另

22、外还有一间实验室,这 里挂满了各种图片3.年级划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年级设一导师,但几个年级常常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共同体,互相交流思想4.工作合同:每个学生与导师之间都有一本工作合同手册。手册上铅印 着某科、某日的学习问题。学生在工作手册上回答问题。课程采用单独进行。道尔顿计划的本质是学生的 每一个进步都是按其自己的速度取得,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内容被彻底地吸收5.教师是导师:教师的教 学贯彻在与学生的讨论中。讨论以个别讨论为主,也可以出简报,约某部分或几个学生讨论。道尔顿制的 工作课程、个别教学、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很具体,因而在20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尔顿制的 特点是工

23、作课程和个别教学合同。 5简述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 答:工业革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的发展,从根本上对中世纪大学产生了巨 大的冲击。建立新型的世俗化的大学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是: (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 办大学的局面。(2)将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新的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 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 (4)创办新式大学 (如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柏林大学) 和高等专门学校 (如 巴黎理工大学和日本的工科大学等)。 6简述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24、 答:稷下学官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但是,并不是毫无规矩。学生守则 的名称:管子中有一篇弟子职,据考证,“当是齐稷下学官之学则”。 这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 学生守则。 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1)要 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 (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3)规 定了学习的规则。 总之,从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管理松而不散,自由而有序,为后世提供了 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 7、简述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1.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提出政府应拨固定教育专款,不得移作

25、他用;2.要求教育行政独立,各省须设 专管教育的行政司,不得再将其附属于政务所之下,教育行政长官必须是具有教育素养的人担任,教育总 长不可随政局的变动而频繁更换;3.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执行一定的教育方针,不受政党与宗教的 干涉,反对基督教育 8、简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管理体制的影响。 答: 教育职业化在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为美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也确实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它也使国家和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教育和它 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工商实业界不负责地利用和抛弃。 (2)教育受社会势力和思潮左右,缺乏独立

26、性。 (3)教育工商界直接操纵而肤浅地把教育变成经济的武器,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使国家(种族) 和个人的最终利益受损。这种代价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9简述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 答:(1)设五经博士。 汉武帝仅设立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从而 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2)建立博士弟子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3)以儒术取 士。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4)视学制度。君子视学自古有之,皇帝每次视学都要聚众亲自宣讲,以弘扬儒学。 10试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

27、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 答: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1)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 堂设堂长一人,主持学堂教育,兼理笔墨收支等项事宜,并兼充教员。学生在60人以上可置正教员或副教 员。登记账目、照料杂务,须置司事一人。(2)中学堂设监督一人,统辖全学人员,主管一切教育事宜。下 设教员若干人,分教各科教学;掌书一人;文字一人,专管学堂往来文牍;会计一人,负责学堂的款项出 入;设庶务一人,管理学堂的各项杂务。(3)高等学堂韵最高领导是监督,统辖全学人员,主持全学教育事 务。正副教员及掌书官均听命于教务长,文案、会计和杂务官均听命于庶务长,监学、检查官均听命于斋 务长

28、。(4)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设总监督,总管全堂各分科大学事务。总监督受总理学务大臣节制。(5) 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正教员、副教员、监学、附属小学办 事官、小学教员、庶务员,由监督主持全学事务。优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教务长、庶务长、斋务长,以及 中学办事官、中学教员、小学办事官、小学办事员。(6)实业学堂分高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等实 业学堂,各级实业学堂的组织管理办法基本上依照同级普通学堂或师范学堂的办法管理,但实业学堂设有 实验场等,事务繁杂,可酌情增置委员司事办理。 11. 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

29、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 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 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 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 (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 和英国、 法国资产阶级相比, 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 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

30、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 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 (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 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 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 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 12. 简述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 这是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教育的一种体制,以1944年教育法为确立标志。这种体制的主要优点是 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充

31、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办学,比较灵活,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 全国性的统一改革和控制,可能造成地方官僚机构的庞大等。 13国民政府时期重建的教育部较民国初年有哪些进步? (1)从教育部的官员任命来看,有特任、简任、荐任和委任之分,管理层次清晰,体现了管理的有序性;(2) 从编制上看,精兵简政,提高办事效率;(3)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华侨教育设计委员会、课程及标准设 计起草委员会等,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进步;(4)教育视导无论从机构设 置上还是从实施上,都趋于完善。 14简述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观点? 答:1. 赫尔巴特认定儿童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处处驱使

32、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 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前会破坏教育教 学,未来则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15. 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1.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为原则;2.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3.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 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

33、族文化和民族觉悟4.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教育要为抗战 服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 16. 新兴资产阶级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 1.乡村寄宿试学校2.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领导人3.注重实际4.民主和自由5.肯于接纳新思想、新方法 论述题 1.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 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 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

34、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 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 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 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 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 愿望相一致。(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 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 教

35、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 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 2试述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 答:(1)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清政府陆续创建、改建了各类新式学堂,此外还有民间创办的私立学堂 等,这些学堂的创建与管理,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上为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鸦 片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向西方学习,包括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3)郑观应详细介绍了西方国 家的学校制度,进而提出了变更学制的意见,还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3)康有为的请开学校折中 也提出了关于改革

36、封建教育、建立近代学制的主张和设想。(4)梁启超则一面上疏提改革教育的建议,一面 拟定新的教育体系。以上建议和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清末建立近代学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3试述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 答:(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宋代经三次兴学运动,官学制度更加完备,地方学校也得到了普遍 的发展。(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宋代教育行政制度沿袭唐制,并有所发展,建立了专门的地方教 育行政机构。(3)创行“学田制”。学田制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宋元时期的地 方官学的大发展。(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宋代严格选任教师,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地方官学教师的选任采用新的

37、“考选教官”制度。(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 放宽了入学等级;制定了严格的学规。(6) 教学管理的发展。教材的更新;“三舍法”和“积分制”的实行。 4试述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观在现代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 答: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上享誉最盛的一位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一个完整的历 史时代,而且对苏联、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之所以流传广、传播深、是因为他站在 了时代的前列,站在了哲学的角度。(1)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对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他所面临的最大问 题便是教育问题。

38、因而,他也相应地成为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的目 的。杜威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的生长,这就是“教育即成长”,同时,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纯粹 性原则。教育即成长,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生长的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的生长、社 会的生长和道德的生长。较高的理论价值。杜威把纯粹性原则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这种纯粹 性才能保证教育价值的实现。杜威的“纯粹性”是一种理想的理论设想和理论原则,但在对于如何理解和 确保教育工作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这一点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对教学实践的启示指导作用。杜威 对学校、课程和教师职责的理论构想为教育提出了可贵的思想。杜

39、威认为学校存在浪费,将儿童的学习和 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唯一办法。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提出兴趣课 程、活动课程的设想。杜威把德育放在教育之首,立意是好的,也提出了很多可贵的思想,对教师在教学 实践中起到了一些指导作用。(2)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对实验学校的设想,集中体现 了杜威的学校观。按照杜威的学校观建立的芝加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新 教育理论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产生 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进步主义教育前进了一大步,对当时和以后的教育实践都极具指导

40、意义。 5评述晚清新政时期对师生管理的措施。 教师管理的措施: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明定教师的身份和任期,制订小学教员检定制度; 学生管理的措施:注重品行,严格控制学生思想;奖励学堂出身;禁止学生在学期间另就他事; 管理措施的意义及作用:有助于师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于教师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教 师水平,保证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但将教员列作职官,以便节制的规定,则体现了封建的专制管理的特 点;)对于学生的管理措施,虽利于学生专心学业,但其重点却在进行思想的钳制。 6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他们的特征对我们教育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答:柏林大学建于1810年,当时正是德国民族和国家

41、最困难的时期。 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 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 学术自由的精神是从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始的。不过,那两所大学主要还是强 调以教学为主、科研为次。而柏林大学则是以专门的科学研究为主要的追求,以科研带动教学,把授课作 为次要的问题考虑。 学校不再以博览群书、熟读百家为目标,而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从事具有创 建性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校规定,大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担负科学研 究的工作。为此,他们主办讲座,开展自由讨论,提倡师生研究,鼓励新的建树。他们聘任黑格尔讲授哲 学、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斯塔尔讲授法律学、穆拉讲授病理解剖学,并请专家讲授实验

42、化学。当时著名 的哲学家、科学家荟萃柏林大学讲坛,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学风,保证了教学的最优质量。黑格尔后来曾任 柏林大学的校长。马克思也在该校学习,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 柏林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使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欧美长达 200年的高等教育“冰河期” ,也使德国成为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可以说,柏林大学是新人文主义 影响下的新大学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典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7.汉代宏观教育管理措施在中国教育上的意义? 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汉代统治者为了选拔贤才,提高各级官吏素质,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人才的 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

43、私人荐举等多种方式,但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是察举制 度(1)察举制创立。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二月,高祖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其 行状、仪容、年纪等(2)察举制实施。察举科目可分为两类: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为特科, 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常科包括孝廉、秀才。特科主要有贤良方正、明经、童 子等。贤良方方正:察举博学通经、明达政务者。明经:察举通晓儒经的人才。童子:选拔1217岁之 间的“博通经典”者,旨在发掘天才儿童(3)察举制教育管理功能。察举制推行400余年不仅选拔出不少济 世之材,而且促进了讲习儒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首先,调动了

44、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 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统一了教育的目标。察举制的实行,调动了世人读书学习的积 极性,同时也把读书人引向功名利禄的角逐之途。再次,规范了教学的内容。察举制从所设科目到选拔人 才的具体标准,均体现“独尊儒术”的要求。 2.规范经学内容。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后,儒家经典就成为法定的教学内容(1)统一经学标 准。汉后经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历代统治者也都十分重视儒经注释的统一工作(2)刊刻石经。西汉的 书写材料仍以简牍、丝帛为主,东汉才开始比较普遍地使用纸。熹平石经,为学校及自学者提供了标准、 规范了教科书(3)规定严守师法、家法。有

45、了统一、标准的教科书,也难保在师徒相传中不“走样” 。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汉代统治者规定传授经学必须严格遵守师法、家法。所谓“师法” ,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 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师法、家法的规定,加强了对经学的规范和管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却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8、杜威对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的分析是什么?以及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影 响是什么? 答:杜威所痛心的是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 : 1、杜威认为一切浪费都是因为组织问题,而组织背后是一种动机和观念,核心是隔离 2、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的隔离,使学生不能自然地接受教育,造成浪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隔离,使学 生不能为今后的社会生

46、活做好准备,造成浪费;3、将儿童的学习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 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惟一办法。这种浪费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说:1.物质资源 (1)器 材。学校为了更好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实际性和操作性,购置了大量的器材,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有很 多的器材都不能很好的运用给学生。造成了浪费(2)规划、设备。当今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大量的改造工程, 大量的购买设备,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规模很大,可学生并不多,这种规划也造成了浪费(3)外交方面。例 如我们学校现在办学有很多地方要打点,上级来考察了要吃饭,办什么事情要请客,打红包等等。这种浪 费更为严重。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可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个学校师资力量应根据学校学生的特 长和专业来配备。如果师资力量比较强,可学生不多,那就造成了师资的浪费。即教育者的浪费。如果学 生要学的很多,可老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那就造成了学生的浪费。即受教育者的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