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授课:涂晓今,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 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策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影响分析,g IS右移 y r,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 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政策影响分析,m LM右移 yr,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共同影响分析,r,g ,m y r,应用举例: 1、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
2、,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但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曲线右移,导致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但为了保持是需求不变,政府要配以紧缩性财政政策,既增加税收。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会相应减少,这使曲线左移。如图15-1所示,y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移至LM,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左移至IS,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0,而私人投资增加
3、了,消费支出减少了.,2.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答:如图15-2(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1 ,国民收入增至y1 ,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移至LM处,从而利率仍旧为r0,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与IS的交点E2。(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的效果使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至y1,均衡点为LM与IS的交点E1。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情况
4、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的增至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y1( y1 y2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共同影响分析,r,3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投资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但对于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IS-LM图形上表现也不相同,见图15-3(a)
5、、(b) 。,r,IS1 IS0,LM,0 y1 y0 y,(b),r,0 I1 I1 I0 I0 y,I1 I0,(a),图15-3,r1,r0,r0,r1,(1)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图15-3(a)中,投资需求曲线从i0左移至i1 ,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i1 i0 ,即从i0减少到i1 ,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曲线要左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既LM曲线不变动)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需求,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
6、减少量达不到i1 i0 。在分图(b)中,设IS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IS0左移到IS1,结果使收入从y0降到y1,利率从r0降到r1;在分图(a)中,当利率降为r1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i1,而是下降到i1,因此少降低了i1i1的数额。,(2)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样会使IS曲线左移。假定左移的情况也是图15-3中的IS0到IS1,则收入和利率分别从y1和r1降到y1和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0 ,但是由于利率从r0降到r1,因而投资得到了刺激,投资量从i0增加到i0,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都下降
7、了,但投资却增加了。,4、假设 LM 方程为 y = 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 L = 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1)计算: 当 IS 为 y = 950亿美元-50r( 消费 c = 40亿美元+0.8yd,投资 i =140亿美元-10r,税收 t = 50亿美元,政府支出 g = 50亿美元)时; 当 IS 为 y = 800亿美元-50r( 消费 c = 40亿美元+0.8yd,投资 i = 110亿美元-5r,税收t = 50亿美元,政府支出 g = 5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 率和投资。(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 和情况中的均衡收入
8、和利率各为多少?(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 为什么情况和情况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4解:(1)由IS曲线y = 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 = 500亿美元+25r联立求解得,950-50r = 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 = 6,将r = 6代入y = 950-50r得均衡收入y = 950-506=650,将r= 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i=140-106=80。同理,由IS曲线和LM曲线联立求解得y = 500=25r=800-25r,得均衡利率为r= 6,将r= 6代入y = 800-25r = 800-256=650,代入投资函数得投资为
9、i=110-5r=110-56=80。(2)若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于和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这种情况:由y = c+i+g,IS曲线将会为y = 40+0.8(y-t) = 140-10r+80 = 40+0.8(y-50)+140-10r+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 1100-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求解得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求:y = c+i+g = 40+0.8(y-50)+110-5r+80,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 y = 950-25r。联立可解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为y=725。(3)收入增加之所以
10、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IS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5假设货币需求为L = 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 = 90亿美元+0.8yd,t = 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 = 50亿美元。(1)导出IS和LM方程
11、,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解:(1)由c = 90+0.8yd,t = 50,i = 140-5r,g = 50和y = c+i+g可知IS曲线为:y = 90+0.8yd+140-5r+50 = 90+0.8(y-50)+140-5r+50=240+0.8y-5r 化简得IS方程为y = 1200-25r 由L = 0.20y, Ms = 200和 L = Ms 可知LM曲线为 0.20y = 200,即:Y=1000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
12、y=1000,联立(1)式、(2)式得: 1000 = 1200-25r,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 i=140-5r=140-8=100,(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 = 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 = 90+0.8 yd+140-5r+70= 90+0.8(y-50)+140-5r+70= 260+0.8y-5r简化得IS方程为:y = 1300-25r与LM曲线y = 1000联立得:1300-25r = 1000由此均衡收入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12=80而均衡收入仍为y=1000
13、。,(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分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线处于古典区域,既LM曲线与横轴 y 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4)如图15-4所示。,r128,0 1000 y,IS IS,LM,图15-4,6假设货币需求为L = 0.20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 = 60亿美元+0.8yd,t = 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 = 100亿美元。(1)求IS和LM方程。(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3)政府支出从
14、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1)由c = 60+0.8yd,t = 100,i=150,g = 100和y = c + i + g 得IS曲线为:Y = c+i+g = 60+0.8yd+150+100= 60+0.8(y-t)+150+100= 60+0.8(y-100)+150+100= 230+0.8y 化简得IS方程为:y = 1150 (1)由L = 0.20y-10r, Ms=200和L=Ms得LM曲线为:0.20y-10r = 200 即 y = 1000+50r (2),(2)由(
15、1)式、(2)式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 y = c+i+g 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 = c+i+g = 60+0.8yd+150+120 = 60+0.8(y-100)150+120化简得:y = 1250,与LM线 y = 1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 y = 1250,均衡利率为 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国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爱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
16、一条垂直于横轴 y 的直线。(5)如图15-5表示:,图15-5,7、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亿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亿美元-30 r,图(b)的IS为y =1100亿美元-15r.(1) 试求图()和()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2) 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解: 本题是一个假定L
17、M曲线斜率不变来讨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1)LM曲线为y =750+20r ,当IS曲线为y =1250-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750+20r =1250-30r ,解得r=10,y=950;当IS曲线为=1100-15时,均衡收入利率为:750+20r=1100-15r,解得r=10,y=950。图(a)和图(b)分别如下所示(见图15-6):,(2)若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0.20y -4r,货币供给为170亿美元,根据L=M,即0.20y-4r=170,可得LM曲线为 y=850+20r。当IS曲线为y
18、=1250-30r时,由均衡收入和利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850+20r=1250-30r,解得r=8,y=1010。当IS曲线为y=1100-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由850+20r=1100-15r得到,解得r=7.1,y=992.9。所作的曲线如图(a)和(b)所示。(3)图形(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b)的利率下降更多些。这是因为(a)和(b)两图中的IS曲线的斜率不同。(a)图中的IS曲线更平坦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b)图中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则大一些
19、。,8.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1250亿美元 -30r。(1)假定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0y-4r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和(b)来表法上述情况。(2)当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解:本题是以IS曲结斜率不变为前提,来讨论货币政策效果的数学性。(1)LM方程可以由L=Ms,即150=0.20y-4r得到,解得y=750+20r。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20、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可以联立方程y=1250-30r和y=750+20r得到,解得r=10,y=950亿美元 。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方程为150=0.25y-8.75r,即y=600+35r,均衡收入y=950。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见图15-7):,(图15-7),(2) 在图(a)中,LM方程将变为y=850+20r,在图(b)中,LM方程将变为y=680+35r。LM和IS联立求解得r=8,y=1010。LM和IS联立求解得r=8.77,y=987。可见,(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是(a)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
21、中的利率系数(48.75),因此,同样增加货币20亿美元,(a)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9.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0.8y,投资i=140亿美元-5r.(1) 根据这些条件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IS和LM曲线.(2) 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 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解:(1)IS方程:根据s=i,得-100+0.2y=140-5r,解得IS方程为:y=1200-25r.LM方程:根据m=L,得200=0.2y
22、,即y=100亿美元.由IS、LM方程解得均衡收入y=1000亿美元,均衡利率r=8。I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见图15-8。,(2)若货币供给从M=200亿美元增加到M=220亿美元,则LM曲线将向右平移100个单位(因为此时y=1100亿美元)是成LM。由IS与LM得,均衡收入y=1100亿美元,均衡利率r=4,消费c=100+0.81100=980, i=140-54=120。(3)因为L=0.2y ,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曲线垂直于横轴(y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图15-8,10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
23、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0.8y,投资i=150亿美元。(1)求IS和LM方程,画出图形。(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3)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什么变化? 图15-91250y012.57.5rISLM LM(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 解: (1)IS方程:根据s=i ,得-100+0.2y=150,解得IS方程为:y=1250。LM方程:根据m=L,得200=0.20y-4r,即y=1000+20r。 I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如右 (见图15-9)。,(2)根据IS和LM方程,可解得均衡收入 y = 12
24、50亿美元均衡利率 r = 12.5消费 c = 1100投资 i = 150(3)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则LM方程为:220 = 0.20y - 4r,即 y = 1100+20r表现在图形上LM曲线向右移动100亿美元即LM。此时,均衡收入y不变,依然为1250,均衡利率r=7.5,投资i不变,依然为150,消费c也不变,c=1100.(4) 因为投资i始终等于150亿美元,所以与利率无关,这在图形上表现为IS曲线垂直于横轴(即y轴),因此,当货币供给增收后,收入不变依然为1250,而利率下降(从12.5下降到7.5 ,见图15-9)。,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
25、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1、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IS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图因IS斜率而定(如教科书图P519),2、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图因LM斜率而定(如教科书图P521),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
26、情况(LM水平IS垂直),凯恩斯主义极端也叫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0。因此政府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0。,教学资料:凯恩斯主义极端表现为三种可能的形式: LM曲线水平,表示人们的货币需求为无限大,也就是说人们持有的货币量非常多,这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当
27、然不会取得很好效果。 IS曲线为垂直,表示私人投资对利率的变化非常不敏感,也就是说,私人投资者的投资与利率变化没有关系,这时,政府直接扩大投资当然不存在挤出效应了,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则非常好。 凯恩斯主义极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将会发生: (1)当垂直IS曲线与LM曲线中间区域并存时;(2)当正常IS曲线和凯恩斯陷阱同时发生时;(3)当垂直的IS曲线在凯恩斯陷阱同时发生时(即LM曲线水平)。,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
28、端情况 。,(1)LM为水平线,h =,说明当利率降到像r0这样低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大。这时,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是极小的,而买债券的资本损失风险极大(由于利率极低时债券价格极高,人们会认为这样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跌不会再涨,从而买债券的资本损失风险极大)。因此,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在手中。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水平的 LM 即前面说过的“凯恩斯陷阱”,这时候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则效果十分大,因为政府实行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券),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
29、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2) IS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 d=0,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在经济停滞时期,利率即使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对投资发生明显的影响。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这时候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则效果十分大,因为政府实行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券),即使利率上升,因为d =0,对私人投资也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三、挤出效应,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教学资料:挤出效应或者具体地说是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社会财富的总
30、量是一定的,政府这边占用的资金过多,又会使私人部门可占用资金减少,经济学将这种情况,称为财政的“挤出效应”: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部分或全部被抵消。民间支出的减少主要是民间投资的减少,但也有消费支出和净出口的减少,2、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与值成正比)。g L r I y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与k值成正比)g L1 r I y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h值成反比)g L r L2 L1 r i y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d
31、值成正比)g L r I y,Ms不变,值大则乘数大,Ms不变,k值大,h值大,d值大,d不变,d不变,值不变,Ms不变,值不变,d不变,Ms不变,值不变,教学资料:什么是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
32、,“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吃亏了。货币幻觉的作用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果,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1、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IS较陡时,货币政策效果较小 IS曲线平缓,货币政策效果大 2、货币政策因LM斜率而异 LM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 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二
3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IS水平,LM垂直),1、古典主义极端如果IS越平坦,或LM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LM曲线为垂直线而IS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古典主义极端(Classicalism extreme):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极端。古典主义极端在一下三种情况下发生:(1)当水平的IS曲线与LM曲线中的古典区域并存时;(2)当正常的IS曲线与LM曲线中的古典区域并存时;(3)当水平的IS曲线与LM曲线中的中间区域并存时。,当出现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时,
34、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古典主义极端情况,(A)财政政策完全无效,(B)货币政策完全有效,1、关于财政政策完全无效(1)LM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 h=0,就是说,利率已高到如此地步,一方面使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或者说损失极大;另一方面又使人们看到债券价格低到了只会上涨而不会再跌的程度。因此,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候,政府如推行一项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要向私人部门借钱的话,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所以只有在私人部门认为将投资支出减少一个等于政府借款数目是合算的时候,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为此利率(政府借款利率)一定要上涨到足以使政府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
35、资的预期收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h = 0,LM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h = 0 时,r已极高,一方面持有货币机会成本大;另一方面证券价已极低,L2=0,人们已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g 的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由于私人没有闲置货币,只有当政府借款利率高于私人投资收益时,才能筹集资金。因此,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2)IS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 d 达无限大(d=),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变动。因此,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使
36、“挤出效应”达到完全的地步。总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可是,如果实行货币供给的政策,则效果会是很大。,d = ,IS为水平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IS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 d值达无限大(d=),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变动。 g 的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使“挤出效应”达到完全的地步。,2、关于货币政策完全有效(1)LM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 h=0,说明利率已经很高,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小。当货币当局准备用购买公债办法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公债价格必须上
37、升到足够高,人们才肯卖出公债以换回货币。由于人们对货币没有投机需求,他们将用这些出卖公债而所得的货币购买其他生息资产,这些生息资产可以是新的资本投资(新证券),也可以是购买现有的生息证券。新的资本投资将提高生产或者说收入水平,从而提高货币的交易需要量,人们手中只要还有超过交易所需的闲置货币,总会竞相争购生息资产,于是,公债价格将继续上升,即利率继续下跌,直到新投资(购买生息资产)使收入水平提高到正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额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由于LM垂直,人们对货币没有投机需求,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将全部用来增加交易需求。为此,它要求国民收入增加m的1/k倍。,(2)IS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
38、系数 d 达无限大(d=), IS呈水平状,也可用来说明货币政策效果极大。因为IS的斜率为零,说明投资对利率极为敏感,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稍有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增加。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货币需求对利率极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近于零。因此,LM是一垂直线,货币供应时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是惟一有效的政策。,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一,在通货膨胀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
39、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第四,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而受到影响。,宏观经济学案例: 经济观察:美国经济衰退尚未见底 2009年03月06日 来源:新华网美国纽约股市日再度暴跌,道琼斯指数跌破点,跌幅达。作为经济走势的晴雨表,持续下跌的股市反映了美国金融危机仍在深化,也显示出美国经济衰退尚未见底。 据美国商务部最近公布的数据,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了,这是美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下降,也反映了美国经济陷于衰退泥沼的严峻局面。 此外,美国商务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月美国工厂订货比前一个月下降,为连续第六个月下降;
40、同一天,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与先前公布的增长形成强烈反差。 美联储此前一天发表的“褐皮书”警告说,自今年初以来,美国经济总体仍持续恶化。“褐皮书”指出,美国经济短时间内难以好转,到年底或年初才可能出现明显复苏。,在实体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作为危机始作俑者的美国金融业更是频频告急: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等金融巨擘眼下仍在生死边缘徘徊,美国政府不得不继续给予救助。 另外,美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东欧一些国家金融形势持续恶化,英国、德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体衰退加深,更加剧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 为尽快稳定金融市场,奥巴马政府已采取一系
41、列措施。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宣布政府将出资亿美元,以刺激信贷消费。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的举措只有大纲,没有细节,且动作太慢,令投资者大失所望,金融市场因而难以扭转下滑颓势。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社论指出,奥巴马经济政策反倒成了目前的一个“经济问题”,报道还称其后果是美国经济很可能“陷入长时间的衰退或者低增长”。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说,奥巴马政府如果不能采取更果断、有效的措施,美国可能重蹈日本经济“失去年”的覆辙。,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美国股市近来持续暴跌同投资者过度恐慌有很大关系。为安抚股市,奥巴马日前发表“股评”,称从长期投资眼光看,现在可能已是很好的股票“买点”。然而,在一片悲
42、观气氛中,投资者对他的“买进论”难以认同,股市依然下跌。 奥巴马政府眼下面临全方位挑战,但最紧迫的挑战在于如何尽快稳定金融市场,因为只有稳住金融市场,才能恢复信贷流动,促进消费,增加就业。而只有上述各个环节正常运行,美国经济才有望复苏。 对美国民众来说,在当前暗淡的经济形势下,克服过度恐慌情绪并非易事,但这是金融和经济形势企稳的一个重要条件。英国首相布朗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说,必须着眼未来,“正是我们对未来的信念,使我们克服了对未来的恐惧”。然而,美国民众能否如愿克服恐惧心理,仍取决于奥巴马政府应对危机的具体对策及其实质效果。,案例思考:1、判断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尚未见底的理由(经济指标)有哪
43、些? 2、请分析当前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3、请分析美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哪些宏观调控政策来“救市”,你对此有什么样的评价?,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见P529图, P530表,应用举例:1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理论?这些里理论对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有无借鉴意义?答:西方经济学家所设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讨论上来说比较精密,似乎是可以实现人们设想的结果,认为两种政策是可控的。但在实际运行中,两种政策的假设前提即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完全独立并不符合实际。他们之间并非完全独立。更重要的是:两政策运行环境因素多数是不可控的,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黯然
44、失色。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局限性的论点主要有三:一是货币政策对付严重萧条时无能为力。当严重萧条状态出现时,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异常低下。这时,即使采用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以低微的利息率提供大量的贷款,资本家仍然不愿意投资,而消费者仍然不愿意增加消费,,二是尽管政策正确且适时,但官员们却有可能由于利己的政治考虑而不予执行。三是经济政策在时间上滞后的性质。其原因在于:从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到针对问题而执行的政策全部产生效果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步骤,而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才能完成。由于时滞效应的存在,使得经济政策往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尽管西方的宏观
45、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它也确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对政府在宏观经济上加以协调和管理的要求,而这种协调和管理很难依靠政府完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用下达指令性计划的方式来实现,因为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在商品经济的形式中不断发展的,而商品经济要求市场机制起作用。因此,西方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往往通过税收、预算支出、利率等经济杠杆拉影响市场,进而影响整个生产和就业。在这种意义上,研究西方经济政策和和理论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新中国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在历史上,这种体制对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
46、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要求相应地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在这方面,西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是值得借鉴的。以往我国宏观经济中缺少内在的、灵活激动的调节机制,企业生产经营由政府直接安排,对市场反映不灵敏。我国的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和综合处理手段也比较落后,政府难以准确地及时掌握实际经济动态,往往要等到问题成堆、形式严峻时才采取果断措施,而且主要行政命令方式,各行各业来一个“一刀切”。结果常常使经济大起大落,带来损失。可见,我们和有必要分析研究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时间情况,逐步探求和建
47、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协调的健康地发展。,(一)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LM陡峭而IS平缓 .LM垂直而IS陡峭 .LM平缓而IS垂直 .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右移k(k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LM平缓而IS陡峭 .LM垂直而IS陡峭 .LM陡峭而IS平缓 .LM陡峭而IS平缓 下
48、列( )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本章课后练习及答案,“挤出效应”发生于( )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6.在收入-指出模型中,( )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均衡产量提高。A.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C.政府支
49、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D.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7.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8.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9.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