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实验报告单.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031331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实验报告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四年级实验报告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四年级实验报告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四年级实验报告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四年级实验报告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 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

2、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 实验器材:吸管 1 根、小刀 1 把、剪子 1 把、硬纸板 1 块、大头针1 个、带橡皮的铅笔 1 只。 实验步骤: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 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 食盐、水。 实验步骤: 1、

3、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 你发现了什么? 3、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 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 1 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 1 根、水。实验步骤: 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

4、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实验器材:烧杯 2 个、钥匙、搅拌棒 2 根、水。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约 2 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3、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 3 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 15 毫升的水。分别用滴

5、管往试管中加入 2 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2、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烧杯 2 个、 2 克食盐 20 包、2 克小苏打 20 包、搅拌棒 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3、完成教材 29 页记录表。 实

6、验现象:约溶解了 7 份食盐,2 份小苏打。 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第 2 课 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

7、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第 3 课 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 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实验结论】叶子

8、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第 4 课 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

9、成切片观察。【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说明】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改进:选用带树皮 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第 6 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制作步骤:1、 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2、 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3、 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

10、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4、 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基础知识】1、观察方位的确定: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东3、( )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4、( )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第 8 课木材实验名称: 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 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实验方案:1

11、、 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 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 4、将木块放入水中,看沉浮现象。5、检验木头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 木头易燃烧。2、木头有年轮 3、木头软硬度不同 4、木头能浮沉 5、湿木头能导电第 10 课陶瓷实验名称: 研究陶瓷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 陶瓷、碎瓷片、木锤、小刀、酒精灯。实验方案: 1、 将陶瓷片砸开,观察断裂面。 2、用断裂面来切割纸观察其锋利程度。3、将陶瓷片放在火上烧,观察陶瓷的耐火性。 4、检验导电性实验现象: 陶瓷坚硬、易碎 2、陶瓷断裂面锋利 3、陶瓷耐高温 4、

12、陶瓷不导电实验结论: 同现象第 11 课金属实验名称: 金属的特点实验材料: 各种金属制品、烧杯、热水、勺子、小刀、锤子、钉子、木头、导线、电池、酒精灯实验方案: 1、 把勺子放入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触摸勺把。2、用小刀刻金属体验软硬程度。3、用锤子砸钉子。 4、检验导电性实验现象: 易传热、 2、软硬度不同 3、有延展性 4、易导电实验结论: 同现象第 12 课 玻璃与塑料实验名称: 玻璃与塑料的特点实验材料: 各种玻璃、塑料制品、木锤、电池、导线、镊子实验方案: 同以上研究材料的方法实验现象: 玻璃特点:1、透明 2、易碎 3、不燃烧 4、较重 5、较硬 6、断裂面锋利 7、不导电塑料特点

13、:1、透明 2、不易碎 3、易燃烧 4、较轻较软 5、硬塑料断裂面锋利 6、不导电实验结论: 同现象第 13 课 蒸发实验名称: 蒸发实验材料: 镜子、手帕、吹风机、瓷盘、玻璃片、玻璃棒、瓶盖、木棒、棉花球、棉线、弧形木板、小铁钉、铁丝、双面胶、试管夹、烧杯温度计、棉纱实验方案: 1、 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观察镜子上水的变化。2、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水的变化,观察室外晾晒湿衣服。3、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4、在两个蒸发皿里放入同样多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个蒸发皿中的水,另一个不加热,做对比实验。5、两块同样的湿布,用电吹风吹其中一块湿布,另一块放在桌上,进行对

14、比实验。实验现象: 1、2:水不见了。3:温度计温度下降。4:被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水蒸发的快。5:被电吹风吹动的湿布水蒸发的快。实验结论: 1 和 2 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3 说明水蒸发时会吸收热。 4 和 5 说明加热和通风可以加快蒸发。第 14 课沸腾实验名称: 沸腾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烧杯、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实验方案: 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烧杯中的温度的变化。2、水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产生大量气泡,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不停地翻滚,烧杯中的水

15、不断减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再上升。实验结论: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会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如果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 15 课凝结实验名称: 凝结实验材料: 小镜子、小瓷盘、酒精灯、火柴、玻璃杯、试管夹、水实验方案: 1、 对着小镜子哈气,用放大镜观察小镜子上产生的现象。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瓷盘和烤热的瓷盘,进行观察。实验现象: 1、镜面上有小水珠。2、冷瓷盘下有小水珠,烤热的瓷盘下没有小水珠

16、。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第 16 课水的三态变化实验名称;测定水的冰点 教参 164 页实验材料:大烧杯 试管温度计 冰块 食盐实验步骤;在大试管中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 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记录观测到的温度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零摄氏度的冰.第 17 课小水滴的旅行实验名称: 雨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平底烧瓶、带胶塞的导管、小瓷盘、烧杯。或者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瓷盘实验方案: 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温逐渐升高至沸腾。

17、观察烧杯内壁。2、加热烧杯内的水,在烧杯口上罩上盛有冰块的瓷盘。实验现象: 1、烧杯内壁上逐渐积满了小水滴,而逐渐变大,从烧杯口滴下形成雨。2、瓷盘下有许多小水滴,小水滴越集越多,滴下形成雨。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多了形成雨。实验名称: 雾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平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管,玻璃杯、冰块实验方案: 1、 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使水沸腾,观察玻璃管口昌出的气体。2、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方,放一块冰,观察冰块周围会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 1、从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气”。2、冰块周围会有“白气”出现。实验结论: 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18、。实验名称: 露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水、小瓷盘、试管夹实验方案: 加热烧杯中的水,用试管夹夹住小瓷盘放在烧杯口的上方观察。实验现象: 瓷盘下结满了小水珠。实验结论: 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实验名称: 霜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 水、冰、食盐、温度计、易拉罐、海绵实验方案: 1、将冰、水、盐放入易拉罐,插好温度计。 2、擦干易拉罐,放到桌上沾满水的海绵上。3、过一会儿,观察易拉罐外壁上出现什么现象,测量桶内温度是多少?实验现象: 易拉罐外壁上沾满了小冰晶实验结论: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第 19 课 地球上有什麽实验名称;观察地球仪实验材料:

19、地球仪实验过程:1. 发现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地,绿色表示平原。2 .地球上有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3、地球仪上有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第 21 课、苹果为什么落地实验名称 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实验材料 细线 小木块 皮球 钩码 火柴 铁架台实验方案 1、根细线拴住一个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观察现象。2、用手托住一个木块,松手观察现象。3、用手拍皮球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钩码落回地面,木块落回地面,皮球弹起很高后落回地面。实验结论 在地球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

20、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名称: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材料 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实验过程: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1)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整到零刻度。力的单位“牛顿”用“N”表示。(2)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3)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把重物提起,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视线要与指针相平。第 4 / 4 页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2、将温

21、度计悬挂,(离地面 1.5 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3、读数。4、记录并比较。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器材:吸管 1 根、小刀 1 把、剪子 1

22、把、硬纸板 1 块、大头针 1个、带橡皮的铅笔 1 只。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 食盐、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

23、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面粉、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6)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 1 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 1 根、水。实验步骤: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实验器材:烧杯 2 个、钥匙、搅拌棒 2 根、

24、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约 2 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2、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3、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8)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 3 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 15 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 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2、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

25、溶解于水。(9)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烧杯 2 个、2 克食盐 20 包、2 克小苏打 20 包、搅拌棒 2 根、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3、完成教材 29 页记录表。实验现象:约溶解了 7 份食盐,2 份小苏打。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10)实验名称:观察气

26、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实验步骤:1、轻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 1/3 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 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11)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实验目的: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烧杯 2 个、搅拌棒 1 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 4份.实验步骤:1、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2、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 观察

27、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实验现象: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比不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比放入冷水中的溶解的快一些。实验结果:搅拌能加速物质的溶解,温度高也能加速物质的溶解。(12)实验名称: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实验目的:探究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实验器材:. 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实验步骤:A、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1.在 2 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 100 毫升水。2.把 2 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 2 个烧杯中。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B、切碎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1.在 2 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 100 毫

28、升水。2.把 2 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取出一块切碎,另一块不切碎。3.把切碎和不切碎的 2 份方糖同时放入 2 个烧杯中。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C、加热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1.在 2 个烧杯中分别倒入 100 毫升冷水和 100 毫升热水。2.把 2 快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 2 个烧杯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D、水量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1.在 2 个烧杯中倒入不同水量的水。2.把 2 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 2 个烧杯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A.搅拌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B.切碎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C.热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D.水量多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实验结果:搅拌、切

29、碎、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水量越多方糖溶解的越快。(13)实验名称: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实验器材: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水、每份 2 克食盐 20 包、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2、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3、100 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现象:100 毫升水溶解了 18 份食盐,再加 19 份时食盐便沉到杯底不能溶解了。 实验结果:100 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36 克食盐。

30、(14)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目的:比较大、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实验步骤: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轻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低音;重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低音。轻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高音。 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实验结果: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弱。(15)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

31、实验步骤: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4、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实验现象: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物体不振动,发不出声音;轻轻击打锣、鼓,锣、鼓,物体振动了,发出了声音。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16)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实验目的:观察水面波纹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 2/3 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什么变化;2、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17)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实验器材:钢尺、;实验步骤:;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 10 厘米,用一只手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 2/3 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