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二节、法不可违,主讲人:任珉,皮皮鲁和419宗罪 第1宗罪(侵犯通信自由罪) 第2宗罪(虐待罪) 第3宗罪(拐骗儿童罪) 第4宗罪(侵犯著作权罪) 第5宗罪(故意伤害罪) 第6宗罪(奸淫幼女罪) 第7宗罪(寻衅滋事罪) 第8宗罪(伪证罪) 第9宗罪(遗弃罪) 第10宗罪(间谍罪) 第11宗罪(猥亵儿童罪) 第12宗罪(诬告陷害罪) 第13宗罪(放火罪) 第14宗罪(交通肇事罪) 第15宗罪(持有、使用假币罪) 第16宗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一 、谁都不能违法,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
2、所正在侦察,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伤,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辨一辨,案例四: 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当所长不到两年,挪用税款127万余元,购地皮买私宅。目前,蔡某因挪用公款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蔡
3、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五:中学生小刘暑期在家闲着无聊,突发奇想拨打110称:“有闹事者在他家门外砸门闹事。”公安机关立刻安排巡逻警察前往,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案例六: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辨一辨,民事违法行为: 1、违反合同的民事行为,简称违约行为。 2、侵权的民事责任,简称侵权责任,是指侵害了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侵害他人的财产利益和人身权利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3、其他特殊侵权情况造成的民事责任。如,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
4、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要承担赔偿责任;又如,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要承担赔偿责任;等等。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称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由有处罚权的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税务机关、海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环境保护机关、物价管理机关等。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称之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严重也可以转化为刑事违法行为。,二、犯罪必受惩罚,中华人共和国刑法: 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
5、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只限制其一定的行动自由,在公安机关和群众的监督下,在原单位或居住地参加生产劳动、
6、进行改造的一种刑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拘役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自由并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有期徒刑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无期徒刑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无期徒刑适用于那些罪行严重,但不必判处死刑,而又需要与社会永久隔离的严重犯罪分子。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死刑是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
7、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实行缓期两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罚金,是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它主要适用于走私、贩毒、窝脏、销赃等犯罪。单处罚金一般只适用于较轻的犯罪,并处罚金适用于较重的犯罪。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其他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它主要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适用于没收财产的犯罪
8、,主要是危害国家安全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金融诈骗罪、扰乱市场秩序罪、侵犯财产罪等。,(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说明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 2青少年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处罚。( ) 3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 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 5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就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最佳选择(把你认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下列属于法律的是( ) 中学生守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 B C D 2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查处的违法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等。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罚主刑的是( ) A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D罚金,4中学生王某不爱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一案例说明( ) A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D仅仅靠教育不能减少犯罪(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四)阅读思考 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 对李某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分析。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