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发 病学说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孙广仁,主要内容概说第一节 发病原理第二节 发病类型,概说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疾病的发生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PPT课件Tag内容描述:
1、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发 病学说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孙广仁,主要内容概说第一节 发病原理第二节 发病类型,概说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疾病的发生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内经提出了“外内合邪”的发病观。,第一节 发病原理一、发病的基本原理中医学认为发病原理在于邪正相搏。正气是决定发病的主导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 正气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中医基础学科,2018/11/2,2,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第一节病因第二节发病,2018/11/2,3,第一节 病因,学习要求1、掌握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内伤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 4、了解疠气的形成分类和疫病流行的因素,及其他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2018/11/2,4,概 述,病因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 素。(又称为病原古做“病源”)病因学说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 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症临床表现的学说。。
3、发 病,湖北中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齐宝芳,Company Logo,【目的要求】,掌握正气与邪气的基本概念 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 熟悉发病的主要类型,Company Logo,概 述,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 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 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二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Company Logo,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发病学说研究疾病发。
4、1,病因、病机怀柔区中医医院内二科董致郅,中医基础理论讲座,2,病因、病机的概念,病因: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 病机: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3,病因 Pathogenic Factors,病因病机,4,中、西医对病因的认识,外感因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疠气等内伤因素: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其他因素:痰饮;瘀血等,外界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等 内在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因。
5、第 四 章,病 因 病 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1.重点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3.了解疫疠、饮食、劳逸、痰饮、瘀血 的致病特点。 4.理解正邪相争、阴阳失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本章学习要求:,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症状、体征的分析来推求病因。 “审证求因 ”“天人相应”,第一节 病 因,破坏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而 引发疾病的原因。,(Etiology),气候因素,情 志 饮 食 劳 逸 外伤,病 因,六 淫疫 疠,痰饮瘀血结石,生活因素,病。
6、第七章 发病 Theory of Occurrence of Disease,关键性问题中医学发病原理中医学发病类型,疾病: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 失调、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 型、机制、规律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第一节 发病原理,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发病的基本原理,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3.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气不足。
7、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六章 病因,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录,概述 第一节 外感病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第四节 其他病因,重点与难点,重点: 风、寒、暑、湿、燥、火六邪各自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难点: 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和联系 痰饮和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概述,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把病因分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后世多沿用,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病理产物性病因 其他病因,现代分类,探求病因的方法,“问诊求因”询问发病的。
8、概 说,一、发病的概念: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的矛盾斗争过程。 二、发病学说的概念: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三、发病学说的特点:重视内因和外因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1、内因是机体自身功能失调,最易导致外在致病因素的侵袭。 2、外在致病因素的侵入,加重机体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四、发病学说的源流: (一)内经:提出“外内合邪”即重视内因,即亦不忽视外因在发病中的作用。 (二)温疫论:“本气充实,邪不能入”、“本气亏虚,呼吸之间,外邪因而。
9、病 因,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潘毅,要求: 1. 掌握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2. 掌握六淫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 3. 掌握七情、劳逸、饮食内伤致病的规律和特点。 4. 掌握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5. 了解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的致病概况。,病因:就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探求病因的方法:询问发病经过,有关情况,以推求病因。对病证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类比)推求病因辨证求因。,某种情况下:因 致 果 成 因。
10、目的和要求 1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 2. 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4. 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5. 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6.了解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的致病概况。,第六章 病因,概 述,病因(致病因素):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是病因。 病因范围: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
11、中医学病因之七情内伤,1,演讲人:XXX,XXX医院,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范围: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概 述,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 形成、性质 、致病特点及其所致临床表现的理论。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依据1.贯穿整体观念2.应用类比方法 方法1.询问病史2.审证求因,概 述,左传:提出“六气病源说”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三部分类法。 金匮要略: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 肘后备急方三因论。
12、学习目标 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3.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4.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第六章:病 因,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的原因。 病因范围: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概 述,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 形成、性质 。
13、医学课件,1,第六章,病因 Etiology,医学课件,2,本章节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节 六淫 第三节 病理产物疠气 第二节 七情内伤 第四节 其他病因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医学课件,3,本章节学习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六淫及疠气的性质与致病特点;七情治病特点;痰饮、瘀血、结石等继发性病因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2.熟悉病因的概念;饮食、劳倦、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中毒、医过、胎传等致病因素的概念及其致病作用。 3.了解病因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概况;病因的分类。,医学课件,4,一、概念,病因(致病因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范围: 中医学中的病。
14、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一、病因与病因学说的概念 二、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 三、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四、中医发病学的特点,一、病因与病因学说的概念,1病因,是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病源、病邪等。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及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如痰饮、瘀血)等。 2病因学说,就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理论。,二、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关于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源流及分类 1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内所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 2汉张仲景将病因按其传变为三个途径 “外所因。
15、中医基础理论 病因与发病,病因发病,病因,概说外感性致病因素内伤性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其他病因,概 说,概说,病因,是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亦称致病因素、病源、病邪等。如: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及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痰饮、瘀血、结石)等。,概说,病因学说,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致病特点和及其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说,病因的分类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现代,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