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中医基础学科,2018/10/8,2,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第一节病因第二节发病,2018/10/8,3,第一节 病因,学习要求1、掌握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内伤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和致病特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Tag内容描述:

1、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中医基础学科,2018/10/8,2,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第一节病因第二节发病,2018/10/8,3,第一节 病因,学习要求1、掌握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内伤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 4、了解疠气的形成分类和疫病流行的因素,及其他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2018/10/8,4,概 述,病因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 素。(又称为病原古做“病源”)病因学说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 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症临床表现的学说。。

2、- 1 -第七、八章 发病 病机一、选择题(一)A 1型题1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2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4肝病胁痛、黄疸,若久治不愈,渐成“癥积”者,应属于(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5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6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 )A气能行血 B气能摄血 C气能生血 D血能载。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朴素唯物观 一元论精气学说 气是世界的原动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聚而成精,散而成气,就像水和水蒸气的关系,简单讲精气就好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生产力,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主生长、发育、生殖,后天之精以充养,故肾为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食物,主营养全身,胃受盛,脾运化,先天之精以温煦、推动,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精气学说对养生、保健、优生优育指导疾病康复愈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元。

4、中医基础理论涡阳县中医院王开兴2014年4月2日,绪 论重点: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内容提要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中医学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其摄生康复,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本课程是中医学的入门课程。内含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生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病理),以及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 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二、中医。

5、张 丽 萍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知识点(一)中医基础理论1.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宰。2.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亢则害,承乃制,治则生化”- 整体观念的一种反应。3.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素问金匮真言论4.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素问 脉要精微 论5.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 多以旦慧”,是因为人气始生,。

6、少阴病辨证,主讲:师大庆,学习要求,熟悉少阴的生理与病理,掌握少阴寒化证、热化证、兼证的辨治。,(一)少阴的意义: 少,小也;即阴气较少之义。 少阴主精气,与精气及精气活动有关的心、肾归少阴。,二、 少阴的生理,(二)经络与脏腑,少阴,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少阴太阳,咽喉,心肾相交,心的功能:君主之官 属火 主血脉 主神志,肾先天之本 属水 主藏精 主水液代谢,二、少阴的病理,(一)病因 直中传经,表里传,循经传,(二)病机与病性:,五脏六腑之大主,元阴元阳之根本,心肾阴阳俱衰 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

7、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绪 论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一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

8、1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中医基础理论旨在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

9、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 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结合现代营养学以研究食物对疾病治疗作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食疗学认为 食物与药物同样具备 寒 热 温 凉 四性 只是食物的区分更笼统些 一般就分 寒凉 温热 以及 平 这一 平 性的特性 既说明了这类食物不具备 寒凉 和 温热 的特质 长期食用不会产生 寒象 和 热象 是这类食物可长期服用的原因 中医学就是根据服食后对机体的反映来确定其性质 也说明中。

10、1,病因、病机怀柔区中医医院内二科董致郅,中医基础理论讲座,2,病因、病机的概念,病因: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 病机: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3,病因 Pathogenic Factors,病因病机,4,中、西医对病因的认识,外感因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疠气等内伤因素: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其他因素:痰饮;瘀血等,外界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等 内在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因。

11、第 四 章,病 因 病 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1.重点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3.了解疫疠、饮食、劳逸、痰饮、瘀血 的致病特点。 4.理解正邪相争、阴阳失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本章学习要求:,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症状、体征的分析来推求病因。 “审证求因 ”“天人相应”,第一节 病 因,破坏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而 引发疾病的原因。,(Etiology),气候因素,情 志 饮 食 劳 逸 外伤,病 因,六 淫疫 疠,痰饮瘀血结石,生活因素,病。

12、1第七章 病机一、选择题(一)A 型题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 体质与精神状态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 脏腑功能失调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 正胜邪衰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 B.正气 C. 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 生活和工作环境 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 E. 饮食不慎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

13、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七章 病机,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录,概述 第一节 发病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三节 疾病演变,重点与难点,重点: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的基本病机 难点: 正邪相争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影响发病的因素 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及常见的疾病传变类型,概述,病机: 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归的机理。也称“病变机理” 病机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第一节 发病,学习内。

14、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七章 病机,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录,概述 第一节 发病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三节 疾病演变,重点与难点,重点: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的基本病机 难点: 正邪相争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影响发病的因素 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及常见的疾病传变类型,概述,病机: 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归的机理。也称“病变机理” 病机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第一节 发病,学习内。

15、病 机,概 说,病机的基本概念,病机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内经,篇中多次言及,如“谨守病机”、“审察病机”、“无失病机”。,病机,又称“病变机理”。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是临床上诊断治疗疾病的内在根据。,病机理论的层次:,基本病机,系统病机,外感热病病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病机,症状病机,疼痛病机、发热病机、眩晕病机,疾病传变,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病证病机,感冒的病机、哮喘病病机,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整体观,辩证观,立足整体。

16、.第七章 病机一、选择题(一)A 型题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脏腑功能失调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正胜邪衰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 B.正气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生活和工作环境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 E.饮食不慎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A.正气。

17、第七章 发病 Theory of Occurrence of Disease,关键性问题中医学发病原理中医学发病类型,疾病: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 失调、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 型、机制、规律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第一节 发病原理,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发病的基本原理,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3.正邪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气不足。

18、病机学说,主要内容概说第一节 基本病机第二节 疾病传变,概说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病机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的机理和疾病传变的机理。,病机的层次: 基本病机,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 系统病机,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大类疾病病机(外感热病病机),如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 病证病机,如感冒的病机、哮证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 症状病机,如疼痛的病机、发热的病机、健忘的病机等等。,。

19、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教研室,病 机,第 八 章,中医基础理论,民院中医基础教研室,【目的要求】,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掌握精虚、精瘀、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和精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 了解津液不足、津液代谢障碍的病机。 掌握内生“五邪”的病机。 掌握疾病传变的基本概念和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概 述,1、病机1)含义: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2)意义: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相关PPT文档
中医课件中医基础理论.ppt
中医基础理论.ppt
中医基础理论.pptx
中医基础理论少阴病辨证——师大庆.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ppt
病机-中医基础理论-徐财神.ppt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 徐财神.ppt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病机.ppt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ppt
中医基础理论9病机.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课件.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相关DOC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 病机习题集.doc
中医基础理论.doc
《中医基础理论》.doc
中医基础理论  病机部分习题.doc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doc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相关PDF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pdf
标签 >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编号:203786]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