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夜蛾

基于 openCV 的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韩悦婷 行鸿彦 金红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 摘 要: 为了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玉米长势, 为农事活动提供准确的玉米生长状态信息, 提出了基于轮廓和骨架提取的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实现了对

玉米叶夜蛾Tag内容描述:

1、基于 openCV 的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韩悦婷 行鸿彦 金红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 摘 要: 为了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玉米长势, 为农事活动提供准确的玉米生长状态信息, 提出了基于轮廓和骨架提取的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实现了对玉米图像的分割, 并对图像中轮廓和骨架等图像特征进行提取, 根据所提取的图像特征判断玉米是否进入出苗期或三叶期。利用该算法与计算机视觉库 openCV 进行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检测系统的设计, 实现了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自动识别。此外。

2、细胞生物学专业优秀论文 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叶蛋白质组学研究关键词:玉米 光合作用 蛋白质组 低磷胁迫摘要: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几乎参与了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兼饲料作物,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玉米主栽区,土壤有效磷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增加其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了解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和耐受机制,挖掘作物自身对磷素高效吸收利用的潜力,培育磷高效基因型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工作以研究室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磷。

3、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玉米心叶因何扭曲为“牛尾巴”农粹网 | 2011-8-18 10:00:00 | 农资农机商城 | 农产品商城 | 我要供稿 | 浏览 4 次最近,有些农民反映一些地方的夏玉米心叶扭曲不能展开,严重的呈“牛尾巴”或“大鞭子”状,问是咋回事儿,怎么解决。就这个问题,隆尧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邵立侠做过专门调查,并进行过这方面的防治试验。现请他给读者答疑解惑。眼下,我省中南部玉米产区的夏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有些地块出现了玉米心叶扭曲不能展开的情况,严重的呈“牛尾巴”或“大鞭子”状。 一、主要原因 1.蓟马、瑞典蝇为害。剥开外叶。

4、苗期玉米根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齐 健 1, 2, 3,宋凤斌 1*,刘胜群 1, 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 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吉林 长春 130022摘要:采用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苗期玉米(Zea mays L.)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指标,用以明确苗期玉米根系和叶片对干旱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苗期中度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玉米根系和叶片均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各具特点。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使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物量降低,叶片中的叶。

5、1药剂防治玉米双斑萤叶甲试验初报摘要:在玉米双斑萤叶甲发生高峰期选择发生严重田块进行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防治玉米双斑萤叶甲差异较明显。 4.5%高效氯氰 菊酯 EC 1000 倍液防治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效果高,见效速度快,药效持续时间长,为防治首选药剂。其次为 80%敌敌畏 EC 1000 倍液。35%奥得腾 WG 8000 倍液防治玉米双斑萤叶甲见效慢,但持效期长,可作为早期用药。40.7%毒死蜱 EC 1500 倍液对双斑萤叶甲的防效尚待今后进一步观察。关键词:玉米 双斑萤叶甲 药剂试验玉米双斑萤叶甲是近几年我县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新生害虫。

6、ICS 65.020B 16DB 37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37/T XXXXXXXXX玉米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规程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山 东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37/T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丽莉、于毅、门兴元、陈浩、张安盛、郑礼、董保信、郑方强、关秀敏、周仙红、庄乾营、翟一凡、王鹏。DB37/T XXXX。

7、玉米叶色突变的研究概况玉米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产量最大的作物,它不仅是粮食,饲料的重要来源,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由于其广泛的用途使玉米在世界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陈彦惠,1996) ,玉米产量的持续提高对保持粮食安全有重要的意义。高产性状包括协调的源( 叶) 库(籽粒 )关系、合理的株型、优良的产量因素组成(亩株数、穗粒数、粒重) 和高光效等四个部分组成。叶色突变往往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降解,对叶色突变体的深入研究,对阐明光合作用调控机理和利用基因工程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进而增加作物的产。

8、1玉米叶灰斑病防治措施宣威市植保植检站 王怀选一、分布及危害 玉米叶斑病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特别是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在玉米生产中新发生的一种上升很快、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常与大小斑病混合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造成叶片干枯,重病地块叶片大部变黄枯焦,破坏叶片光合作用和植株的组织,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积累,造成果穗下垂成稀嫩子,籽粒松脱干瘪,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可达 1020%,严重田块 3050%,少数特重田块可造成绝收。对我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二、症状特点玉米灰斑病主。

9、玉米叶夜蛾(甜菜夜蛾) 发表于 2004-11-14 13:47 学名 Spodoptera exigua Huner 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甜菜夜蛾、玉米小夜蛾。广布全国各地。 寄主 玉米、棉花、甜菜、芝麻、花生、烟草、大豆、白菜、番茄等 170 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仅剩下叶柄、叶脉,对产量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 参见甜菜夜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810mm,翅展 1925mm。灰褐色,头、胸有黑点。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可见双黑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剑纹为一黑条;环纹粉黄色,黑边;肾纹粉黄色。

【玉米叶夜蛾】相关DOC文档

相关标签

标签 > 玉米叶夜蛾[编号:283283]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