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己编出的数学小故事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本文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17 位小学生自己编出的数学题1.小松鼠创造的数学小学一年二班 吴泳钊春天到了,小树苗都冒出了嫩芽,嫩绿嫩绿的,多么的
小学生数学论文范4docTag内容描述:
1、种下的苗儿都长成了吗?”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说:“对啊,妈妈,都长成了呀!”可是,小松鼠数来数去就是数不清有多少棵?而我呢却用了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加法:3+3+3+3+315(棵) ,另一种是乘法也是算出 15 棵的,就是 3515(棵) 。
小朋友,我算得怎么样呢?2.游泳池中的数学小学一年二班 刘嘉泳星期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矿泉游泳场游泳。
我先去娃娃池看看,了解池子里的水有多深,看到池子里有很多比我小的小孩子在游泳,数了数刚好 50 个。
我想:我应该去中级池游泳才合适。
于是,我走进中级游泳池。
那里,也是有很多小朋友在游泳,我的同班同学也有好几个在那游泳。
我赶快跑过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我们这个池比娃娃池还要多 10 个人,隔壁的高级池游泳的人更多,也比娃娃池多 20 个人。
小朋友,你知道这三个游泳池一共有多少人游泳吗?你们能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吗?3.当精明消费者小学二 年(2)班 顾栩彤我和爸爸、妈妈计划去香港玩一玩。
我们先作了调查,看看怎么样才合算。
最后,我们确定如下方案:在东方宾馆乘车前往香港,票价是 100 元港币,3个人就是 1003300。
2、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一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其具体做法是: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
3、7;2=150(平方厘米),再想 6000平方厘米里有几个150平方厘米,6000150=40 (面),这样就求出了最多可以做40面。
我正为自己的解法沾沾自喜呢,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一张长方形纸,长21厘米,宽17厘米,做成两条直角边长都是4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能做多少面?我很快地 读完了题目,发现这一题和上一题差不多呀!我马上用刚才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2117=357(平方厘米)442=8 (平方厘米)3578=44(面)5(平方厘米)。
怎么会除不尽呢?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老师,老师说:“如果沿着长剪,能剪多少段4 厘米呢?沿着宽剪呢?” 如果沿着长剪,能剪5段4 厘米,还余1 厘米,沿着宽剪,能剪4 段4厘米,也还余1厘米,余下的部分不能再剪一个三角形了呀!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第一题的方法根本不适用第二题。
我重新画了一下示意图:这一道题的解法是这样的:先算沿着长剪,214=5(段)1(厘米),能剪5段,再算沿着宽剪,174=4 (段)1(厘米),能剪4段,54。
4、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 ,给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情景脑筋急转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出示画面,画面上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中央有一棵大树,大树下小羊在悠闲的吃草,再仔细看,树干和小羊之间还有一根绳子,请问:小羊吃到草的范围会是什么图形?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不自觉的产生了羊吃到草的范围是一个圆形的念头。
由此,学生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并能灵活利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针对小学生一见难解、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特点,我采取“每日一题” “难题找家”“谁是常胜将军” 。
5、要因素。
我们知道,教学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单边活动”,而应是学生与老师默契的交流互动,一旦学生因为数学语言能力上的问题而导致听不懂老师在说些什么,那么再精彩的讲解也只能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因此,可以说这种数学语言能力上的欠缺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所以,我们要重视数学语言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有关数学语言的培养和练习,以此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其实,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和逻辑思维的媒介,具有抽象性、严密性、简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等特点。
它既包含了抽象精炼的数学概念、定理,也包含了直观易懂的符号、图形等。
数学语言的这种特性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而应“多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多方准备,创设课堂表达机会 每种能力的形成和成熟都是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巩固强化的,尤其是各种能力正在养成的小学阶段。
因此,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表达环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语言锻炼机会。
可能有些老师会觉得,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练习,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学生支支吾吾、词不达意的表达可能会对其他同学产生。
6、步形成了初步的共识。
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必须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学会交流。
一、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交流学习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它的实施前提是学生主体自我的充分学习与思考。
在组织交流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再交流。
这样,交流的质量才会高,学生主体对交流的投入才会充分。
2.情感性原则 组织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要求教师必须用“心”同学生交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这样,学生在交流时才会有释然的感觉,从而敢于交流、乐于交流。
此外,情感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小组交流时要团结互助,友爱合作。
3.综合性原则 交流能力是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思想,再将自己思想通过动作、直观的语言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组织交流时,要与操作、实验、练习、评价等多种内容相互融通,把交流与听说读练等多种能力训练的活动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二、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 1.在容易混淆的概念处组织交流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往往容易将这些概念泛化、混淆,教师若组织交流,可促使学生将概念准确区分。
如复习“数的整除。
7、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广大教师的心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维,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
这种习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并尊重和关心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
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