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善说海笔记,(第三册),第四品和第五品之关联,上师讲记:第一品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三品讲如何受持菩萨戒,第四品讲以不放逸来护持菩萨戒,但仅仅不放逸也是不行的,还一定要有正知和正念。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想要获得解脱的人,在学习大乘行为的过程中,必须要守持应守的学处,正如入菩萨行论大疏所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Tag内容描述:
1、入行论.善说海笔记,(第三册),第四品和第五品之关联,上师讲记:第一品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三品讲如何受持菩萨戒,第四品讲以不放逸来护持菩萨戒,但仅仅不放逸也是不行的,还一定要有正知和正念。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想要获得解脱的人,在学习大乘行为的过程中,必须要守持应守的学处,正如入菩萨行论大疏所说,受了菩萨戒之后,要按照戒律中的开遮进行取舍,已经开许的则可以行持,遮止的学处千万不能违越。 第四品 不放逸的定义,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护戒时应有的一种心态) 己一、略说 佛子既如是,坚持菩提心,恒勤勿懈怠。
2、入行论释 善说海 第十品 回向课后思考题答案顶礼一切如来!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弟子愿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注:问题中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打算等,均请自己发挥。此内容均来自网络收集,随喜大家闻法功德!)第 191 节课1007、我们积累了善根以后,为什么要作回向?答:如果没有回向给众生,善法很容易被毁坏。 极乐愿文大疏有一个偈颂,讲了四种毁灭的因,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
3、第一品 思考题答案 第一品 思考题答案 (注: 问题中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 打算等, 均请自己发挥。 ) 第 1 节课 1、名词解释:五部大论 答: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 2、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 ,你有什么样的学习计划和安排? 答:请自己发挥。 3、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入菩萨行论在印度、藏地颇受重视? 答:1)印度:大概有108个入菩萨行论的注疏。以前印度的造论规矩相当严格,一般的论典不能公开出版,只有通过所有高僧大德的共同商量、审核,认为这部论典能够真正有利于众生,才有“出版权”,故从108个注疏就能推知,印。
4、入行论释善说海答案参考1、名词解释:五部大论答: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2、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你有什么样的学习计划和安排?答:自由发挥。3、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入菩萨行论在印度、藏地颇受重视?答:1)印度:大概有 108个入菩萨行论的注疏。以前印度的造论规矩相当严格,一般的论典不能公开出版,只有通过所有高僧大德的共同商量、审核,认为这部论典能够真正有利于众生,才有“出版权”,故从 108个注疏就能推知,印度对入菩萨行论是非常的重视。2)藏地:不管是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还是宁玛派,每个寺院共同认。
5、第一节课- 1 - 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自大圣境五台山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祈祷晋美彭措足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
6、入行论释 善说海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我去甘肃看见很多回教道场,里面有星星和月亮的标志,象征他们希望获得这些果位。古代论著中也有太阳派、月亮派等外道,他们暂时皈依这些,但这些并不能让人了脱生死。所以皈依三宝是基础,我们以后区分佛教和外道时,首先要以皈依来分。二、见解。见解有暂时和究竟之分,佛教的暂时见解就是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灭,最究竟的见解,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而外道根本没有这种殊胜的见解,虽然有些窍诀暂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