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1、研究背景近几年,随着绿色指标的不断推进,教师也慢慢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过渡,不再一味的关注正确答案,而是更关心学生解题的过程。作为只有 2 年教龄的新教师,我也一直努力地往这方面靠。我发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很快的做好,如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和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读题审题的能力Tag内容描述:
1、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发现一,语言欠准确。
在一些数学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讲解解题思路或描述学习过程时,出现用词错误的现象。
如:把单位名称“平方米” 说成“米的平方”等。
第二,表述缺条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对较复杂的题目表述时语言过多、出现重复,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些都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条理性的表现。
第三,罗嗦与词意不达。
课堂上,很令小学数学老师头疼的是,有些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一旦让他发言了,就会出现语言罗嗦,回答模糊,缺少数学语言表达应有的精练。
第四,表达不完整。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或知识获得过程,大多同学都能表达完整。
一旦碰到过程较复杂或者综合性较强的题,较多的同学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会出现语言残缺,断断续续,不能很完整的表述心中所想、所得、所悟。
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
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能通过交流来学习用的。
上述的四种情况都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 “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
2、知特点,在实践中倡导注重细节,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通过一系列策略的对比实施,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审题 审题能力 策略研究一、课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传统算术应用题相比,一改传统应用题单一的、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需要学生重新组织的,经常是多余和不足的,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因此,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错误中,应用题有 60%以上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审题产生的错误,家长和老师往往都认为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实际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审题能力低造成的。
因此发展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关键。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
3、学生,都错在一些不该错的地方,如:题目要求写错误的,他却写上了正确的;题目让写单项式的系数,他却写上了单项式的次数;题目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学生题目不看就把大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却不知题目要的不止这一数据的科学记数法比如 13 年中考题题目要的是功的科学记数法学生选的是力的科学记数法;题目说线段中点,学生不看清是哪条线段的中点等等,导致应该能对的题目做错。
还有的学生不会审题,我说平时看你做得挺好的,他却说:“老师,题目你读,意思我就明白了,但是一到考试,我自己审题就看不清,往往漏掉一些条件,就出错了。
”(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读题,审题)其实不少学生和他一样不会审题,有的学生阅读题目粗枝大叶,一掠而过,结果不是答非所问,就是错误百出。
还有的学生由于语文基础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造成误解;而有的学生一看到没见过的题,就默认自己不会,从而放弃,特别是近几年中考新题型“数学阅读题” ,分值不小,其实都是纸老虎,但学生一见,由于恐惧便不做或胡做,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同学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
而提高审题能力需过好审题这一关,其中“看” “读” “画” “思”四步很重。
4、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具体说来要做到:一、 “读“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
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
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 “敲“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
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如“倍数“应用题“倍“ 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 “相背而行 “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如“同学们修补图书。
五年级修补 127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