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的临床护理分析 贾敏娟 单丽佳 沈斐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运用数 字随机法将我院2014 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 为两组, 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查房Tag内容描述:
1、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前, 两组的HAMA和HAMD 评分比较无差异 (P0.05) ;治疗后,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HAMD 和HAMA评 分均较低,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1.2 方法 1.2.1 溶栓治疗 根据患者体重, 对阿替普酶剂量进行计算, 其中90mg为最大剂量, 给予患者 10%阿替普酶+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 通常在2min内完成推注, 然后观察患者 症状, 并且给予患者 90%阿替普酶+生理盐水 250ml静脉滴注, 一般滴注 60min。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 (1) 成立管理小组:由护士和医生 共同组成, 并且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学习关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相关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2) 设计护理全程:对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查阅, 对 患者的心理健康、睡眠生理以及饮食情况进行观察, 记录医疗措施和化验内容, 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内容; (3) 实施护理路径:1) 溶 栓前护理:治疗前,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
2、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原因主要 是由于患者脑部缺血、缺氧以及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具有 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若不 及时治疗, 将会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者会威胁生命。
而治疗的常规方法以静脉溶 栓治疗为主, 该方法虽能改善症状, 但患者治疗时存在严格的时间窗限制, 近 年来, 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在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得到应用, 且效果理 想。
做好溶栓和取栓前后的护理观察对患者的恢复极为重要。
2017 年6月南京 高淳人民医院收治了 1例年仅30岁的患者, 诊断急性左侧颈内动脉脑栓塞, 经 过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吴某, 男性, 30 岁, 既往体键, 于6月 9号7:30左右 (约5h 前) 突发口 齿不清、 右侧肢体失利, 亦不能理解家属言语, 右侧肢体肌力4级, 左侧肢体肌 力5级, 至急诊后查头颅 CT:“未见明显异常”, 当时距发病约2h 左右, 我科 医师会诊后考虑急性脑梗塞, 告知病情及溶。
3、脑梗死的药物是 199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
但我国脑梗死患者溶栓率低, 为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降低其致残 率、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综述了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适应证、禁忌证、溶栓前中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等方面, 希望为急性脑梗死 rt-PA 静脉溶栓患者提供标准、安全、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护理; 作者简介:霍玲玲, 本科, 护师, 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工作 E-mail:1911058673qq.com Nursing progress of rt-PA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UO Ling-l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ianjin Huanhu Hospital; Abstract: Stroke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common cause of death in m。
4、脉持痉挛等)导致管腔内血栓形成(血流中断),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11/28/2018,如 何 诊 断,11/28/2018,先兆:多数病人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多不缓解,多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
,临床表现,11/28/2018,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最普遍,室扑/室颤最致命。
心肌梗死后在24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最多见和最为严重,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下壁心肌梗死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11/28/2018,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皮肤湿冷,脉细而 快,尿量减少,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发绀,咳嗽 体征:通常没有特异体征,心律不齐,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血压下降,临床表现,11/28/2018,特征性心电图,1,ST段弓背向上抬高 2,病理性Q波(宽而深的Q波),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1/28/2018,血清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
5、心电监护。
,8-27 7:30分予脑科观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
医生查房患者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能稍有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肌力V级,11:00遵医嘱予留置胃管。
8-28 MRA显示左侧劲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溶栓24小时后,未见明显颅内出血,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梗死面积较大,加用脱水降颅压治疗等。
,治 疗 介 绍,治 疗 介 绍,8-30患者便秘予开塞露、1:2:3溶液灌肠。
9-1 10:19遵医嘱予停病重,转普通病房。
9-6患者病情好转稳定,停用心电监护。
,护 理 诊 断,护 理 措 施,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等处有无出血密切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内脏出血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出血症状,如 有及时通知医生。
,护 理 措 施,保持床单位及患者衣服干燥整洁。
加强翻身拍背,每二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一小时翻身一次,用三角枕或者软枕垫起骨隆突处。
每日温水擦浴,禁止使用刺激皮肤的洁肤用品。
使用气垫床。
,予患者留置胃管每天检测胃管,保持摄入足够的营养根据需要及时调节食物的种类及量必要时记录每天的出入量。
6、只能发简单音,无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无偏肢体乏力,无大小便失禁,即送我院内科诊治。
辅助检查:头颅CT:右侧基底节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 实验室:生化、凝血功能、血常规正常诊断:急性脑梗死治疗:1、家属签字同意静脉溶栓 2、10/7 10时收住院:血浆、抗血小板、营养神经、 对症治疗 3、10/7 12时30分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 4、12/7 复查头颅CT:右侧基底节低密度灶 5、28/7 出院:能简单对答,能断续阅读长句,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作用: 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 减轻神经元损伤 挽救缺血半暗带关键: 抓住治疗时机 掌握适应症 选择适当的药物,超早期溶栓。
7、3h,核,半暗带,缺血与时间的关系时间流逝,起病后6h,Time is the brain!,绿色通道 科学的流程,争分夺秒,左枕叶大脑后动脉梗死,脑梗塞:顾名思义脑血管堵塞,阻塞,急性事件,栓塞,慢性缺血,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血栓与粥 样斑块融合,稳定性斑块,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用: 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 关键: 抓住治疗时机掌握适应症选择适当的药物,超早期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 卒中单元,适应症,发病6小时内,最好3小时内,部分病例可放宽 肌力3级以下或失语(6NIHSS25) 颈内动脉系统(TACI和PACI)神清或轻度嗜睡者;椎基底动脉系统( POCI )即使昏迷也不必禁忌 临床初步排除TIA CT已排除颅内出血和早期大面积脑梗死 正常凝血状态 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者,绝对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 出血性疾病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 凝血功能异常,相对禁忌症,年龄:大于75岁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出血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