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 题解: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二
精品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题及答案Tag内容描述:
1、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2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成语“竹(曲)径通幽”源于此诗,意思是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
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
迷人的山光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的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的一切杂念。
这就更加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
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
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
“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写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
2、看,这首诗哪 些地方写得最精彩?预设:欣赏“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中的“悦” “空” 。
四、练一练把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改写成 200 多字的写景散文。
3、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整体感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
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 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创作背景】公元 826 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盘桓半月,然后结伴北上。
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
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易,着重抒发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朗读节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 /弃置身。
怀旧空吟/ 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
今日听君/ 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参考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
4、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注释1、清晨:早晨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
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 破山 兴 福寺” 。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
亦作“ 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 :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i ):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16、都:都,俱。
17、但余:只留下。
一作“ 唯闻”。
18、磬(q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
5、 欢 悦 , 深 潭 的 倒 影 使 人 心中 的 俗 念 消 除 净 尽 。
此时此地,天地万物都寂静得毫无声响,唯有寺中传出的钟磬声,在山林间回荡。
6、换景手法写禅房的幽景。
幽处的禅房在浓密的花木之丛中, “深”字写出了禅房的幽雅宁静,这岂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至境吗?这一联抓住了禅房幽深淡雅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淡泊情怀。
颈联:写诗人在后禅院所见。
在这红日高照,百花繁茂之中,连那鸟儿也怡然自乐起来。
其实,这哪里是鸟儿之乐啊,这是诗人之乐啊!此时此刻,诗人早已把自己那强烈的主观感受寄寓于那无知无情的鸟儿,这种“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的艺术描写,别有情趣。
如果说这句是从侧面写诗人之乐的话,那么, “潭影空人心”则是正面写诗人在这特定环境之下的感受。
这山光水色使人杂念顿消,心纯若空。
这便有了“禅悟”的味道。
因为在佛教盛行的唐代作者受到佛教的影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一句恰好写出了诗人在看了僧人们那清静无扰的生活之后心中所产生的那种强烈的隐世之感。
尾联:“万籁此都寂”句紧承上句“潭影空人心” ,诗人杂念消净,达到了一个“心与境静”的境界。
但仅此还不足以造出静境和静趣来,诗人深知“静处有音”的道理,所以最后诗人说“但余钟磬音” ,这可算是作者的“意静之中的意动” ,于寂静处有妙音了。
这“钟磬音”也许就是一种召。
7、的两组对偶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
(5)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6)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 禅院的幽静 ,实际上 借景抒情、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 ,抒发了诗人: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 (7)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 ,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 ,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8)有版本“曲”作“竹” ,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答:赞同“曲径” ,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 “竹 径 ”一 词 则 过 于 落 实 , 限 制 了 读 者 的 联 想 与 想 像 。
还 有 , “竹 径 ”太 直 接 说 出 了 小 径 的 物 象 ,“曲 径 ”道 出 了 小 径 的 曲 折 迷 离 , 表 现 了 佛 寺。
8、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 “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