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词赏析

12010 中中考必备:2009 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赏析暮千里一、 (湖北恩施州)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你

经典诗词赏析Tag内容描述:

1、12010 中中考必备:2009 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赏析暮千里一、 (湖北恩施州)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二、 (荆州)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各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

2、- 1 -古代诗词鉴赏考纲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鉴赏解读大体上可分四个部分:外部感知、象境体悟、技巧品赏和语言玩味。 ) 一、外部感知外部感知,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读题,识人,辨文,看注释。1、读“题”凡读诗,必须读全诗,即从题目。

3、欣 赏古典诗词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 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 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 要先自己理解、体味, 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 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有的 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 较,判断哪种注 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如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 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一般注释为“歌女”,而实际 上应是“商人的妇人”。 “隔江 ”,有人注 释为“秦淮河”,而历史学家陈寅恪解释为是金陵与扬州一江之隔。

4、代赠唐代: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般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相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此句把女子。

5、张先题西溪无相院赏析【诗文】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试题】(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 ,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

6、辛弃疾诗词鉴赏【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1.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

7、端午诗词赏析古诗词中的端午节,既是一幅内容丰富的民俗图,又是一曲悼念屈子千古亡灵的哀歌;品读端午节诗词,既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喜庆氛围,又让人沉浸在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深缅怀之中;它给你一份欢喜雀跃,也给你一种深沉静穆。端午习俗端午节在农历五月份,正值石榴花开得最红火的时候,也是杨柳十分繁茂的时候,词人欧阳修称之为“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这两句出自于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一个“烘”字,给人以火的热情;一个“重” 字极言柳枝的繁盛。首二句写景,一红一绿,为节日渲染了喜庆的氛围。 “。

8、苏轼诗词赏析婉约1 次韵章质夫 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有思:即有情。缀:连接。 【简析】 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戴的细巧。

9、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鉴赏内容:【问题】1、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2、说说“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3、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赏析。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6、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7、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考试题:(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 “婵娟”在诗中指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0、中秋诗词赏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

1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 点明送别之地:长安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四川。 “ 望” 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与君离别意, 写离情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无为:不要。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1、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2、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也如同。

12、拾起一地残香李清照诗词赏析【卷首语】她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蕴育了她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她的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她是最幸福的女人。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她也是最落迫的词人,目睹国破家亡,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 ,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她用婉约的词无力的控诉着国破与家亡,和着泪,写下斑。

13、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七律是一首缠绵的爱情诗,熔铸着诗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执著的追求之情。李商隐(约 813约 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南(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早年受知于牛僧儒党人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推荐,于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李德裕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为书记,并娶王女为妻,从此堕入牛、李党争之中,一生困顿失意。曾任。

14、40 首大家都爱的中国经典诗词赏析1、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2、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

15、1毛主席最经典的 13 首诗词赏析1.沁园春长沙( 1925 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赏析】1925 年秋,毛泽东被当局通缉,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是离长沙时所作。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

16、40首大家都爱的中国经典诗词赏析 1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诗 写得清新朴素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 但却又是脱口吟成 浑然无迹的 2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

17、1、孤雁唐(杜甫)孤烟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景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第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颔联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理遥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2、 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

18、,经典诗词赏析,莱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冷菊波,唐诗赏析,袁行霈在中国文学概论中说过:“唐诗之不可及处在气象之恢宏、神韵之超逸、意境之深远、格调之高雅。唐诗的美是一种空灵的美,如镜中花、水中月,宛在面前,却又不可凑泊。唐诗的美是一种健康的美,好象天生的健美体魄,无一点矫揉造作之态。唐诗的美是一种内在的美,其魅力就在于其所表现的生活之丰富多彩,性格之天真率直。”,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赏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孤篇横绝全唐,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9、经典诗词赏析李煜相见欢相见欢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被宋太宗恩赐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经典诗词赏析】相关PPT文档
经典诗词赏析.ppt
【经典诗词赏析】相关DOC文档
中考诗词赏析.doc
诗词赏析技巧.doc
古典诗词赏析.doc
诗词翻译 赏析.doc
几首诗词赏析.doc
辛弃疾诗词赏析.doc
端午诗词赏析.doc
苏轼诗词赏析.doc
明月诗词赏析.doc
中秋诗词赏析.doc
课外诗词赏析.doc
李清照诗词赏析.doc
诗词赏析.doc
40首大家都爱的中国经典诗词赏析.docx
毛主席最经典的13首诗词赏析.docx
40首大家都爱的中国经典诗词赏析.doc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doc
经典诗词赏析.doc
标签 > 经典诗词赏析[编号:265274]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