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
减法求部分教案Tag内容描述:
1、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一、谈话导入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 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
2、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
3、1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科 数学 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课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一、复习导入。1、口算。285 5020 179357 628 2912308 4455 62592、竖式计算。5738 5628 60273、 (1)比 10 多 7 的数是多少?(2)比 20 少 5 的数是多少?二、新授。1、教学。
4、12.2.4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头你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
5、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材第 23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 1情景图。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 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
6、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小数数位相同的两个小数加、减法算理与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2. 能根据计算法则灵活解决整数部分数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3. 在体验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运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整数部分数位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媒体:投影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巩固方法,熟悉法则,加强基础。 )1口算下面各项(基础) 。可以直接在口算卡上完成(28)0.7+0.9= 1.2+0.8= 7.7+0.6=0.8-0.3= 2.3-1.4= 9.6-5.3=0.56-0.36= 0.34+0.15= 7.67。
7、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二)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x。(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归纳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难点:判断求减数或求被减数用哪个关系式。教具和学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卡片口算。求加法中的未知数 x。(要求说出关系式和口算过程。)x35=80 40x=85 150x=350 x18=302填空。( )10=15 85( )=80(二)学习新课1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
8、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2会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X。(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2提高检查计算结果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2通过求未知数 X 渗透方程思想。教学重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3018 3548 1812 2540350170 370120 13598 3。
9、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 2、3 页例题及课堂活动。二、教学目标1、利用已经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3、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四、教学难点掌握并巩固加减法的关系及其意义。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感知逆运算。1、导入:上新课之前,老师要出一道题考考你们。课件出示 请利用数字 6、7、8、9、15 中的任意 3 个数字组成 2 个加法。
10、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以图书大厦购书为场景,选择小数位数相同的数提出相关问题。2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3计算时注意结果末尾有 0 要化简。4在具体的小数计算中发现计算法则,感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整数加减法口算:54+21= 120-17= 71+3= 98-35= 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二、小数加减法研究:出示图片:图书大厦购书场景,在幼儿图书部,几种图书的价格:(1)小数位数相同的图书价格。童话故事6.62 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 元(2)。
11、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
1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2填空80( )49 ( )3227二、讲授新课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教学例 4(演示课件 2)(1)出示第一幅。
13、1课题: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 10 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求出未知加数。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二、探究交流1教学例题。(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问:图中盒。
14、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知识教学点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深刻理解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引导运用已有经验,运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新知,掌握知识。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5、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会表述加减法的意义 知道加减各部分间的关系 2 会应用加减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2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掌握加法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 逆运算 3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投影片 小黑板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口算训练 125 75 178 78 540 160 343 43 45 55 598 98 64 36 256 5。
16、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内容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17、 上课时间 2月25日 备课时间 2月24日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 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 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 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
18、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一、复习铺垫加减 5 分钟口算。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 1(1)一列火车从。
19、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 23 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深刻理解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
20、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减法求部分(一度设计)陆家宅小学 仇庆玲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一年级第一学期 P29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之一“求部分”。2、会根据实际情景说图意编故事,并会填写减法算式,熟练利用分与合想结果。3、培养学生初步的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减法含义的能力以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减法过程的能力。4、在具体情景中感悟数学思维,在小组或集体交流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1)会根据实际情景说图意编故事,并填写减法算式,熟练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