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人教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日期 2011、8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总课时 48 课时学校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经过两年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对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所采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Tag内容描述:
1、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人教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日期 2011、8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总课时 48 课时学校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经过两年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对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熟悉。因而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能动性较好,探究学习的欲望较强,能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此外,所有的。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前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13 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 21 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师的角色转换 新疆哈密吐哈石油高级中学 高荣 邮编:839009 【内容提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即将在新疆自治区展开,面对这一巨变,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未雨绸缪,显然是一个十分迫切和关键的问题。笔者从关注课程改革,解读新课标,与新课程理念对话,把握教学方向;转变观念,充实自已,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与学生对话,师生互动,共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解 读,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第一部分 前言,历史课程改革背景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历史课程改革背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际教育改革的浪潮 历史课程存在着问题,(1)全球化、多极化、多元化 (2)国际竞争加剧 (3)综合国力 (4)经济基础 (5)科学技术 (6)教育 (7)基础教育,国际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国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影响 紧跟国际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历史课程存在的问题,强调学科性 存在“难、繁、偏、旧”现象 。
5、 高中历史必修 1 (人教版)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四中 课程类型:人教版必修 1设计教师:赵燕、周敬松 编写日期:2011 年 8 月 20 日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时间:36 课时本模块总体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2.通过对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归纳、联系,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3.通过探讨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4.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分享、尊。
6、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言进入 21 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
7、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问题及对策作者:章禹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高一的历史教学处于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关键时期,而初高中内容又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因此处理好高一的课堂教学,既关系到新课程的实现又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衔接;对策; 随着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开始,尤其是历史学科课改的力度最大,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高一的教学由于存在着初高中课程的极大差异,如何上好高一课堂教学显的更为重。
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 前 言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
9、必修一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 222015313011017 金潇一、授课时间:2017 年 3 月 15 日二、课时:1 课时三、授课题目: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四、教材分析:本课位于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位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后,下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学习本单元知识对于古代中外政治的比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解都有重要作用。本课课程内容包括对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介绍以及三次民主政治改革,希腊地理位置对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是难点,雅典民主政治改革及其优缺点是重点。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应。
10、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III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必修 III课程类型:必修 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III授课时间:36 课时授课教师:高三历史组授课对象:高三年级文科班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具体知识。2、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方面,通过适当介绍一些思想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优秀品德、名言名句等,引导学生感悟他们的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11、导言,我们一起认识高中历史课程,什么是历史?,“历史”的语源,英语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词共同源出希腊文historia,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 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词,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两个词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这与西方史学观点不同,从而也使黑格尔产生”中国古代只有记录而没有历史”的看法。,历史和历史学,历史,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通常讲的历史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
12、 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 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 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3年 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深入总。
13、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进入 21 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
14、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在我国中学教科书开始多样化的背景下,新编辑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正式出版的就有四个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各有特色,在内容、选材、观点等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研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其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建议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这份“标准”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许多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包括课程的性质。
15、第二章 历史课程 和课程标准,一、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清末(1904年):历史课为中学必修课 1922年:历史课为初中必修课,高中必修“文化史”。 1929年1949年:初、高中设置螺旋式的历史课程。 1949年以后:中学历史课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二、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一)国外历史课程改革现状 1、美国 用全球史观来叙述和解释历史 渗透多元文化史观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做中学”,2、英国,2000年实施新课程,历史为必修课; 历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性; 新历史科的理念:历史是一种探究的方法而不是知识。
16、高中历史课程(必修3)讲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郝瑞庭,一、高中历史教材的总体特点,版式编排:正文、副栏;资料卡片:重在结合课文,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知识链接:背景介绍、名词概念解释、重要内容的拓展;学习思考:问题设问,目的在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思考和探究习惯;课后栏目:自我测评:结合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巩固学习知识。材料阅读与思考:结合课文,提供原始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二、教材内容分析,1、必修三专题内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
17、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介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介绍,1、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思路 2、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结构及主要学习内容 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特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思路,总体思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思路,1、在课程目标上,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状和泛政治教育化的倾向,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2、在课程体。
18、找教案 www.zhaojiaoan.com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总结从秋季开始的,我省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我区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在省市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各级上岗培训、参观学习、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总结交流等形式,发挥教研员、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试验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一些问题和困惑。以下就我区三年来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验总结如下:一、课程开设情况我区 10 所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全部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我区的新课程教学安排如下:高。
19、初中、高中历史课程区别1、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2、能力方面,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属于“记忆式历史”;而高中要求则更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主要强调掌握“分析”、“认识”、“探讨”的能力,属于“分析式历史”。3、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 时序的通史体例,主要以主题的形式,知识体系欠完整,知识结构较散落,通史不通,理论概念模糊。而高中历史新课程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虽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20、1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历史选修 1 和选修 3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1 月第三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 和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授课时间:36 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高二文科班课程目标(重点):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三门历史必修课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专门的学习探索,高中阶段开设六门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具体、丰富和延伸。我们特选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册教科书共九个单元 31 课,包括 3 课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