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总结.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879691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找教案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总结从秋季开始的,我省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我区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在省市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各级上岗培训、参观学习、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总结交流等形式,发挥教研员、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试验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一些问题和困惑。以下就我区三年来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体验总结如下:一、课程开设情况我区 10 所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全部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我区的新课程教学安排如下:高一上学期完成历史必修;下学期进入历史必修;高二年级完成历史必修和历史必修。历史必修班此后进入复习阶段,迎接 4

2、 月份的学业水平必修考试。由于苏州市规定在六本选修教材中统一选历史选修和历史选修,因此,在完成历史三本必修教材后,选考历史班进入两本选修的学习,高二年级基本完成。进入高三年级后,选考班全面进入复习阶段,迎接高考。二、课程改革推进情况(一 )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转变教育观念,找教案 研究新教材,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 8 次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是其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教育观念是全新的、教材体系是全新的。不论对我们教科研部门还是对广大历史教师都是一个挑战。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新课程也要靠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得以丰富和发展。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加强了教师的学

3、习与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使大家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理念,自觉地投身到课改之中去。培训的形式有: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组织区级培训。2005 年、2006 年、2007 年暑假,由省教育厅统一安排,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先后邀请历史新课标的制定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人教社新教材编写专家余桂元、南师大教授刘军、南师大教授姚锦祥、南师大教授姜守明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在连云港、苏州、南通等地组织了省级高中骨干教师培训。我区教师积极参与。通过这些培训,我区骨干教师基本得到了一次轮训,他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在全区推进新课改的过程

4、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苏州市教科院在上述每年的省级培训之后,也利用暑期组织了三次市级培训。主要邀请了先期进行课改的宁夏、海南等省的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从操作层面作了一些讲座。通过这些培找教案 训,我区教师对新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中的操作方法等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对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在省、市培训的基础上,我区组织学科带头人们对所有高中教师进行了区级培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学科骨干的作用,推荐他们参加省、市级培训,回来后为区内其它历史教师作讲座,组织他们上公开课示范课,用实例展示他们对新教材的理解,具体指导其

5、他历史教师进行课改试验。(二 )全面推进历史课改首先,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我们组织历史教师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感受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吃透课标要求,将每一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合作学习,提高人文素养。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普遍反映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自觉投身新课改,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气象。其次,组织广大教师制订各校进行历史课程改革的实施计划,钻研新教材,进行集体备课。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实验新课程改革的

6、基础。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我们的教师首先应该加强交流找教案 和相互学习。为此,我们建立了区历史教师 QQ 群,大家在网上交流教学经验体会和好的教学资料,进行网上集体备课;我们还建立历史公共信箱。每学期组织备课组长对一本教材的难点、重点、知识结构进行集体备课,形成一个总体的备课提纲,挂在历史公共信箱中,各校教师在此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进一步集体备课,钻研教材,结合各自的教学实际写出学教案。公共信箱还汇集了不少优秀的备课资料、课件,供老师们参考。再次,抓课堂教学,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我们于 2006 年组织了历史新课程教学沙龙,邀请苏州市的专家和区里的骨干教师作讲座

7、,反响强烈。还在高一、高二年级组织了多次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活动中学科带头人们用他们对新教材的理解以示范课的形式向同行们展示,为同行们实施新课程教学树立了榜样。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示范课、试验课,通过课堂教学来探讨新教育理念的落实、教学方法的转变等。(三 )引导教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课程改革的试验过程应是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过程。做好反思、总结工作,是课改不断深化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采用阶段总结、论文评比、考试质量分析等形式组织教师总结反思。在区级研讨会中,我们不断交流各自在课程改革中获得的教训,积累的经验,促进全体教师的进步。找教案 三、我们的经验与体会(一 )

8、新课改是全新的,对其先进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新教材的研究也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不是学习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常学习。为此,对新理念、新课标在每学期开始时制定实施方案时要系统学,在实践过程中要带着产生的问题有重点地学,在总结反思的时候要对照自己的做法重新学。(二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的理念一定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培训、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让教师真正确立这个观念。(三 )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经常反思、不断调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四 ) 课程改革中,需要每一大批骨干引路

9、,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是搞好课程改革的保证。四、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一 )人教社 05 版教材编写有一些缺陷,如将历史三本必修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人为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教材的模块式编写方式建立在初中教材通史体系的基础之上,而我市初中近几年使用的沪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并非通史体系,造成初高中教材不衔接;三本必修教材均按中找教案 国、世界两部分分开编写,造成时序上的问题,而时序不清是根本无法搞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的;三本必修教材内容过多,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够。令人欣喜的是 07 版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进,教材内容有较大删减,而且按照时序,采用了中外混编的方式,用知识链接的方法提示三本必修之间的联系,加之今年初一开始使用通史体系的人教版教材,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今年新高一的教师普遍感到课比前两年好上了。(二 )新课标的要求比较粗略,操作起来有较大难度。一些教师囿于旧教材,对新教材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把握不准,有补充过多、挖掘过深、难度过大的现象,增加了学生负担,影响了教学进度。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有些学校仍有用“满堂灌”等老方法教新教材的现象。个别高三教师难以改变自己以前的教学习惯,认为新高考也无非是考察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效令人堪忧,恐难以适应新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