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 宛敏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 2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诗句,了解物候变化 (二)教学难点 阅读品味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24渡者之言 212pTag内容描述:
1、 (二)素材准备 关于物候的知识素材以及一些诗人描写物候的诗句。
,(课堂导入)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可以学到知识。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歌,除了品味诗歌的美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别的特点或者知识?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什么?好,现在大家先不用急着回答,打开课本99页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看看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啊?,作者,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
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上虞县),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
1910年赴美,人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毕业,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研究气象学,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气象研究所所长。
1929年起连续当选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主任。
中国。
2、门已牡下( )穷暮而无所归宿者( )以: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4、填空。
本文作者 ,明末清初文学家。
有作品集 、 等。
从行路这件小事上,作者得出的结论是 。
5、翻译下列句子。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爽然,思渡者之言近道。
二、同步解读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又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
6、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所缺的句子。
7、说说作者从行路这件事上悟出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语言回答)8、渡者说的话有没有根据?找出来分析一下。
9、你在生活中有无类似的体验,试举一例。
三、美文赏读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 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 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释冻馁:挨饿受冻。
士师:。
3、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处处蕴含哲理。
课文中渡者的言语“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而“予愠为戏趋行。
”“我”不听劝告,最终“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 ,于是“思渡者之言近道” 。
一件普通小事让“我”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中,要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一. 作者简介:周容(16191679 年) ,字鄮(mo)山,浙江鄞(yn)县人。
清代文学家。
二. 题目解说:标题为编者所加,概括了故事的中心事件, “我”不听渡者之言,结果吸取了教训。
三. 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阖 h 予愠 yn 趋 q 行 束 sh 断书崩 bng阖:闭。
趋:急行。
牡:门闩。
徐:慢,缓慢地。
及:达到。
爽然:豁然开朗。
穷:穷尽。
躁急:性急,不冷静。
愠:恼怒。
四. 课文内容讲解。
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自己的一次赶路经历,引发出“躁急自败”的哲理,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 。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写作者带着书童赶路。
这一层交代了事。
4、古文今译,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间,从,打算,让,小僮,用,捆,跟着,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左右,于是,仔细地看,回答,还能,闭上,开玩笑,快步而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跌倒,绳,门闩,第二层:写作者不听渡者之言,导致没能赶在关城门之前进城的经过.,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 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恍然大悟的样子,很有道理,穷尽,语气词,像,这样,语气词,第三层:作者的感悟.,探 讨,1.文章写“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的原因是什么? 2.“日沉西山,晚烟萦树”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3.作者向渡者询问,渡者却熟视小奚,为什么?,为下文束断书崩,不能及时入城作铺垫.,渲染环境,突出天晚,为作者的询问和赶路作铺垫.,因为小奚带着书,容易跌倒.,4.“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一句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5.课文结尾处为什么将“其犹是也夫”连说两。
5、崩,捆绑,绳子,古文今译,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间,从,打算,让,小僮,用,捆,跟着,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左右,于是,仔细地看,回答,还能,闭上,开玩笑,快步而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跌倒,绳,门闩,第二层:写作者不听渡者之言,导致没能赶在关城门之前进城的经过.,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 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恍然大悟的样子,很有道理,穷尽,语气词,像,这样,语气词,第三层:作者的感悟.,探 讨,1.文章写“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的原因是什么? 2.“日沉西山,晚烟萦树”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3.作者向渡者询问,渡者却熟视小奚,为什么?,为下文束断书崩,不能及时入城作铺垫.,渲染环境,突出天晚,为作者的询问和赶路作铺垫.,因为小奚带着书,容易跌倒.,4.“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一句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5.课文结尾处为什么将“其犹。
6、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清顺治七年,我,小僮,捆绑,跟从,傍晚,萦绕,数词后,表约数,于是,详细地、仔细地看,慢慢地走,闭,恼怒,疾走,从,用,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摔倒,绳子,立即,完成,闭门上闩,豁然开朗的样子,接近道理,一直到晚上,语气词,语气词,到了,像这样,性急,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束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县城去,让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从我。
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
看看离城还有两里路左右,于是向船夫问道: 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还能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的看了看书童,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回答道:“慢慢走还赶得上,快走就关了。
”我以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快步赶路。
,5,想起船夫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