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2

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3.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学习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课前预习】1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2Tag内容描述:

1、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3.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学习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课前预习】1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陈胜 项羽 吴广 刘邦A B C D2.秦朝共存在了多少年?A10 年 B14 年 C25 年 D30 年3.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4.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A爆。

2、1第三单元 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一 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贡献(1)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2)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3)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其统治具有急于求成 和暴虐的特点。3.秦始皇的过失(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徭役、兵役繁重概况: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 70 多万人,征伐 南方调发了 50 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 40 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 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

3、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题 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授课类型 新授课标依据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灭亡和西汉的建立。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

4、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过程1、导入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

5、第 10 课 秦末农民起义课 题 第 10 课 秦末农民起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情感态度与价值。

6、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的暴政,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楚汉之争的史实。2.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3.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二、自主预习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前 年,领导人是 和 。他们在 即今天的 发动了起义。2.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 的收获物上缴国家。3.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 ,封刘邦为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

7、1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取学生表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

8、学习目标知 识 目 标 :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 现 ;了解 陈胜 、吴广起 义过 程以及秦朝 灭 亡、楚 汉 之争的基本 历 史知 识 。能力目 标 :通 过对 秦末 农 民起 义 爆 发 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 历 史唯物主 义观 点分析 问题 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 项 羽、刘邦所 领导 的 战 争性 质 的 变 化,培养比 较归纳 能力。情感 态 度价 值观 :通 过 本 课 学 习认识 到,秦的暴政是激起 农 民起 义 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道理。确立中央集 权 制度:在中央, 最高 统 治者称皇帝,皇帝下 设 丞相、太尉、御史大。

9、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程标准:知道陈胜吴广起义。1、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学。

10、1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01 知识管理知识点 1 秦的暴政特点: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表现: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_和_。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_和_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_的统治更加残暴。知识点 2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900 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因遇上大雨误期。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大起义。经过:公元前 209 年,陈胜和吴广在_举起反抗的旗帜,在陈县建立了“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

11、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 学 内 容教材 P4750,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教 学 目 标1知道秦的灭亡史实。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史实。2学习本课,学会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3感知秦朝的灭亡,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 点 难 点重点:秦朝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秦朝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难点: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教 学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 、 创 设 情 境 激 情 导 入你听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典故吗?教师出示。

12、1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业。秦朝的力量强大啊!我们知道,夏朝存在了 400 多年,商朝存在了 500 多年,周朝(从西周到战国)存在了 800 年左右。按理说,秦朝存在的时间应该更长。秦始皇也希望他的皇位能传之万代。可事实上秦朝只存在 15 年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

13、1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等,激。

14、名校名 推荐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B秦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 D秦的暴政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A大泽乡 B陈 C巨鹿 D咸阳 3“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的革命 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

15、2016年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教案,初一上册数学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初一上册数学课本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七年级上册美术书人教版第二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ppt,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九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16、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等,激发。

17、1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三、教学难点: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四、新课讲授:(一)导课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

18、第 10 课 秦末农民起义课 题 第 10 课 秦末农民起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情感态度与价值。

19、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程标准:知道陈胜吴广起义。1、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源:gkstk.Com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二、教学重。

20、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来源:gkstk.Com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过程1、导入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相关PPT文档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相关DOC文档
标签 >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2[编号:371047]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