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测试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 某地区 100 个家庭收入按从低到高是 5 800 元,10 000 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时,把最大的数错误地输成 100 000 元,则算出的平均数比实际平均数多( )(A)900 元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学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1Tag内容描述:
1、初二数学(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测试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 某地区 100 个家庭收入按从低到高是 5 800 元,10 000 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时,把最大的数错误地输成 100 000 元,则算出的平均数比实际平均数多( )(A)900 元 (B)942 元 (C)90 000 元 (D)9 000 元2. A、 B、 C、 D、 E 五名学生在一次语文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 80 分,而 A、 B、 C 三同学的平均成绩是 78分,那么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3. 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 50%、20%、30%的比。
2、1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1.数据的代表数据的收集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其中平均数又有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中位数的确定与数据的个数的奇偶有关,当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据为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 1】一组数据 1,2,a 的平均数为 2,另一组数据-1,a,1,2,b 的唯一众数为-1,则数据-1,a,1,2,b 的中位数为 . 【标准解答】一组数据 1,2,a 的平均数为 2,1+2+a=。
3、第 80 节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考试卷(完卷时间:45 分钟,满分 100 分)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选项1学校生物兴趣小组 11 人到校外采集标本,其中有 2 人每人采集 6 件,4 人每人采集 3 件,5 人每人采集 4 件,则这个兴趣小组平均每人采集标本【 】 A3 件 B4 件 C5 件 D6 件2一位经销商计划进一批运动鞋,他到眉山的一所学校里对初二的 100 名男生的鞋号进行了调查,经销商最感兴趣的是这组鞋号的【 】 A中位数 B平均数 C方差 D众数3若数据 2,x,4,8 的平均数。
4、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第 1 课时 平均数(1)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一、复习导入某校八年级共有 4 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班级 1 班 2 班 3 班 4 班参考人数 40 42 45 32平均成绩 80 81 82 79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x (79808182)80.514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一般地,如果有 n 个数 x1,x 2,x 3,x n,则有 x ,其中 x 叫x1 x2 x3 xnn。
5、第 20 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 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2.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过程与方法】在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情感态度】从事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样本的。
6、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小结与复习1、8 个数的平均数 12,4 个数的平均为 18,则这 12 个数的平均数为( ) 2、衡量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是( ) A平均数 B方差 C众数 D中位数3、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 1,2,4,x,6,9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4、某服装销售商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时,他最应该关注的是( )A服装型号的平均数; B服装型号的众数; C服装型号的中位数; D最小的服装型号5、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
7、二十章复习课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通过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计算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用样本估计总体2内容解析由于本章是本套教科书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因此在复习时要在统计分析的大环境下进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基本过程,但又要侧重于通过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 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是数据的两大基本特征,为了分析数据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样本,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的特征(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是本章的核心所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用抽样方法分。
8、1 第二十章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7广东)在学校举行“阳光少年,励志青春”的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 小明的评分分别为:90,85,90,80,9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B) A95 B90 C85 D80 2(2017遵义)我市连续7天的最高气温为28,27,30,33,30,30, 3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D) A28,30 B30,28 C31,30 D30,30 3(2017黄冈)某校10名篮球运动员的年龄情况,统计如下表: 年龄/岁 12 13 14 15 人数/名 2 4 3 1 则这10名篮球运动员年龄的中位数为(B) A12 B13 C13.5 D14 4(2017。
9、1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难。
10、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第 1 课时 平均数(1)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一、复习导入某校八年级共有 4 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班级 1 班 2 班 3 班 4 班参考人数 40 42 45 32平均成绩 80 81 82 79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x (79808182)80.514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一般地,如果有 n 个数 x1,x 2,x 3,x n,则有 x ,其中 x 叫x1 x2 x3 xnn做。
11、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测试班级_姓名_学号_ _成绩_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一组数据 9.5,9,8.5,8,7.5 的极差是 ( )A0.5 B 8.5 C2.5 D22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0乙甲 x24甲s180乙sA.甲班 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3某地连续 9 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最高气温(C) 22 23 24 25天数 1 2 2 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别是 ( )A.24,25 B.24.5,25 C.25,24 D.23.5,24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组数据的众数。
12、http:/www.doc88.com/SHANGJIANFANG123http:/www.doc88.com/SHANGJIANFANG12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1.1 平均数(第一课时)20.1 数据的代表20.1.1 平均数(第二课时)20.1 数据的代表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二课时)数据的波动20.2.1 极差20.2.2 方差(第一课时)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1.1 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13、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1(3分)某校七年级举行科技创新比赛活动,各班选送的学生数分别为3,2,2,6,6,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 2(3分)如果一个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3,那么这一组数据x1,x21,x32,x43,x54的平均数为_ 3(3分)已知数据2,3,4,5,6,x的平均数是4,则x的值是_ 4(3分)(2014福州)若7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分别是:40,42,43,45,47,47,5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44 B45 C46 D4 5(4分)下表是晨光中学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年龄统计:他们的平均年龄是_6(4分)某校篮球队在。
14、2014新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小结与复习,本课是全章的回顾与复习,是在学习完本章内容后,回顾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整理数据分析相关的概念及其关系,建立统计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感悟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课件说明,学习目标:1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统计意义,能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3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学。
15、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2.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学习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学习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导读指导】自主复习、查漏补缺1、若 n 个数 。
16、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的概念与意义.2.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复习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本章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本章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归纳解决具体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方差衡量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情况.来源:gkstk.Com难点:利用一组数据的五组量(3 个平均量和 2 个波动量)做出决策.【导学过程】【知识结构】本章知识结构: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加权平均数:一般。
17、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第一课时 新授课学习目标: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学习重点和难点: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一、预习内容:问题 农科院计划为某地选择合适的甜玉米种子.选择种子时,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甲、乙两种甜玉米种子的相关情况,农科院各用 10 块自然条件相同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单位:t)如表所示.甲 7.65 7.50 。
18、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 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会计算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4、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一、知识点回顾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 3:3:4 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期考 80 分,作业 90 分,课堂参与 85 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
19、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复习课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会计算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4、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一、知识梳理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 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期考 80 分,作业 90 分,课堂参与 85 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2、。
20、第20章数据的分析 复习课学习目标 1.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2.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来源:gkstk.Com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一、知识梳理1、若 n 个数 的权分别是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