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 教案1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 2.3 奇妙的二氧化碳(1) 课型 新授 时间 2005/9/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会进行判断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

3.3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 教案1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Tag内容描述:

1、课题 2.3 奇妙的二氧化碳(1) 课型 新授 时间 2005/9/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会进行判断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重点1、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水溶性、三态变化)和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 ;。

2、课 题 主备人 顾巧凤知识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来源:学|科|网 Z|X|X|K3.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知道常用的灭火器来源:学+科+ 网5.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和检验的方法6.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初步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

3、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CO 2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我们继续学习氧气后第二次系统学习到的物质性质。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 CO2 作为学习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CO 2 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CO 2 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混合。

4、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化合与分解反应备课人 : 陈晓俊 姓名_ 学习小组_ 编号_导学案部分 教学活动思路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2、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会进行判断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重点和难点:1、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

5、教学内容 23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实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情景引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习新知识。教学设计重、难点解决措施教学借助多媒体和实验,能准确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 生 活 动 备注(个性化设计)复习引入:【练习】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6、年级九年级科目 化学 任课教师 陈武奎授课时间2015-12-15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授课类型新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 2 的教学内容。作为新教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有由浅入深的作用。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形成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及实验改进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学。

7、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

8、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目标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重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重点、难点)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家庭小实验】观察(鸡蛋壳和醋酸反应)的现象,从中可得出结论。此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简要说明理由。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提出问题 在实验室里能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吗?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

9、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的一种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二、教学对象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已经了解了很多的二氧化碳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等;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总是希望通过自主的探索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10、(一)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3.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4.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过 程 与 方 法:(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来源:学科网(三)教学难点 :对两种反应 的理解和区别。(四)教学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等(五)教学过程: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教师活动:讲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图,讲述温室效应。学生活。

11、奇妙的二氧化碳(沪教版九年级第 2 章第 2 节)宜陵镇中学 罗建新教学目标:来源:gkstk.Com(一)知识与技能: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温室效应跟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3.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实验等获取有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

12、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2、反应原理,CaCO3+HCl CaCl2+H2O+CO2,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3、操作步骤,(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加入药品,先向反应器中放入大理石块,然后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4)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注意:瓶口要盖毛玻璃片。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操作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用来向反应器内加酸,但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其下端管口必须伸入到酸液以下。反应器内的导管略露出胶塞即可。

13、单元3 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认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了解在进入一些二氧化碳浓度大的场所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3.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4.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提高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点】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和温室效应。【教学难点】探究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和温室效应。【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广口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镊子、试管、滴。

14、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2、反应原理,CaCO3+HCl CaCl2+H2O+CO2,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3、操作步骤,(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加入药品,先向反应器中放入大理石块,然后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4)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注意:瓶口要盖毛玻璃片。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操作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用来向反应器内加酸,但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其下端管口必须伸入到酸液以下。反应器内的导管略露出胶塞即可。

15、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2、反应原理,CaCO3+HCl CaCl2+H2O+CO2,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3、操作步骤,(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加入药品,先向反应器中放入大理石块,然后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4)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注意:瓶口要盖毛玻璃片。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操作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用来向反应器内加酸,但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其下端管口必须伸入到酸液以下。反应器内的导管略露出胶塞即可。

16、单元3 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1)1.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确定发生装置时,需考虑的因素 是 (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A. B. C. D.来源:学科网ZXXK2.盛装石灰水的瓶子内壁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是 (填化学式),你采用 可除去这层白膜。写有关表达式(1) ;(2) 。3.在化学学习中常遇到一些似是 而非的问题;例:双氧水 不是水,是过氧化氢。你能模仿上例写出的另一个似是而非的实例是:。4.有如下三个反应表达式高温CaCO 3 CaO+CO2加热来源:Zxxk.ComH 2CO3 H2O+CO2CaCO 3+HCl CaCl2+H2O+CO2来源:学+科+网Z+X+。

17、学优中考网 www.xyzkw.com第 3 单元 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1 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观看短片及探究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2)通过实验的探究和讨论,总结影响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因素。(3)通过比较得出设计实验方案时,一般性原则。课题 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 授课人 徐长军 学校 安陆市孛畈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学习在实验室中制取 CO2 ,了解制取和收集 CO2 的原理,并初步掌握制取和收集CO2 的实验操作。(2)通过实验知道 CO2 的主要性质,并知道 CO2 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目标:。

18、单元3 用途广泛的 二氧化碳(2)一、 设计方案1.试设计三种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简述操作步骤和现象。来源:学.科.网2.试设计三种方案鉴别氧气和二氧 化碳两 瓶无色气体?简述操作步骤和现象。来源:学#科#网Z#X#X#K二、填空1.电视剧西游记 中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产生这种现象使用的物质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CO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有酸性。采用取如下措施,分别取4朵被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取一朵放在 装 满干燥CO 2的集气瓶中;取一朵并在纸花上喷上水;取一朵并在纸花上喷。

19、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2、反应原理,CaCO3+HCl CaCl2+H2O+CO2,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3、操作步骤,(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加入药品,先向反应器中放入大理石块,然后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4)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注意:瓶口要盖毛玻璃片。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操作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用来向反应器内加酸,但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其下端管口必须伸入到酸液以下。反应器内的导管略露出胶塞即可。

20、单元3 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认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了解在进入一些二氧化碳浓度大的场所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3.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4.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提高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点】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和温室效应。【教学难点】探究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和温室效应。【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广口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镊子、试管、滴。

【3.3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 教】相关PPT文档
【3.3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 教】相关DOC文档
标签 > 3.3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 教案1化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编号:354009]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