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传导路

传导路病例讨论,病例1 男,24岁,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运动。数日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几乎恢复了运动,但左下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右侧躯干胸骨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下肢丧失痛和温度觉,但左侧痛、温度觉完好。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

21传导路Tag内容描述:

1、传导路病例讨论,病例1 男,24岁,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运动。数日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几乎恢复了运动,但左下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右侧躯干胸骨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下肢丧失痛和温度觉,但左侧痛、温度觉完好。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肢触觉减弱,但右侧触觉未受影响。左下肢位置和被动觉丧失,但右下肢正常。,病例1答案: 诊断:胸髓第6节段左侧半边横断。,根据患者的表现,显然不是周围神经损伤,而是利刃刺伤了脊髓的传导通路。伤区在第4胸椎,并偏左侧,在这个。

2、内 脏 神 经,重 医 大 解 剖 学 教 研 室,李 策,内脏神经:,1、概念与功能:内脏神经是指控制和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活动的周围神经。它由脊神经和脑神经中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活动的神经纤维所共同构成。其功能是对内脏器官起调节作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2、内脏神经的组成: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内脏神经由中枢部和周围部两部份组成,中枢部位于脑和脊髓内,周围部则存在于脑神经和脊神经内。,内脏运动神经:,3、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的区别: 脊。

3、下行传导通路,新乡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E-mail : jcbjp Tel: 0373-3029051,下行(运动)传导通路,The Descending (motor) Pathways,锥 体 系 Pyramidal system 锥体外系 Extro pyramidal system,锥体系概述 Pyramidal system,概念 控制全身骨骼肌随意运动,因大部 分纤维经过延髓锥体而得。

4、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第一节 感觉传导路躯体感觉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将本体感觉经中继后传到大脑皮质,引起意识性本体感觉 (二)躯干、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四肢和躯干的本体感受器接受的信息经中继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的感觉,而是形成调节骨骼肌运动平衡和肌张力反射的传导通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浅感觉:感受器位于皮肤。 包括深感觉: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痛觉、温觉触觉压觉,精细触觉粗略触觉,肌、肌腱、关节 本体感觉感受器 皮肤的精细触觉,脊神经,周围突,薄、楔束 后根,第2。

5、第十九章 神 经 系 统 的 传 导通 路第二节 运 动 传 导 通 路运动传导路: 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的神经联系。(大脑皮质兴奋 效应器 )组 上运动N元: 大脑皮质 脑N运动核、前角的传出N元链。 换N元以前。成 下运动N元: 位于脑N运动核、前角的N元。换N元后 效应器。 (含N核、前角),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支配躯干 分 四肢随意运动的锥体系: NF束。 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支配头面 部随意运动的NF束。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类 躯体运动的下行NF束。(锥体系以外的下行通路)。功能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6、,病例讨论,病例一,患者:女性 5岁 在一次 高发烧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查:,1. 头、颈、两上肢、右腿活动良好;,2. 左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肌张力,3. 左膝跳反射消失,病理反射(),4. 全身深、浅感觉均正常,试分析,1.病变部位 2.损伤结构 3.症状发生原因,病例二,患者女性 65岁 自述“半身不遂”。,查:,左上、下肢瘫痪,肌张力,腱反 射亢进,无肌萎缩;,2. 左侧腹壁反射消失。

7、-1-,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一、感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2-,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感觉(上行)传导通路,躯干、四肢 头面部,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内脏感觉传导通路,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新纹状体黑质回路苍白球底丘脑环路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锥体束,运动(下行)传导通路,锥体外系,-3-,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8、第四节 传导路,一、感觉传导路 二、运动传导路,(一)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 传 导 路,感 觉 器、 肌 腱,脊N(周围突),脊 神 经 节 (1),后根(中枢突)薄楔束,薄束、楔束核(2),背 侧 丘 脑 (3),内侧丘系、交叉,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丘脑皮质束、内囊,(二)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 传 导 路,感 觉 器 皮 肤,脊 神 经 节 (1),后 角 细 胞 (2),背 侧 丘 脑 (3),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脊神经(周围突),后 根(中枢突),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向上,浅感觉传导路 (三) 头面部,。

9、神经传导路 TheNervouspathway 分类 感觉传导路运动传导路 一 感觉传导路1 躯干和四肢的感觉传导 1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2 躯干 四肢部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 2 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 3 视觉传导路。

10、传导通路,新乡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E-mail : jcbjpxxmu.edu.cn Tel: 0373-3029051,反 射 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 反射的物质基础。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 经 效应器 临床意义 反射弧损伤 反射不能完成。,神经系统活动方式 反射 Reflex,火烤手指引起的保护反射,内外环境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质,感觉,信息整合,发出指令,传出神经,脑干脊髓,效应器,脊髓脑干,运动,上行传导通路,下行传导通路,反射弧,蚊虫叮咬,1.外感受器:一般感受器特殊感受器 2.本体感受器 3.内感受器,感受器,上行(感觉)传导通。

11、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 脑干,大脑皮质,上行,1、,2、,大脑皮质,下行,脊髓 脑干,传出神经,效应器,上行传导路(感觉传导路),下行传导路(运动传导路),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脑神经或脊神经,脑神经或脊神经,内囊,内囊,第1级:脊神经节,脊神经,薄束或楔束,右侧,一、 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感受器,肌、肌腱、骨膜、关节,皮肤的精细触觉,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后根,(中枢突)经脊髓后索,薄、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延髓,(一)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薄、楔束,T4以下薄束 T4以上楔束,深感觉,右侧,内侧。

12、第四节传导路 一 感觉传导路二 运动传导路 一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感觉器 肌腱 脊N 周围突 脊神经节 1 后根 中枢突 薄楔束 薄束 楔束核 2 背侧丘脑 3 内侧丘系 交叉 中央后回上2 3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皮质束 内。

13、,1,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2,一 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肌、肌腱、骨膜、关节 皮肤的精细触觉和本体感觉,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脊髓后索薄、楔束,(中枢突),薄、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经延髓、脑桥、中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丘脑上(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3,损伤及其表现:,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延髓后索损伤:,同侧。

14、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s,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河北医科大学解剖组胚教研室 王怀福,主要内容,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第一部分,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为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不交叉纤维,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同侧脊髓前角细胞,对侧脊髓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为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直达躯干和四肢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

15、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一)深部感觉(本体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肌、肌腱、骨膜、关节,皮肤的精细触觉,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后根 薄、楔束,(中枢突)经脊髓后索,薄、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经延髓、脑桥、中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丘脑上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2、头面部的意识性深感觉传导通路: 途径不清楚,损伤及其表现:,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

16、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2004年,供五年制用 (据人体解剖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修订),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athway of the Nerous System,本章基本要求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运动传导路神经元的位置,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锥体系的组成、各束的起始、主要走行部位、交叉部位和终止部位;各束的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面神经核与面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与体征。

17、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2004年,供五年制用 (据人体解剖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修订),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athway of the Nerous System,本章基本要求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运动传导路神经元的位置,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锥体系的组成、各束的起始、主要走行部位、交叉部位和终止部位;各束的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面神经核与面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与体征。

【21传导路】相关PPT文档
医学课件传导路病例讨论.ppt
内脏神经及感觉传导路.ppt
28.下行传导路.ppt
传导路(研究生).ppt
运动传导路教学课件.ppt
传导路讨论47186.ppt
解剖学 传导路.ppt
人解传导路课件.ppt
神经传导路.ppt
9上行传导路.ppt
人体解剖--传导路.ppt
人解 传导路.ppt
传导路课件.ppt
运动传导路.ppt
20传导路.ppt
21传导路-北医.ppt
21传导路.ppt
标签 > 21传导路[编号:180804]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