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两晋文学

三国鼎立,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国号 都城 建立者 建立年代 魏 洛阳 曹丕 220年 蜀(汉) 成都 刘备 221年 吴 建业 孙权 222年,知识回顾,第十六课 两晋与南朝,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上,1“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

10两晋文学Tag内容描述:

1、三国鼎立,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国号 都城 建立者 建立年代 魏 洛阳 曹丕 220年 蜀(汉) 成都 刘备 221年 吴 建业 孙权 222年,知识回顾,第十六课 两晋与南朝,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上,1“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2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最强:魏 最弱:蜀,大臣司马懿,司马懿,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世称号冢虎、管 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 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 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 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

2、第 2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 本章学习要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城市与宫殿特征与代表建筑。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住宅与园林建筑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宗教建筑特征 4.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陵墓建筑特征 5.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 2.1 城市与宫殿 2.1.1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三国时期的邺城、北魏的洛阳、南朝的建康、隋朝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是这一时期的最好典范。 1.三国时期的邺城 邺城在河南安阳东北,北临漳水。

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 论,第二章 两晋诗坛,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三章 陶渊明,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目录,参考书目,1、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2、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3、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4、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

4、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一、三国鼎立,、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年,为以后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础,统一全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但曹操 为什么会失败的呢?,、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年, 曹丕建立魏, 定都洛阳,年 刘备建立蜀 定都成都,年 孙权建立吴 定都建业 三足鼎立正式形成,二、西晋的短期统一,魏 西晋 三国 蜀吴,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时间:年 短暂的原因统治者的统治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三、东晋和南朝的统治,、东晋: 年 司马睿 定都建康,、南朝:年(共年)宋、齐、梁。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三国鼎立,魏国 公元220年 曹丕 洛阳 蜀国 公元221年 刘备 成都 吴国 公元222年 孙权 建业,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经 济,文 化,江南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启示) 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总特征4点,手工业(丝织、冶炼、制瓷、造纸),商业(北方缓慢、南方活跃),发展的原因(4点),表现:科技、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 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 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 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

6、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 王微,高一一班 许晨,叙画,【名称】叙画【类别】中国古文 、画论著作。【年代】南朝宋【作者】王微,王微简介,【简介】王微(415453),南朝宋文学家。字景玄。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为宋初大臣王弘的侄子。父王孺官光禄大夫。诗品把王微和谢赡、谢混、袁淑、王僧达等合在一起品评,认为“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从他的名篇杂诗“思妇临高台”来看,这一评语是中肯的。在骈文流行的刘宋文坛,王微的散文较有特色,文辞比较质朴,风格接近魏末的嵇康等人。报何偃书自述胸襟,很少雕饰。

7、,第十六课 两晋与南朝,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国号 都城 建立者 建立年代 魏 洛阳 曹丕 220年 蜀(汉) 成都 刘备 221年 吴 建业 孙权 222年,知识回顾,三国鼎立,1“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2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最强:魏 最弱:蜀,大臣司马懿,司马懿,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世称号冢虎、管 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 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 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 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

8、两晋诗坛同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 1、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 ) A建安诗风 B正始诗风 C、西晋诗风 D、东晋诗风 2正始诗风的特点是( )A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B、嵇志清峻,阮旨遥深C、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D、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3、陆机是( )时期的诗( ) A西晋永嘉 B西晋太康 C、东晋永昌 D魏末正始 4刘勰所谓“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A郭璞的游仙诗 B东晋的玄言 C太康诗风 D、陶渊明的田园诗 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

9、第16课 两晋与南朝,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唐) 白居易,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江南?,三国鼎立,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国号 都城 建立者 建立年代 魏 洛阳 曹丕 220年 蜀(汉) 成都 刘备 221年 吴 建业 孙权 222年,知识回顾,1“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2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最强:魏 最弱:蜀,大臣司马懿,司马懿,一、西晋的短。

10、第16课 两晋与南朝,魏,吴,魏,263年,266年,司马炎,280年,完成统一,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并让他们到各地掌握实权。,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西晋快速灭亡原因,1、统治集团腐朽,2、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3、八王之乱使西晋国力衰弱4、内迁各族乘乱。

11、思考: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发的?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 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第十六课 两晋与南朝,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晋和南朝时期的发展线索是:国家政权继续分立,江南经济逐步得到开发,中华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中不断融合。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在促进江南开发的同时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与融合。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西晋统一后,政治日趋黑暗、腐败,各种矛盾激化,导致西晋的灭亡。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从纷繁、复杂多变的历史发展。

12、东晋玄言诗,第三节 王羲之兰亭唱和 第四节 东晋玄言诗(许询孙绰郭璞),第三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第八周4.16,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东晋名士,官至右军将军。出身高门,却淡薄宦仕,好隐居。与清谈名士徜徉于明山秀水之间,以山水吟咏为乐,诗酒风流;极工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后世尊为“书圣”。其散文兰亭集序前写盛会概况、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写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之短促,以感慨作结,令人遐思无限。为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曲水流觞图 (广州美术馆藏) 清 苏六朋 作,兰亭。

13、第16课 两晋与南朝,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国号 都城 建立者 建立年代 魏 洛阳 曹丕 220年 蜀(汉) 成都 刘备 221年 吴 建业 孙权 222年,知识回顾,263年,魏国灭蜀。,“三国尽归司马氏”,265年,司马炎(司马昭长子)篡夺了曹魏 皇位,建立了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220-280,西晋快速灭亡原因,1、统治集团腐朽, 2、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 3、八王之乱使西晋国力衰弱 4、内迁各族乘乱反晋,小故事:傻瓜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

14、第三节第三节 陶陶 渊渊 明明一、生平一、生平陶渊明(卒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晋宋易代之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颜延之陶征士诔只提到陶渊明卒年。其生年颇多争议,大多采信沈约宋书陶潜传享年63岁说,则陶生年为365年。“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9岁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41岁出任江西彭泽令,在职80余日辞官归隐。这是其一生前后两期分界线。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归去来兮辞辞彭泽令后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15、两晋诗坛,教学目的:解西晋和东晋时期的主要诗人和诗歌现象,掌握主要诗人如陆机、潘岳、左思、诗歌的艺术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太康诗风的主要特点,玄言诗的成就与不足 教学难点:太康诗歌繁缛的特征,西晋诗坛,刘勰 “晋虽不文,人才实盛” 代表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另外还有傅玄、张华,刘琨等人。 钟嵘“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太康诗风,“太康”(280289),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士族文人普遍的心态是追名逐利,文人们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几经浮。

16、两晋文学,一、两晋文学概说,(一)两晋播迁 (二)西晋的政治制度1、西晋士族制度的确立 东汉后期:诠选 三国:九品官人法 魏晋:士族地位巩固 两晋:形成世袭,政治、经济都享有特权2、晋初分封制,(三)晋朝文人的作风与文风1、晋人之文,趋向雅化2、晋人之文,益尚华美3、晋人之文,日见真情,二、太康文学(西晋),(一)概述 1、断限 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280-289 2、作者: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文章24友) (一)陆机 (二)潘岳 (三)左思,(一)陆机,1、生平、性格: 出身高贵,以亡国之臣入晋,才高自负,热衷功 名,仕于乱朝,多为人。

17、两晋文学,第一节 两晋文学概说 第二节 陆机、潘岳 第三节 左思 第四节 刘琨、郭璞,两晋文学概说,两晋时期战乱频仍,门阀士族享有特权,文学的士族化倾向比较突出。 西晋诗歌形式主义和模拟风气严重。太康时期是西晋文学的鼎盛时期,诗坛上出现了三张(张华、张协、张载)、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陆机和潘岳是太康诗风的代表,唯有左思能独树一帜。 西晋末年有爱国诗人刘琨。两晋之交有郭璞的游仙诗。东晋时期玄言诗统治诗坛,代表作家有许询、孙绰等。,陆机,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晋吴郡。

18、两晋文学,太康诗坛,太康文学的断限: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公元280289年。 太康作家,傅玄而外,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 )、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钟嵘诗品序)为其代表。其中,陆机最负盛名。 繁缛诗风。,陆机,陆机,(261-303),吴郡吴县华亭(上海市松江县)人。出身世族,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东吴名臣。陆机少为吴牙门将。吴亡,十年不仕。 太康十年,与弟陆云入洛,颇为张华推重,名动一时。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与陆云、潘岳等结为“文章二十四友”。历任太子洗马、。

19、第10讲 两晋文学,两晋诗坛概貌,西晋诗坛:(1)太康繁缛诗风为主流:陆机、潘岳 (2)左思风力:咏史诗(3)郭璞游仙诗 东晋诗坛:(1)玄言诗为主流:王羲之、孙绰、许洵(2)陶渊明: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一、西晋诗坛,1、形式繁缛的太康诗风 (1)代表作家:三张、二陆、二潘。 又以陆机、潘岳为最。 陆机猛虎行拟西北有高楼(另有文学批评著作文赋) 潘岳悼亡诗,(2)艺术特点 辞采华丽: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描写繁复:内容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讲究形式: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3)历史评价 缺乏深广的现实内容;对南朝山水。

【10两晋文学】相关PPT文档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王微.ppt
第16课两晋与南朝课件.ppt
两晋诗坛同步练习题(课件).ppt
第16课--两晋与南朝.ppt
第16课两晋与南朝.ppt
16课_两晋与南朝.ppt
第四章 两晋文学:东晋玄言诗.ppt
16两晋与南朝.ppt
两晋诗坛课件.ppt
两晋诗坛.ppt
两晋文学(含陶渊明).ppt
两晋文学7.ppt
两晋文学.ppt
10两晋文学.ppt
【10两晋文学】相关DOC文档
第二章两晋文学2(陶渊明).doc
标签 > 10两晋文学[编号:197205]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