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两晋文学(含陶渊明).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316649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晋文学(含陶渊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两晋文学(含陶渊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两晋文学(含陶渊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两晋文学(含陶渊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两晋文学(含陶渊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两晋文学,一、两晋文学概说,(一)两晋播迁 (二)西晋的政治制度1、西晋士族制度的确立 东汉后期:诠选 三国:九品官人法 魏晋:士族地位巩固 两晋:形成世袭,政治、经济都享有特权2、晋初分封制,(三)晋朝文人的作风与文风1、晋人之文,趋向雅化2、晋人之文,益尚华美3、晋人之文,日见真情,二、太康文学(西晋),(一)概述 1、断限 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280-289 2、作者: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文章24友) (一)陆机 (二)潘岳 (三)左思,(一)陆机,1、生平、性格: 出身高贵,以亡国之臣入晋,才高自负,热衷功 名,仕于乱朝,多为人忌 2、诗歌 约100首 (1)多仿乐府、古诗之作,主题多怀旧

2、(人、乡)、迷惘、矛盾,少创新 赴道洛中作门有车马客行猛虎行君子行 (2)诗多情景相生,显示自然景物渐入诗坛的历史趋势。招隐诗体貌山水,穷形尽相,尾缀议论,实开谢灵运山水诗先声 (3)好炫博,堆辞藻,“情繁而词隐”(刘勰) 3、文赋第一篇系统文学创作论,赴洛道中作其二,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共二首,作于西晋太康十年(289)作者离家赴 洛阳途中,写途中景物与引起的悲凉凄恻感触, 表现了思乡之情和前途未卜的担忧。,招隐诗陆机,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 踯躅欲安之。

3、幽人在浚谷。 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 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 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 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 至乐非有假。安事浇淳朴。 富贵久难图。税驾从所欲。,(二)潘岳,1、生平、个性 性轻躁,趋势利,谄事贾谧,文章24友之首 “潘岳乾没取危”(颜氏家训乾没欲壑难填也) 2、创作 擅哀诔:金鹿哀辞泽兰哀辞 赋亦佳:西征赋秋兴赋闲居赋 诗以亲情、哀情为佳:悼亡诗三首感情真 挚,明净疏畅;杨氏七哀诗亦此类;“凄怆” 为基调,为其主要成就,潘岳 悼亡诗三首其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4、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多言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三)左思,1、生平、个性:出身低微,勤学貌寝口讷2、创作 三都赋“洛阳纸贵” 咏史八首 内容:或诉说胸襟怀抱(其一),或表达对门阀制度不满 及对豪右的蔑视(其二),或抒写愤

5、激之情(其六),或 宣言大释大悟(其八) 风格:豪放,浑成 影响:文学史上承前启后,开创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之路,左思 咏史八首其三,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三、东晋文学,(一)概述1、时代特征:偏安政局,门阀政治,玄谈风气2、文学分期:前期:郭璞及其游仙诗,刘琨中期:玄言诗高潮后期:山水诗先声,陶渊明,三、东晋文学,(二)刘琨1、生平、个性 字越石,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文章24友之一。 八王之乱与祖逖闻鸡起舞,以豪杰相推许。生性 豪奢不检,屡被人馋;终因人馋遭段匹磾所疑

6、, 缢杀于狱 2、创作 (1)书表 身当离乱,慨然有天下之志,议论时 局,多有书表传世 eg.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与丞相书答卢谌书,三、东晋文学,(2)诗歌 答卢谌家国之恨 扶风歌重赠卢谌志士艰危处境,英雄末路悲哀 总体风格:情感深厚,风格雄峻,不独有建 安之慷慨,且别有悲凉之气,三、东晋文学,(三)郭璞 1、生平 字景纯,好经术,悉五行、天文、卜筮,辞 赋号为“中兴之冠”。 南渡后,因赋作为元帝所赏获官,后任王敦 记事参军,借卜筮谏阻王敦谋反,被杀。王 敦乱平,追赠弘农太守。,三、东晋文学,(2)辞赋创作(早年) 江赋客傲(仿答客难解嘲) (3)诗歌创作游仙诗 今存19首,其中9首残篇,辞多

7、慷慨,乖远玄 宗,坎壈咏怀。诗歌形象鲜明,造语奇丽, 名为游仙,实为咏怀 其后诗人取其谈玄而遗其取象,玄歌大盛, 乃为消极发展,郭璞 游仙诗,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 (其一)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其三),三、东晋文学,(四)玄言诗 1、玄言诗的兴盛 东晋偏安日久,文人意气消沉;魏晋清谈之风不仅不改,又

8、兼受佛理影响,朝着“精名理,善论难”方向发展,产生了“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的玄言诗赋 2、代表作者:孙绰、许询 3、特点: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温)、庾亮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孙绰 秋日诗,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三、东晋文学,(五)陶渊明1、生平2、思想 (1)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 以“抱朴含真”为原则与理想,委顺于自然化迁

9、 (2)陶渊明与魏晋玄学思想3、陶诗的自然美,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 神辨自然以释之形影神序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常常吟咏归鸟 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从归鸟悟出人生真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10、,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王弼) 真意: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旧巢;宇宙万物亦莫不顺乎自然。人亦当顺应自然之理:生,受气于大块;死,托体于山阿。,汉 杨王孙 “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返归自然是陶渊明总的思想倾向,具体来讲,陶渊明以“抱朴含真”作为人生原则与社会理想,抱朴还真 之朴,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复归于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有时指“道”,即宇宙万物的总根源,绝对精神 之类的东西;有时指未曾沾染礼法和智巧的 淳朴、素朴的人性 陶

11、渊明:抱朴含真,抱朴守静(后一种意义),抱朴还真 之真,陶渊明: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庄子: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不要人为去毁灭自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 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 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抱朴还真 之真,真,与世俗礼法相对立,指人类自然的本性。 抱朴含真的意思,即保持这种本性,使它免受礼教的约束或名利的困扰。这是陶渊明奉行的人生原则,也体现了他的社会理想。,抱朴还真与陶渊明的社会理

12、想,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 其理想是摆脱礼教加在人身上的种种巧饰、虚伪和名利的欲望,恢复类似上古时代人类的自然本性。,抱朴还真的社会理想,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桃花源诗并记: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委顺于自然化迁,“化”,是规律,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人也是不断变化的,陶渊明的态度是“纵浪大化”,以恬淡的心情顺应自然的规律。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

13、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神释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形迹凭化迁,灵府长独闲。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小结:,用自然做标准去衡量现实,发现了现实的丑恶与虚伪,主张返回自然的人性,返回原始社会的自然与淳朴。 自然VS名教、政治、社会、富贵 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与魏晋玄学,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直接继承了老子哲学,在玄学各个流派中,倾向于嵇阮以自然对抗名教一派。 王瑶:到陶渊明,我们才给阮籍找到了遥遥嗣响的人;同时在阮籍身上,我们也看到了陶渊明的影子。,魏晋玄学家“得意忘言”的思想方法对陶渊明亦有影响 汤

14、用彤:“汉人所习曰章句,魏晋所尚者曰通。章句多随文饰说,通者会通其意义而不以辞害意。”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所谓“不求甚解”,就是不为繁琐的训诂;所谓“会意”,是以己意会通书中旨略。 世说新语轻诋注引支遁传遁每标举会宗,而不留心象喻,解释章句或有所漏,文字之徒多以为疑。谢安石闻而善之,曰:此九方皋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俊逸。 陶渊明从崇尚自然的观点出发,融会书中的意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陶渊明的崇尚自然的思想,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哲学、社会理想和美学观念。 陶渊明对崇尚自然的新鲜阐发在于:提倡躬耕,亲自实践。认为

15、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才是最符合于自然的原则。,躬耕意识,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诗之美在真、在自然,(1)作诗动机与态度真诚自然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宋人 黄彻)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朱熹),陶诗之美在真、在自然,(2)诗与生活打成一片,一派自然景象 渊明随其所见,指点成诗,见花即道花,遇竹即说竹,更无一毫作为。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

16、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宵。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诗之美在自然、在真,(3)自然美表现为朴素本色,绝无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词藻 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 日暮天无云 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词淡意浓,陶诗之淡,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召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陶诗之淡,淡而有味,由至醇至厚转成至淡,是美的极高境界。,陶诗之美在真、在自然,(4)陶诗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琢,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诗富有哲理,而非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有理有情有味理趣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辛弃疾) 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元好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