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592309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326 大小:5.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 论,第二章 两晋诗坛,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三章 陶渊明,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目录,参考书目,1、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2、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3、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4、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5、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

2、0年。,绪 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196)(约400年)(589),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乱世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型特征。 2、由于政权更迭的频繁,统治集团中争权夺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形成了文学的悲观与放达的

3、的感情基调。,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 玄学对魏晋文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理念乃至文学的风格,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流”。 4、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寒门之士的抑郁不平及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诗歌 建安诗歌正始诗歌太康诗歌永嘉玄言诗陶渊明田园诗山水诗宫体诗北朝三才和庾信 西洲曲和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歌的代表 抒情小赋 、骈文 、小说,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曹丕

4、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编辑和品评 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浏亮”; 萧绎今楼子立言:“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

5、,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 追求修辞的华美 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思考题,1、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文学发展阶段? 3、课外阅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参考书目,1.黄节注魏武帝魏文帝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黄节注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3.赵幼文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4.俞绍初注王粲集,中华书局1980年。 5.黄节注阮步兵咏怀

6、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6.戴明扬注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精读作品,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 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 阮籍咏怀诗(四首),阅读作品,曹丕燕歌行 王粲七哀诗 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与山巨源绝交书,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蔡琰。,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曾任济南国相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

7、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 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 游仙诗,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评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短歌行,对

8、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统一天下。 比兴手法 八句一个层次,感情迂曲幽深,悲凉慷慨、深沉而雄壮。,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

9、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以豪壮的笔调,写苍茫的大海,宏大的气象。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 借写山水之景寄寓怀抱,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与毛泽东浪淘沙作对比分析,附:毛泽东浪淘沙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生命有限,理想壮志无限。应以不懈的努力,

10、获得生命的价值。 主观的“养怡”,可以长寿 。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1、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 2、感情奔放 3、悲凉慷慨 4、语言质朴自然 5、以四言诗成就为高,前人评曹操诗文,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小结,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

11、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曹丕(187226),字子桓,世称魏文帝 。,曹丕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一)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12、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曹丕的诗歌,宴游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 言志诗:黎阳作诗 爱情诗 :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 、 燕歌行,与曹操相比,曹丕诗歌的特点,(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刘勰论曹丕才气,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文心雕龙才略,第二节 曹

13、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才华横益,但恃才傲物,任性而行。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临淄侯。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迫害,饱受萁豆相煎之苦,最终抑郁而死,世称陈思王。 建安之杰,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

14、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部分。,二、曹植的创作。,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的内容 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 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显著变化,早期的那种豪迈气概和开朗的情调消失了。在他

15、后期的诗文中,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悲哀。 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 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彪等; 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如美女篇、七哀诗等; 三是述志诗,如杂诗(“仆夫早严驾”); 四是游仙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16、?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曹植赠白马王彪结构,全诗分七章,诗前有小序,交代写作缘由。 第一章,离开京师的依恋与感伤。 第二章,归藩途中的艰难与孤苦。 第三章,谗巧离间激起的胸中悲愤。 第四章,秋日暮景触动的内心凄凉。 第五章,由曹彰之死引发的人生感喟。 第六章,与白马王彪的惜别之情。 第七章,与曹彪的绝望之别。,赠白马王彪,感情丰富复杂:旅途的艰辛,骨肉分离的悲伤,对人生的失望

17、,对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对监视者的诅咒,兄弟之间强作达观的慰勉等等。诗中还出现了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表示怀疑、否定的倾向。,写法上: 1、“愤而成篇”为一篇之警策,无论写景、叙事,都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悲愤感情。 2、章章蝉联,层层顶针,由表及里,层层加深感情抒发,其感情迂徐曲折,反复深入。,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2、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 3、善为警句,工于起调,在运用比喻、对偶、炼字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野田黄雀行:“高树

18、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黄雀行、吁嗟篇、美女篇 白马篇:“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矫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公宴:“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小结,曹植的诗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钟嵘诗品评曹植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第

19、三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王粲七哀诗3首是其代表作。登楼赋抒写了思乡怀土之情。 刘桢与王粲齐名 。赠从弟3首是他的代表作。 陈琳、阮瑀以章表书檄闻名于时。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 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曹丕典论论文论“七子”文风,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舒缓之气),然粲之匹也。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之俦也。文以气为主,气之清

20、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即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朗舒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

21、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面(见中古文学史): 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洁,词气峭厉,不傍经典,直抒胸臆,故文风清峻。 2、通脱。即随便之意。诗文的随便由思想的随便而来。这跟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有关。故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积极建功立业的乐观精神,也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感叹。但总的看来,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最终导向及时建功立业、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所以,慷慨悲壮,乃成为建安文学的又一风格特征。,3、骋词。即气盛词壮。建安文人思想束缚较少,精神比较自由,故其议论时事,抒写情志,无不畅所欲言,

22、力求充分地表现自我,由此形成“骋词”的艺术风格。 4、华靡。即华丽。曹操尚质朴为文,而注重诗文华靡的,首推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建安文学之渐趋华靡,表明文学已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受到文人的自觉重视。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文人政治理想落潮,建功立业之心为忧生之嗟代替,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

23、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二、“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七位代表作家。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

24、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画面。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籍(210263),字嗣宗 。 “才藻艳绝,而倜傥放荡,以庄周为模则”。 “旷达不羁,不拘礼俗” “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对司马氏集团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喜怒不形于色

25、 。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生活上,嗜酒佯狂,任性而行。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感情上,痛恨虚伪的礼教,善为青白眼。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佯狂不羁,内心却极度痛苦。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阮籍的创作,散文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表现狂放形态和叛逆精神

26、的赋体传文。 咏怀诗82首,是他的诗歌代表作。这些诗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痛苦、孤独寂寞和愤懑的复杂心情,寓时代的悲剧于个人的哀怨之中。,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其一,写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和苦闷心情。 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深夜凄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孤苦、忧伤的心情,情又外化为人的行为。,咏怀其三:,佳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址。 一身不自保,何况怜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咏怀其三,首二句喻

27、盛世;次四句喻朝代也会由盛到衰、由繁华到荒芜的哲理。 全诗以春的繁华、秋的衰败、冬的凋零作喻,暗喻司马氏政权的黑暗和好景不长,抒写作者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的忧愤。,阮籍诗的艺术成就,1、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2、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嵇康,字叔夜。 正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晋书嵇康传)。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然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恃才傲物、刚肠疾恶、锋芒毕露的性格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28、得罪钟会 与山巨源绝交书 吕安事件 千古绝唱 广陵散,初康居贫,常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晋书嵇康传) “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环顾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嵇康传),嵇康的诗歌创作,“使气命诗”(文心雕龙明诗) 以表现其愤世嫉俗、高蹈独立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风格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赠秀才入军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

29、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可尽言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既超脱飘逸,又充满动感。 王士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妙在象外。” 顾恺之 :“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嵇康诗歌的成就,嵇康是继曹操以后四言诗写得较好的。 能够脱出诗经的藩篱,写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何焯义门读书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书夜所高于潘、陆也。”,嵇康的散文创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反复申说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个人性格、爱好,提出了“七不堪”、“二不可”为不能出仕的理由,自己不能舍其所乐而从其“九患”。,与山巨源绝交书,写法上,主要用冷嘲热讽、嬉笑怒

30、骂的笔调进行反语讽刺。 1、故意以言过其实的言词,放纵的态度,极度的丑化自己。 2、言在此而意在彼。 3、一般书信皆以言事为主,以简要为重,此信却有多种文体风格。,【思考与作业】,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3、刘勰评价建安文学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4、试述嵇、阮创作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征。,第二章 两晋诗坛,【参考书】,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郝立权注陆士衡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3、罗宗强玄学与

31、魏晋文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西晋诗坛,代表作家有所谓“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另外还有傅玄、张华,刘琨、郭璞等人。,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太康文学,“太康”(280289),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士族文人普遍的心态是追名逐利,文人们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几经浮沉。 诗人多以才华自负 文心雕龙明诗:“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文心雕龙情采 :“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太康诗风,缺乏现实内容: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拟古模仿 艺术形式繁缛 追求文字华美 描写细腻 注意排偶,陆机,“伐吴之役,利获二

32、俊!” “二陆入洛,三张减价” “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拟古诗12首 赴洛道中作,潘岳,“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如何?” “二十四友”之首。晋书本传:“岳性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 悼亡诗3首,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左思的诗文创作,三都赋,引起“洛阳纸贵” 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是咏史诗8首。 把历史的现象、经验与个人的现实遭遇、情感体验成功地结合在诗歌中,左思风力,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咏史8首是他的代表作,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为咏史,实乃抒怀。借古讽今,恰当深刻,笔力矫健,气势充沛。这种艺术特色被钟嵘称为

33、“左思风力”。,咏史其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咏史其一弱冠弄柔翰,中心是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 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鲜明形象,用史事来展示主人公的才华和抱负。,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咏史郁郁涧底松,以自然现象喻社会现象,以古喻今,对士族门阀制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小结,

34、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写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其诗多引史实,不再是“就史(事)叙史(事)”。而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抒怀。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刘 琨,扶风歌写自己奋勇抗敌的艰苦历程,抒发了伤时感乱的爱国情怀。 重赠卢谌:前半部分列举史事,后半部分表现了他被囚以后“英雄失路,万绪悲凉”的感慨。“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陆游:“刘琨死后无骑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李清照:“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元好问:“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

35、,不教横槊建安中。”,郭璞与游仙诗,游仙诗大体有两类。一类以求仙访药而得长生为主旨,另一类是借游仙以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组诗游仙诗14首 形象鲜明、风格艳逸,和当时一般的游仙诗、玄言诗不同。 钟嵘诗品:“始变永嘉平淡之体。”,东晋诗歌,东晋诗坛玄言诗盛行。 钟嵘诗品:“平典似道德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孙绰、许询是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田园诗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不良诗风。,王羲之与兰亭唱和,1、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聚会,欣赏山水,唱和赋诗,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作兰亭集序。,2、兰亭诗的主题是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36、。兰亭诗标志着山水诗的兴起。,【思考与作业】,1、解释“太康诗风”。 2、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创作直承建安风骨? 3、两晋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和文风特点。 4、什么叫“左思风力”?,第三章 陶渊明,陶渊明 一个在诗中能“开其心扉”的人,他的诗作象打开一本书,毫无掩饰地显露他的个性,记录了一个谦和自耕的诗人的生活史和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的思考。他的诗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与环境和谐一致的冲淡闲适的奇妙意境,构成了中国哲学所认为的最高幸福。,陶渊明成就的秘密在于,他在诗中能 开其心扉,【参考书】,1、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2、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 3、袁行霈中国诗歌

37、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精读作品】,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饮酒(结庐在人境);,【阅读作品】,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咏荆轲 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夸父诞宏志) 杂诗(人生无根蒂),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生平,晋书陶渊明传 萧统陶渊明传 颜延之陶征士诔 萧统陶渊明集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自祭文,晋书陶潜传,“以亲老家贫,起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

38、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

39、 陶征士、陶靖节、靖节先生。陶彭泽,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 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 中晚年的隐居终老时期。,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与思想性格,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钟爱丘山与游好六经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陶渊明先后四次出仕,四次归隐: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 36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家居母丧。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0岁,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辗转出仕时

40、期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家叔 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定,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 ,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宋书本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

41、最艺术化的人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隐居终老时期,陶渊明逸致图,王维论陶渊明之弃官,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 “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计)其后之累也。 与魏居士书,见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十八,陶渊明的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 “固穷”是以儒家所倡导的个人品德和节操为思想基石的。 “猛志逸四海”、“有志不获骋”、“猛志固常在”,“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 “总角闻道,

42、白首无成”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陶渊明的思想,(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 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 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陶渊明的思想,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 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 及其他,(一)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写诗人归田的原因和重返田园的愉快生活 。 这首诗的平淡醇美,全表

43、现在诗人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 。 用词的精确,对仗的工整,又体现出平淡中见功力的诗人风格 。,CrystalGraphics PowerPlugs Transitions I,饮酒其五,饮酒其五,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陶渊明的田园诗,(二)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庚戌岁九月

44、中于西田获早稻,陶渊明的田园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富有诗意的感受。,归园田居其三,“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农业劳动的意义。 体力劳动的艰苦和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劝农,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植。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三)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和郭主簿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移居,陶渊明的田园诗,和郭主簿,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诸人共游周家

45、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四)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 ),陶渊明的田园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46、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旬日以来,始念饥乏。”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五)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如桃花源诗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俎豆犹古法,

47、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陶渊明的田园诗,多组诗,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三良、读山海经、咏荆轲等。,陶诗的另一面 咏怀诗与咏史诗,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道丧千余

48、载,人人惜其情。”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的咏怀诗与咏史诗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氏自己的特点,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当然也有忧愤激越时。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等。,陶渊明的行役诗,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是陶渊明行役诗共有的主题。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赠答诗,倾诉对友人真挚敦厚感情。如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