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米的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课 时:第四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 丁慧萍/李艳/蒋新建备课时间:2016 年 8 月 7 日 编号:_ 课题 千米的认识 课时 1 课型 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写一写、说一说,在知道 1 千米=1000 米的基础上,能根据米与千米之间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通过想一想,估一估,说一说,学会用估算分析问题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
2、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小学知识中关于计量有关知识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米、分米、厘米等有关知识后并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后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米和千米之间的单位转化例题,使学生充分掌握有关知识,通过讨论家和学校的距离这个具体的情境,确立学生对千米的直观认识和对路程的估计来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长度知识经验,对米、分米、厘米等单位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由于“千米“是一个
3、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单位转化“,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距离”,建构“千米”,应用“千米”。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在相互交流中理解换算方法,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讨论回答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检测目标一。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计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
4、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学会用估算分析问题.检测目标二。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在授课时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 1 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并且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教 学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与评价环节一:谈话导入活动一复习旧知: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要求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 千米有多长呢? 先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指名学生汇报。生 1:运动场跑道一圈 400 米,跑 2
5、 圈半大约是 1000 米。即 1 千米=1000 米。生 2:10 个 100 米就是 1000 米。生 3:1000 米大约 2000 步,约需 15 分钟。师总结: 1 千米=1000 米。出示学习目标1、复习上节内容,肯定学生表现,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2.学生能积极参与,表现是否活泼。学生通过举手发言完成本环节。环节二:千米的换算和路程的估计目标 1: :千米的换算3 千米=()米 5000 米=()千米1 千米是 1000 米,3 千米是 3 个1000 米,就是 3000 米;1000 米是 1 千米,5000 米是 5个 1000 米,就是 5 千米。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
6、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讨论回答,能正确回答问题。目标 2: 路程的估计根据课前调查回答: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路程远一些,怎么办呢? 预设:请步行的学生说一说。100 米大约要走 200 步,从家到学校我走了 600 步,大约 300 米。请乘坐共汽车的学生说一说。我做 3 站公共汽车,每站约 500 米,大约 1500 米。请家长骑车或开车接送的学生说一说。开车需要 5 分钟,每分钟行 1000 米,我家到学校大约5000 米。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距离”,建构“千米”,应用“千米”。并能正确说出自己的上学方式,能对自己的上学的情况作出
7、正确的解释,并能正确估计出结果。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总结,初步建立“千米”、“距离”的概念先让学生想一想,再找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分组讨论把学生分为步行、乘坐公交、开车三组,带入不同情境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广泛讨论,完成小组内预设目标。能运用千米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估测能力。我们来估计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引导学生通过步测、目测、对比测量等方法,估计出教室的长和宽,在已有掌握长方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长和宽的概可以进行步测、目测、对比测量等方法测量。相互交流不同方法所取得的数据。念,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观察图形,总结已有知识,求出需要答案。体会不同方法得到不同结
8、果的学习乐趣。解决问题环节三:巩固提升1. 做一做。2. 填空。 300厘米( )米4千米( )米700米 300 米( )千米 3千米1 千米( )米 3、小帅跑了 5圈,他一共跑了几千米?4.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 308千米。他们上午 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 80千米,中午 12时能到达吗?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距离观念,印象更深刻。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距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环节四:全课总结梳理本节课在知识方面及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谈收获。作业/拓展 教材练习六第 1、2、3、4 题。板书设计:米与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 米 1Km=1000m3千米=( )米 5000 米=(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