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象,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 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人们很少能见到活象,却能得到死象的骨路。依据死象骨路的模样来想象活象的样子,所以人们据以想象的东西都叫做“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
2、“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词作品里,意象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意象都是富有情感性的。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在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诗要动人
3、,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或较浓的浸染情思的意象。 了解这些意象群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读古诗的情感载体意象,对之进行多维解读,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也是鉴赏诗歌的方法之一。 袁行霈:“如果作家所感受的情感活动的性质是消极否定的,其情感作用方向是消极向下的,那么最终形成的意象,其力的作用方向也应该是低回向下的。”,二、意与象的结合 一象一意 :捣衣、砧声 一象多意 : 多象一意: 松、竹、梅: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象征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 意与象合的情形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有一共同特点或共同要求,那就是两者相得妙合,如同水乳交
4、融,浑然一体。 一是突出意的深刻性和独特性。这类作品往往以情意的魅力吸引读者,留给读者以“意”的回味。 二是突出象的鲜明性和意味性。这类作品以意象形式的优美和奇特吸引了读者。,三、意象作用: 1、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审美的愉悦。 2、留下空白,增加了诗的张力。 3、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4、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景物的描写,一般都有这一作用。以景衬境。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
5、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5、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6、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7、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
6、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四、了解诗词中出现的传统意象的含义 1、杨柳 (1)离情别绪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折柳送别。离情别绪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零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
7、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 (2)妓女: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2、雁 (1)羁旅之思: (2)书信:(苏武牧羊的故事) (鸿雁尺素双鱼、锦书、彩笺、青鸟 )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
8、信的人。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 “雁序”:飞雁的序列,有用“雁序”喻兄弟。吴文柔谒金门P309 “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 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 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杨万里初入淮河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
9、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这组诗是他来到原为北宋腹地,当时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的四首绝句。诗题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 第四首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统治之苦以及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向往。前两句说中原父老见到“王人”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后两句借羡慕能南飞的鸿雁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却是”为反是、倒是之意:羡慕的是鸿雁一年一度的南归;遗憾的是鸿雁不解人意,不能代为
10、传达这故国之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3、鸥鸟 列子黄帝鸥鹭忘机,鸥盟,远离尘俗,没有私心杂念,高蹈,隐居,没有机心 4、秋扇:被遗弃的妇女悲惨命运 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王昌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5、登高、登楼、登台、登临:思乡、感怀 汉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作于唐代宗
11、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他的生活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欧阳修黄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
12、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此诗于作者谪居夷陵经过黄溪作,登山临水之际,抚今伤古,感慨良多,遂有此诗。 首联以“恨”、“愁”二字点明主旨,为全篇定下基调。 诗的前六句表现的是登山临水的感慨,各种愁绪情怀纠结于心,句句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被贬的良多沉痛:登山临水之怅恨,九回盘桓之愁肠。苍烟萦绕之万树,幽暗陡峭之峡谷,满川挥洒之明月,凄苦哀婉之猿啼。由于满怀的愁情,山水明月、烟草树木都为之黯然失色。各种愁怨层层盘结,又何况临近年关,而自己在他乡羁旅,只能借酒浇愁。在悲极之中,诗人笔锋一转,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13、情绪顿然一转,于解嘲中放达乐观,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6、“捣衣”和“砧声”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颔联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
14、天地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傍晚时分天气更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首小令通过对深院小庭夜深人静时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拢的月色,着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勾起
15、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曲名捣练子,即以咏之,乃唐词本体。首二句言闻捣练之声,院静庭空,已写出幽悄之境。三句赋捣练,四、五句由闻砧者说到砧声之远递。通首赋捣练,而独夜怀人情味,摇漾于寒砧断续之中,可谓极此题能事。,7、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思念故土、失国之痛明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
16、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 词全用比兴手法写景寄意。上片通过春光被雨打风吹去、只留得落红无数的景象,暗寓明王朝的倾覆;下片借怀人与杜鹃啼血的描写,实抒复国希望与亡国哀痛。通篇由景生情,又融情于景,委曲以达其幽深哀婉之情。,、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凄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17、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词人连用“孤馆”
18、、“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的伤悲景物于一境,也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阳沉沉,逐渐西暮,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8、鹧鸪 、鹧鸪的鸣声悲婉 凄切,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最能唤起人们不尽的乡愁 。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鹧鸪的叫声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以此表达思念之情。C、鹧鸪喜雌雄对鸣,一
19、唱一和,借喻夫唱妇随,或者反用,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孤寂思念之情。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就以鹧鸪 的成双成对来衬托女子的孤单寂寥。 感叹时光流逝之无奈;寄伤时忧国、家国兴亡之思;羁旅乡思之愁等。,9、燕子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词人以“燕双飞”乐景反衬“人独立”的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
20、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微雨”状出心境阴郁苦闷。以“落花”之动衬托人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思念的绵长;以“燕双飞”来配“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无一字提到情愁而情无限愁不尽,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 B、春天的象征 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C、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唐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
21、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 堂前燕,既暗示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清朱彝尊同沈十二咏燕:“节物惊人往事非,愁看燕子又来归。春风无限伤心地,莫近乌衣巷口飞。”这首咏物诗,写燕子逢春归来,激起诗人对物换节移的感叹。诗中巧妙地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虽也有对自身门庭衰落的伤感,但无疑较纯粹怀古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从“惊人”“往事非”、“愁看”、“无限伤心地”、“莫近”等用语来看,显然寄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10、寒蝉 A、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
22、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B、秋蝉命在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惨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11、落花 宋词中经常使用“落花”意象,落花凋零,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一幕,都会觉得一种不可自制的悲伤。看落花的人,由落花生命的逝去,而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从而产生了一种命运无常的悲
23、戚心理。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艺术内涵的意象。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12、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意象歌 路边青草门前柳,月洒清辉是离愁。风急雨密霜露重,烟斜雾横多烦忧。 浮萍秋蓬若飞絮,游子漂泊似云游。豪情悲情同举杯,壮怀相思俱登楼。 落花残红感伤逝,
24、斜阳余晖寄哀愁。梧桐芭蕉生惆怅,落叶萧萧水悠悠。 松竹梅菊高格调,瓦松桃李多下流。杜鹃啼血猿哀鸣,行不得也是鹧鸪。 鸡豚狗彘闹田园,雁去衡阳不停留。灞桥长亭离别地,举手劳劳送行舟。 笙管笛箫吹乡思,折柳捣衣思远游。更深漏断人徘徊,烛尽灯残意踟蹰。,一离别漂泊篇 长亭短亭,送别之地;灞桥折柳,别情依依。南浦芳草,相思凝碧。离歌阳关,回肠荡气。孤帆远影,目送君去。明月传讯,千里茫茫;古今同望,一轮沧桑。鸿雁青鸟,锦书慰情;双鲤尺素,寄托怀想。寒砧声声,旅人忆乡。莼鲈之思,乡韵悠长。寒蛩断续,心悲秋凉。飞蓬浮云,漂泊孤翔。杨花飘零,班马离伤。二 愁思篇 雨打芭蕉,滴滴清愁,秋雨梧桐,点点忧伤。湘竹泪
25、染,悲苦凄惶。雨中空结,愁蕴丁香;落花伤春,眷恋良辰;无限萧瑟,尽在残阳。昏鸦几点,寒蝉低泣,猿鸣凄清,杜宇悲凉。鹧鸪啼鸣,艰险忧愁;风雨迷离,心境苍茫。流水绵绵,愁满春江;江波浩浩,无限时光。草木繁茂,反衬荒芜;黍离之悲,故国兴亡。新亭对泣,忧国伤时,新丰才子,不遇自伤。三 高洁篇 香草兰芷,美德理想;梅菊松柏,高洁傲霜。竹有高节,凌寒虚心;莲本君子,永溢清香。蝉喻高洁,冰雪晶莹,梧桐贵雅,堪栖凤凰。东篱采菊,逸士高情;隐者何处?五柳三径。白云松风,聊以寄兴。归鸟思山,鸥鹭结盟,皆言淡泊,自然心性。四其他红豆相思,莲子传情。红叶题诗,流水盈盈。喜雨润物,生机勃发;花开灿烂,美丽人生。鸿鹄青云
26、,志如鲲鹏。蓬莱瀛洲,瑶台仙境。西楼怀旧,绿窗闲庭;梨园演艺,歌舞升平。柳营楼兰,边塞长风;守边骁将,国之长城。中流击楫,复我金瓯;投笔辞第,沙场纵横。热血化碧,正义豪英。不屑折腰,抱柱守盟。杜康豪饮,雕虫书生。高山流水,难觅知音。巴人俗曲,雅乐阳春。后庭亡国,霓裳空闻。劳歌惜别,关山伤离;羌笛胡笳,征人忧心。白云苍狗,沧桑无痕。,四、意象结构的组合方式 1、并置式组合: 意象和意象之间直接拼接,表面看是词语的连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商山早行温庭筠(yn) 晨起动征铎du,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叶落山路,枳zh花明(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f雁满回塘。 槲
27、(h):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这清幽冷寂的环境,烘托渲染了游子的无限离愁乡思。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
28、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元周德清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即景:写眼前景物。新月初学扇:比喻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塞鸿:边地的鸿雁。 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七种意象,整齐排列,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了七幅不同的风景画,千姿百态,各放异彩,组合成一幅浔阳江边清秋晚景图。 明李攀龙长相思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
29、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秋风、秋叶、梧桐、砌蛩、树鸟、塞雁,表达思乡之情。,2、对比式组合 意象间关系是对立的,达到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莺声”“红英”“青梅”,极富春的特征,足以将无边春色展示具体。“色”与“声”,“青”与“红”,“老”与“小”,对照映衬,生动鲜明。 “将阑”、“渐老”、“落尽”而“小”,次第分明,动感强烈,写出春事阑珊的衰残变化。 玉楼春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
30、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桃溪”、“秋藕”一暗一明,分点春、秋;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3、相交式组合 交叉:意象与意象之间彼此包含,即互文的写作手法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4、递进式组合 递进式组合具有一种叙述性的情节性的特点,因为诗歌从跟本上说是一种时间艺术,按照时
31、间顺序来安排意象这种结构方式可以称作是递进式组合 蒋捷虞美人:按照时间顺序递进,少年壮年暮年,红楼客舟僧庐 少年听雨红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讲解的方便把意象分门别类介绍,其实一首诗中往往兼用多种意象组合方式。,五
32、、欣赏意象要领1注重整体感知 有许多意象是篇章意象,也有些意象是局部意象。对篇章意象需要整体感知,对局部意象则容易忽略整体感知,如果没有整体观照,势必会误读意象,误读作品。2充分感受“象”感受“象”实际是对意象的“形”的认读、联想、想象。古往今来的好诗好文只要有意象,都必定有值得品味的鲜明生动的“象”。对“象”的感受可以是读作品的目的,因为美学分析也是文学欣赏的一种;这种感受也可以是读作品的手段,即通过感受“象”而悟得“意”,达到得“意”的最终目的。,3细心体会“意”象和意两方面都很重要,但相比而言,意更重要,因为写意抒情是文学创作最常见的目的,所以解读意象,一般都会追问意象的情意内容。当然,
33、由于意象的象征和暗示手法的运用,探求意象之意有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再细心。4学会知人论世简单地说,知人,就是了解作者;论世,就是了解时代背景。任何意象都是用来表达作者的特殊经历或特定感受的,任何有代表性的意象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就像任何树苗产都生于特定的土壤一样,我们借助于观察和分析土壤,可以获得对树苗的丰富认知;我们借助于知人论世,可以获得对作品意象的深刻感受、理解。,南北朝的民歌: 南朝民歌清新秀美,婉转多情,北朝诗歌苍凉壮阔,刚健豪迈,因为其意象群不同。 动物南朝:鱼,伯劳,飞鸿,蚕, 北朝:马,牛,羊,鹞子(鹰),猛虎,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34、 植物南朝:芙蓉,莲,梧桐,梅,乌桕,蒲,兰。 北朝:草,枣树,松柏,树。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建筑与环境南朝:青楼,板桥,洲渚,渡头,西洲,江津湾, 北朝:穹庐,旷野,黑山,黄河,陇头,秦川, 一个成熟的诗人拥有自己独特的意象群,意象群对诗人的风格影响非常大 屈原:香草,美人,(奇幻绚丽浪漫的风格) 李白:大鹏,明月,剑,侠,黄河,大江,以及许多想象,夸张的意象(豪迈壮阔浪漫的风格) 李清照:黄花,玉蕈,西风,黄昏,细雨,秦楼(清新优雅幽怨的风格) 辛弃疾:吴钩,苍江,危楼,金戈铁马,危栏,刘裕,孙权,刘备(慷慨激昂的风格),松竹梅“岁寒三友”的来由: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
35、文豪苏东坡遭到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
36、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杜甫登高: 风急
37、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首诗的意象组织十分紧密,特别是首联和颈联,意象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用字遣词极为精当,无一虚设。 “万里”一联关合多层意思,且不觉堆砌,历来为人所激赏。 对此罗大经说道:“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十一) 另有人则云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况当秋风萧瑟四可悲,登台易生悲秋五可悲,亲朋凋零独去登台六可悲,扶病而登七可悲,此病常来八可悲,人生不过百年却在病愁中过却九可悲。 这里万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诸多意象交错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序而无时序,交织共时,一目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