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研究生姓名 许 晓 指导教师姓名 许 星 专业名称 设计艺术学 研究方向 服装设计及理论研究 论文提交日期 2014年3月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中文摘要 I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中文摘要 孔府旧藏服饰包括元、明、清几代数以千计的衣、冠、袍、履等,其中以传承的明代服饰最为珍贵。孔府旧藏明代服饰门类、品种繁多,传承、保存完好,是明代历史文化的瑰宝。其丰富的款式造型,精美的图案纹样、精致的工艺技法,是明代服饰艺术成就的高度展现,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审美特质。 本文采用文物考证和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对孔府旧藏明代服饰进行细致的研究,包括研究服饰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服饰分类等,着重分析服饰的款式特征、图案纹样、工艺技法等,并结合绘制的服饰款式图、纹样线图,系统的对孔府旧藏明朝服饰作了详尽的考证和论述。 在对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体研究的视野系统阐释和论述了服饰折射出的艺术特色和精神内涵,探索上层社会政治、文化视角下服饰所产生的艺术之美,以及服饰所蕴含的规范的礼教道德和鲜明的文化精神特质。 关键词:孔府旧藏、明代服饰 、艺术特色 作 者:许 晓 指导老师:许 星 Abstract Study on the Clothing of Ming Dynasty from the
3、 Collections of Kong Family Mansion II Study on the Clothing of Ming Dynasty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Kong Family Mansion Abstract Clothing from collections of Kong Family Mansion includes thousands of clothes, crowns, gowns and shoes etc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which inherited clothes of Ming
4、 Dynasty is the most precious. The clothes of Ming Dynasty not only have abundant kinds and varieties, but only the inheritance and storage are perfect, so it is the treasure of historical culture. Its ample style, beautiful and elegant technique are the high exhibition of Ming Dynasty clothing art
5、achieve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unique cultural and beautiful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adopts methods of historical relic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applying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urses such as history, folklore, art, etc to make careful research on clothing of Ming
6、 Dynasty from collections of Kong Family Mansion, includ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clothing classification of it. It analyzes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 pattern, craft technique, etc emphatically by combining charted clothing style picture and pattern picture to systematically ma
7、ke detailed research and illustration for clothing of Ming Dynasty from collections of Kong Family Mansion.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for it, it makes systematic illustration and discuss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reflected by clothing from the prospect of the whole rese
8、arch, and explores politics of the upper class, artistic beauty generated from cultural prospect as well as regulated ethics and moral, distinct cultural and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implicated by clothing. Key Words: collections of Kong Family, clothing of Ming Dynasty ,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W
9、riter: Xu Xiao Instructor: Xu Xing 目 录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4 1.1孔府的历史背景. 4 1.2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文化背景. 5 1.2.1、明代皇帝的加赏封赐 5 1.2.2、衍圣公与命妇的政治、礼仪活动 5 1.2.3、府内生活遵循礼教 6 1.3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分类. 6 1.3.1、衍圣公朝服、公服、常服 7 1.3.2、命妇冠服 8 1.3.3、皇帝赐服与吉服 9 1.3.4、便服 10 第二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款式 11 2.1男服主要款式. 11 2.1.1、衣和裳 11 2.1.2、袍服 13 2.1.3 搭护 20 2.2
10、女服主要款式. 21 2.2.1、衫 21 2.2.2、袍服 25 2.2.3、裙 27 2.2.4、比甲 29 第三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纹样 30 3.1纹样分类. 30 3.1.1、动物纹样 30 3.1.2、花卉植物纹 36 3.1.3、自然气象纹 40 3.1.4、几何纹样 42 3.1.5、其他纹样 44 3.2纹样在服饰中的装饰布局. 45 3.2.1、云肩和横襕 45 3.2.2、胸背与补子 46 3.2.3、四方连续的形式 47 第四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面料、工艺 49 4.1丝绸面料分类. 49 4.1.1、柔软轻盈的纱、罗 49 4.1.2、光亮平滑的缎 50 4.1.
11、3、细腻平挺的绢 50 4.1.4、爽滑平顺的绸 50 4.2工艺. 50 4.2.1、色彩丰富的妆花工艺 50 4.2.2、奢华的织金工艺 52 4.2.3、娴熟缜密的刺绣技艺 52 第五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特点 56 5.1织绣华服、霓裳羽衣展露的艺术风尚. 56 5.1.1、款式美款式造型的功能与审美 56 5.1.2、纹样美图案纹样的内涵与意境 58 5.1.3、材质美服饰材质的质感与美感 58 5.1.4、技艺美服饰工艺的技术与艺术 59 5.2襟袖罗裙、长袍玉带展露的精神追求. 60 5.2.1、仪表风范与礼教道德 60 5.2.2、祈福情节与吉祥心愿 61 5.2.3、情感表达
12、与生活理想 62 总 结 64 参考文献 65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67 附录一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款式与其他明代服饰款式相似对照 68 附录二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纹样与其他明代丝绸纹样相似对照 71 致 谢 75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绪 论 1 绪 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孔府档案五九卷明朝官服款式抄单中记载:“明朝衣服:蓝色衣领蟒袍,身长三尺四寸五分、袖长三尺一寸、袖肥二尺五寸大红元领官衣,身长三尺四寸袖长三尺四寸五分”1孔府档案五九卷中记载明朝衣冠、配饰一共17件,其中7件服饰细致记录了服饰数据。孔府档案作为记载孔氏家族各项活动的私家档案,其应是最早记录明代孔府
13、服饰款式数据的证明,可以看出在明代,服饰的重要地位以及孔氏家族对于服饰的重视。 孔府旧藏的衣冠和饰物过去均存于孔府的前堂楼上,衍圣公都视若珍宝,世代相传,慎重保管。1948年6月曲阜解放后,还接收了很多明代服饰。建国后经专家鉴定,只有祭帽和护膝等定位元代衣饰,其余百余件,均列为明代服装。此后,原藏于孔府的明代服饰,向省博调拨移交数次,孔府旧藏明代服饰分别存放于山东博物馆和曲阜文管会。2012年8月山东博物馆举办了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展出了近百件馆藏孔府服饰精品,其中包括山东博物馆馆藏的30多件明代服饰。2013年5月国际博物馆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山东博物馆又借调曲阜文管会馆藏的明代服饰进行
14、展览。这两次展览使大部分孔府旧藏明代服饰得以真正、全面的展现在众人眼中。 在服饰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所著写的关于明代服饰文化、明代服饰艺术等方面的书籍较多,如沈从文著中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黄能福、陈娟娟、黄钢著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高春明编著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等书籍中对我国古代服饰发展脉络、发展变化有着细致的研究,其中搭配图片与文字解说对明代社会文化、明代服饰文化以及明代服饰艺术有着系统而直观的研究,但是针对明代服饰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明代画像和明代墓葬出土文物,只是对孔府旧藏服饰中个别服饰略有提及。不过,这
15、些优秀的书籍为本文研究明代背景下的孔府旧藏服饰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衍圣公府见闻(孔繁华银著,齐鲁书社,1992年)与孔府内宅生活(孔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 第二编M.济南:齐鲁书社, 1980年,第115页 绪 论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2 繁银、孔祥龄著,齐鲁书社,2002年)叙述了孔府旧藏衣冠及饰物用场规矩,虽对孔府旧藏服饰款式、造型并无介绍,但对孔府旧藏服饰的文化背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山东省博物馆藏珍(鲁文生主编;山东博物馆编,山东博物馆出版,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年)、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
16、、曲阜文物局编,齐鲁书社,2013年)、济宁文物珍品(济宁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2010年)都是孔府旧藏明清服饰的图册,其内容主要是服饰图片、简要服饰说明,对本论文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服饰基础数据。另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常沙娜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一书中对墨绿地妆花纱蟒衣、彩绣花鸟纹褙子、桃红纱地彩绣云蟒裙等服饰的面料、织造工艺、刺绣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明代的服饰存世量较少,且多为墓葬出土,如北京定陵出土的明神宗帝后服饰、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出土服饰、宁夏盐池冯记圈明墓出土服饰等,这些出土明代服饰因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面料破损、
17、颜色褪色等情况。对于明代服饰的研究,人们也只能从书籍、墓葬出土和古代绘画中拼凑明代服饰的样貌,而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作为历代衍圣公家族妥善保存的服饰,实物大多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并且涉及明代不同时期的服饰实物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孔府传世的服饰包括元、明、清几代数以千计的衣、冠、袍、履等,其中明朝服饰最为珍贵,它涵盖了朝服、公服、常服、礼服、吉服、便服等男女服饰种类,它丰富的款式、精美的图案纹样、精湛的工艺手法,是明代服饰艺术的高度展现。孔府旧藏服饰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载着逝去岁月的各种信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风土民情、百工技艺、审美观念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对研究和了解
18、明代服饰的发展史、服饰的艺术特点以及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有着一定的学术意义,对整个明朝服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美学价值,对现代服装的设计亦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然而这些异彩纷呈、精美华伦的明代服饰也因为时间久远的关系有残损、劣化,通过对这批珍贵文物的信息分析整理,有益于对残损衣物的修复或复制工作,对孔府旧藏服饰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绪 论 3 以文献考证与文物考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运用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资料、传世画像等资料的收集,对服饰的穿着场合、穿着要求、服饰等级区分等进行分析。通过
19、实地调研、文物考证对服饰的结构、面料、纹样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绘制出服饰款式、纹样图,力求准确。 文献研究法:文献包括历史书籍和本课题相关的服饰资料书籍,通过对明代服饰(包含明代服饰文化、明代的服饰艺术等方面)、明代传世画像、孔府的历史背景、明代衍圣公家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有关理论、文献进行资料收集,进行细致的阅读与整理,为孔府旧藏服饰的分类、款式、纹样、工艺的分析进行了铺垫。 实地调研法: 实地考察了2012年8月山东博物馆举办了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和2013年5月国际博物馆日的展出,拍摄了大量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图片。并实地去孔府及曲阜档案馆调研,在文物局和档案馆人员的帮助下得到了相关的资
20、料。 对比分析法:在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之后,对自己所整理来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明代墓葬出土服饰,包括北京定陵出土帝后服饰、南昌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服饰、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出土服饰、宁夏盐池冯记圈明墓出土服饰等,并对其中相似或相异的款式、纹样、工艺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四、创新点 研究视角与内容的创新:目前国内对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的书籍较少,本课题是对孔府旧藏明代服饰艺术特色的研究,包含服饰的款式、纹样、工艺。并结合对比明代出土服饰、丝织品等,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与对比分析。 在研究方法的创新:笔者通过多方面的图片收集与多次的实地考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绘制了部分服饰
21、的正面、背面以及展开图,并绘制了部分服饰背面和隐藏于服饰细节中的纹样,将研究成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于文章之中。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4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1.1孔府的历史背景 孔府的规范名称为衍圣公府,是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 “衍圣”含有圣人教化绵延广被、圣人后裔繁衍茂盛之意,是专为孔子后裔而设的一个爵号2。在封建时代,公是最高等级的爵位称号,所以衍圣公是爵位名称。衍圣公这一爵位称号始封于北宋时期,至和二年(1055年)北宋皇帝下诏,改至圣文宣王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此后“衍圣公”爵号,除在元祐元年(1086年),一度改奉圣公外,一直保持未
22、变。1920年,第七十七代嫡孙孔德成袭任衍圣公,他也是历史上的最后一位衍圣公。衍圣公这一爵号历时八百八十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共有32代孔子嫡孙沿袭“衍圣公”称号。 关于“衍圣公府”的历史,要追述于宋徽宗时期,孔府家宅因跟随“衍圣公”称号的命名而被称作“衍圣公府”。那时 “衍圣公府”附设于庙内东侧,孔子后裔在此而居,又被称作庙宅,办公之处被称为袭封视事厅。在明朝以前,孔子后裔并无建设府地的资格。明朝时,衍圣公府获得了空前繁荣。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敕修建衍圣公府,自此,庙和宅得以分立。百年之后,孔府进行了重建。明正德七年(1512年),将城东八里旧曲阜县城迁建与此处,而曲阜
23、县城的中央就是孔府。而后因为李东阳和严嵩当朝权贵的直接参与,孔府又继续翻修与扩建,孔府的建设形成空前的规模,形成了现在前堂后寝的建筑布局。 在明代,孔府的面积合现在的市亩共100多万亩。孔府楼堂厅堂繁多,遵行着严格的等级尊卑制度,在官署、宅院上有着严格的区分,并呈现以其中轴线为主的排列布局。按照其纵向线可分为左、中、右三路,在孔府中路前部,是衍圣公的衙署,衍圣公接圣旨、办理公务、接待宾客的地方,有大堂、二堂、三堂之分,依据所要办理的公务的庄严程度来选择大堂。中路的后部为衍圣公及家眷的内宅住处,封闭极为严格。孔府的中路两侧分为东路西路,又被称作东学、西学。其本意应该是学馆,但东学违背其本义,是家
24、庙、祠庙、九如堂以及衍圣公和娘家人的住宅等,基本为祭祀之用。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南北花厅等,此地环境幽静,是供衍圣公接待宾客或读2曹兴民. 盘根错节的古树:阙里孔氏家族文化与孔府M .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9页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5 书、学诗习礼之用。此外,孔府府内上下官员和仆役数量繁多,官员职责分明,内宅规矩繁琐严格,在封建时期孔府是一座典型的贵族庄园。 孔府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孔府内珍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包括服饰衣冠、玉器、字画、瓷器等均为传世之物。历史上每次改成换代之后,前朝的服饰、文物都会毁掉,一般不敢收藏,孔府却不受其影响,这
25、也因其世袭罔替和特殊的贵族地位才得以保存如此大量的珍贵文物。 1.2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文化背景 1.2.1、明代皇帝的加赏封赐 明朝统治者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采用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因而受到极度的尊崇。明代统治者不仅对孔子追谥加封并优礼孔子的后代,所以从明太祖开始,明代的历代统治者都对衍圣公及其后裔恩渥备加,对其加功封爵并赐予田地、宅院、冠服与饰物等。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中最为珍贵的就是皇帝赐服,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明代皇帝赐衍圣公服饰的记载:明洪武二年,明太祖赐衍圣公孔彦缙一品服色3;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赐衍圣公孔彦缙一品金织衣4;景泰三年,衍圣公孔彦缙入朝,
26、赐三台银印如正一品、玉带、织金麒麟衣5;弘治十六年,明孝宗赐衍圣公孔闻韶玉带麒麟纻丝衣一袭6;成化元年,驾幸太学后三日,赐袭封衍圣公大红织金麒麟紵丝衣一套、犀带一条、纱帽一顶7;万历四年,上御皇极殿、文武百官以幸学礼成致词称贺,衍圣公孔尚贤率三氏子孙祭酒孙应鳌等率诸生各上表谢,赐衍圣公及颜孟博士三氏族人冠带袭衣8。 由此可以看出明代皇帝不仅会在衍圣公袭封之日赏赐服饰,驾幸太学时,也会给参加观学礼仪的衍圣公赏赐服饰。明代皇帝对衍圣公赐服,其目的也是为了维系君臣关系,赐服也是皇帝恩宠衍圣公的特殊手段。 1.2.2、衍圣公与命妇的政治、礼仪活动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中,除了皇帝赐服、日常便服,就是衍圣公
27、和命妇在参与政事、3曲阜县志 乾隆甲午新修圣化堂藏版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第213页 4(明) 余继登辑.典故纪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第114页 5曲阜县志 乾隆甲午新修圣化堂藏版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年,第215页 6(明)李东阳等撰.明孝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964年,第3780页 7(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 万历朝重修本M.北京:中华书局, 1989年,第589页 8(明)顾秉谦等修.明神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968年,第1238页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28、 6 礼仪活动时所穿着的服饰。 明史职官志二载:“衍圣公,孔氏世袭,正二品。袍带、诰命、朝班一品。9”首先,作为文臣之首的衍圣公,每次朝会大典,朝拜皇帝、或新帝登基、贺万寿圣节等都需穿冠服进京朝贺。皇帝驾临国学、幸学衍圣公也要穿冠服观礼。其次,明代衍圣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祭祀和管理,包括衍圣公每年祭祀孔子的典礼;管束孔氏族人、惩罚违规族人、修订家乘族谱、家法族规;管理诸圣后裔;派健丁守护林庙,林役守护孔林;保举曲阜知县和典籍官、管勾官、司乐官、掌书官等衍圣公属官。所以衍圣公在本府接见下属官员,接圣旨,在府内大堂宣读圣旨、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或在孔子诞辰祭祀孔庙,再加各州、府的官员来曲阜拜孔
29、庙、路经曲阜巡查工作以及专程来府拜谒衍圣公,衍圣公都要穿官服接见处理。 命妇是获得朝廷封赐的衍圣公的妻子或母亲,她们依附于衍圣公的身份,并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利,社会地位比较高,衍圣公的封爵与夫人的受封都需穿冠服接受庆贺,衍圣公大婚、续娶以及衍圣公与夫人的寿辰等,都要根据不同场合穿着不同类型的服饰。 1.2.3、府内生活遵循礼教 孔府旧藏的衣冠和饰物过去均存于孔府的前堂楼上,用方形黑皮箱盛装,皮箱四周均有圆铜钉。这批珍贵的文物保存的相当完好,这与衍圣公的府内生活遵循礼教规矩有直接的关系。在明代,这种华丽贵重的衣物都有严格的礼法规定,大多时间是放在衣箱由专门仆人保管,衍圣公的官服、夫人的礼服都是根据
30、礼节、场合按照规矩穿着。而皇帝赐服这类极其珍贵的服饰都视作珍品,当珍宝供奉,入库珍藏保管。对于赐服等尊贵服饰的保管也正是当时儒家文化中对皇权的忠诚和对荣誉的珍视。 根据孔府内宅生活中描述,孔府内,管理衣物的仆人众多且职责分明,有专人负责找衣、换衣、管理衣箱、登记衣物造册等,她们专门管理,不能逾职。一些珍贵的服饰,需要按照季节取出来晾晒,并折叠放好。而日常所穿便服,会随时更换,都有仆人随时取出,以便随时穿戴。除皇帝赐给衍圣公与夫人的官服外,府内还要自做服饰。 1.3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分类 孔府旧藏服饰有百余件明代服饰,因服饰以穿着为第一特性,所以按照穿着场合9(清)张廷玉等撰.明史 第六册M.北
31、京:中华书局, 1995年,第1791页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7 分类可以分为衍圣公正式的冠服:朝服、公服、常服;命妇正式冠服;具有最高荣誉的服饰:皇帝赐服;吉庆场合的新服饰类型:吉服;以及日常生活着装:便服。 1.3.1、衍圣公朝服、公服、常服 1.3.1.1、朝服 明史舆服志中讲到明代文武官员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时穿朝服。朝服等级地位较高,作为明代官员的议政官服。梁冠、赤罗衣、赤罗裳是朝服的标志搭配,无论是文武官员还是法官都穿此制式,展现出朝服体系“一元化”的特点。明史舆服志中也规定了明代朝服由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赤罗裳
32、、赤罗蔽膝、大带、革带、佩绶等组成。 明代朝服,不分文武,都戴梁冠。梁冠作为礼冠,其之上的梁数是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梁数有一梁至八梁不等,而梁数的越高代表的品级越高,据明会典记载,公冠、侯冠、伯冠分别对应八梁、七梁、六梁,一品冠为七梁、二品冠为六梁、三品冠为五梁、四品冠为四梁、五品冠为三梁、六品七品冠为二梁、八品九品冠为一梁。孔府旧藏的明代进贤冠即五梁冠,延续了东汉以来的冠、帻结构,五梁冠组成由颜题、带有五道横梁的冠顶、云翅组成。颜题与云翅上装饰有精致的金色凤纹、团花纹样。孔府旧藏五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罗中单,是衍圣公所穿的一套朝服。明代官服传世品很少,这套服饰作为现存于世的较为完整的一套
33、朝服,是十分珍稀之物。 1.3.1.2、公服 公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官服之称,是以服色五等来分别品秩高低;唐朝时,公服又称从省服,与朝服同,是在朝服的基础上去其蔽膝、剑、纷;宋代公服即常服,并无严格分明。而明朝公服,不仅单独成系列,且形制完备,冠履配套,等级分明,这是前此各朝所不能与匹的。 明史载:“在京文武官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公服。在外文武官每日清早公座亦服之。10”明代公服由:皂沙幞头、圆领右衽袍、笏、单挞等组成,圆领右衽袍材质一般用纻丝、纱罗绢等材料制作。 孔府旧藏的赤色罗素面袍、展角幞头都属于衍圣公公服。衍圣公展幞头是用漆纱制作,幞头的后部有一条长条形的插管,左右各
34、一展角,是用铁丝做成的三角形轮廓,10(清)张廷玉等撰.明史 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95年,第1636页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8 两端略向上翘,展角的尖端可以插入幞头后部的插管中,展角外面覆以黑纱。 1.3.1.3、常服 隋朝时期常服也称为宴服,其形制为圆领袍,较祭服、朝服、公服更为方便,是天子与百官经常的穿着;唐宋时,以紫、绯、绿、青等颜色品色服来标明等级,黄色用作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宋代时还沿用唐代佩带鱼袋,用以区别官品。到了明代,常服制度发展更加完善。常服作为明代冠服制度中重要的部分,官员品级分类明确,服饰形象极具代表性。 衍圣公常朝视事时穿常服。
35、常服由乌纱帽、团领衫、束带组成。常服的穿着相对于朝服、公服来讲在形制上和场合上相对随意、频繁。乌纱帽是明代官员穿着常服时搭配的冠帽,由幞头演变而来。乌纱帽的造型并不像梁冠有等级之差,明代文武官员有官职者皆戴此帽,所以明代戴“乌纱帽”也成为官员特有标志。明史舆服志中介绍了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彩绣,并没有规定品级所对应的服饰颜色,而官品级别是用补子来衡量。 明代的补子是沿用元代胸背的设计。补子在文献的记载中初见于明嘉靖年间,是指单独制作又订缝于衣服上的补子。常服的等差标识利用补子来区分。明史舆服志记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36、;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11”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文武官同用补子来辨地位、识身份,这也是常服补子的主要特点。 孔府旧藏的云鹤补红罗袍和平翅乌纱帽是明代一品官员的常服制官服。乌纱帽以细篾丝编成外框,再用乌沙覆外,涂上黑漆。其围绕头部的圆形隆起被称作前屋,而后部隆起称作后山,共同组合成乌纱帽前低后高的造型。左右平展所出的二翅为帽翅,帽翅为椭圆形状,以铁丝为框,外面覆有乌纱,薄纱自然呈现出水波形的纹理,并分别插在帽后管中。 1.3.2、命妇冠服 衍圣公的妻、母等直系亲属,即命妇。命妇本无多少参政权力,但由于衍圣公经常
37、盘植于官场,故命妇对政治生活也会有一些影响。明代品官命妇服饰式样与后妃、1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 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95年,第1638页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9 庶民妇女都不相同,是明代妇女服饰体系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可以说命妇是女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其服饰式样自成体系。具体而论,命妇冠服可以划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都是在非常隆重的礼仪场合使用。 明朝规定,凡命妇入内,朝见君后,在家见舅、姑、并夫、及祭祀、则服穿礼服12。常服即燕居时穿着的服饰。品官夫人依朝廷所定制度与各自丈夫的官级,制定相应的冠服。朝廷所颁布的命妇服饰制度有变化,而命妇冠服随夫
38、之官差又有差别。 孔府旧藏的赭红凤补女袍、绿罗织金凤纹女袍都是命妇女礼服。命妇冠服是命妇身份的体现,命妇不同于一般的庶民百姓,其冠服可以使用更高级的面料、纹样,更可以佩戴更为华贵的首饰。命妇冠服,也是平常的妇女人家所不能穿戴的。 1.3.3、皇帝赐服与吉服 1.3.3.1、皇帝赐服 所谓赐服,是皇帝赏赐给身边宦官以及大臣的服饰,并允许其特例使用。能得到赐服对当时的官宦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赐服包含朝服、蟒袍、冠、靴、玉带、匹料等。赐服虽不在品级制度之内,但却有一定的等级之分,明正德年间,赐服的等级为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在明代服饰史上,明代皇帝赐予臣下的装
39、束一般是最为高级的面料、工艺和纹样。孔府旧藏斗牛补青罗袍上面装饰有斗牛纹补子,是明代皇帝赐予的赐服。 1.3.3.2、吉服 周礼中曾记载我国古代吉礼为五礼之冠,是祭祀天地人鬼之典礼,在传统上,吉服的功用是以祭祀为主的祭服,其制如玄端。随着朝代的更迭,吉服的服制也在随之变化,宋时,朱子语类载:因论丧服,曰:“今人吉服皆已变古,独丧服必欲从古,恐不相称。13”明代,把用于时令、节庆活动、寿诞、筵宴等各种吉庆场合的服饰,称为吉服。明代吉服并未进入冠服制度之中,到清代时,吉服才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归入冠服制度。 吉服虽不见于明代服饰制度,但在各类典章政书中都有关于吉服的记载,明会典记载:“凡正旦节,自十
40、二月二十八日起、至正月二十日止、百官俱吉服。冬至12(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 万历朝重修本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9年,第1569页 13(宋)黎靖德编.朱子语录M . 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2275页 第一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概述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10 前三日、后三日、圣节前三日、后三日、俱吉服。14”明史记载,南京御史孟一脉万历六年五月上言中道:“遇圣节则有寿服,元宵则有灯服,端阳则有五毒吉服,年例则有岁进龙服。15” 明代出土或传世的吉服和节日应景补子数量繁多,如定陵出土的大红洒线绣百子衣、玉兔衔灵芝寿字补服、绣洪福齐天补服、洒线绣端午五毒补等,均为皇后所用吉服,又
41、如各类应景补子:元宵应景补、七夕应景补、中秋应景补、重阳应景补等均有实物传世。 赐服的一些纹饰也经常被用在吉服之上,如蟒、飞鱼、斗牛、麒麟等。孔府旧藏四兽红罗袍中,四兽的搭配喜庆而华丽,故作吉服之用。吉服的纹饰通常比常服、便服更为华丽精美,颜色多用喜庆色彩。服款式丰富,有圆领袍、曳撒、贴里、道袍等。 1.3.4、便服 便服,即日常生活中的便装。便服并不强调等级的差别,离开了常朝政事的威严琐碎和吉庆场合的繁复绚丽,孔府家族的便服更强调服饰的功能性,追求简洁、方便、舒适,并根据季节不同穿着不同的材质。孔府旧藏服饰中的便服款式变化丰富,如男子的道袍、直身,女子的衫、比甲、裙等。孔府旧藏服饰暗条纹白罗
42、长衫、黄罗短衫、褐麻短衫等都属于便服系列。 14(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 万历朝重修本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9年,第309页 1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 第二十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125页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第二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款式 11 图2-1-1 明代朝服穿着示意图 (图片来源:杨奇军论文中国文官服饰研究) 第二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款式 2.1男服主要款式 2.1.1、衣和裳 衣、裳即上衣下裳,释名释衣服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16”而关于上衣下裳的记载,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辛店期)的陶绘
43、中就已经出现。上衣下裳也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饰限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太祖实录记载:“今斟酌唐、宋凡朝贺、辞谢等礼皆服朝服,用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皂饰领缘,裳与衣同,皂缘,蔽膝同裳色,大带用赤、白二色,革带,佩缓,白袜,黑履。17”明史舆服志中也记载了在洪武二十六年、嘉靖八年分别规定了朝服的穿着制式,包括有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敝膝、大带、革带等。另外,事物绀珠冠服部分下君臣服类记载:“朝服,绛色青缘,上衣下裳。18”由此可以证明,明代朝服的款式是按照传统古礼继承的形式,并沿用唐、宋以来的朝服制式,虽明朝不同时期的朝服式样几经修改,但其服饰的基本款式一直是采用上衣下裳的制式。 孔府旧藏赤
44、罗朝服由赤罗衣和赤罗裳组成。赤罗衣,为交领右衽式衣衫,在领、襟、袖、摆的边缘以四寸宽的色罗边,衣身内侧有类似于道袍暗摆的款式形态;赤罗裳,围裙式样,裳的侧缘和底缘都装饰以色罗边,与上衣同。在赤罗朝服内要穿有白罗中单,是朝服内所穿的衬衣。 16(汉)刘熙撰.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7页 17(明)李景隆等撰.明太祖实录M .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968年,第689页 18(明)黄一正辑.事物绀珠M. 卷十三.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95年 第二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款式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12 赤罗朝服款式分析 赤罗朝服款式图 领形 交领 图2-1-2
45、明 赤罗朝服 (图片来源:山东博物馆孔府旧藏服饰图册) 图2-1-3 赤罗朝服 正面、背面、展开款式图 (图片来源:作者手绘) 门襟 形式 衣襟右衽 袖形 大袖 开衩形式 衣身开衩 衣身内侧 款式 大襟的左侧和小襟的右侧开分别接出一片布料,固定至中脊处。布料为两片拼接而成。 带襻造型 后背有带襻一对,并有一对小系带对折缀于带襻下。用于穿挂、固定革带。 系合方式 衣襟固定:前襟及内襟各用系带一对作为固结。 前胸处单独缀一根系带,用于革带的固定。 数据 衣长118厘米、腰宽62厘米、袖通长250厘米、袖宽73厘米、领宽13厘米、青缘宽15厘米。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第二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款式
46、 13 2.1.2、袍服 2.1.2.1 圆领袍 明代圆领袍的形制承袭了唐代圆领袍衫的特点,圆领又称盘领,领呈圆形,领口有沿边,领子的外襟开端处有钮扣。 孔府旧藏云鹤补红罗袍、素面赤罗袍是圆领、右衽形制的袍服,故称作圆领袍,男性圆领袍衣身两侧有摆,所谓圆领袍的“摆”是在衣服两侧开衩处突出的两块布,左侧摆接前大襟,右侧摆接前小襟。圆领袍背后的带襻,用于穿挂革带。在穿着形制上,圆领袍内还会搭配搭护、中单等。 赤罗裳款式分析 赤罗裳款式图 整体造型 整体为围裙形状。裳可分为两大片,两片相重合拼接于腰上,腰部有褶裥。 裳腰上有两个带襻。 图2-1-5 赤裳款式图 (图片来源:作者手绘) 数据 身长89
47、厘米、腰围129厘米、青缘宽15厘米。 图2-1-4明 赤罗裳 (图片来源:山东博物馆孔府旧藏服饰图册) 第二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款式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14 素面赤罗袍款式分析 素面赤罗袍款式图 领形 盘领 图2-1-6明 素面赤罗袍 (图片来源:山东博物馆孔府旧藏服饰图册) 图2-1-7 素面赤罗袍正面、反面款式图 (图片来源:作者手绘) 门襟 形式 衣襟右衽 袖形 宽袖,袖口收口 开衩形式 左右开衩 摆的形式 左右腋下各一突出的摆,背部贴有衬摆。 带襻造型 后背有带襻一对,用于穿挂革带。 系合方式 盘领固定:盘领与肩部有一对纽襻,旁边有一对系带。 前襟固定:前襟及内襟各用系带一对作
48、为固结。 裁剪方式 上下通裁 数据 身长:135cm、袖通长:249cm、袖宽72cm、腰宽65cm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第二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款式 15 云鹤补红罗袍款式分析 云鹤补红罗袍款式图 领形 盘领 图2-1-8明 云鹤补红罗袍 (图片来源:山东博物馆孔府旧藏服饰图册) 图2-1-9 云鹤补红罗袍展开、背面款式图 (图片来源:作者手绘) 门襟 形式 衣襟右衽 袖形 宽袖、袖口收口 补子造型 方形 开衩形式 左右开衩 摆的形式 左右腋下各一突出的摆,背部贴有衬摆。 带襻造型 后背有带襻一对。带襻旁边有一对小系带,小系带对折缀于带襻下。 系合方式 盘领固定:盘领与肩部有一对纽襻。
49、前襟固定:前襟及内襟各用系带一对作为固结。 裁剪形式 上下通裁 数据 身长:132cm、通袖长:242cm、袖宽:63cm、腰宽:60cm 第二章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的款式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究 16 这两件具有代表性的圆领袍摆的款式基本一样,领子,大小襟,以及胸前的系带和背后带襻位置也相同。不同的是圆领袍袖子的下垂幅度、盘领处的固定方式、背面带袢的形式。一,袖子的下垂幅度的差异,素面赤罗袍的袖子更宽;二、盘领的固定,素面赤罗袍的盘领不仅有一对纽襻,旁边还加缀有系带,这种做法在明代服饰中很少出现,比较常见是单独用纽扣来固定盘领;三,明云鹤补红罗袍,后背带袢上折缀有一对系带,为方便固定革带之用。 在剪裁方式上圆领袍属于上下通裁,即前片与后片是相连在一起。结构上前后片及两个半袖为连在一起的整幅,其他三大片分别是两片接袖和胸前大襟一片。摆的结构是由大摆片和小摆片两部分组成,大摆片与衣身相连为一片裁出,由于幅宽限制还要在大摆片外加一长条形的小摆片,小摆片与大摆片相缝合后,把小摆片往摆的后面折去一块,并在腋下将大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