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结胸证,(一)结胸辨证 (二)热实结胸,2,(一) 结胸辨证(128、131上) 结胸的证候特点与形成机理,结胸:病证名。其病机为痰水等实邪凝结于胸膈脘腹,以胸腹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3,结胸证的成因:素有痰水之实邪内停,外有表证,误下后,外邪内陷入里,邪与痰水相结于胸腹而成结胸。,4,结胸证分类,结胸证,热实结胸,寒实结胸,大结胸,小结胸,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5,(二)热实结胸邪热内陷,与痰水互结于胸膈,1. 大陷胸汤证 2. 大陷胸丸证 3. 小陷胸汤证,6,1.大陷胸汤证(134、135、136、137),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
2、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7,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8,病机:水热互结于胸腹。 证候:心下痛,按之石
3、硬,甚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伴短气躁烦,心中懊憹,头微汗出,舌上燥而渴但不多饮,日晡所小有潮热或微热,大便秘结,苔黄腻或黄厚而燥,脉沉紧。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 方药:大陷胸汤(大黄 芒硝 甘遂),9,辨大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两证除有腹痛、不大便的共同症状外,还都可见心烦、舌燥而渴、潮热等症,故需鉴别。鉴别如下:,10,11,2.大陷胸丸证(131下)热实结胸邪结部位偏上的证治,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下),12,病机:水热互结于胸膈,邪结部位偏上。 证候:心下痛,按之石硬,身热汗出,项强如柔痉状,伴胸闷短气。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峻药缓攻。 方药:大陷
4、胸丸(大黄 芒硝 甘遂 杏仁 葶苈子 白蜜),13,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均有泻热逐水的作用,均治疗大结胸证,大陷胸汤剂量大而泻下力峻猛,见效迅速,故方后注“得快利,止后服”。 大陷胸丸相对剂量小而泻下作用较缓,故称“一宿乃下”。 二方证除大陷胸丸证病位偏上,大陷胸汤证病位居中之不同外,大陷胸丸还适用于水热互结而患者体质较弱,不宜峻下者。,14,3.小陷胸汤证(138) 辨小结胸病的证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8),15,病机:痰热互结于心下。 证候:心下痞硬,按之则痛,胸闷喘满,咳吐黄痰,苔黄腻,脉浮滑。 治法:清热涤痰开结。 方药:小陷胸汤(黄连 半夏 栝楼实),16,大小结胸证鉴别,大陷胸汤与小陷胸汤均治热实结胸,不同的是: 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腹,证重而势急; 小陷胸汤证为痰热互结于心下,证轻而势缓。,17,18,大小陷胸汤鉴别:,从药物组成上看: 二方泻热,大陷胸汤用大黄且量大,意在泻热破结而荡实,小陷胸汤用黄连且量小,重在清上焦之热,虽同可清泻邪热但强弱不同;,19,针对痰水之邪,大陷胸汤用甘遂以逐水,小陷胸汤用半夏以涤痰,逐邪之力有轻重之分; 针对邪结,大陷胸汤用芒硝软坚破结,小陷胸汤用瓜蒌实清热涤痰开结,同为泻利邪结,又有缓急之分。 总之,大陷胸汤属于峻逐攻下之剂,而小陷胸汤当属化痰涤痰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