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初三物理专题复习第5讲 运动和力.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98676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初三物理专题复习第5讲 运动和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届初三物理专题复习第5讲 运动和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届初三物理专题复习第5讲 运动和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届初三物理专题复习第5讲 运动和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5 讲 运动和力 专题复习课程标准对本板块的学习要求是:(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5)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6)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考对本板块知识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一般是: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路程及时间的计算,长度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现象,二力平衡

2、条件等第 1 节 机械运动重点考点1长度、时间的测量重点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计时器的读数能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正确地测量长度和时间,会粗略地估测长度和时间易错点是刻度尺读数时的估读要求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比如读出某物体长度是 3.82 cm,2 是估计数字,表示物体的长度过了 3.8 cm,不到 3.9 cm,离 3.8 cm 比较近,并不需要再往下多估了若被测物边沿正对刻线,则估读值记为 0中考常见题型例 1(2014怀化)如图 1 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cm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零刻线要与被测物

3、的一端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要平行,刻度线与被测物紧贴;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观察图 1 可知:B 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所以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读作2.45 cm,因小数点后第二位是估读的,允许不同同学有不同的估读,又因初中对估读的准确性要求不高,只要大家有估读意识即可,因此读数在 2.41 cm2.49 cm 都算正确,答案:B 2.45例 2 (2014广州一模)如图 2 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思路分析 机械秒表读数的关键是分清分针、秒针,及分针、秒针转一圈所指示的时间值读数时先看小圈,它每一大格表示 1 mi

4、n;大圈每一大格表示 1s,每一小格表示 0.1 s从小圈可以看出分针所指时间超过 1.5 min 不到 2 min,再看大圈秒针指在 39.8 而非 9.8,所以秒表示数应读为 1 分 39.8 秒,即为 99.8 s答案:99.82参照物与运动的相对性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假设不动)叫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但绝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一般也不选择观察者作为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

5、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本考点的关键是在一个场景中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方法是:通过分析,明确场景中哪个物体是被研究的物体,哪个物体可被确定为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例 3 (2014怀化)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_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_的(均填“运动”或“静止”)思路分析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被研究物体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则静止: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运动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的位置发生改变,钓鱼岛是运动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6、航船是静止的答案:运动 静止第 2 节 力重点考点有关考题多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认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时需明确以下几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单独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些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接触,例如拉力、压力、弹力、摩擦力等,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物理学中用力的示意图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的作图要领是:(1)在受力物体上确定力的作用点,一般都画在重心上(2)明确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

7、向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在箭头旁边用字母(常用字母为 F,重力用 G,摩擦阻力用 f)表示力,并标明力的大小和单位(4)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际中常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只要有一个方面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物体必受到了力的作用,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因此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必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中物理表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于相互作用力应理解:(1)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

8、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2)物体间这两个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不能抵消(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发生、同时消失中考常见题型例 4 (2014漳州)2014 年 5 月,一架太原飞往厦门的飞机在高空疑遭遇“鸟击”,机头被撞凹受损,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只是施力物体B小鸟撞飞机的力大于飞机撞小鸟的力C机头被撞凹受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小鸟撞飞机的力和飞机撞小鸟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思路分析 小鸟和飞机相撞,小鸟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则 A 错误;小鸟撞飞机的力与飞机撞小鸟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

9、者大小相等,则 B 错误;机头被撞凹受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则 C 正确;小鸟撞飞机的力和飞机撞小鸟的力,分别作用在飞机和小鸟身上,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则 D 错误,选 C点评:本题中需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由于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中两力的大小都相等,使得有些同学容易混淆第 3 节 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地面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很多人认为这是足球没有受到动力作用的缘故要使足球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然而,意大利学者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牛顿在伽利略“阻力对物体

10、运动的影响”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验,并运用推理法,概括总结出了一条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即不受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理想状况,而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只有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抵消,才相当于不受力;定律中“或”是指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者必具其一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但它是正确的,它初步明确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即:(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中考

11、常见题型例 5 ( 2014东营)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停在空中静止不动C飞行路径不受影响 D竖直下落思路分析 正在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即不受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足球将以失去一切外力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 A第 4 节 惯性重点考点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一个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惯性惯性和惯性现象是知识难点、中考的常考点,对惯性的理解要明确以下几点:

12、(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即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等没有关系(3)惯性不是力,它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一种性质在描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也不能拿惯性与力比较大小中考常见题型例 6 ( 2014乐山)如图 3 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做匀速运动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思路分析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汽车上悬挂的拉手开始随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

13、向前突然加速运动时,悬挂的拉手因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向后摆,故 C 选项正确选 C第 5 节 二力平衡重点考点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把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实际问题中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作用:反过来,由物体的受力情况也可以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判断是中考的热点,也是易错点中考多要求从生活事例判断哪些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平衡的应用,或是考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最易混淆的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14、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中考常见题型例 7 (2014南昌)如图 4 所示,已知足球放在桌子上,而桌子立于地球表面下列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思路分析 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必为平衡力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作用在足球上,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属于平衡力,则 A 错: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作用在地球上,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作用在桌子上,也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则 B 错;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等于桌子所受的重力与足球所受的重力之和,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两力大小不等,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D错;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属于一对平衡力,故 C 正确,选 C点评:本题考查平衡力的辨别,解题时要明确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即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