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佛学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34106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学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佛学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佛学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佛学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佛学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佛学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摘要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影响甚大,尤其是在东南亚,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信仰佛教的自然不在少数。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传入我国,在漫长的时间里,佛教影响了中国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传统文化上。关键词 佛教节日 水陆法会 茶 吃素前言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民间风俗有不少影响。风俗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民族不同时期的生活景象。佛教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极乐世界、阴曹地府等等,由此派生出一系列行为,形成了今天了很多新的习俗,如:烧香拜佛、祈求赐福免灾、还愿、赶庙会等活动。虽然,中间有不好的东西,但也有给人们带来一些生活调节和心理满足的有益的习俗。下面

2、,我们列举一些在佛教影响下我国古代的风俗习惯,其中有些一直流传至今。一、 有关佛教的节日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扩大它的影响,必须得有广大的信徒。为了在信徒心中扎下坚实的根基,一些佛、菩萨都有自己确定的节日。(一)有关佛、菩萨诞生而产生的节日。1.浴佛节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是我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亦名佛诞节。相传在 2600 多年前,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浴佛节前,佛教徒早已将寺院打扫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净。一般在四月初七日

3、,许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准备参加于次日清晨举行的纪念法会。只见寺院幢幡宝盖招展,香花灯烛及各色供品林立。香花丛中的几案上安放着一个铜盆,盆中注满了用旃檀、紫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汤,汤中立着一尊铜质童子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即释迦太子像。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率领全寺僧众礼赞诵经,随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僧众和居士们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若参加的人太多,则采取由僧人手持杨枝醮浴过佛的净水为信众点浴的方式。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洋溢着一片吉祥喜庆的气氛。这一天,僧人在早斋或午斋前都要举行供佛

4、祭祖仪式。善男信女都愿意在这一天来寺院烧香还愿,或礼佛诵经,或布施钱物,或打斋供众,或烧吉祥疏、荐亡疏,或听法师讲经,或请僧人做佛事等等;而在寺外,各种经贸和文娱活动亦丰富多彩。由于围绕浴佛节的这类活动往往持续多日,参加的人众多,以至年复一年,在许多寺院形成了传统的庙会。2.观音菩萨圣诞观音是达成佛教中十分崇拜的一尊菩萨,我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奉有观音像。如天台宗、密宗分别有传有“六观音” ,禅宗亦塑有各种观音像。净土宗更是把观音作为“西方三圣”之一来供奉。从隋朝以来,民间便形成了广泛的观音信仰,并逐渐形成了以敬奉观音为主的三个宗教节日,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生日(这天是她为人的生日,她成了三

5、公主) ,六月十九日为观音成道日(是跳火坑的日子。她的父亲不让她学佛,命人活活烧死了她。其实是菩萨的忌日,也是她最哭最伤心的一天,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涅磐重生的意思) ,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出家的日子(这天她修成了菩萨,坐上了莲台,是个喜庆的日子。 ) ,民间有的将这三个日子成为观音菩萨圣诞。观音菩萨圣诞的起源和依据,现在均无法考定。每逢这三个日子,寺院均要举行庆祝仪式,其一般庆祝仪式是:唱香赞,诵菩萨名、唱观音大士赞、观音菩萨偈、念观音圣号,拜愿,三皈依毕。广大佛教徒庆祝观音圣诞的香会乘坐观音会。普陀山是观音会的中心,为观音道场,因而香会更是盛大、壮观。(二)有关佛、菩萨的事迹而形成的节日。1.腊八

6、节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他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据此传说,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如百丈清规卷二中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 ”其中熬粥供佛成为常仪。佛教认为食粥有

7、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 。不仅粥煮得好,而且煮得特别多,以满足前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的需要。有的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过佛的粥特别吉祥,不仅自己食用,有时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这样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因此,腊八节吃腊八粥可以说是在中国形成的一个节日风俗。2盂兰盆节佛教盂兰盆节是七月十五。盂兰盆,梵文 Ullam-bana 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

8、、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节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

9、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的节日在中国很多,可见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民间习惯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这一习惯一直沿传至今。二、 水陆法会说的是佛陀的侍者阿难在林间宴坐时,忽而遇见一位浑身皮包骨头、腹

10、大如鼓的鬼王,来到他的面前。阿难问:“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鬼王回答说:“我叫面然,特来告诉你:三天之后,你也将堕落饿鬼道,和我一样痛苦。 ”阿难焦急地问:“那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样的果报呢?”鬼王告诉阿难:“如果你能在明天布施百千个饿鬼及百千个婆罗门仙,各施一斛饮食,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仗此功德,既可增长寿命,亦可避免此果报。阿难出定后,内心惊恐不已,急急忙忙向佛陀报告。于是,释迦佛便教阿难修习陀罗尼施食法 ,使得被加持过的食物成为法供养,这样既可上供佛、法、僧三宝;又能平等下施饿鬼等众生。食物经观想修法后,由少量转为无边无量,施食给所有的鬼道众生,消除众鬼的恶业痛苦,使之们舍去鬼身,生

11、于天上。阿难也因此获得救拔,脱离了堕落恶趣的果报。这种因果报应关、转世轮回就和我国传统的灵魂观念结合起来了,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刻印省钱的善恶或升天为菩萨,或者转世为人,或者转世为猪牛羊等,再或者坠入地狱,所以,通常人死后,家人长请僧人念经,超度亡灵。有的会举办水陆法会,为一切水陆生物供养斋食,诵念经文,以忏悔所造成的罪孽。这样的活动,有几十甚至上百僧人参加,最少要用七天,多的甚至达到四十九天,规模盛大,以超度亡魂。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后,我国许多寺庙举办水陆法会以超度地震亡灵。三、 茶和吃素(一)吃素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佛教里的戒律对佛教徒吃的东西没什么要求,后来,

12、佛教众徒相信因果报应,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为善受福,作恶遭殃” ,有因必有果,造何因得何果,是必然不易之理。基此理由,可知造杀业就得杀报,食他的肉就应该还他的肉,所谓“吃半斤还八两” 。各别造因,各别受报;大众造因,大众受报。世界各地年年不断的战争,许多人死于刀兵,慧眼观之,原因在此。佛教历代宗派的祖师,都是淡泊自甘、粗衣熟食的吃素者。南朝虔诚奉佛的梁武帝萧衍根据涅槃经四相品等经文,撰写文章,多方强调禁食肉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就改变了佛教徒可食净肉的习惯,僧人由此便常年吃素,宋代苏轼也曾写过菜羹赋来说吃素的益处,而且吃素这一习俗一直传到现在。历代僧人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美味素

13、食,传到民间,改善了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社会上也出现了专营素菜的素食店,以满足广大佛教徒和素食爱好者的需要。甚至皇宫中也专设有“素局” ,以供皇帝、皇后斋戒之日用。可以说正是由于佛教对素食的提倡与需要,才使中华素食体系得以形成并大放异彩。现在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注重身体的健康,把吃素作为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一) 茶一、佛教徒饮茶的原因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公元前六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了中国,结合中国地域文化形成中国佛教。佛教规定僧人在饮食上要遵守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和戒荤食素等戒律。佛教重视坐禅修行。坐禅讲究专注一境

14、,静坐思维,而且必须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更不能卧床睡眠,通常坐禅长达九十天之久。长时间坐禅会使人产生疲倦和睡眠的欲望,因此,需要一种符合佛教戒律,消除坐禅产生的疲劳和作为午后不食之补充的饮料。这样,具有提神益思,驱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的茶叶便成为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在漫长的饮茶历史中,寺院饮茶丰富了茶文化,饮茶已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寺院中设有“茶堂”,是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寺院内演说佛法的戒集会之处称“法堂”,法堂设有二鼓,居东北角的称“法鼓”,居西北角的称“茶鼓”。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寺院专设“茶头”掌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

15、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佛教寺院中的茶叶,称做“寺院茶”,一般有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奉。按规定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称做“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做“戒腊茶”;请所有众僧饮茶,称做“普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做“化茶”等等。平时坐禅分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焚香一枝,每焚完一枝香,寺院监值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借以清心提神,消除长时间坐禅产生的疲劳。由于寺院对饮茶的重视,促进了佛教徒对于茶事的鉴赏与研讨,丰富了茶文化,影响了社会饮茶风俗。在佛教寺院提倡饮茶的同时主张亲自耕作,因为许多寺院都位于名山大川中,所以比较适宜种植茶树,采制茶叶。如四川蒙山出

16、产的蒙山茶,相传是汉代甘露普慧禅师亲手所植,称作“仙茶” 。福建武夷山出产的“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北宋时,江苏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尤善制茶,出产以寺院命名的“水月茶” ,即有名的碧螺春茶。明隆庆年间,僧徒大方制茶精妙,其茶名扬海内,人称“大方茶” ,是现在皖南茶区所产“屯绿茶”的前身。浙江云和县惠明寺的“惠明茶”具有色泽绿润,久饮香气不绝的特点,它曾以特优的质量在1919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此外,产于普陀山的“佛茶” ,黄山的“云雾茶” ,云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 ,浙江天台山万年寺的“罗汉供茶” ,杭州法镜寺的“香林茶”等都是最初产于寺院中的名茶。这些茶叶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大众时尚饮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殆尽。现在饮茶仍是中国人们的一大爱好,期间相当多的名茶都是古时寺庙多发明的。结论中国很多民间习俗都与佛教文化的影响有关,有的流传至今,现在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艺术上,或者在民间传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