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与管理,一、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是掌握交通事故“内部隐藏着的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可以摸索和研究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构成交通事故是人、车、路以及交通环境四个要素,因此统计分析时,应主要抓住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的作用)通过对道路的分析,掌握道路条件和事故发生的关系,明确事故多发路段,以便采取措施,从客观条件上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通过对交通肇事人员的分析,可以明确安全教育的对象,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肇事者分析,可以按照驾驶员年龄来分,按照驾龄来分,按照每天驾驶工作的强度来分等。 )通过对交通事故发
2、生时间的分析,可以合理运用线管力量,加强对事故多发时段的监控。通过对长期的大量的交通事故发生时间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在一定路段内,哪个时段是频繁发生事故的,据此,结合事故发生地点的分析,灵活调度线管人员,加强交通事故多发时段的监控。 )通过对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行驶速度的统计分析,明确速度和事故的关系,合理控制行驶速度。,、通过对交通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分析交通事故原因,要力求精细。要根据交通事故的要素,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详细进行分析,分析越细越好。如驾驶员原因就可分为:违章超车、违章会车、违章让车、没保持安全距离、精力不集中、判断错误、措施不当等等。 交通事故是由
3、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统计分析交通事故,就要把产生它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既要看到各因素之间的差别,又要看到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为了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就要制定全面的、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只有认真加以分析,深入研究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才可以使我们摆脱忙于处理交通事故的消极被动局面,创造积极预防的主动局面,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1)绝对指标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2)相对指标交通事故率(1)车辆事故率表示在所研究的区域内,用该区域的机动车拥有量来平均的交通事故次、伤、亡数字。一般指每一万辆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伤人)率;(2)人口事故率
4、表示在所研究区域内,每十万人口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3)运行事故率表示在所研究的区域内,用该区域内交通事故次、伤、亡数和所有运行车辆与其运行距离的乘积之比。4)亿车公里事故死亡率5)百万车公里行车肇事死亡率,2.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方法(1)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2)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1)计算主要指标交通事故次数、负伤人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2)统计表格(3)直方图(4)排列图法(5)交通事故分析图(6)因果分析图,(2)、统计图表分析法(一)比重图比重图是一种表示事物构成情况的平面图形。可以在平面图上形象、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各事物的各种构成所占的比例。,(二)趋势图
5、趋势图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统计数据,利用曲线的连续变化来反映事物动态变化的图形。趋势图借助于连续曲线的升降变化,来反映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交通事故发生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损失。,(3)直方图直方图是交通安全分析中较为常用的统计图表。它是由建立在直角坐标系上的一系列高度不等的柱状图形组成,因而也被称为柱状图。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表示需要分析的各种因素,柱状图形的高度则代表了对应于横坐标的某一指标的数值。采用直方图进行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种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4)排列图法排列图全称为主次因素排列图,可用于确定系统安全的关
6、键因素,以便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所在。它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图和一条曲线组成。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累积频率(0%100%)。横坐标表示事故原因或事故分类,一般按影响因素的主次从左向右排列。直方图的高低表示某个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因素影响大小的累计百分数。,按主次因素的排列,可分为三类:累积频率在0%80%的因素,称A类因素,显然是主要因素;累积频率在80%90%的因素称B类次主要因素;累积频率在90%100%的因素称C类次要因素。,(6)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也称鱼刺图或特性因素图。运输过程安全与否是交通参与者、运载工具、运行线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当分析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时,可以将各种可能的事故原因进行归纳分析,用简明的文字和线条表现出来。,圆图法圆图法是把要分析的项目,按比例画在一个圆内。即整个圆360为100,180为50,90为25,1为1/360,这样画在一个圆内便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各个因素所占的比例。,二、交通事故的特征,1.研究交通事故特征的意义从现象上看,多数交通事故是偶然、孤立的事件,每次交通事故都有各自的成因与各自的特点,但从统计学的观点考虑,大量交通事故中,一定存在有某些普遍性的因素即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对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既可为确定预测、预防交通事故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又可为探求交通事故的规律提供基础资料。,2、交
8、通事故的时空分布1)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交通事故高峰小时出现在交通量高峰小时之后,两者不重合;死亡高峰时段(危险时段)多发生在夜晚等,这些结论对采取针对不同时间内降低交通事故的教育、管理、工程等安全对策具有实用价值. 2 )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分布在城乡结合部位和主干路上,3)交通事故的形态特征正面相撞、侧面相撞、尾随相撞、同向刮擦、刮撞行人发生事故所占比例较大。 4)交通事故的原因特征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由当事人的违法行为造成的,诸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驾驶、超载、超限、超员行驶、违法超车,还有不按规定会车、避让、占道、抢道等都是发生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9、。,1 伤亡人数 7年中事故伤亡人数2448例,男性1528例,女性920例;年龄3050岁占43%,1630岁占24%,50岁以上占23%,16岁以下占10%。2 事故分布 伤亡人员职业分布:农民1590例(占65%),其次是工人及个体户。肇事车辆分布:本组摩托车肇事890例(占42.8%),小型客车75例(占34.4%),货车398例(占18.2%)。伤亡时间分布:在1天中不同时间段内中午13:00左右为交通伤亡事故的高发时段,其次是7:0010:00和16:0021:00;0:004:00为全天最低,12:00左右和15:00左右为下午最低值。3 事故原因 超速行驶占25.56%,操作不
10、当占21.11%,违章会车占5.00%,占道行驶占2.78%,行人违章占0.56%,疲劳驾驶占0.56%,酒后驾驶占0.56%,超载占2.78%,其他占41.11%。,从车祸伤亡数据中不难看出,男性伤亡人数远远超过女性,且年龄以3050岁居多,这可能与中年男性社会交际活动相对活跃有关。同时,伤亡人员中,农民占65%,其次是职工、学生,社会劳动主力军、青壮年、农民受到更大的交通安全威胁,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较淡薄,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事故时间分布特点看出,在1年中,上年的10月与来年的1月之间重大节日庆典较多,外出人员、车辆相对较多,交通繁忙,同时此时期天气多露多雾,易发生交通事故。在1周内事故高发
11、于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周末较少,这可能与工作日车流高峰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星期三事故多发,提示连续多日的工作,易产生疲劳惰性,对交通事故防范的警惕性降低,使事故率上升。,三、交通事故的管理1、交通事故统计报告(1)交通事故统计报告的要求真实准确、及时迅速且注意保密(2)统计的基本知识1)绝对数2)相对数3)平均数2、交通事故档案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交通事故案卷文书标准,建立交通事故档案。交通事故案件办结后,按规定编号,装订成册,顺序排放,妥善保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确定专人负责交通事故档案管理。,1)交通事故档案的作用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始素材法律上起证据作用2)交通事故档案
12、的内容事故报案登记表、现场勘查材料、鉴定材料、判定文件等,四、交通事故地理信息系统简介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有关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信息分析的计算机系统。依照其应用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可分为土地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地学信息系统等;根据其使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矢量、栅格和混合型信息系统;根据其服务对象,可分为专题信息系统和区域信息系统等等。,四、交通事故地理信息系统简介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http:/ (NFGIS)是中国最大的全国地理信息存储、数据管理、地图生产和数据应用系统之一。 三峡地区虚拟三维动态景观(6
13、.9MB) 雅鲁藏布大峡谷虚拟三维动态景观(10.2MB),2.交通事故地理信息系统在采用GIS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交通事故管理时,首先要建立事故分析模型。事故分析模型的建立是在参考多年交通事故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黑段、黑点鉴别模型及路网安全评价指标。黑段就是指道路中的某一段的事故鉴别指数大于整个道路的平均鉴别指数,则认为该路段为危险路段。黑点指某路口的事故鉴别指数大于整个路网中路口的平均鉴别指数,则该路口为危险路口。路网安全评价是当道路事故率大于路网中各道路临界事故率时,则认定该道路为危险路段。,其次,进行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准备1:2000比例尺市区地图满足GPS定位要求。地图图层可以分为事
14、故地点分布、交通道路路网、交叉路口、公交线路路网、市内建筑、行政区划等。并建立起相应的空间属性数据库。然后,明确定义收集的事故信息来确保系统分析的完整性。在功能设计上主要完成系统参数设置、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并提供交通事故信息查询统计和分析以及数据录入及地图维护。采用GIS技术实现交通道路事故分析、事故信息统计查询具有分析结果一目了然、操作方便可靠等特点,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方向。我们在进行城市交通事故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GIS系统的强大功能,加强事故分析,尤其是事故预测预报功能,为城市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更加实时科学的技术支持。,交通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
15、)数据的输入和管理。系统具有数据输人与管理功能,包括与事故有关的各种信息。例如,道路几何尺寸、交通流、交通管理设施的分布及维修情况等属性数据的维护工作都可在地图上进行操作,较以往的字符型数据库更方便、直观。 (2)事故统计、报表。事故的统计方法应遵照公安部的统计规范,并应具有事故预测预报功能。报表功能应包括定期报表和特殊报表功能,定期报表可采用表格形式或地图形式,这些报表使管理者能够全面地了解本地区或某一地点的事故概况和事故频率。专用查询报表通常是应某一特殊要求而能快速形成报表的功能。 (3)事故黑点识别与显示。系统可以统计各点、交叉口、路段和整个区域的事故情况,并可按照一定标准(如事故次数、
16、事故率或二者相结合),自动筛选出事故黑点,并自动标识于地图上。,(4)交通事故信息查询。各类交通事故数据和有关指标数据都可在地图上查询,并以直观图(如饼图、直方图、排列图等)显示,图形显示可任意放大缩小,不同事故类型可按照用户要求分别显示或整体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事故分析水平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及效率。 (5)事故预防、预案。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故作出预测,分析未来事故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并给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以供道路管理者作出决策,如提出道路改善意见、事故黑点整治措施等。 (6)其他功能。系统在满足各级管理部门、事故处理部门业务处理的同时,应预留接口,与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此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也将是未来智能化交通信息系统(ITS)的一部分。,公安部交通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模块1)图形数据管理模块2)属性数据管理模块3)图形图像操作模块4)数据综合分析模块5)决策辅助模块,3.GAGIS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数据的修正和显示2)生成报表3)数据多发区的识别4)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