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 2 型糖尿病 患者的影响 主考学校: 宁夏医科大学专 业: 护理学 指导教师:苏晶考生姓名:邱珍珍 2目 录摘 要 3ABSTRACT.41前言 61.1 背景及意义 .61.2 研究目的 .71.3 关键词定义 .72 研究方法 102.1 研究设计102.2 研究对象 .102.3 研究方法102.4 研究步骤 .112.5 资料分析123.结果.133.1 不同模型糖尿病教育后 2 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标的变化 133.2 不同模式糖尿病教育后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变化 144. 讨论 .154.1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54.2 个体
2、化糖尿病教育模式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165 .结论及展望 18致 谢 193参考文献 20附录21论文题目: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 2 型糖尿患者的影响学科(专业):护理学申请人:邱珍珍指导老师:苏晶摘 要目的:观察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较为合理的糖尿病教育模式。方法:选取我院接治的无认知障碍、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且无运动禁忌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教育)和实验组(常规糖尿病教育+个体化糖尿病教育方案及疗程) ,每组 45 例,在启动个体化糖尿病教育之前进行调查问卷评测,根据评测结果个体化的行糖尿病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
3、指导) 。随访比较患者 3 个月后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由 6.841.36mmol/L 降至 6.081.29mmol/L,餐后 2 小时由 9.211.96mmol/L 降至 9.071.86mmol/L,实验组空腹血糖由6.851.85mmol/L 降至 5.711.53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由9.201.86mmol/L 降至 7.921.73mmol/L,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后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明显下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 1 本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锻炼前后体质指标同期结果比较一览表(XS)对照组(n=45) 实验组(n
4、=45) 首次检查 12 周后 干预前 干预 12 周后腰围 90.330.1 91.634.4 91.326.2 87.924.3*腰臀比 0.920.08 0.920.07 0.920.09 0.890.04*体重 84.522.2 84.327.8 84.325.7 81.922.2*BMI(kg/m 2)27.98.6 27.78.9 28.18.5 25.17.9*注: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3.2 不同模式糖尿病教育后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变化由表 2 可知,实验组甘油三酷 .LDL-C,TC,GHbAIc,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 2 h 血糖均显著降低(
5、P 0.05)。表 2 本研究锻炼组与对照组锻炼前后血脂、血糖指标同期结果比较一览表(XS)对照组(n=45) 实验组(n=45)14首次检查 12 周后 干预前 干预 12 周后甘油三酯(mmol/L)2.190.28 2.210.31 2.190.38 2.170.04*HDL-C(mmol/L) 1.460.29 1.430.30 1.440.31 1.470.39*LDL-C(mmol/L) 3.380.32 3.410.33 3.370.35 3.390.29*TC(mmol/L) 5.691.21 5.711.18 5.781.26 5.650.93*GHbAla(mmol/L)
6、5.890.53 5.900.49 5.970.53 5.770.48*空腹血糖(mmol/L)6.841.36 6.081.29 6.851.85 5.711.53*葡萄糖负荷 2h 血糖(mmol/L)9.211.96 9.171.86 9.201.86* 7.921.73*注: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154. 讨论4.1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糖尿病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创造出医患合作的关系,改变了传统治疗中患者被动服从的关系,摒弃了传统治疗中患者不依从时,专业人员责备、吓唬患者的做法。教育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倾听患者存在的问题,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由此可见
7、,有效的糖尿病教育应该从说教式的干预进展为合作式的教育。并且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6。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初期往往都有复杂的心理经历,他们担心疾病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恐惧可能会并发的其他疾病和疾病给家庭成员带来的压力、对疾病有很多疑问等等。此时患者急需倾诉,此时教育者耐心听其倾诉甚至抱怨,不仅自然的和患者建立了朋友似的合作关系,而且极大的促进了患者尽快的从负性情感里走出了,承担起照顾自己的责任。能够使患者更积极的参与自我护理的过程,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而依从式的治疗模式中,患者和教育者是“垂直式”的关系,本身就限制了患者主动参与自我护理的能力。教育者需要角
8、色的转变:从权威的指导者转变为平等的合作者。结论:糖尿病日常护理的 99依靠患者自己,所以患者本人是其糖尿病自我管理中最重要的人。教育模式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和尊重病人自我照顾能力的基础上,激发了患者自我照顾的动机。通过教育中教育者和患者的“水平式“平等合作关系,可以促进患者的思考,明确在自我管理中存在哪些障碍,16逐步促使患者成为积极的、被赋能的患者,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4。(1)对临床健康教育理论的贡献以往的健康教育理论是针对急性病护理模式而产生的。在慢性病肆虐的环境下,原有的急性病的治疗模式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不太合适,糖尿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应对糖尿病的各种病
9、情变化,最重要的是应对糖尿病给患者以后生活带来的各种不便,患者需要在长期严格控制饮食和坚持终身药物治疗下生存。所以健康教育模式需要针对此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慢性病管理模式有两个关键点: 强调患者是自己疾病控制的主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是平等的合作式关系。在慢性病管理模式下,糖尿病教育者负责提供给患者信息和支持,患者具有糖尿病控制的完全责任 7。(2)对临床健康教育实践的贡献糖尿病教育体系是一个以赋能教育理论为中心线和指导思想,在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融合了多种教育方法的行之有效的体系。糖尿病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是否能培养患者成为积极的、被赋能的患者。达成这个目标的关键点在于: 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本
10、课题在糖尿病知识讲座时应用了以下教育方法:教育前认真的评估了受试患者的教育需求,健康信念;教育中应用经典案例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提问法、PBL 教育模式指导的案例课件法;向患者发放教育、教育手册;鼓励患者家属同参加教育等。这些教育方法的应用实质上联合了多种教育模式(方法),如:PBL 教育模式、护理程序教育模式、案例教育法、教育图法等等。综合教育模式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患者对知识的掌握,促成了患者成为积极的、被赋能的患者的重要前提。实施赋能教育五步法(确立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效果评估)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进行开放式的提问,反馈式的倾听和患者进行互动式交谈的过程。在访谈的过程中,有
11、助于患者发泄内心的情绪并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进而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设立糖尿病自我管理目标。在访谈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如:动机访问理论、行为改17变阶段理论等多种教育理论。赋能理论可以归结为:首先通过知识的传递使患者具备被赋能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五步法把自我管理的能力赋予患者。4.2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模式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糖尿病患者不但发生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风险不但依赖于高血糖的控制,还依赖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糖尿病的控制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对血糖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
12、行监测以了解控制是否达标并根据治疗目标调整治疗。此外,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糖尿病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体系。 本实验受试者运动 14 周后,FBG 均值下降了 0. 4lmmol/L,和干预前比无显著性差异,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了 0. 35%,和干预前比有显著性差异。从血糖改善百分率的情况来看,可以排除部分受试者因为血糖绝对值的偏差
13、而影响均值的因素。强调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的受试者血糖下降的人数占 57. 5%,上升占 37. 5%, 5%保持不变。部分人出现血糖上升或保持不变,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个别受试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及重视度不足;二是个别受试者饮食、药物没有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导致血糖没有控制好。 半数以上的人血糖下降,这是由于接受合理的糖尿病教育,进行正确的自我监测和管理,降低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轻了慢性高血糖毒性。其机制为:合理的糖尿病教育模式,使血糖开始消耗,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肌糖原逐渐消耗,引起细胞邮一磷酸葡萄糖浓度下降,使己糖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被解除,葡萄糖磷酸化作用加强,进而利用速率也加快,促进糖化
14、血红蛋白分解,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增加,降低血糖,使高血糖状态得以缓解。合理18的糖尿病教育模式使血糖水平逐渐下降,随着血糖的下降,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逐渐增加,从而使肝脏、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度升高、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改善。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基础理论,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9。 实验结果表明,强调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对 2 型糖尿病病人有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治疗、预防作用。5 .结论及展望糖尿病日常护理的 99依靠患者自己,所以患者本人是其糖尿病自我管理中最重要的人。糖尿病教育模式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和尊重病人自我
15、照顾能力的基础上,激发了患者自我照顾的动机。通过教育中教育者和患者的“水平式“平等合作关系,可以促进患者的思考,明确在自我管理中存在哪些障碍,逐步促使患者成为积极的、被赋能的患者,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4。本实验中强调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显著疗效,使 2 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三酰甘油和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有效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自胆固醇比值增加 10。因此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对控制血糖的较常规糖尿病教育有效。通过强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后,实验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体重的控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1。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
16、更加有助于提高增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患者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提供了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综上所述,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于帮助 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2。19致 谢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这些都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老师始终给予我精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她循循善诱的教导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祟高的敬意。同时,我也要向身边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论文中某些观点提出和她们的讨论是分不开的。我愿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以更加丰
17、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20参考文献 1赫尔曼,全球糖尿病负担J.1988.21(9):1414-14312靳英辉,孙玫,何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4):261263 3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等.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徐玉斓,杨丽黎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作用J 护理学杂志 .2007,42(5):420421 5杨慧珍.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班式强化教育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1):67-696戴霞,楼青青.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
18、9(3):454-462.7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一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 8叶山东.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新观点.国外医学内科学,1999, 26(7).9 靳影辉,何青.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J国际内分泌杂志.2010.30(4):261-26310崔庆荣,常亚霖,郭月季.糖尿病药物手册M.兰州大学出版社11钟堂武.中等强度健步走对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912徐杰.糖尿病教育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 10 (2) : 7621附录2 型
19、糖尿病调查问卷1,您是否曾被医生诊断患有糖尿病?是 否2,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糖尿病?是 否3,家族中是否有人因糖尿病去世?是 否4,您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么?不知道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头晕、眼花、耳鸣5 您知道糖尿病诊断依据有哪些? “三多一少”症状并且任意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 7.0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2 小时血糖11.1mmol/L 以上都是6 您最近一次测量血糖离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1 周内 1-6 个月 7-12 个月一年以前 从来没过7,您有没有采取措施来控制血糖? 有 没有 有过,但没有坚持8,您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血糖? 按医嘱服药
20、控制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其他9,您是如何服用降糖药的? 完全遵医嘱服用 自行按血糖的变化而增减药量 想到就吃药忘了就不吃 没有吃过10,您是否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是 否11,您蔬菜、水果吃得如何? 有就吃一点,没有就不吃 平均一天内能吃上半斤左右 平均一天内能吃上一斤左右 保证天天吃,总量一斤以上2212,如果吃水果的话,一般在什么时候吃? 饭前 2 小时 饭后 2 小时 想吃的时候就吃 睡前13,您进行锻炼吗? 不锻炼 偶尔锻炼 天天半小时以上14,您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么?能保证 偶尔能做到 不能保证15,您认为一个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时,是否有必要继续服药? 是,必须坚持用药 否,血糖控制不好时再吃药 不知道16,您知道糖尿病可导致那些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 尿毒症 下肢坏疽 双目失明 以上都有可能17,如果有机会您是否会参加关于糖尿病防治的相关讲座? 是 否18,您获得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的途径是? 医生 书本 家人 网络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