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建筑大学教 案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课 程 名 称 网络与通信基础系( 院、部、中心)授 课 班 级主 讲 教 师职 称 安徽建筑大学教务处制二一七年九月1教 案 ( 首 页 )课 程类 别 专业课 学分 3 学时 40讲课: 40 学时实验: 8 学时上机: 0 学时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教材:张基温.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参考资料: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6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年 6 月2 严伟,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 5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3 月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网络与通信基础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基础课
2、程,也是该专业方向的必修课。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所涉及到的各项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原理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术语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它的应用前景,为后续的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建筑物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化系统设计与集成等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广域网、TCP/IP 协议族、计算机网络工作模式、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等内容。2课次 1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一单
3、元(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1 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组成及功能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了解计算机网络与 Internet 的发展历程,2、掌握计算机网络概念与作用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概念与作用,Internet 发展历程, 。难点: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1、1.2课后小结:3课次 2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一单元(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3 计算机网络的元素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教学
4、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理解计算机网络是由链路和节点两种元素构成的图形2、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中的元素、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难点:计算机网络中的元素、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3、1.4课后小结:4课次 3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二单元(章)中间节点上的通信技术2.1 数据交换技术2.2 虚电路与数据报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
5、解等层次):1、了解计算机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交换技术及主要技术分类, 2、掌握理解电路、报文、分组三种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掌握虚电路与数据报服务的技术特征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交换技术难点:电路、报文、分组三种交换技术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2.1、2.2课后小结:5课次 4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二单元(章)中间节点上的通信技术2.3 中间节点的通信2.4 路由节点通信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掌握交换、路由节点上数据
6、交换的技术原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交换、路由节点上数据交换的技术原理难点:路由节点上数据交换的技术原理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2.3、2.4课后小结:6课次 5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三单元(章)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技术3.1 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3.2 数据的数字编码技术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了解数据通信的术语、技术指标,2、理解信号的传输方式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数据通信的术语、技术指标。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3.1、3.2课后小结:
7、7课次 6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三单元(章)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技术3.3 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3.4 数据的可靠传输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理解信号的信道多路复用技术2、掌握数据可靠传输技术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实现原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信道多路复用技术难点:循环冗余校验(CRC)实现原理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3.3、3.4课后小结:8课次 7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8、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三单元(章)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技术3.5 流量控制与滑动窗口协议3.6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理解流量控制与滑动窗口协议2、理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滑动窗口协议难点: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3.5、3.6课后小结:9课次 8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四单元(章)ISO/OSI 参考模型4.1 计算机网
9、络体系结构4.2 ISO/OSI 参考模型结构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了解网络分层结构思想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掌握 ISO/OSI 参考模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网络分层结构思想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难点:ISO/OSI 参考模型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4.1、4.2课后小结:10课次 9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四单元(章)ISO/OSI 参考模型4.3 ISO/OSI 模型分层功能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
10、层次):1、掌握 OSI 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与作用。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网络分层结构思想难点:OSI 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与作用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4.3、4.4课后小结:11课次 10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五单元(章)局域网与 IEEE802 模型5.1 局域网技术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技术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局域网的基本概念难点:局域网的技术特点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5.1课后小结:12课次
11、 11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五单元(章)局域网与 IEEE802 模型5.2 以太网技术5.3 无线局域网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理解 IEEE802 模型、以太网技术特点,2、掌握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CSMA/CD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IEEE802 模型难点: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CSMA/CD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5.2、5.3课后小结:13课次 12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12、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五单元(章)局域网与 IEEE802 模型5.4 交换局域网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了解虚拟局域网技术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虚拟局域网工作机理难点:虚拟局域网技术特点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5.4课后小结:14课次 13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五单元(章)局域网与 IEEE802 模型5.5 高速以太网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掌握
13、虚拟局域网划分方法以及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CSMA/CD 划分方法难点: VLAN 划分方法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5.13课后小结:15课次 14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六单元(章)Internet 与 TCP/IP 体系结构6.1 Internet 6.2 IP 协议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 了解 TCP/IP 与 Internet 之间的关系,2、 掌握 TCP/IP 分层结构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TCP/IP
14、与 Internet 之间的关系难点:TCP/IP 分层结构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6.1 6.2课后小结:16课次 15授课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2教 学 内 容 (提 纲) 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第六单元(章)Internet 与 TCP/IP 体系结构6.3 IP 路由6.4 IPV6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1、了解理解 IP 路由与自制系统(AS) ,2、掌握 IP 地址、子网划分、掩码(MASK)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IP 路由与自制系统(AS)难点:IP 地址、子网划分、掩码(MASK)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6.3、6.4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