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汇编.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59389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5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市 政 工 程施工技术规范汇编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 00 八年1目 录一、道路工程施工测量-2二、路基、沟槽回填土技术要求-4三、路基、沟槽回填土验收检查技术标准-6四、管道安装-8五、检查井-13六、收水井-15七、顶管工程-17八、石灰土基层-28 九、水泥稳定粒料基层-31十、模板-33十一、水泥混凝土-35十二、沥青混凝土-38十三、人行道施工-42十四、排水工程测量-44十五、桥梁工程施工测量-452十六、钻孔灌注桩施工-48十七、锤击沉桩(打入桩)-57十八、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的焊接-67十九、钢材的加工-69二十、后张法预应力钢绞束伸长量计算-70二十一、后张法预应力砼梁

2、板张拉和压浆-73二十二、浆砌块(料)石挡土墙-82一、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城市建设中的线路工程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和各种民用管道以及桥涵工程。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任务是按照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测设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作为施工的依据。一、熟悉图纸和现场情况道路工程设计图纸主要有线路平面图、纵横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和附属构筑图等,通过熟悉图纸,在了解设计意图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基础上掌握线路中线位置(包括直线位置和圆曲线、缓和曲线位置等) ,和各种附属构筑物的位置等,并找出有关的实测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对有关尺寸应认真校核,以便做好放线工作,在勘察施工现场时,除了解工程及地形的一般情3

3、况和校测中线桩位置水准点高程外,还应该注意做好现有地下管线的复查工作,以免施工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恢复中线桩道路设计阶段所测设的中线桩至开始施工时一般均有被碰动或丢失的现象,为保证施工中线位置准确可靠,施工前应根据原定线条件复核心,并将丢失的交点桩和转点桩恢复和校正好。三、施工控制桩的测设由于中线上所定各桩,在施工中都要被挖掉或掩盖,为了在施工时控制中线位置应在不受施工干扰,便于使用,易于使用,易于保存地方,测设控制桩,其立法有如下几种:1. 平行线法2. 延长线法3. 根据已有交桩及导线点引测在道路外,增设布置临时控制点。四、道路施工测量应符合一下规定:1.水准点闭合差:12 L(mm)

4、,式中 L 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2.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 n 秒,式中 n 为测站数。3.直接丈量测距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序号 固定测桩间距离 允许偏差1 200 1/50002 200500 1/100003 500 1/200004. 现场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桩布置测设好之后,由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提交出测量平面及高程成果资料,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复核后报技术质量处复查备案后方可进行施工。4二、路基、沟槽回填土技术要求道路路基填土压实得不好,将会使路面在使用中产生沉陷、波浪起伏不平、损坏路面结构等不良现象。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交通流量和车辆的荷载亦日益增加,对路基强度提出

5、更高的要求。从近几年承建的工程来看,桥台引道高填土因施工质量不好而产生下沉、裂缝、变形的工程质量,积累、总结经验,逐步行成成熟的工艺。特为高填土工序施工提出技术要求。请认真执行。一、准备工作1.路槽、沟槽排水有效地排除施工期间由于降水或附近地带流入路基地面水及施工用水,疏导、堵截、隔离对路基有害的地下水。方法有:将路槽整平成 2%4%的横坡度,5开挖排水边(盲)沟、集水坑、水泵抽水。2.清除地面以下的墓穴、井洞、树根、管沟等障碍物。3.整平底层(宜全横路断面) 。对坑、洼或管道胸腔、管顶 50 公分以内填土,用夯分 20 公分一层夯结实。二、填方路基作业的技术要求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

6、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草及树根等杂物,超过 10 公分的土块应打碎使用。剔出砖、石块。土的适宜含水量:沙性土 7%12% 粉性土 7%18%亚性土 9%16% 粘性土 9%16%2.若原地横坡度在 10%20%时应先翻表土再填土,坡度大于 20%时应作成台阶型,每级台阶不小于一米,台阶顶面向内倾斜,台阶高以 30%公分为宜。3.路基填土高需按设计断面分层,由中央逐渐向路边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必须与压实功能相适应,一般:压路机0.3 米,汽夯、人工打夯0.2 米。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均应宽裕设计宽度。填土的每一层必须整平、压实、再整平。1. 原地面不平时,应从低处开始填筑压实,并注意清理基底。遇有不同

7、种类土时,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得任意乱填,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动面,并注意减少层数。透水性比较差的土(如粘性土) ,在透不性较佳的土(如沙性土)下时,其表面应在路中间向两侧做 4%横坡。透水性较大的土边坡不应该被透水性较小的土壤覆盖。2. 路基处于地下水位较高与软湿地区时,常设隔离层。3. 路基填土压实度标准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三章。三、填土压实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 填筑路堤时应分层(虚厚 2030 公分)填筑,每层土壤应以推土机和人工仔细整平。压实宜先轻压后重压。2. 碾压工作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一般碾轮每次重叠 1520 公分,碾压58 遍。3. 碾轮外侧据土边缘不得小于 5

8、0 公分,以防发生溜坡事故,一般可将路堤填土两侧加宽 50 公分,碾压成活后整理到设计宽度。如路基边缘为挡墙或沟槽,6不能使用压路机碾压时,则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汽夯夯打结实,用人工夯打时提夯应有足够的高度,夯与夯之间重叠 1/3,每层至少夯打三遍。4. 碾压时应特别注意均匀一致,并随时保持土壤湿润,不得干压。5. 台帽后背填土应特别仔细压实,以防桥头与路基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陷。6. 在填土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验土壤含水量及压实度,并按要求做好试验记录。7. 含水量较高的粘土处理方法:翻耕、粉碎、晾晒土壤,换土(或级配砂石) ,掺石灰等。8. 填土宜采用干土、透水性好的沙性土。对在适宜含水量下

9、粘性土碾压宜采用自行式轮胎压路机,不宜使用震动压路机。三、路基、沟槽回填土验收检查技术标准一、本验收规定依据路基、沟槽高填土施工技术要求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I90)制定。二、依据路基、沟槽高填土施工技术要求为操作规程,对填土工序操作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严禁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同时要强调分层填筑、整平、压实。三、检查分抽查和工序验收二种形式。凡是土基、灰土基层、二灰基层均须组织自检和监督。严禁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同时要强调分层填筑、整平、压实。四、外观检查要求71.填土要求达到每层层次均匀、清楚,边坡要裁切,搭接合理,分层厚度要严格控制;每层土块要粉碎,表面平整;每层压路

10、机碾压次数要达到 58 次;每层要控制好适宜的碾压土的含水量。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出现。2.用 1215t 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 5mm。3.填土时要选用好的土质,即选用沙性土和粘性土;土质中不的含有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质等。4.对在顶管上 50mm 以下的填土,可用人工夯实至要求密实度,避免重碾破坏涵管。五、路基土压实度标准及检测频率应符合下表:压实度%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序号 项目重型击实 范围 点数1 080 952 80150 933路床以深度cm 150 871000 每层一组(三点)用环刀法检验压实度%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序号 项目重

11、型击实 范围 点数1 080 982 8150 953路床以下深度 150 901000 每层一组(三点)用环刀法检验六、 检查措施:本着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即批评、纠正,并做好记录;第二次再发现类似问题将勒令返工,并提出警告;若再三发现重复问题将建议公司领导调换管理人员。8四、管道安管第一部分、钢筋砼管一、准备工作1、验收管材,对于有裂缝、破损现象的管材,予以退回,不宜使用。2、安管前应将管子内外清扫干净。在一个井段内应推选管壁厚度一致的管子安管。3、在一井段两面三刀头,根据管道中心桩,钉好两侧的边线铁钎,其距管中的距离等于管外径的 1/2 加上一常数(小于 50mm

12、 为宜) 。4、验收平基,通过后方可排管。二、下管及稳管91、控制安管中线位置。用尺量取管外皮距边线的距离,与自己选定的常数相比,不超过允许偏差时为正确。2、控制管道的管内底高程,用水准仪测量。3、调整管道的管内底高程时,必须将管子垫稳卡牢,必要时可在管侧设撑杆。4、遇检查井处安管沟槽基底与检查井的底槽跨空处安管时,管下必须处理填实;遇检查井处安管需要断截短管时,其破茬不得朝向检查井内。5、采用砼管座基础时,管节中心、高程复测合格后,应及时浇筑管座砼,并应及时用麻袋球将管内的多余灰浆拉、掉,对于管径700mm 的管子,应进入管内将下半圆的管缝清理,待色捻内缝时找平。6、安管的质量标准:见市政排

13、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90)中规定。三、抹带1、抹带接口的程序浇管座砼 勾捻管座部分管内缝 管带与管外皮及基础结合处凿毛清洗 管座上部内缝支垫托 抹带 勾捻管座以上内缝 接口养护。2、抹带工具浆桶、刷子、铁抹子、弧形抹子等,弧形抹子可用 23 毫米厚钢板制作,并应有一定的弹性。3、抹带接口的操作抹带前将管口及管带覆盖到的管外皮洗刷干净,并刷水泥浆一道。抹第一层砂浆(卧底砂浆)时,应注意找正,使管缝居中,厚度约为带厚1/3,并压实使之与管壁粘结牢固,在表面划成线槽,以利用与第二层结合(管径 400mm 以内者,抹带可一次完成) 。待第一层砂浆初凝后,抹第二层,用弧形抹子,捋压成

14、形,初凝后,再用抹子赶江压实。带、基相接处三角灰要坐实,大管径可用砖模,防止砂浆变形。4、养护:管带抹好后,立即用湿纸带覆盖上,并辅以草袋或草帘,34 小时后,要洒水养护,避免产生裂缝与脱落现象。5、700mm 管勾捻内缝。10管座部分的内缝应配合浇筑砼时勾捻,管座以上的内缝应在管带张凝后勾捻,亦可在抹带之前勾捻,即抹带前将管缝支上内托,从外部用砂填实,然后拆去人托,将内缝隙勾捻平整,再进行抹带。勾捻利害内缝时,人在管内先用水泥浆内缝填实抹平,然后反复捻压密实,灰浆不得高出管内壁。6、80cm 管道的首段,由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将自检结果交质检员检验后,将检验资料交技术处复检备案后方可进行施工。

15、排水检查井施工排水检查井,根据使用要求,分雨水检查井和污水检查井,有砖砌检查井,现浇砼,钢筋砼,钢筋砼检查井,预制装配式检查井等。检查井的形式分圆形、11扇形、矩形及异形井等。施工时应按具体设计和规定及有着标准图进行。第二部分、PUC-U 或 PE 管道工程沟槽沟槽槽底净宽度,可按各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宜按管外径加 0.6m 采用。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 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不得回填泥土,可换填最大粒径 1015mm 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 40mm 的碎石,并整平夯实。槽底如有坚硬

16、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雨季施工时,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且成槽快、回填快,并采取防泡槽措施。一旦发生泡槽,应将受泡的软化土层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人工开槽时,宜将槽上部的混杂土与槽下部可用于沟槽回填的良质土分开堆放,且堆土不得影响沟槽的稳定性。基础管道基础必须采用砂砾垫层基础。对一般的土质地段,基底可铺一层厚度H0 为 0.1m 的粗砂基础;对软土地基,且槽底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宜铺垫厚度不小于 0.20m 的砂砾基础,亦可分两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 540mm 的碎石,上层铺粗砂,厚度不得小于 0.05m。管道基础支承角 2 应依基础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管径及埋深等条件由设计计算确

17、定。管道基础在接口部位的凹槽,宜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凹槽长度 L 按管径大小采用,宜为 0.40.6m,凹槽深度 h 宜为 0.050.1m ,凹槽宽度 B 宜为管外径的 1.1 倍。在接口完成后,凹槽即用砂回填密实。 管道安装及连接管道安装可采用人工安装。槽深不大时可由人工抬管入槽,槽深大于 3m或管径大于公称直径 DN400mm 时,可用非金属绳索溜管入槽,依次平衡地放在砂砾基础管位上。严禁用金属绳索勾住两端管口或将管材自槽边翻滚抛入槽中。混合槽或支撑槽,可采用从槽的一端集中下管,在槽底将管材运送到位。承插口管安装,在一般情况下插口插入方面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由低点向高点12依次安装。调整

18、管材长短时可用手锯切割,断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管道接头,除另有规定者外,应采用弹性密封圈柔性接头。公称直径小于DN200mm 的平壁管亦可采用插入式粘接接口。橡胶圈接口应遵守下列规定:A、连接前,应先检查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应插入承口的深度。B、接口作业时,应先将承口(或插口)的内(或外)工作面用棉纱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土等杂物,并在承口内工作面涂上润滑剂,然后立即将插口端的中心对准承口的中心轴线就位。C、插口插入承口时,小口径管可用人力,可在管端部设置木挡板,用撬棍将被安装的管材沿着对准的轴线徐徐插入承口内,逐节依次安装。公称直径大于 DN400mm 的管道,可用缆绳

19、系住管材用手搬葫芦等提力工具安装。严禁采用施工机械强行推顶管子插入承口。螺旋肋管的安装,应采用由管材生产厂提供的特制管接头,用粘接接口连接。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的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大于一倍管径的高度。当管道安装完毕尚未还土而遭到水泡时,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出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冬季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一般规定:管道安装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应先回填到管顶上以一倍管径高度。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 0.7m 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顶 0.7m 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

20、回填、夯实,可采用机械碾压。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它杂硬物体。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可采取限拉措施。沟槽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 0.2m。在管顶以上 0.4m 范围内不得用夯实机具夯实。13五、检查井一、 、浇筑检查井基础施工要点1、清淤和验槽合格后,应及时浇筑基础砼,严禁带水浇筑砼,同时减少地基扰动的可能。2、应严格控制基础顶面高程,不能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超过10mm。3、基础砼终凝前不得泡水,应及时进行养生。二、流槽14检查井的流

21、槽,应在壁砌到管顶以下即行砌筑。当采用砖石砌筑时,表面应用砂浆分层压实抹光。三、踏步和脚窝(如有)井室内的踏步和脚窝应随安(留) ,其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踏步的材质和规格应一致,安装时应挂线锤。踏步和脚窝在砌筑砂浆或砼未达到规定程度前不得踩踏。砼井壁的踏步在预制或现浇时安装。四、预留支管预留支管应随砌随安,管内口与井平,预留管的管径、方向、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不得漏水,预留支管宜用低强度等级砂浆砌筑封口抹平。用截断的短管安装预留时,其断管破茬不得朝向井内。五、收口砖砌圆形检查井时,应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当需收口时,如为四面收进,则每次收进应不超过 30mm;如为三面收进,则每

22、次收进最大不超过50mm。六、拱旋检查井接收放较大直径圆管时,管顶应砌砖旋加固,当管径1000mm 时,拱旋高应为 250mm:当管径1000mm 15 每 座 1 用 水 准 仪 测 量注:表中 D 为直径六、收水井一、准备工作1.材料水泥砂浆、砼井圈、砼过梁、砖等。2.工具16一般瓦刀、大铲、灰浆桶、小线、水平尺等。条件一般在作完基层后进行,须按设计图中的边线高程放线挖槽,控制位置、方向和高程放线挖槽,控制位置、方向和高程。施工工艺1.按道路设计边线及支管位置,定出雨水口中心线桩使雨水口长边必须重合道路边线(弯道部分除外) 。2.按雨水口中心线状,挖槽注意留有足够肥槽,如核对雨水位置有误差

23、时,以支管为准,平行于路边修正位置,并挖至设计深度。3.槽底要仔细夯实,如有水应排除并浇注 10Mpa 砼基础,槽底为松软土应夯筑 3:7 灰土基础,然后砌筑井墙。4.砌井墙(1)按井墙位置挂线,先砌筑井墙一层,检查井墙内口对角线尺寸,核对方正。(2)砌筑井墙,随砌随刮平缝,每砌高 30cm,应将外墙肥槽及时回填夯实。(3)砌至雨水支管处应满卧砂浆,砌砖已包满支管时应将管口周围用砂浆抹严抹平,不能有缝隙,管顶砌半圆砖券,管口应与井墙面齐平,支管与井墙必须斜交时,允许管口入墙 2cm,另一侧凸出 2cm,超过此一侧限时考虑调整雨水口位置。(4)井口应与路面施工配合同时升高,当砼井圈安装好,应备木

24、板或铁板盖,已备在道路面层施工时通过压路机不致压坏。(5)井底用 10Mpa 豆砼抹出向雨水支管集水的泛水坡。三、质量要求与偏差1.雨水口内壁抹面必须平整,不得起壳裂缝。2.井圈、井算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平稳。3.井内严禁有垃圾杂物,井周回填必须密实。4.支管必须直顺,不得有错口,管头应于井壁平齐。5.允许偏差见下表:17检验频率序号 项目允许偏差(mm ) 范围 点数检验1 井柜与井壁吻合 10 座 1 用尺量2 井口高程 10 30 座 1 与井周路面比3 井围与路边线吻合 20 座 2 用尺量4 井内尺寸 20 0 座 1 用尺量七、顶管施工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顶管

25、施工这一新工艺、新技术在我市政总公司得到推广应用。目前采用的有遥控顶管法、普通人工顶管法、小型水射及挤压项管等工艺。为使顶管施工人员有章可依,有章可循,18特将普通人工、机械顶管法操作规程规范化。其它顶管方法按照实际情况,结合本规程参照执行。(一) 、人工施工顶管机械设备1.1 液压系统系统的液压油必须符合其物理指标,回油油温须60。1.2 液压系统的液压千斤顶伸缩自如,不得有漏油现象发生。1.3 油压泵、油压表、油压阀的油压正常,油缸的运动速度由调速阀控制,油液压力由减压阀、溢流阀控制。1.4 滤油器必须清洁无杂质。1.5 油管、油接头装配不能任意弯曲。1.6 如采用中继接力顶进其液压设备也

26、须符合上述要求。1.7 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将顶管机、卷扬机、空压机等顶管设备交给非指定人员操作。机械设备及附件未经负责人同意,不准任意拆卸或借用。1.8 顶管设备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和管理,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保养规定,合理使用,正确操作。每班应填写好设备的各项原始记录。1.9 顶管设备不得“带病”运转或超负荷工作,顶力大小必须经过验算以确定每次顶管长度。1.10 严格执行交班制度,接班人应检查设备的移交及施工情况,确认妥善后,方能开始工作。1.11 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帮后方能单独操作。二、顶进设施(工作坑、后背、导轨、基础等)2.1 工作坑的形状和类

27、别可根据施工环境和甲方要求而砌筑,其结构和形式的确定要按快好省原则,选择最经济的施工方案。2.2 工作坑、接收坑受力后不得变形和倒塌。2.3 采用支撑式工作坑或接收坑,撑木要尽量选用松杉木,支撑带点的地方应加以防错动。2.4 工作坑、接收坑开挖、现浇、砌筑、支撑,必须迅速,以防下雨、土质19情况和地下水引起坍方。2.5 工作坑扶梯上下应加以固定防止滑动。2.6 顶管机、卷扬机等设备都应放在工作棚中,以利安全和操作。2.7 工作台的型钢,上面铺设的方木和木板,应根据管重、人重、冲击荷载的计算确定其尺寸。2.8 工作台上的上角支架或行车必须要安全和利于施工原则。2.9 后背由土质情况和计算顶力层确

28、定其刚度和强度,后背安装必须结构简单,装拆方便。2.10 基础必须以(钢筋)砼封底,设 12 个排水集水井。2.11 导轨必须安装正确,并具有足够的刚底和强度。三、顶进施工(测量、挖土、顶进、纠偏)3.1 工作坑内安设两个固定水准点,中心桩需设牢固,水准点和中心桩要经常校验。3.2 管前挖土要严格控制,不得超挖。管顶超挖量10cm,管前超挖量50cm。3.3 管底土基弧度在 120135范围内,应保持管壁与土基表面吻合,不能超挖。3.4 顶进中应每 2030cm 用水准仪检查一次中心线的水平和垂直度,正常顶进每 50100cm 测一次,纠偏时每顶进 20cm 测一次。3.5 根据工作面、土质及

29、地下水位高低来决定挖土,挖后即顶,避免坍方。3.6 横直顶铁和“U”型顶铁安装要正确,管子质量要优良,受力要均匀,管内抹带要按规范。3.7 管内不得有障碍,管前挖土要及时清运,管内积水要及时排除。3.8 当水准仪对中心线观测,偏差 2cm,采用在不同部位增减挖出量纠偏。3.9 当顶压 20m 出现偏差,可通过加长一测顶铁 2cm 的方法,采用高压千斤顶使管中心线误差清除。3.10 当偏差较大时,通过首节管外侧部口垫刃反或用小千斤顶在管前设支架,强制纠偏。3.11 管端遇粉土或顶进管的断面大时,前面一定要装设尺脚,顶进时应采20用新坡顶进,以利地下水的排出。3.12 如遇较轻微流砂时,管前超挖量

30、应减少,土基与管壁要严格吻合。3.13 如遇区域流砂时,在管中心线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使水降到设计管内底标高 0.5m 以上再进行顶进,抽水集中于顶点附近,顶过后便停止抽水。3.14 钢板管顶进时其管内外要有防腐措施,其焊接处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焊褶等缺陷。3.15 注重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工作吊点下严禁站人,工作坑、接收坑均要有护栏分隔,在有条件时,整个管子顶管施工应采用全封闭顶管施工。(二) 、机械施工1 工作井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1 工作井的位置选择1.1.1 工作井的位置选择的主要依据a、管道井室位置b、有支管的管道井室c、便于排水、出土及运输d、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杆管线

31、易于采取保护,不影响安全施工e、距电源、水源较进,交通方便f、单向顶进时设在下游一侧1.2 工作井结构设计1.2.1 泥水平衡法顶进工作井设计1.2.1.1 泥水平衡法顶进工作井结构采取砖砌倒挂井衬砌,为解决注浆时洞口封闭问题,管顶上部 500mm 至井底在衬砌砖砌体内现浇钢筋混凝土内胆,钢筋混凝土内胆厚度不小于 300mm, 钢筋混凝土内胆在管洞位置预留大于管外径 150mm 的管洞,工作井底板混凝土厚度不小于 300mm。1.2.1.2 工作井底板上面高度一般为管底外径向下 100mm,工作井的有效长度以下式计算:LL1+L4+L5+L6+500mm21同时L2+L3+L4+L5+L6+2

32、00mmL1泥水平衡机头长段长度;L2单根管子长度;L3管道外露 F 型钢套环长度; L4液压千斤顶长度;L5环形顶铁厚度;L6后背厚度;1.2.2 手掘敞开式顶进工作井设计1.2.2.1 手掘敞开式顶进工作井结构采取砖砌倒挂井,倒挂井上部 2.5米处及管顶设钢筋混凝土圈梁。1.2.2.2 工作井底板上面高度一般为管底外径向下 100mm,工作井的有效长度以下式计算:LL1+L2+L3+L4+L5+200L1单根管子长度;L2-管道外露 F 型钢套环长度;L3液压千斤顶长度;L4环形顶铁厚度;L5后背厚度;1.3 工作井施工主要技术要求1.3.1 泥水平衡法顶进工作井施工主要技术要求1.3.1

33、.1 倒挂井制作时基坑开挖深度每次不超过 1.0m,要随挖随砌,墙体砌筑后应将其外侧用土填满夯实,砖砌体要砂浆饱满,砂浆标号不小于 Mu100。当遇到软土地基时,每次开挖深度应酌情减小,并根据情况加设钢筋混凝土圈梁。1.3.1.2 钢筋混凝土内胆采取倒挂井砖砌体做内模,内模采用拼装木模,工作坑钢筋混凝土内胆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如下:项 目 允许偏差22宽度工作坑每侧长度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垂直度 0.1%H装配式后背墙水平扭转度 0.1%L注:1.H 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 ;2.L 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 。1.3.1.3 工作井预留洞口四周应浇注成平面结构并粉平压光,以便

34、顶进时洞口密封橡胶板的安装。预留洞应根据土质状况及地下水情况先采用240500 砖墙封堵,待顶进时拆除。1.3.2 手掘敞开式顶进工作井施工主要技术要求1.3.2.1 倒挂井制作时基坑开挖深度每次不超过 1.0m,要随挖随砌,墙体砌筑后应将其外侧用土填满夯实,砖砌体要砂浆饱满,砂浆标号不小于 Mu100。当遇到软土地基时,每次开挖深度应酌情减小,并根据情况加设钢筋混凝土圈梁。1.3.2.2 工作坑砖砌体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如下:项 目 允许偏差宽度工作坑每侧长度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垂直度 0.1%H装配式后背墙水平扭转度 0.1%L注:1.H 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 ;2.L 为装

35、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 。1.3.2.3 预留洞应根据土质状况及地下水情况先采用 240500 砖墙封堵,待顶进时拆除。2 设备安装2.1 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2.1.1 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232.1.2 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3mm顶面高程:0+3mm两轨内距:2mm2.1.3 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2.2 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2.2.1 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2.2.2 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

36、宜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2.2.3 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2.3 油泵安装和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2.3.1 油泵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2.3.2 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2.3.3 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2.3.4 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自理后方可继续顶进;2.3.5 千斤顶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2.4 钢制整体拼装式顶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2.4.1 顶铁应有足够

37、的刚度;2.4.2 顶铁采用型钢焊接成型,焊接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2.4.3 顶铁的相邻面应互相垂直;242.4.4 同种规格的顶铁尺寸应相同;2.4.5 顶铁上应有锁定装置;2.4.6 顶铁单块放置时应能保持稳定。2.5 顶铁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2.5.1 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2.5.2 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拼装后应锁定;2.5.3 顶铁的允许联接长度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 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 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联;2.5.4 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

38、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 U 形或环形顶铁;2.5.5 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现象。2.6 采用起重设备下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6.1 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 10cm 左右时,检查生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2.6.2 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管节距导轨小于 50cm 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2.6.3 严禁超负荷吊装。3 注浆减阻系统3.1 大口径长距离顶进,需要采取注浆减阻措施,3.2 触变泥浆的压浆泵,宜采用活塞泵或螺杆泵,管路接头宜选用拆卸方便、密封可靠的活结头。3.3 注浆孔的布置宜

39、符合下列规定:3. 3.1 注浆孔的布置宜按管道直径的大小确定,每个断面可设置 3 个及以上,每 4 根管子不少于一组注浆孔,并具备排气功能;3. 3.2 相邻断面上的注浆孔可平行布置或交错布置。253.4 触变泥浆的配合比,应按管道周围土层的类别、膨润土的性质以及触变泥浆的技术指标确定。采用钠基膨润土的触变泥浆一般使用纯碱或烧碱做分散剂,在有水的粉质土或砂性土壤中顶进一般应掺加 25%的石膏粉做胶凝济。3.5 触变泥浆的注浆量,宜按管道与其周围土层之间环形间隙的 12倍估算3.6 触变泥浆的灌注要符合下列规定3.6.1 搅拌均匀的泥浆应静置一定时间后方可灌注;3.6.2 注浆前,应通过注水检

40、查注浆设备,确定设备正常后方可灌注;3.6.3 注浆压力可按不大于 0.1Mpa 开始加压,在注浆过程重的注浆流量、压力等施工参数,应按减阻及控制地面变形的量测资料调整。3.6.4 每个注浆孔宜安装阀门,注浆遇油机械故障、管路堵塞、接头渗漏等情况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3.7 为避免后期建筑物或路面下沉并保持管道的稳定性,触变泥浆应采取水泥浆或水泥粉煤灰混合浆进行置换,触变泥浆的置换应符合下列规定:3.7.1 采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水泥砂浆置换触变泥浆;3.7.2 拆除注浆管路后,应将管道上的注浆孔封闭严密;3.73 注浆及置换触变泥浆后,应将全部注浆设备清洗干净3.8 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采用

41、注浆加固法时,应提出加固方案报监理和业主批准后实施。4 管道顶进4.1 开始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知件具备时可开始顶进。4.1.1 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过试运转;4.1.2 机头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要复测合格;4.1.3 防止流动性土或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4.1.4 开启封门的措施。4.2 拆除封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64.2.1 在工作井的外侧打钢板桩支撑,当机头顶进并贴到钢板桩时拔起钢板桩露出洞口,机头随时顶进;4.2.2 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时,封门拆除后应将机头立即顶入土层。4.3 机头开始顶进 510m 的范围内,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 3mm,高程 0+3mm。

42、当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采取措施纠正。在软土层中顶进混凝土管时,为防止管节飘移,可将前 35 节管与机头联成一体。4.4 采用手工掘进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4.4.1 工具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机头迎面的超挖量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4.4.2 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 135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 1.5CM;管前超挖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4.5 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口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4.5.1 管节未进入土层前,接口外侧应垫麻丝、油毡或木垫板,管口内侧应留有 1020mm 的空隙;顶紧后两管间的孔隙宜为 1015mm;4.5.

43、2 管节入土后,管节相邻接口处安装内胀圈时,应使管节接口位于内胀圈的中部,并将内胀圈与管道之间的缝隙用木楔塞紧。4.6 本工程采用 F 形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接口,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4.6.1 混凝土管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接口尺寸符合规定;4.6.2 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到缺陷;安装前应保持清洁,元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4.6.3 钢套环接口无疵点,焊接接缝平整,肋部与钢板平面垂直,且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4.6.4 木衬垫的厚度应与设计顶力相适应。4.7 采用橡胶圈密封的企口应符合下列规定:4.7.1 粘结木衬垫时凹凸口应对中,环向间隙

44、应均匀;4.7.2 插入前,滑动面可涂润滑剂;插入时,外力应均匀;4.7.3 安装后,发现橡胶圈出现位移、扭围或露出管外,应拔出重插。4.8 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石棉水泥、弹性密封膏或水泥砂浆密封。填塞物要抹平,不得凸入管内或凸出管壁外。4.9 机头进入接受井应符合下列规定:4.9.1 进入接收坑的机头和管端下部应抬平枕垫;274.9.2 管道两端露在工作坑中的长度不得小于 0.5m,且不得有接口;4.9.3 钢筋混凝土管道端部应按设计及时铺设基础。4.10 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应控制机头前进的方向,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

45、势,确定纠偏的措施。4.11 管道顶进过程中,机头的中心和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4.11.1 采用手工掘进时,机头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 30c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 100c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4.11.2 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4.11.3 测量记录应完整,清晰;4.12 纠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4.12.1 应在顶进中纠偏;4.12.2 应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4.12.3 纠正机头旋转时,宜采用挖土方法进行调整或采用改变切削刀盘的转动方向,或在管内相对于机头旋转的反向增加配重。4

46、.13 管道顶进应连续作业,管道顶进过程中,遇下列情况时,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处理;4.13.1 机头前方遇到障碍;4.13.2 后背墙变形严重;4.13.3 顶铁发生扭曲现象;4.13.4 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4.13.5 顶力超过管道的允许顶力;4.13.6 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4.13.7 接缝中漏泥浆。4.14 当管道停止顶进时,应采取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4.15 顶进管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管内清洁,管节无破损;4.15.2 允许偏差高程+40mm、-50mm,轴线 50mm。4.15.3 管道顶进结束应采取闭水方法对其进行检验;4.15.4 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口应填料饱满、密实,且与管节接口内测表面齐平,接口套环对正管缝、贴紧,不脱落;4.15.5 顶管时地面沉降或隆起的允许量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4.16 采用中继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84.16.1 中继间千斤顶的数量应根据该段单元长度的计算顶力确定,并应有安全贮备;4.16.2 中继间的外壳在伸缩时,滑动部分应具有止水性能;4.16.3 中继间的启动和拆除应由前向后依次进行。4.16.5 拆除中继间时,应具有对接接头的措施;中继间外壳若不拆除时,应在安装前进行防腐处理5 顶管的工艺流程及进出洞措施5.1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为:安装导轨设置后背安装设备(千斤顶组合) 安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